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飛行員的累計戰績來衡量,Jagdverband 44(字面意思為 「狩獵編隊」)是軍用 航空史上最精銳的戰鬥機部隊。該部隊成立於 1945 年 2 月,是少數幾只德國戰爭末期組建的噴射式戰鬥機中隊;大部份成員 都是王牌飛行員 --僅該部隊前五名王牌飛行員的戰績加起來就超過了 1000 次。其他德國空軍飛行員開玩笑說,騎士十字勛章(Ritterkreuz)是 Jagdverband 44 的標準制服的一部份。這支部隊最終由約 50 名飛行員和 25 架 Me 262 噴射式戰鬥機組成,但是在同一時間有能夠執行戰鬥任務的通常只有個位數。
戰爭初期,有人曾試圖將 Me 262 戰鬥機改裝成快速戰術轟炸機。在 D 日之前,這一計劃得到了德國政府最高指揮部的支持。然而Me 262 的速度(約 800-860 公裏/小時或 500-550 英裏/小時)明顯優於優於活塞式發動機飛機,這意味著可以快速出動,保衛德國各地的工廠和其他目標。所以從1944 年末開始,德國工業部門開始更加努力的 生產足夠的 Me 262 戰鬥機並編如戰鬥機中隊,以抵禦盟軍不斷壯大的轟炸機編隊。JV44因此誕生。
我們為何而戰
JV 44 的指揮官是阿道夫-加蘭德(Adolf Galland)將軍(103 次勝利),他曾是德國戰鬥機總監,也是晝間戰鬥機部隊和保衛德國的堅定支持者,他利用自己的地位提高了戰鬥機部隊的地位。
由於德國已於 1941 年 12 月 11 日向美國宣戰,加蘭德迫切希望建立一支能夠抵禦西方盟國空軍卷土重來的部隊,為後來的 「保衛帝國戰役 」做準備。
加蘭德的直率的性格讓他結交了諸多好友的同時,也徹底得罪了某位邁耶元帥(doge)。然而,透過爭取和培養德國空軍其他重要人物(如埃哈德 -米爾希(Erhard Milch)和京瑟-科滕(Günther Korten))以及艾伯特-施佩爾(Albert Speer)甚至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等人士的支持,加蘭德得以在其職位上待了三年。
在博登普拉特行動的災難性結果之後,帝國元帥赫爾曼 -戈林(Hermann Göring)決定對德國空軍戰鬥機部隊的指揮進行改革。他錯誤地認為,這些缺點和失敗是由於殲擊機指揮官和飛行員的固有弱點,甚至是懦弱造成的。1943年11月2日,戈林與Me 262的設計者威利-梅塞施密特教授在萊希費爾德(Lechfeld)進行Me 262 V6的飛行演示。敵人的戰鬥機現在幾乎統治了德國的天空。戈林不得不采取行動,他也確實采取了行動。
1943-1944年,德國在歐洲戰場(ETO)各條戰線上的戰鬥機部隊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加蘭德與戈林的關系也開始惡化。1943 年夏末,美國空軍戰鬥機首次飛越德國領空。幾架飛機在德國西部邊境的阿亨附近墜毀。加蘭德將這些飛機殘骸作為證據,證明德國空軍面臨的敵人很快就會用戰鬥機護送其重型轟炸機飛往德國境內的工業目標。加蘭德向戈林送出了他的報告 。戈林對加蘭德和戰鬥機部隊大發雷霆。帝國元帥稱這份報告是 「一個過時的失敗主義者的咆哮」,並給加蘭德下了一道 「命令」,即沒有盟軍戰鬥機進入德國。加蘭德(Galland)和負責生產和采購的埃哈德-米爾希(Erhard Milch)否認了這一說法,並認為他們必須立即增加戰鬥機產量,以達到比攻擊機多三到四倍的優勢,從而為應對這一新威脅做好準備。加蘭德努力生產一支適合消耗戰的戰鬥機部隊,這與戈林傾向於使用轟炸機以維持各條戰線上的攻勢的觀點相沖突,帝國元帥甚至在 1943 年秋季仍持這種態度。
到了 1943 年 10 月,這段不和的關系再次浮出水面。戈林在他的莊園維登施泰恩宮(Schloss Veldenstein)會見了加蘭德。在談話中,戈林提出了對新型和改進型截擊機的需求。戈林要求大量使用裝備重炮的戰鬥機來擊敗轟炸機編隊,這對加蘭德來說是不合理的。戈林在希特勒的要求下,希望使用重量約為 2000 磅的大炮,每秒發射一發炮彈。加蘭德解釋說,這種武器無法在飛機上有效使用;大炮容易被幹擾,飛機也難以操縱。加蘭德還斷言,使用不合適的武器,如希特勒最喜歡的梅塞施密特 Me 410,已經造成了重大損失。加蘭德一如既往地為戰鬥機飛行員們辯護,為此不惜犧牲自己的職業生涯。加蘭德表示,他不能同意戈林的計劃,並要求解除他的職務,讓他回到自己的部隊。戈林同意了,但兩周後他向加蘭德道歉,並將自己的行為歸咎於壓力。加蘭德繼續留任。
