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約 3800 字
閱 讀 需 要 10 分 鐘
近日,「嫡庶發賣文學」在各大平台爆火。
「嫡庶發賣文學」例子 [點選展開]。來源/pixabay、電視劇【覺醒年代】截圖、電視劇【甄嬛傳】截圖
前有北大「嫡校長」蔡元培回歸, 後有「家中嫡長貓」擁有「庶出貓咪」所不具有的權利,族譜單開一頁,到哪裏都不會低貓一等……
一邊是摩拳擦掌,預備著「發賣」外校畢業的「庶出輔導員」的高校「嫡本科生」……
一邊是雖然位分不高,但身為家中「嫡女」,理論上可以發賣「庶出皇帝」的安陵容……
在「嫡庶發賣」文學家筆下,萬物皆可嫡庶!
那麽,在現實的封建社會中,「嫡」和「庶」究竟有哪些區別?「嫡」具有哪些「庶」所不具備的特權?嫡庶的尊卑之分又是否真的如「嫡庶發賣文學」那樣絕對呢?
嫡庶的區別早在誕生之初便被明文確認。嫡庶地位與嫡庶觀念的形成亦是由來已久。最早定下嫡庶之分的,是西周宗法制。
史宜父鼎,西周晚期, 器內有3行16字銘文:史宜父作尊鼎,其萬年,子子孫孫永保用。 來源/故宮博物院
周天子開此制度的原因,在於當時已從「知母不知父」的「母系社會」,過渡到了一夫一妻多妾的「父權社會」,於是,為了分配一個家庭乃至家族中各個配偶及其子女的權益,宗法制應運而生。
【春秋公羊傳·隱公元年】直接闡述了嫡庶制度的根本:
「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而「大小宗」也是如此,周天子為大宗,諸侯們為小宗。而諸侯之下,嫡長子為大宗,庶子為小宗,又據此層層分封,形成新的大小宗 (當庶子自立門戶後,庶子的嫡子又成了自家的大宗。) 大小宗分別履行不同的義務,繼承不同的權力,如爵位、封地、財產等。從這一點來看,身為大宗的嫡子在繼承方面享受優待,可以優先繼承更為稀缺的根本性資源——權力,從而成為家族的下一代掌舵者。這是大多數庶子可望不可及的。
在大宗分小宗,小宗又層層分封的制度下,宗法制創造出一個從四面拱衛周王室的龐大體系。隨後,「嫡庶之分」貫穿了中國延續千年的整個封建時代。
表現「九子奪嫡」情節的電視劇。來源/電視劇【步步驚心】截圖
不過,「嫡庶之別」雖然對宗族資源分配有著重要的影響,但卻並沒有「嫡庶文學」中那樣絕對。事實上,在資源分配的實際操作中,「 嫡庶」受制於諸多靈活的因素,在影響力上壓過「嫡庶」的因素也非常多。比如低位的「嫡」不具備發賣高位的「庶」的權力,就像學生不能發賣老師,嬪妃更不能發賣皇帝,這也是嫡庶文學「倒反天罡」的主要笑點所在。
那麽,制約嫡庶的因素具體都有哪些呢?
