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公眾號改版,新規定下文章推播會被刷掉,大家的公眾號首頁就看不到我們的推播了,為了不錯過彼此,動手給我們帳號加個星標 ⭐️ 哦 】
點選上方公眾號卡片→點選右上角...符號→選擇第一個「設為星標 ★ 」。
劉備給將軍們分房子,趙雲卻一間都不要,50年後發現其高明之處。這個故事仿佛是一塊閃爍著神秘光芒的寶石,令人無法抗拒地想要揭開其中的奧秘。 ...................................................................................................
劉備的慷慨分房之舉,趙雲的拒絕又隱藏著何種深意?50年後的發現又是何等意想不到?或許,在這個看似平凡的行動背後,蘊含著更多令人動容的故事和啟示。
趙雲為何能成為三國群雄中永遠的傳奇人物?他究竟擁有何種不凡的品格與智慧,能夠令後世仰慕數千年?
他的故事又與三國時代那些風雲際會的大事有著怎樣緊密的聯系?讓我們一起揭開這位三國名將的神秘面紗,探尋他成為三國英雄的奧秘。
一、常山兒郎誌大心行
時值建安年間,天下大亂,眾多割據勢力紛爭不休。在這樣的動蕩時期,一位身高八尺、氣宇軒昂的常山兒郎冒然舉旗相應,便是我們熟知的趙子龍。 ...................................................................................................
趙雲作為一名 常山國 的豪傑,從一開始就堅持自己的理念和抱負。當時, 冀州牧 袁紹勢力強大,享有四世三公的尊譽,但趙雲卻對其不屑一顧。他看穿了袁紹這位大族豪強只重名號,不思為民謀利的本質,於是不願跟隨效勞。 ...................................................................................................
相反,趙雲選擇投奔了另一位軍閥—— 公孫瓚 。在與公孫瓚的交談中,趙雲斬釘截鐵地表示,他要找一個能夠推行仁政的地方,這也是他拉起義旗的根本目的。對此,公孫瓚自然嘲諷趙雲"迷而能反"——這位常山兒郎竟能從袁紹那裏離去,來投奔他公孫瓚。
但趙雲的回應卻令公孫瓚啞口無言:"如今天下讻讻,我常山兒郎商議決定,尋找推行仁政的地方。袁本初不行仁政所以我等離去,並非您比袁紹更賢德!"
這番直白而鏗鏘有力的話語,生動地展現了趙雲心中的正氣和遠見。他並非盲目地追隨權勢,而是堅持自己的理念和操守,誓要找到一個能夠推行仁政的凈土。對於像袁紹、公孫瓚這樣只知名聲而不務實政的軍閥,他根本不屑一顧。
趙雲再次證明了自己的洞見卓識。很快,他就發現公孫瓚也並非真正的仁政之主,於是決定離開,另尋他途。此時,一位僅有孤軍的劉備引起了趙雲的註意。
二、趙雲護主忠心顯
劉備當時正是名聲未顯、勢力微弱的地位,但趙雲卻毅然決定追隨這位豪傑。在與劉備同床共枕的日子裏,趙雲暗中招募了數百常山兒郎,秘密編入劉備的部曲。這支常山鐵騎從此成為劉備最得力的力量之一。
這一舉動再次體現了趙雲的遠見卓識。他明白像劉備這樣的正義之士,才是真正能夠推行仁政的希望所在。盡管劉備時常失意,但趙雲從未放棄過他,始終無怨無悔地追隨左右,護衛主公。
透過常山兒郎的助力,劉備得以渡過了一次次危難。從荊州到江陵,從小沛到江東,宛如拂曉的曙光,趙雲與他的鐵騎不斷挺身而出,用鮮血與生命捍衛著主公的正道。
三、劉備興蜀 趙雲諫諫
在長期的征戰歷程中,趙雲目睹了劉備的種種得失。他深知只有真正安定下來,才能為蜀漢打造一片富饒安康的天府之國。因此,當劉備終於攻占益州,成為蜀漢的根基所在時,趙雲眼中不禁閃過一絲憂慮。
果然,在劉備分賞將士房屋田地的時候,趙雲站了出來,力主不可如此行事。他參照了霍去病的歷史典故,教誨劉備: "匈奴未滅,何以為家?如今國賊不除,天下就不能安寧。我們要做的是平定天下,然後回到各自的家鄉,耕種原有的土地!"