盡管戈林在之前的爭執之後進行了道歉,但這並沒有改善兩人之間的關系。1944年下半年,戈林的影響力開始下降,希特勒對他也不再青睞有加。殲擊航空兵似乎無力保衛本土領空或保護德國的工廠和城市。在帝國軍中執行任務的殲擊機部隊在每次飛行任務中的損失率都上升到近 30%,而勝利的次數卻在減少。 戈林對加蘭德的敵意與日俱增,將局勢歸咎於他和戰鬥機飛行員。 2 月,美國空軍發動了一系列空襲,為盟軍贏得了制空權。到 1944 年春起,德國空軍無力在法國或低地國家上空與盟軍爭奪制空權 。根據加蘭德的一份報告,在過去的四個月中,有 1000 名飛行員喪生。加蘭德報告說,敵人的戰鬥機數量比他的戰鬥機多 6:1 到 8:1,而盟軍戰鬥機飛行員的訓練水平 「高得驚人」。
1 月 17 日,一群高級飛行員參加了 「戰鬥機飛行員起義」。因為這些德軍戰鬥機部隊最受尊敬的飛行員們發現他們正在被事實上的拋棄,同時 由於加蘭德在戰鬥機飛行員同行中的崇高地位,一群忠於加蘭德、功勛卓著的德國空軍戰鬥機飛行員領袖(包括約翰尼斯 -施泰恩霍夫(Johannes Steinhoff)和京特爾-呂佐夫(Günther Lützow))向戈林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以保證他們在戰鬥機部隊中的生存。戈林最初懷疑是加蘭德煽動了這場騷亂。德國黨衛軍元首海因裏希-希姆萊(Heinrich Himmler)曾想親自以叛國罪對加蘭德進行審判;黨衛軍和蓋世太保已經開始調查他與哪些人有聯系。1 月 23 日,德國空軍最高指揮部(OKL)任命政治上更容易接受的國家社會主義者高登-高爾洛布(Gordon Gollob)接替他擔任戰鬥機總監。1945 年 1 月下旬,當郁郁寡歡的阿道夫-加蘭德(Adolf Galland)被軟禁在柏林的一所公寓裏,正在考慮開槍自殺時,他的殲擊機將軍繼任者高登-高爾洛布(Gordon Gollob)開始安排將這位被解雇的戰鬥機將軍派往東線北段。按照計劃,他將指揮 4./JG 54 的 Fw 190 戰鬥機,執行支援被困在庫爾蘭口袋的德軍的任務。
然而,讓加蘭德感到幸運的是,高爾洛布的意圖卻因一個意想不到的訊息而落空。還沒等高爾洛布做出必要的安排,加蘭德就被傳喚到帝國總理府覲見阿道夫-希特勒。按照命令報到後,希特勒的空軍副官馮-貝洛上將告 訴加蘭德,是元首本人阻止了安全域對加蘭德的調查。據悉,希特勒的軍備部長艾伯特 -施佩爾(Albert Speer)曾向希特勒抗議過對待加蘭德的方式--他的汽車被扣押,他的行動被監視,他的電話被竊聽,他的勤務兵被盤問。在這種情況下,加蘭德認為只有重返作戰崗位,駕駛他認為能對盟軍重型轟炸機的威脅提供最佳反擊力量的飛機--梅塞施密特的 Me 262 噴射式截擊機,才是唯一的救贖。早在1943年5月,他就在萊希菲爾德試飛了Me 262 V4原型機,1943年在萊普海姆試飛的Me 262 V3 PC+UC原型機在前一年的試飛事故後進行了重建。1943 年秋天,飛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試飛速度,阿道夫-加蘭德(Adolf Galland)竭力說服他在德國空軍的上司,噴射式戰鬥機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和戰術機遇立即意識到其革命性的新設計是德國贏得歐洲空戰主動權所急需的飛機。事實上,他在飛行後對地面觀察員評論道:"感覺就像天使在推動"!由於 Me 262 的高速度(V3 在 1943 年 10 月的測試中達到了 950 公裏/小時)和戰術潛力,加蘭德堅定地支持其進一步發展。他在給上級的信中熱情洋溢地表示,應采取一切措施確保迅速大規模地生產這種飛機。他在給總參謀長埃哈德-米爾希(Erhard Milch)的報告中寫道:"這種飛機代表著我們向前邁出的一大步,也可能是我們最大的機會--如果敵人堅持使用活塞發動機,它可以保證我們領先於敵人,這是難以想象的"。
