【因為公眾號改版,新規定下文章推播會被刷掉,大家的公眾號首頁就看不到我們的推播了,為了不錯過彼此,動手給我們帳號加個星標 ⭐️ 哦 】
點選上方公眾號卡片→點選右上角...符號→選擇第一個「設為星標 ★ 」。
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對於從熱河回京路上的嘉慶帝來說,是一個再也平常不過的日子,路上的他還興致高昂的看著沿途的風景,說不出的愜意,但他卻不知道,重兵把守的皇宮居然會被一夥賊人攻破,一度逼近養心殿,要不是自己不在京城,後果不堪設想。
大清開國一百多年,還從未出現皇宮賊人攻破這等荒唐之事,就連漢唐明都未有過,更要命的,把守午門的將領居然帶著帶隊逃跑,要不是皇次子旻寧指揮趕來救駕的各路官兵,後果不堪設想。
隆宗門上的箭矢
好在賊人不過四五十人,在一千多名清軍的圍攻下,很快就被全殲,就連帶頭的林清也很快被捕,至此一場荒誕的叛亂就此結束,前後不過兩天。
雖然叛亂不大,但對嘉慶的侮辱卻不小,也讓嘉慶明白,大清引以為傲的八旗子弟徹底落魄沒救了。
而林清事後的證詞更是牽出一大批八旗子弟,首先為林清提供皇宮訊息的居然是皇帝的近臣太監,而林清進攻皇宮的計劃也早就被王公大臣們得知,只是他們當皮球一樣踢來踢去沒當回事,比如豫親王裕豐得知這個訊息後居然不以為意,甚至表示一切等嘉慶回來再說。
至於步軍統領吉綸得知有人要進攻皇城後更是嗤之以鼻,聲稱這是給嘉慶的盛世抹黑,臭罵了一頓告密者,更讓嘉慶震驚的,參加叛亂的居然還有不少八旗子弟。
嘉慶憑心而論,從開國以來,朝廷對八旗子弟們可不薄,給錢給糧,只要大清不倒,他們就錢糧不絕,只要有八旗子弟的身份,那就是大清的鐵莊稼,但天理教起義牽扯出來的八旗子弟數量之多,讓道光感到觸目驚心。
比如正四品官員曹綸,曹綸是正黃旗漢軍出身,祖上出過工部侍郎曹瑛、祖父是順寧府知府曹城、父親是安順府同知,自己在嘉慶時期擔任正四品的獨石營都司,官職已經超過一般八旗了,但他也參與其中,原因就在於一個「窮」字。
父親一生清廉,死後毫無積蓄,最終死在任上,自己同樣清廉,去要蕩盡家財把父親扶棺回京歸葬,以至於混到自己出外當差只有一件破長袍,妻子則是衣衫襤褸,衣不遮體,然後就被林清盯上,主動與其結交,送錢送物。
而他也知道,天理教日後要攻打皇城,只是因為外出錯過了這次起義,而他的兒子則直接參與了進攻,最終全家被處以極刑。
除了曹綸之外,還有宗室正四品的奉恩將軍慶遙等人,他們也參與其中,以期待起義成功後能夠當上大官等等。
說實話,參與天理教起義的八旗子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原因,但無一例外,都是和「窮」相關,曾經的鐵莊稼為何窮困至此?
清初時期,八旗子弟的確過得不錯,加上入關時期人數不多以及大規模的圈地活動,掠奪了諸多肥沃土地作為旗地,然後根據等級的不同分發下去。
可以說,當時地位最低的披甲人都能獲得三十畝的良田和兩間房屋,且可以獲得十石左右的年米和每月二兩的餉銀,如果出征,還可以獲得一定數量的行糧。
【八旗通誌】中所載八旗旗地數據
但隨著清朝圈地的停止和戰爭的減少加上八旗不斷生育,日子開始捉襟見肘起來,加上康熙後期八旗開始盛行奢靡之風,這點錢哪裏夠,以至於到了乾隆時期,八旗內部開始出現了巨大的貧富差距,有的一年到頭都很難吃上一口飽飯。
鹹豐三年(1853年),國庫空虛的鹹豐帝決定取消恩賞八旗兵的一個月錢糧,到了同治二年(1863年),朝廷又規定八旗驍騎校以下只發六成餉,養育兵只發七成餉,其中的三成發制錢等等。
這個情況一直持續到光緒十一年(1885年),緩過氣來的朝廷才給京師的八旗恢復了全餉,但地方駐防的八旗一直到清朝覆滅了都只領七成糧餉,當然有的發已經不錯了,到了後面克扣和拖欠糧餉的事情越來越嚴重,最慘的就是東北八旗,常年只有四成錢糧。
以至於當時的八旗旗人饑寒交迫貧困的人占了七八成,甚至很多人只能靠變賣家產糊口,那麽問題來了,為什麽不自謀出路呢?
