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約3300字,需耗時約11分鐘。
在電視劇【朱元璋】中有這樣一個橋段:宋濂因牽扯到胡惟庸案將被處死,太子朱標趕來求情,被朱元璋安排當監斬官後一時恍惚,居然想不開跳河,好在侍衛二虎趕緊跳下河將其救回。此後李進報告時將跳河事件說成是失足落水,而朱元璋為了消除此事的影響,不僅認可了李進的說法,而且用眼神暗示錦衣衛吳風將剛剛聽到對話的
2
名宮女悄悄處死。雖然朱元璋最終赦免了宋濂死罪,但也被發配到四川,不久之後宋濂就死了。歷史上的宋濂究竟是怎麽死的?太子朱標驚懼跳河是真是假?本文將結合史料進行分析!
宋濂,元至大 3 年(公元 1311 年)出生於浙江浦江,背過【送東陽馬生序】的鐵子們都知道,宋濂小時候家裏貧寒,透過努力讀書才改變了命運。至正年間元庭曾邀請宋濂出山擔任翰林院編修,但宋濂以要侍奉老母拒絕。
朱元璋稱帝後,宋濂入仕擔任儒學提舉,隨後開始輔導太子朱標,並且在洪武 2 年開始主修【元史】,洪武 3 年又因不參加朝會被降職。洪武 10 年, 68 歲高齡的宋濂辭官歸養。宋濂在學術上的成就沒得說,【明史】記載宋濂:「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皇明名臣記】記載,朱元璋評價宋濂為「開國文臣之首」。
很多人可能還記得【宋濂不隱真情】這篇課文,這個故事講的是有一次宋濂與多位大臣聚會,期間有朱元璋安插的特務進行監視,但是大家都不知道。第 2 天,朱元璋問宋濂,你昨天跟誰聚會了?吃了什麽食物?這些人座位是怎麽安排的?宋濂都如實進行了回答。朱元璋聽到後笑著說:「誠然,卿不欺朕。」後來,朱元璋又召見宋濂,詢問他諸位大臣到底誰好誰壞,結果宋濂只挑一些比較好的官員說,朱元璋問為什麽只說好的官員而不說壞的?宋濂回答道:「好的官員跟臣是朋友,所以我知道他們是什麽樣的人;而壞的官員不是我的朋友,所以我不清楚他們的為人。」
可見宋濂跟劉伯溫類似,都是只想專心做事而不想結黨營私。在宋濂眼中,在做好文臣的同時能一心輔佐太子就可以啦。可就這麽一個堪稱文臣典範的人物,怎麽會得罪朱元璋差點被處死呢?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讓朱元璋狠下心來對宋濂下手。
【明史】記載: 「洪武十三年,長孫慎坐胡惟庸黨,帝欲置濂死。皇後、太子力救,乃安置四川茂州。」【明史·後妃傳】記載:「會後侍帝食,不禦酒肉,帝問故,對曰:‘妾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茂州。」
▲上圖為朱元璋畫像,朱元璋晚年借助胡惟庸案和藍玉案清理了不少人,其中也有像宋濂這樣無故蒙冤的。張岱所著【石匱書】中,對馬皇後替宋濂求情的事情記載則更為詳細: 「宋學士濂常授太子經,以詿誤置重辟,後聞,為素食。帝還宮問故,後曰:‘宋先生當刑,祈天宥之耳。’因泣下曰:‘民間延一塾師訓子弟,尚始終不忘。宋先生授太子諸王經甚劬,今奈何殺之?況宋先生致仕在家,又何與京師事也?’乃得貸。」
整體來看,宋濂是因為次子宋 璲 和長孫宋慎牽扯到胡惟庸案,導致宋濂也被誅連,但經過太子和皇後的求情最終將其發配到了四川茂州。馬皇後為了給宋濂求情,曾透過只吃素來吸引朱元璋的註意,當朱元璋問其原由時說是在為宋濂祈福。並借機向朱元璋進諫說宋濂已經退休了,不可能跟京城的事情有關系,這才使得宋濂逃過一劫。
而之所以宋濂受到牽扯,恐怕還與另外一件事情有關。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徐禎卿所著【剪勝野聞】記載: 「 洪武十年,宋學士濂上疏乞骸骨歸,帝親餞之,敕其孫慎輔行,濂頓首辭,且要曰: 「 臣性命未畢,蓬士請歲覲陛階。 」 既歸,每就帝聖節稱賀如約,帝推舊恩,戀戀多深情。十三年失朝,帝召其子中書舍人璲、殿廷儀禮司序班慎問之,對曰: ‘ 不幸有旦暮之憂,惟升下哀矜,裁其罪譴。 ’ 帝微使人廉之,則無恙。下璲、慎獄,詔禦史就誅濂,沒入其家。 」
當年宋濂退休的時候朱元璋親自為其踐行,宋濂也曾感激涕零並答應朱元璋,只要活著每年會在皇帝生日的時候前來賀壽。但在洪武 13 年宋濂卻沒有來。朱元璋問宋 璲 和宋慎,結果二人回答說是宋濂已經病入膏肓無法到京城了,希望能夠可憐宋濂免其罪責。朱元璋派人去看望宋濂,結果宋濂什麽病都沒有。宋璲和宋慎因此下獄,宋濂也被抓了起來。如果徐禎卿記載的事情為真,宋濂、宋璲和宋慎這 1 家三代人都有欺君的嫌疑。作為皇帝,最希望的就是臣子能夠對自己無所隱瞞,而宋濂 1 家卻看起來像是在聯合起來忽悠老朱,難怪會被朱元璋抓住機會治罪呢。