盡管Me 262的副翼、方向舵、穩定性和燃油噴射都存在一些初期問題,但加蘭德還是推動取消了Me 209計畫(該計畫旨在取代Bf 109),轉而研制噴射式梅塞施密特戰鬥機。最終,在加蘭德的努力下,1944 年秋天成立了諾沃提尼突擊隊(Kommando Nowotny)--一支由奧地利戰鬥機王牌飛行員華特-諾沃提尼少校(Major Walter Nowotny)指揮的 Me 262 作戰評估部隊,旨在證明大規模部署 Me 262 作為戰鬥機而不是希特勒所希望的戰鬥轟炸機的好處。這支部隊從一開始就存在問題。盡管如此,到 9 月下旬,諾沃特尼突擊隊已擁有 30 架 Me 262。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裏,諾沃特尼開始了有限的戰鬥行動,但在 10 月上半月,至少有 10 架噴射式戰鬥機由於起飛或著陸事故而被擊毀或損壞。諾沃特尼的飛行員大多來自傳統的單引擎戰鬥機部隊,他們缺乏足夠的儀表飛行訓練,而且只進行過兩三次預定的訓練飛行,他們發現 Me 262 速度快、續航時間短、下降速度快,很難駕馭。希特勒喜歡加蘭德,他沒有聽說過這些事件。然而他在 透過艾伯特 -施佩爾(Albert Speer)得知此事 後—— 施佩爾又是透過加蘭德的一位密友得知此事的—— 下令立即停止 「這一切無稽之談」 (對加蘭德的待遇)。最後,戈林與加蘭德取得了聯系,並邀請他前往卡林霍爾。鑒於他為戰鬥機部隊所做的貢獻,他承諾不會對他采取任何進一步行動,並表示願意讓他 指揮一支由 Me 262 噴射式戰鬥機組成的部隊。
滿腔抱負
加蘭德開始組建一支主要 由參謀人員組成的 Me 262 小分隊,以證明噴射式戰鬥機可以發展成為其所承諾的卓越戰鬥機。該部隊獨立於德國空軍的所有其他指揮部,包括師、團或航空隊。在考察了許多設施,最終選定柏林以西的勃蘭登堡-布裏埃斯特機場作為初始基地。
加蘭德將這個中隊命名為第 44 中隊( JV44 ),是因為在西班牙內戰 中, 德國空軍 的 第 88 大隊( J88 )為德國的空軍史寫下了歷史性的一頁,而 44 恰恰是 88 的一半,加蘭德希望 JV44 要是能有 J88 的一半成就他就心滿意足了,也希望能夠在戰爭的末期能再次喚醒德國空軍的光榮。
2 月下旬,加蘭德與德國空軍總參謀長討論了他的人員和後勤需求。參謀部批準成立 JV 44。加蘭召集了他的精銳的老部下,並從一些部隊調走了飛行員骨幹,以及讓 JG 54 的 16 Staffel 提供地勤人員。 在組建新的精英飛行員部隊時,加蘭德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完美的人選——約翰尼斯 -施坦因霍夫(Johannes Steinhoff),他 曾獲得橡樹葉和寶劍騎士十字勛章,在戰爭中取得了 176 次勝利(其中 6 次是在噴射式飛機上)。他被加蘭德招募為部隊的訓練和招募官——他剛剛成為 Jagdgeschwader 7的 聯隊長。施坦 因霍夫實際上最初是一名征兵官,說服了一些經驗豐富的德國空軍王牌加入該部隊——其中一些人是從巴特維西的戰鬥機飛行員休養院出來的。
(圖片拍攝時已任職於西德空軍官拜中將的施坦因霍夫,他在JV44的戰鬥中因飛行事故全身大面積燒傷被迫結束戰爭)
加蘭德還編制了一份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名單,他認為這些飛行員有足夠的能力迅速改裝為 Me 262。這份名單上包括了一些德國空軍最熟練、最成功的編隊領導。因此,JV 44 最終由經驗豐富的核心飛行員組成,這些飛行員主要由加蘭德在前參謀部中挑選出來的,或者是從已經解散或正在重新裝備的部隊中招募的。這支部隊的飛機可以對轟炸機實施淪陷性打擊,並能輕易擺脫任何盟軍戰鬥機的追擊,而且還匯集了德國空軍現存的頂尖王牌飛行員。
JV-44 的早期任務充滿了磨合期時可能存在 問題,但不管有沒有問題,戰爭還是降臨到了這支部隊。 JV-44 從成立之日起就面臨著各種物資匱乏的問題,這在德國空軍的戰鬥機部隊中並不罕見。對於西部的噴射式戰鬥機部隊來說,盟軍戰術戰鬥轟炸機在白天摧毀了任何移動的東西,而公路、鐵路和橋梁又必須晝夜不停地修復,以保證補給品的運輸,這使得這些問題變得更加復雜。
流盡最後一滴血
到 1945 年 3 月 14 日,JV 44 接收了第一架 Me 262。JV 44 的臨時訓練計劃一直持續到 3 月下旬。3 月下旬,一架由 3 架 Me 262 組成的 Kette 在 Steinhoff 的率領下執行了 JV 44 的首次作戰任務,Steinoff 聲稱一架蘇聯伊爾-2 被Kette 擊落。