八旗兵丁
根據祖制,八旗是不能種地和經商的,以避免歷史上常見的軍戶平民化導致戰力流失的問題,因此八旗們想要過日子只能去戰場上打仗,不打仗的時候,有職務的就去當差,沒職務的只能待在家裏,練習武藝好日後打仗。
只是八旗不是人人成為有朝廷供養的八旗軍的,可以,領取俸銀、祿米的八旗軍人是有名額限制的:
前鋒、親軍、護軍、領催、工匠長:月俸是四兩;
驍騎、銅匠、弓匠:每月三兩、歲給米四十八斛;
步軍領催:月俸是二兩、歲給米二十四斛;
步軍:月俸是一兩五錢、歲給米二十四斛;
炮手:月俸是二兩、歲給米三十六斛;
當然,這些都是禁旅八旗的兵餉標準,在各地的駐防八旗的兵餉要比這個低得多,而且很多八旗都需要自己出資備制一部份甲胄軍械,壞了也需要自己維修。
有朝廷供養固然好,但八旗兵也不是想當就當的,二十歲成丁後需要參加挑缺考試,只有選上了兵缺,才有資格披甲吃飯,否則就沒有任何收入的來源,沒有選上的八旗子弟叫余丁,等有了兵缺才可以當兵吃糧,沒有的淪為沒有俸餉的閑散旗人。
因此,為了家裏吃上飯,所有八旗子弟都鉚足了勁能夠考上,但是練武耗費太大了,窮文富武不是說著玩的,歷來只有百余畝以上的家庭才能夠家裏子弟練習上騎射。
比如,騎射需要的馬匹,嘉慶時期一匹馬的價格已經在十兩左右了,至於戰馬價格更高,想要練習騎射,至少得三四匹馬輪換著來吧,就這樣,購買馬匹就得花費四十兩,然後餵養馬匹又是一大筆開支,外出征戰也得自備馬匹。
馬匹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弓箭了,弓箭價格更是昂貴,最貴的一等青鶴翎箭,五支就需要一兩八錢,其次就是一等蟬鵝翎箭,五只需要一兩七錢,次等的三等青鶴翎五支也要一兩四錢,哪怕是最便宜的芝麻雕箭,一百支也要八兩銀子。
如此昂貴下,自制能不能呢?肯定不能,這些都是朝廷指定的用箭,考試的時候是不允許用其他箭矢代替,可以說即便使用最便宜的箭矢,也花費巨大,畢竟八兩銀子可以買上一兩畝上好的良田了,哪怕是已經入選的八旗兵,練習騎射的時候,箭矢都得自己準備,朝廷是不提供的。
這還沒說到鎧甲呢,雖然出征可以分到一副鎧甲,但需要自備一部份,比如一把刀二兩、鞍轡和鞍籠得十七兩、撤袋十二兩等等,至於修整的錢也是自己出,一次十兩左右,如此一來,除去朝廷提供的錢糧之外,每月自掏腰包的其實就不少了,有時候,為了出征,很多八旗兵需要借貸購買這些,出征回來還不上的也不少。
因而在省錢的理念下,八旗平時疏於練習,戰鬥力每況愈下,出征的時候只能靠臨時抱佛腳。
當然除了騎射之外,還可以練習角力,如果能力可以還可以去善撲營當差,只是善撲營人數也是有限制的,非高水平的不要,且角力也是練武,花費也是不少的。
善撲營
如此一來,無法練武的又不能有其他經營,只能端著鳥籠子遛鳥去了,這也是為何八旗子弟給人留下一種紈絝子弟的印象的原因,畢竟練武成本太高,出去打仗一不小心還會賠本,朝廷又不給報銷,因此寧願閑著什麽都不幹,去做一些玩鳥、唱戲這些不太貴的愛好。
有清一代,能夠當選的八旗兵丁並不多,只有十分之一罷了,清末時期,八旗人口約二百五十萬,但八旗的兵丁只有二十二萬左右,意味著每十個八旗子弟中,就有九個淪為閑散旗人。
在選不上兵缺和不許經商,也沒地可種的情況下,下層的窮苦旗人的生活十分窘迫,從乾隆開始,朝廷就開始解決八旗生計的問題,比如將一批京師八旗遷回東北,解決吃飯問題,又比如裁撤其他地方,將剩下來的錢都來給旗人發生活費。
上層八旗驕奢淫逸
但即便如此,還是無法從根子上解決,乾隆二十一年(1736年),乾隆規定各籍包衣、開戶人、抱養子全部脫離旗籍,讓他們成為普通的老百姓,大肆削減了旗人貴族階層的數量,雖然自由了,但特權也沒有了,吃飯和特權面前,選一個。
可以說八旗子弟也就血統比較靠近皇室的子弟過得不錯,剩下的都淪為窮困家庭,上層八旗驕奢淫逸,下層八旗吃飯成了問題,形成的極端的兩極分化,很多駐防八旗在清末一度去南洋討生活。
綜合這些方面來看,不少八旗子弟參與天理教的起義也在情理之中,嘉慶帝事後在罪己詔中將這件事視為奇恥大辱,但卻沒想到,這件事早就將八旗子弟落魄至此的遮羞布徹底拉開了。
【免責聲明】文字、圖片等素材來源網路,如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