可惜的是,此時的劉備早已被復仇的怒火沖昏了頭腦,對趙雲的勸諫置之不理。他一意孤行,決意東征吳國,誓要為關羽報仇。盡管趙雲再三勸阻,指出這是一個不利時機,但劉備依舊意誌堅定。
最終,劉備遭到慘敗,蜀漢的根基也瀕臨崩潰。在這場戰爭中,許多常山兒郎再次為主公殉身,趙雲本人也身中數創。不過,他仍然不忘護衛主公,成功救回了幼主劉禪和主母甘夫人,免遭難禍。
從此以後,趙雲的地位受到了冷落。劉備不但沒有傾聽他的諫言,反而將他調到一個名義上的職位。可即便如此,趙雲依舊毫不退縮,繼續在幕後支撐著蜀漢的根基。
四、蜀錦千縷 百姓無家
在蜀漢占領益州後,劉備和他的眾將開始了大肆的封賞。諸葛亮、法正等功臣都獲得了豐厚的賞賜,甚至連關羽這樣的名將也分到了大量的金銀財寶。
但在這樣的歡慶氛圍中,唯獨趙雲一人皺起了眉頭。他清楚地記得,當初進入蜀地時,到處都是衣衫襤褸、流離失所的百姓。如今,這些本應安居樂業的平民,卻被剝奪了最後的容身之處。
趙雲忍不住站出來勸諫劉備,他援引了霍去病當年的遺訓:"匈奴未滅,何以為家?如今國賊不除,天下就不能安寧。我們要做的是平定天下,然後回到各自的家鄉,耕種原有的土地!"
然而,這番直言不諱的勸導卻換來了劉備的冷淡。對於心中只想著登上九五之尊的劉備來說,眼下最重要的無疑是獎賞功臣,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而趙雲這樣的勸諫,無疑讓他很不高興。
從此以後,趙雲再也沒有得到任何官職的晉升,連同樣是劉備大將的關羽、張飛都相繼獲得了車騎將軍等頭銜。這位常山兒郎雖然功勛卓著,但就是因為堅持自己的正義和理念,最終淪為了無權無勢的 "雜牌將軍" 。
五、北伐征戰 蜀漢走向衰亡
即便如此,趙雲依然忠心耿耿,繼續追隨劉備,參與了一次次的征戰。在諸葛亮發動的北伐中,身逾古稀的趙雲依舊挺身而出,與敵人交鋒數百回,最終擊敗了蜀漢另一位大將姜維。
這一戰績足以令任何一位將領自豪,但趙雲卻沒有因此而居功自傲。相反,他還主動勸說諸葛亮收服姜維,認為這位將領必定是一方人才。這樣的謙遜品格,令人不由得對趙雲刮目相看。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蜀漢的命運卻步步走向衰亡。在劉備和諸葛亮的帶領下,蜀國先是發動了一系列的攻勢,禍患連連。關羽節節失利,最終兵敗身亡;劉備自己也在 夷陵之戰 中慘遭全軍覆沒。
這些失利無疑對蜀漢造成了沈重的打擊,其根基也受到了嚴重動搖。盡管諸葛亮繼續扛起重任,試圖透過北伐來東山再起,但最終也是命運多舛,身故於興動之中。
六、五十年後 蜀漢滅亡
就在趙雲年過七旬的時候,蜀漢終於在曹魏的重創下宣告滅亡。這個曾經被稱為 "天府之國" 的蜀地,此時已經只剩下了區區九十四萬人口。
這一結局,恰恰應驗了當年趙雲的勸諫。他曾經多次警告劉備,不要以分賞將士為由,剝奪百姓的家園。然而,劉備和諸葛亮最終還是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采取了種種損害百姓利益的舉措。
結果就是,蜀漢這片曾經綿延富饒的土地,在連年戰火的摧殘下,漸漸失去了生機。當鄧艾的大軍席卷而來時,這片土地已經支撐不住了。趙雲的預言,終究應驗了。
雖然蜀漢最終覆亡,但趙雲的名聲卻愈加響亮。他始終堅持自己的正義觀,無論得失,從未動搖分毫。即便在階下囊螢的低微地位上,他也始終忠心護衛主公,為百姓謀利,這種品格令人肅然起敬。
正因為如此,趙雲才能成為三國時期永遠的傳奇人物。他不問權勢,不逐名利,始終追求"仁政"的理想,這種高瞻遠矚的智慧和不以物喜、不以人畏的謙遜品格,無疑為後世樹立了一座豐碑。
結語
趙雲之所以成為三國時期永遠的傳奇人物,關鍵在於他從未放棄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不管是在戰場上還是在政治鬥爭中,他始終堅持自己的正義觀,寧可淪為無權無勢的 "雜牌將軍" ,也不願屈從於權勢和名利的誘惑。
這樣的品格和智慧,無疑是三國眾將中最為難得的。而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趙雲,我們才能看到即使在群雄紛爭的三國亂世中,也依然有人在堅守著自己的信仰與理想。
百年易得,一得而終。趙雲之所以能夠永遠留存於人們的記憶中,正是因為他沒有為了眼前的利益而背棄自己的信仰。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什麽是真正的"英雄"。這樣的故事,值得我們後人細細思索。
【免責聲明】文字、圖片等素材來源網路,如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