JV-44 也與其他大多數部隊十分相似,飛行員的減員率很高。即使是最有經驗的戰鬥機飛行員,也仍然感到自己隨時都有可能在戰鬥中被擊落。與大多數飛行員在戰爭期間的經歷類似,特別是那些曾在東線或西線執行過飛行任務的飛行員,最初的任務都比日後更加輕松,因為他們要對抗的美軍空中大軍似乎從未停止過增長。
在三月末的激烈交鋒中,盟軍遭遇了慘重的損失,包括八架轟炸機和一架戰鬥機的墜毀,而中隊 則有四架 Me262戰鬥機被擊落。值得註意的是,這次戰鬥中Me262戰鬥機首次使用了R4M火箭彈。由於柏林周邊局勢的惡化,JV-44的訓練活動幾乎無法進行,盟軍戰鬥機的持續轟炸甚至讓Me-262的起飛都變得異常困難。於是,加蘭德果斷決定將12架戰機轉移至南方的慕尼黑—賴姆機場,並在短時間內完成了戰鬥準備,這在當時混亂的局勢下堪稱一次小奇跡。
到達新基地後,加蘭德與施泰恩霍夫等人迅速商討了對重型轟炸機編隊的攻擊策略。施泰恩霍夫戰後回憶,加蘭德特別強調了避免與「野馬」和「雷霆」戰鬥機纏結的重要性,他更關註於擊落造成無辜百姓死亡的「空中堡壘」轟炸機。不久後,加蘭德便下令出擊,施泰恩霍夫與費爾曼各自擊落了一架轟炸機,但他們的戰機均出現了發動機故障。費爾曼跳傘後被救起,而施泰恩霍夫則在歸途中再次擊落了一架「野馬」戰鬥機。
1945年4月,局勢愈發緊張。4月4日,一位名為愛德華·薩默斯特的新飛行員由於誤判速度和距離,不幸與一架P38戰鬥機相撞並墜毀。4月10日,50架Me-262戰鬥機在與美國轟炸機和護航的P51「野馬」戰鬥機的激戰中,有30架被擊落,而德軍也擊落了10架美軍轟炸機,這成為噴射式戰鬥機在戰爭中的一次重大損失。
4月18日,加蘭德親自率領6架戰鬥機起飛迎擊一個美軍轟炸機編隊。基地剛被美軍轟炸過,盡管地勤人員已經做了清理,但仍有一些碎片殘骸和小彈坑散布在跑道上。這一失誤釀成了慘劇:施坦因霍夫駕駛的飛機在滑行時突然失控,可能是由於進入了一個彈坑或輪胎被雜物刺破而引起。由於飛機速度已經很快,他停不下來。但又沒有達到飛機的起飛速度,也飛不起來。這是所有飛行員最不願意遇到的局面。飛機掙紮著離開了地面只有幾米後就一頭栽了下來,成了一團火球。萬幸的是,施坦因霍夫從燒起大火的座艙裏跳了出來,在R4M火箭彈開始爆炸繼而引發全機爆炸前跑到了安全處。
不過他的臉部和手腕嚴重燒傷,加蘭德後來回憶了在回到基地後在醫院看到他的情景:「他更像個死人而不是活人。」最終施坦因霍夫活了下來,但卻無法繼續留下服役。
21日,巴克霍恩完成了第1104次作戰飛行後,也將自己的命運交給了醫生—燃燒的發動機迫使他緊急迫降,但就在抵近機場時他的座機遭到數架P-51的追殺,著陸的那一刻他的脖子幾乎被座艙蓋擊碎。又過了三日,呂措在擊落了一架B-26轟炸機後也永久地消失了,他的屍身連同墜毀的Me-262 始終都未曾找到。24日當晚,加蘭德又來到施泰恩霍夫的病榻前,向其傾訴了接連失去三位優秀指揮官的痛楚,後者曾回憶說,加蘭德當時眼神空洞,顯得非常非常沮喪,嘴裏還嘟囔著:「距戰爭結束只有數日之遙了。」
4月下旬,JV44的飛機升空攔截一隊馬丁B-26「掠奪者」式轟炸機。他們從後方迅速接近敵機編隊,加蘭德使他的R4M火箭彈就位,但轟炸機的防禦火力很猛,幹擾了他的瞄準,使火箭彈沒有能夠發射。他迅速轉用30公釐機炮對付敵機,很快就把第一架飛機打成了一團火球。第二架出現在他炮口之前的轟炸機也受了傷。加蘭德緊咬目標不放,在追逐馬丁B-26轟炸機時又被12.7mm機槍彈命中。於是他開始俯沖以脫離戰鬥。突然,由美國飛行員詹姆士·馮寧甘駕駛的P-47D「雷電」式戰鬥機由憑借優越的俯沖效能咬住了他,不停的打著長點射。Me262的一台引擎和儀表板損壞嚴重,還有一發子彈擊中了加蘭德的右膝。但奇跡的是,飛機還在飛行!由於害怕跳傘時被美軍戰機掃射,加蘭德決定飛回慕尼黑的基地。回到基地上空時,不巧美軍正在攻擊。加蘭德冒險迫降成功,然後立即在跑道上尋找隱蔽以躲開美軍飛機的掃射。
在加蘭德膝蓋受傷後,部隊的臨時指揮權交給了巴 爾( Bär)。住院期間,加蘭德制定了一項計劃,以防止 JV 44 飛行員和飛機落入俄軍之手或被逼近的盟軍地面部隊意外擊毀。
