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東興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戰爭時期就在毛主席身邊做警衛工作,一幹就是三十余年,1976年在陰謀集團籌謀篡黨奪權的危急時刻,他配合華國鋒同誌、葉帥等人一舉粉碎陰謀集團,使政權回歸人民手中,之後他擔任副主席一職。在1980年時汪東興辭去國家領導職務,他給年輕幹部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晚年時與普通退休老人一樣含飴弄孫,過著平淡而又溫馨的養老生活。
這一年除汪東興之外還有四位高級幹部也同時辭職,其中有一位是開國上將陳錫聯。陳錫聯1929年參加革命,那時候他才14歲,是紅軍隊伍中出了名的「紅小鬼」,因其作戰勇敢、性格開朗,被人稱作「小鋼炮」。從戰火中成長起來的將領格外令人信服,也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這也是毛主席在臨終前把軍權交給陳錫聯的原因。
當時中央軍委裏除了陰謀集團的王、張二人之外,還有陳錫聯、汪東興二人既是政治局委員、又是軍委常委,可見毛主席在政局動蕩的緊要關頭做出如此安排是十分有遠見的舉措。陳錫聯沒有辜負毛主席的期望,在粉碎陰謀集團中發揮出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之後他又為鄧公復出做了許多準備工作。1980年時陳錫聯主動請辭,在北京四合院養老,生活寧靜而舒適,他急流勇退的這份胸襟值得世人敬重。
另一位是國務院原副總理紀登奎。紀登奎是抗戰爆發時參加革命工作的領導幹部,他的文化基礎和領導能力得到了組織上的肯定,因此在抗戰時期他曾擔任青年救國會主席,之後在地方擔任組織部長、民運部長參與領導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地方管理經驗。建國後被任命河南許昌地委書記,1951年毛主席南巡途經許昌,紀登奎匯報工作時的表現給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70年毛主席在考慮接班人問題時曾說過:「像李德生、紀登奎這樣的年輕幹部就很不錯」,由此可以看出毛主席對紀登奎給予了極大的信任,後來他擔任國務院副總理,期間經歷並參與了很多重大歷史事件,他時刻提醒自己和身邊的領導幹部要「管好自己」,與陰謀集團的人劃清界線。1980時紀登奎考慮自己的思想不能與新時代同步發展,之後主動請辭,晚年在北京西單養老,經常與老友相聚,過著充實的退休生活。
還有一位是國務院原副總理陳永貴。陳永貴是特殊時期被選舉上來的副總理,他本是一位踏實肯幹的純樸農民,他沒有參加過革命,為了能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他帶領村民抗災搶險、積極自救,他們不但能夠自給自足,還為國家提供余糧,之後在全國掀起「農業學大寨」的熱潮,陳永貴的勤勞與踏實深受毛主席、周總理的賞識,在1975年時他被任命副總理。
那時陳永貴識字不多,經過緊張的培訓學習之後走馬上任,他的主要工作仍是負責農業這一塊,他任職期間很少坐辦公室,經常到田間地頭考察,甚至還與農民一起勞作。1980年時,陳永貴認識到自己文化基礎薄弱,思想不能與時俱進,之後主動辭去副總理職務。離開工作崗位後,陳永貴仍然經常到田間地頭參與農耕,只有在那裏他的晚年生活才會感到格外的安心、舒適。
第四位是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吳德。吳德是1932年參加革命工作的老同誌,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沒有像開國將帥那樣立下顯赫戰功,因此他的名氣遠不如那些開國元勛,但他為地方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戰爭時期就表現出了非凡的組織領導能力。吳德為人處世光明磊落,毛主席曾誇贊「吳德有德」,「九一三事件」發生時吳德配合中央妥善處理了此事。
之後毛主席把黨中央的保衛工作都非常信任地交給了吳德,特殊時期吳德做了不少有利於國家安定團結的工作。特殊年代過去後,吳德再次當選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在面對新時期的改革措施時,吳德開始思考幹部交班問題,他認為新時代應該由敢於創新的年輕幹部來接任,於是在1980年主動提出辭職,之後他深居簡出淡出政治舞台,他淡泊名利、高風亮節的品德值得世人學習。
這五位高級幹部都是為新中國建設做出過巨大貢獻的領導人,在革命時期他們無畏艱險,在建國後兢兢業業,在關鍵時期力挽狂瀾,他們是國家的中流砥柱,但最後都功成身退,留下了令人欽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