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959
年,毛澤東主席致函劉少奇,提出了一個關於黨內稱呼的新建議。他主張所有黨員之間應統一使用
「
同誌
」
這一稱呼,避免使用官銜,以增進彼此間的親切感。毛主席強調,黨員之間只有崗位分工的不同,並無高低貴賤之分。劉少奇對此表示贊同,但他也提出了一個特殊情況,即有三個人可以不受此規定的約束。這引發了人們的好奇心:這三個人究竟是誰?他們為何能獲得如此特殊的待遇?
事實上,毛主席在黨內倡導以「同誌」相稱的做法並非始於此時。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他就在【實踐論解說】書稿中將所有「毛主席」的稱呼改為「毛澤東同誌」,體現了他對平等、親切稱呼的堅持。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其他領導人身上。1947年,劉少奇在西柏坡主持土地工作期間,人們通常尊稱他為「劉副主席」。然而,劉少奇並不喜歡這樣的稱呼,他希望大家能稱呼他為「少奇同誌」。這一稱呼一直沿用了幾十年,成為了他獨特的標誌。
同樣在1957年,周總理在全國人大會議上也被人們熱情地稱呼為「周總理」。然而,他卻敲著桌子說:「我叫你們同誌,希望你們也叫我同誌。你們以後叫我恩來同誌,這樣我會更有親切感。我認為自己是在為理想而奮鬥,而不是成為了一個新官僚。」
(周恩來)
因此,在1959年,毛主席與劉少奇、彭真、楊尚昆以及周總理等人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他們一致決定在黨內推行以「同誌」相稱的規定,並禁止使用職位作為稱呼。這一舉措旨在營造黨內平等、親切的氛圍,促進黨員之間的團結與互助。然而,關於劉少奇提出的那三個特殊人物到底是誰?接著往下看。
然而,劉少奇卻提出了一個例外情況,即有三個人可以不受這一新規定的限制。首先,這第一位便是毛主席。毛主席在其一生中擔任了眾多黨內外的重要職務,而幾乎所有這些職務都帶有「主席」二字。從20世紀30年代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成立,到中央政治局會議的召開,毛主席的稱呼已經深入人心,成為了他獨特的身份象征。在長征勝利後,毛主席又相繼擔任了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書記等重要職務,這些職務的稱呼也都離不開「主席」二字。
(毛澤東)
1943年11月,在全國英雄大會上,來自陜甘寧地區的數百萬勞動英雄代表們用最樸素、最真誠的敬意和聲音齊聲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這一口號從此成為了千千萬萬個中國人心中永恒的信仰。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的稱呼更是傳遍了海內外,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象征。
第二個人便是周總理。無論是在革命時期還是新中國成立後,周總理都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人民心中,周總理始終是和藹可親、無微不至的大管家。他的事無巨細、盡職盡責的工作態度贏得了黨內外人士的高度認可和尊敬。美國記者斯諾曾這樣評價周總理:「他的經歷和功績已經證明,他就是那個能夠總管一切的人。」周總理的稱呼不僅讓人感覺很親切、很溫暖,更是對他卓越才能和無私奉獻的最好詮釋。因此,大家已經習慣了這個稱呼,一時間也很難更改。
(朱德)
第三個人便是朱總司令朱德。朱總司令被尊稱為「紅軍之父」,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也是紅軍的總司令。在抗戰時期和解放時期,朱老總都擔任了軍事總指揮的重要職務,這也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職責之一。因此,用「朱總司令」來形容他更為貼切和恰當。這個稱呼不僅體現了他在軍隊中的崇高地位,更是對他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中所做出的卓越貢獻的一種認可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