5 月 1 日,加蘭德起草了一份照會,轉交給艾森豪將軍,請求允許 JV 44 特別投降。兩名助手威廉-赫蓋特(Wilhelm Herget)少校和雨果-凱斯勒(Hugo Kessler)上尉駕駛 Fi 156 穿過戰線,降落在施萊斯海姆(Schleißheim)。兩名助手就投降的可能性進行 了詢問。他們回到加蘭德後,得到了如何進行投降的指示,包括將剩余的 Me 262 飛機移交給美國人。重要的是,黨衛軍如果知道了加蘭德的這一提議,可能會摧毀這些飛機並處決相關人員。盡管助手們回到了加蘭德身邊,他也準備好了答復,但當 Fi 156 Storch 回到美軍防線上空時,飛機在施萊斯海姆附近被美軍擊落。雖然赫蓋特在墜機中幸免於難,但加蘭德的回復並沒有送達美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最後日子裏, 當第九飛行大隊指揮官迪泰瑞希 -佩爾茨(Dietrich Peltz)少將(Generalmajor)和他的部下們要求 JV 44 重新部署時,巴爾受到相當的 壓力。 1945年5月2日,第九飛行師師長迪泰瑞希-佩爾茨(Dietrich Peltz)少將(Generalmajor)和第九飛行師(J)師長哈約-赫爾曼(Hajo Herrmann)上校突然出現在馬克斯格蘭的控制室。在華瑟-克魯賓斯基(Walter Krupinski)的見證下,巴爾、佩爾茨和赫爾曼之間爆發了激烈的爭吵。他後來回憶說,巴 爾的回答是:「是的,長官,但我們是在加蘭德中將的指揮下,我只服從加蘭德中將的命令!」--克魯平斯基認為,這一最後的違抗命令列為可能導致 巴爾因不服從命令而被槍決。
美軍向薩爾斯堡附近的 JV 44 基地挺進。在巴爾的命令下,投降前不久,大部份 剩余的 Me 262 被 JV 44 人員用手榴彈塞入發動機進氣口炸毀 。一些 JV 44 Me 262 早些時候被空運到因斯布魯克,在那裏他們遇到了由漢斯-埃克哈德-鮑伯(Hans Ekkehard Bob)指揮的 JV 44 人員將部份飛機保護,在投降時轉交給美軍,並在美國進行了測試。
這支「加蘭德的馬戲團」就此與第三帝國一道走向覆滅。
部份成員名單:
Adolf Galland
Johannes Steinhoff
Heinrich Bär
Gerhard Barkhorn
Walter Krupinski
Erich Hohagen
Heinz Sachsenberg (Platzschutzstaffel)
Waldemar Wübke (Platzschutzstaffel)
Klaus Faber(Platzschutzstaffel)
Karl-Heinz Hoffmann(role unclear, most likely Platzschutzstaffel)
Bodo Dirschauer(Platzschutzstaffel, not confirmed)
Hans Ekkehard Bob
Wilhelm Herget
Josef Dobnig
Kurt Bell
Heinrich Brücker
Arnold Döring
Diethelm von Eichel-Streiber
Gottfried Fährmann
Gerhard Frisch
Lt. Fuhrmann
Hans Grünberg
Werner Gutowski(JV 44 Adjutant)
Alfred Heckmann
Erich Hondt
Herbert Kaiser
Otto Kammerdiener
Hugo Kessler
Georg Kiefner
Hptm. Kirchays
Leopold Knier
Franz Köster
Günther Lützow
Johann Karl Müller
Klaus Neumann
Rudolf Nielinger
Ernst Pfeiffer
Werner Roell
Eduard Schallmoser
Karl-Heinz Schnell
Karl Hermann Schrader
Leo Schuhmacher
Franz Steiner
Franz Stigler
Walter Pirchann
參考文獻:
Forsyth, Robert (2008). Jagdverband 44 : Squadron of Experten . Oxford: Osprey. ISBN 978-1-84603-294-3 . Retrieved 1 January 2012.