可見宋濂入仕前期可能比較謹慎,能夠做到有一說一忠心侍君。但後期可能是覺得自己已經退休就徹底放飛自我了。在洪武 13 年帝聖節居然沒來賀壽,這極大可能會引起朱元璋的猜忌而埋下禍根。
宋璲和宋慎最終都因為牽扯到胡惟庸案被殺,宋濂則被發配到茂州,僅僅 1 年之後就去世了,而宋濂之死卻有多種說法。【明史】記載:「其明年,卒於夔,年七十二」。【明史】沒有詳細記載宋濂的具體死因,我最初以為宋濂是自然老死的,但現在更傾向宋濂是受到打擊後郁郁而亡。
不過宋濂的結局也存在另外一種說法:宋濂最後是自盡的。何喬遠的【名山藏】記載: 「至夔,宿野寺,侘傺語曰:‘聞之佛書報應以類今爽濂也。’其夕,投繯死。」談遷的【國榷】也記載了宋濂類似的結局:「至夔州,宿僧舍,嘆曰:‘佛書報應以類,何爽也。’夕自經。」
而關於太子朱標投河的記錄,可以參考的文獻並不多,徐禎卿的【剪勝野聞】倒是記載了當時朱標替宋濂求情時的情景: 「 先是,濂嘗授太子及親王經書,太子於是泣淚諫曰: ‘ 臣愚戇,無他師傅,幸陛下哀矜,裁其死。 ’ 帝怒曰 : ‘ 候汝為天子而宥之 ’ 。太子惶懼不知所出,遂赴溺,左右救得免。帝且喜且罵曰: ‘ 癡兒子,我殺人,何預汝耶? ’ 因遍錄救溺者,凡衣履入水者擢三級,解衣舄者皆斬之,曰: ‘ 太子溺,候汝等解衣而救之乎? ’ 乃赦濂死而更令入謁,然怒卒未解也。濂至,帝令無相見,謫居茂州,而竟殺璲、慎。 」
▲上圖為朱標畫像,朱標曾被朱元璋寄予厚望,雖生性仁慈但作為守成之君還是可以的,不幸的是作為儲君英年早逝。朱標去世後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朱元璋借藍玉案大肆屠戮功臣,也存在為朱允炆清理障礙的可能。太子朱標眼看自己的師傅要被不明不白處死,立刻跑來向朱元璋求情,結果朱元璋大怒,斥責太子說等你當了天子再想辦法保他。這句話讓心靈弱小的太子產生了巨大的恐慌,恍惚之下竟然試圖跳河自盡,隨從們立刻將太子救了上來。朱元璋這時又喜又氣,恨鐵不成鋼的說道: 「這兒子怎麽這麽傻,我殺其他人,跟你有什麽關系?」隨後更是下令讓那些穿著衣服跳河救太子的人官升 3 級,而當太子跳河卻還在想著脫衣服才救太子的人則處死。理由是太子都掉河裏了,等你們脫完了衣服再下河,太子還有生還的機會嗎?最後雖然赦免了宋濂,但心中的怨氣仍未消除,下令讓宋濂別來謝恩了,而是直接貶到了茂州。宋濂次子宋璲、長孫宋慎則依然被殺。
不過【明史】、【明太祖實錄】等都沒有關於太子投河自盡的記錄,因此太子投河一事水分還是比較大的。畢竟作為太子儲君,對君父下達的命令只能進行勸諫,朱元璋再想借機鏟除奸黨也不會把朱標怎麽樣。
宋濂 宋璲和宋慎這 1 家三代人因胡惟庸案受到牽連,結果是 2 人被處死 1 人被流放,宋濂最終也在流放 1 年後去世。不過沒有直接證據表面宋濂極其子孫是胡惟庸一黨,如果因為工作交集而跟胡惟庸產生信件方面的往來因而被打成胡黨的話,那就太冤了。當然,也不排除朱元璋是在借清理胡黨的機會向浙東黨開炮,畢竟宋濂被稱為文臣之首,現在胡黨都沒了,浙東黨也得進行打壓才能平衡朝廷各方勢力。
▲上圖為錦衣衛牙牌(腰牌),材質為象牙,明初文武官員都會發放牙牌作為身份象征。宋濂死後,知事葉以從將宋濂葬了蓮花山下。蜀王 朱椿 仰慕宋濂,又 命人 將宋濂轉葬華陽城東。 其實原本宋濂有機會早日洗清冤屈的,但歷史仿佛又跟他開了個玩笑。方孝孺就是宋濂的得意門生,他完全可以在朱允炆上台後,向朱允炆申請為宋濂平反,但他並沒有這麽做。
靖難之役後,朱棣上位,方孝孺也可以借機給恩師平反,但方孝孺為了自己的名聲選擇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就這樣一直到 弘治 9 年( 公元 1496 年), 明孝宗 才 下令為宋濂平反,追復官職,賜春秋祭葬。正德年間, 明武宗 為其上謚 號 「 文憲 」。這位明初第一文臣,在死後一百多年終於等到了歷史公正的評價。
參考文獻:
1. 【明史】
2. 【皇明名臣記】
3. 【石匱書】
4. 【剪勝野聞】
5. 【名山藏】
6. 【國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