Research details of JV 44 The Redwulf- Squadron, Redwulf__1 - Klaus Bohnen- after Interviews with H.E. Bob and Franz Stigler
Gemeinschaft der Jagdflieger
Braatz, Kurt (2005). Gott oder ein Flugzeug - Leben und Sterben des Jagdfliegers Günther Lützow (in German). Moosburg, Germany: NeunundzwanzigSechs Verlag. ISBN 3-9807935-6-7 .
Braatz, Kurt (2010). Walter Krupinski - Jagdflieger, Geheimagent, General (in German). Moosburg, Germany: NeunundzwanzigSechs Verlag. ISBN 978-3-9811615-5-7 .
Fellgiebel, Walther-Peer (2000) (in German). Die Träger des Ritterkreuzes des Eisernen Kreuzes 1939–1945 – Die Inhaber der höchsten Auszeichnung des Zweiten Weltkrieges aller Wehrmachtsteile [The Bearers of the Knight's Cross of the Iron Cross 1939–1945 — The Owners of the Highest Award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of all Wehrmacht Branches] . Friedburg, Germany: Podzun-Pallas. ISBN 978-3-7909-0284-6 .
Forsyth, Robert (2008). Jagdverband 44 Squadron of Experten . Oxford, UK: Osprey Publishing. ISBN 978-1-84603-294-3 .
Obermaier, Ernst (1989) (in German). Die Ritterkreuzträger der Luftwaffe Jagdflieger 1939 – 1945 [The Knight's Cross Bearers of the Luftwaffe Fighter Force 1941 – 1945] . Mainz, Germany: Verlag Dieter Hoffmann. ISBN 978-3-87341-065-7 .
Patzwall, Klaus D.; Scherzer, Veit (2001) (in German). Das Deutsche Kreuz 1941 – 1945 Geschichte und Inhaber Band II [The German Cross 1941 – 1945 History and Recipients Volume 2] . Norderstedt, Germany: Verlag Klaus D. Patzwall. ISBN 978-3-931533-45-8 .
Patzwall, Klaus D. (2008) (in German). Der Ehrenpokal für besondere Leistung im Luftkrieg [The Honor Goblet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the Air War] . Norderstedt, Germany: Verlag Klaus D. Patzwall. ISBN 978-3-931533-08-3 .
Schaulen, Fritjof (2004) (in German). Eichenlaubträger 1940 – 1945 Zeitgeschichte in Farbe II Ihlefeld – Primozic . Selent, Germany: Pour le Mérite. ISBN 3-932381-21-1 .
Scherzer, Veit (2007) (in German). Die Ritterkreuzträger 1939–1945 Die Inhaber des Ritterkreuzes des Eisernen Kreuzes 1939 von Heer, Luftwaffe, Kriegsmarine, Waffen-SS, Volkssturm sowie mit Deutschland verbündeter Streitkräfte nach den Unterlagen des Bundesarchives [The Knight's Cross Bearers 1939–1945 The Holders of the Knight's Cross of the Iron Cross 1939 by Army, Air Force, Navy, Waffen-SS, Volkssturm and Allied Forces with Germany According to the Documents of the Federal Archives] . Jena, Germany: Scherzers Miltaer-Verlag. ISBN 978-3-938845-17-2 .
Von Seemen, Gerhard (1976) (in German). Die Ritterkreuzträger 1939–1945 : die Ritterkreuzträger sämtlicher Wehrmachtteile, Brillanten-, Schwerter- und Eichenlaubträger in der Reihenfolge der Verleihung : Anhang mit Verleihungsbestimmungen und weiteren Angaben [The Knight's Cross Bearers 1939–1945 : The Knight's Cross Bearers of All the Armed Services, Diamonds, Swords and Oak Leaves Bearers in the Order of Presentation: Appendix with Further Information and Presentation Requirements] . Friedberg, Germany: Podzun-Verlag. ISBN 978-3-7909-0051-4 .
Thomas, Franz (1997) (in German). Die Eichenlaubträger 1939–1945 Band 1: A–K [The Oak Leaves Bearers 1939–1945 Volume 1: A–K] . Osnabrück, Germany: Biblio-Verlag. ISBN 978-3-7648-2299-6 .
Weal, John (1999). Bf 109F/G/K Aces of the Western Front . Oxford, UK: Osprey Publishing. ISBN 1-85532-905-0 .
Frey, Gerhard; Herrmann, Hajo : Helden der Wehrmacht II (in German). FZ-Verlag GmbH, 2003. ISBN 3-924309-62-0 .
Baker, David. Adolf Galland: The Authorised Biography . London: Windrow and Green, 1996. ISBN 978-1-85915-017-7 .
Berger, Florian. Mit Eichenlaub und Schwertern. Die höchstdekorierten Soldaten des Zweiten Weltkrieges (in German). Wien, Austria: Selbstverlag Florian Berger, 1999. ISBN 3-9501307-0-5 .
Caldwell, Donald and Richard Muller. The Luftwaffe over Germany: Defense of the Reich . London: Greenhill Books, 2007. ISBN 978-1-85367-712-0 .
Cull, Brian and Bruce Lander (with Heinrich Weiss). Twelve Days: The Air Battle for Northern France and the Low Countries, 10–21 May 1940, As Seen Through the Eyes of the Fighter Pilots Involved. London: Grub Street, 2001. ISBN 978-1-902304-12-0 .
Die Wehrmachtberichte 1939–1945 Band 1, 1. September 1939 bis 31. Dezember 1941 (in German). München: Deutscher Taschenbuch Verlag GmbH & Co. KG, 1985. ISBN 3-423-05944-3 .
Die Wehrmachtberichte 1939–1945 Band 2, 1. Januar 1942 bis 31. Dezember 1943 (in German). München: Deutscher Taschenbuch Verlag GmbH & Co. KG, 1985. ISBN 3-423-05944-3 .
Deighton, Len . Fighter: The True Story of the Battle of Britain . London: Pimlico, 1977. ISBN 0-7126-7423-3 .
Feist, Uwe. The Fighting Me 109 . London: Arms & Armour Press, 1993. ISBN 1-85409-209-X .
Fellgiebel, Walther-Peer . Die Träger des Ritterkreuzes des Eisernen Kreuzes 1939–1945 (in German). Friedburg, Germany: Podzun-Pallas, 2000. ISBN 3-7909-0284-5 .
Forsyth, Robert. Fw 190 Sturmböck vs B-17 Flying Fortress: Europe 1944–1945. Oxford, UK: Osprey, 2009. ISBN 978-1-84603-941-6 .
Forsyth, Robert. Jagdverband 44: Squadron of Experten . Osprey, Oxford. 2009. ISBN 978-1-84603-294-3
Franks, Norman. Royal Air Force Fighter Command Losse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Volume 1: Operational Losses: Aircraft and Crews, 1939–1941. Hersham, Surrey, UK: Midland Publishing, 1997. ISBN 1-85780-055-9 .
Fraschka, Günther. Knights of the Reich . Atglen, Pennsylvania: Schiffer Military/Aviation History, 1994. ISBN 0-88740-580-0 .
Galland, Adolf. The First and the Last: Germany's Fighter Force in WWII (Fortunes of War). South Miami, Florida: Cerberus Press, 2005. ISBN 1-84145-020-0 .
Galland. Adolf. The First and The Last: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erman Fighter Forces, 1938–1945 . 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 1954. No ISBN.
Hagen, Hans-Peter. Husaren des Himmels Berühmte deutsche Jagdflieger und die Geschichte ihrer Waffe (in German). Rastatt, Germany: Moewig, 1998. ISBN 3-8118-1456-7 .
Helden der Wehrmacht– Unsterbliche deutsche Soldaten (in German). München, Germany: FZ-Verlag GmbH, 2004. ISBN 3-924309-53-1 .
Holmes, Tom. Hurricanes to the Fore: The First Aces (Aircraft of the Aces: Men and Legends Ser.# 7 ). Oxford, UK: Osprey Publishing, 1999. ISBN 978-84-8372-221-3 .
Hooton, Edward. Eagle in Flames: Defeat of the Luftwaffe . Weidenfeld & Nicolson. 1994. ISBN 978-1-85409-343-1
Kaplan, Philip. Fighter Aces of the Luftwaffe in World War WWII . Auldgirth, Dumfriesshire, UK: Pen & Sword Aviation, 2007. ISBN 1-84415-460-2 .
Kurowski, Franz. Luftwaffe Aces: German Combat Pilots of WWII . Stackpole Publishing. 1996. ISBN 978-0-8117-3177-5
Miller, Donald S. Masters of the Air .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2006. ISBN 978-0-7432-3544-0 .
Mosley, Leonard. Battle of Britain: The Story of a Film . London: Pan Books, 1969. ISBN 0-330-02357-8
Obermaier, Ernst. Die Ritterkreuzträger der Luftwaffe Jagdflieger 1939–1945 (in German). Mainz, Germany: Verlag Dieter Hoffmann, 1989. ISBN 3-87341-065-6 .
Overy, Richard. The Air War, 1939–1945 . Potomac Books, Washington, 1980. ISBN 978-1-57488-716-7
Parker, Danny S. To Win The Winter Sky: The Air War Over the Ardennes, 1944–1945 . New York: Da Capo Press, 1998. ISBN 0-938289-35-7 .
Price, Alfred. The Last Year of the Luftwaffe: May 1944 to May 1945 . London: Greenhill Books, 1993. ISBN 1-85367-440-0 .
Ring, Hans and Werner Girbig. Jagdgeschwader 27 Die Dokumentation über den Einsatz an allen Fronten 1939–1945 (in German). Stuttgart, Germany: Motorbuch Verlag, 1994. ISBN 3-87943-215-5 .
Schaulen, Fritjof. Eichenlaubträger 1940–1945 Zeitgeschichte in Farbe I Abraham – Huppertz (in German). Selent, Germany: Pour le Mérite, 2003. ISBN 3-932381-20-3 .
Scherzer, Veit. Ritterkreuzträger 1939–1945 Die Inhaber des Ritterkreuzes des Eisernen Kreuzes 1939 von Heer, Luftwaffe, Kriegsmarine, Waffen-SS, Volkssturm sowie mit Deutschland verbündeter Streitkräfte nach den Unterlagen des Bundesarchives (in German). Jena, Germany: Scherzers Militaer-Verlag, 2007. ISBN 978-3-938845-17-2 .
Speer, Alfred. Inside the Third Reich: Memoirs.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97, First edition 1969 (German), 1970 (English). ISBN 978-0-684-82949-4 .
Spick, Mike. Aces of the Reich: The Making of a Luftwaffe Fighter Pilot . London: Greenhill Books, 2006. ISBN 978-1-85367-675-8 .
Taylor, Robert and Charles Walker. Air Combat Paintings Volume IV . Newton Abbot, Devon, UK: David & Charles, 2000. ISBN 0-7153-1623-0 .
Toliver, Raymond F. and Trevor J. Constable. Fighter General: The Life of Adolf Galland The Official Biography . Atglen, PA: Schiffer Publishing Ltd., 1999. ISBN 0-7643-0678-2 .
Weal, John. Bf 109D/E Aces 1939/41 (Gli Assi della Blitzkrieg). Oxford, UK/New York: Osprey Publishing, 1996/Del Prado, 1999. ISBN 84-8372-203-8 .
Williamson, Gordon. Knight's Cross with Diamonds Recipients 1941–45 . Oxford, UK: Osprey Publishing Ltd., 2006. ISBN 1-84176-64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