其一是身份變更。庶子有變更為嫡子的可能性,由庶變嫡的嫡子可以擁有和「先天嫡子」一樣的權力。東漢末年的袁紹便是一個代表。在袁家這個大家庭中,袁紹是袁逢的庶子,其生母身份卑微。然而,袁紹後來被過繼給叔父袁成 (一說袁紹生父本就是袁成) ,由此擁有了與其他嫡子同等分配資源的權力。如果說誰可以輕視「後天嫡子」袁紹,那恐怕也只有如袁術一般出身同族,且更為名正言順的「先天嫡子」了。
【孝慎成皇後觀蓮圖】軸,清宣宗(道光)孝慎成皇後,姓佟佳氏,宣宗為皇子時,嫡福晉鈕祜祿氏卒,嘉慶十三年,佟佳氏為繼嫡福晉。宣宗繼位,於道光二年立佟佳氏為皇後。來源/故宮博物院
其二是性別,在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性別是個可以壓過嫡庶的重要影響因素。如帝王家若沒有嫡子,成為皇位繼承人的也只會是庶子而非嫡女。而嫡女往往只在婚配等情況中享有優於庶女的權益。
其三是個人能力,如個人所能達到的最高成就、個人能為家族做出的貢獻等等。最為貼切的例子莫過於衛青、霍去病和衛子夫這一家人了。衛子夫是歌姬出身,衛青則曾是牧童、騎奴,而霍去病甚至只是私生子。但最終,衛子夫成為皇後,衛青、霍去病更是雙雙立下征討匈奴的不世之功,名震天下。如此赫赫戰功,煌煌清貴,莫說是嫡庶,縱使性別也無法與之相敵。民間便有歌曲,一如長恨歌中「不重生男重生女」之意,記錄了衛子夫的顯貴。【天下為衛子夫歌】 (【衛皇後歌】) :
「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
霍去病像。來源/中國歷史博物館保管部編【中國歷代名人畫像譜】,海峽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
而能壓過能力、性別的,便是階級這座大山了。小說【紅樓夢】便體現了能力、性別、階級層層壓制的形態。賈寶玉是王夫人所出的嫡子,而賈環、探春等是趙姨娘所出的庶子庶女。從原文不難看出,姨娘在嫡妻面前的確是非常卑微的,甚至連小輩中的嫡妻王熙鳳也可以對她出言不遜。
相比之下,嫡子和庶子的區別反而沒有妻妾那樣明顯,這主要是受個人能力的影響。比如同樣是庶出的探春,便因其卓越的才能,剛烈的性子,讓王熙鳳都十分看重為她,還為她可惜沒有托生為嫡女。 (「好,好,好!好個三姑娘!我說他不錯。——只可惜他命薄,沒托生在太太肚裏。」)
而放眼國公府外,便又「天外有天」了。比如身為帝王嬪妃的賈元春,在宮中並非嫡妻皇後,身為賈妃只是皇帝的側室。但一來到大觀園,卻是連其祖母賈母都要跪迎,其父賈政也要稱臣禮敬。 可見,在君臣這壓倒性的階級因素面前,嫡庶、性別、能力乃至輩分都無足輕重了。
【十二金釵圖】冊·元春才選鳳藻宮。來源/故宮博物院
此外,嫡妻的權益,除了「嫡」的身份外,往往需要借助其母家的權力加持才能更加穩固。比如貴族的嫡妻往往是門當戶對的大家閨秀,如【紅樓夢】中的賈母,即史老太君,她就出身同為四大家族的金陵史家。妾室則可以從奴仆之中選擇,比如早早便被王夫人指給賈寶玉的襲人,夏金桂的丫鬟寶蟾等。本質上仍是家族勢力影響到嫡妻的話語權,而非單純的一個「嫡」字。而若男子的繼室出身比原配顯貴,則更談不上虛無的「執妾禮」了。
然而,除卻這些外因,還有一個能起到決定性作用,卻又常常被忽略的因素,那就是「情感」。在足夠堅實的情感面前,就連階級、禮法也要為之讓路。明代的萬歷皇帝並無嫡子,依禮法當立庶長子。但因他對鄭貴妃極其寵愛,對鄭貴妃所生的第三子——福王朱常洵也頗為眷顧。於是引發了 一場長達十五年的國本之爭。雖在萬歷二十九年 (1601年), 萬歷皇帝最終向朝臣和禮法做出讓步,將長子朱常洛立為太子,卻依舊讓本應離京就藩洛陽的朱常洵在京留至萬歷四十二年 (1614年) 。他還晉封 鄭貴妃為皇貴妃,甚至在禮佛時將鄭貴妃的名位與皇帝、皇後一並尊崇。聖眷之下,鄭貴妃已是「鄰於正嫡」,幾乎要與皇後並尊。 其實,不論萬歷皇帝的這些舉措是出於政治考量,抑或是真心偏愛,都可以從側面佐證一點,當家族利益的分配者有心偏頗時,嫡庶在個人情感的面前,還是會受到不小的沖擊。
萬歷款掐絲琺瑯甪端,明萬歷。來源/故宮博物院
而如果皇帝對嫡妻情深意重 ,則更可以向嫡庶制度的根本宣戰——直接為妻子過渡到一夫一妻,有嫡無庶的模式。明孝宗朱祐樘對其妻子張皇後深愛不已,他不管帝王所謂循制選妃的禮法,堅持讓張皇後成為他唯一的配偶,而這也成就了中國古代唯一一份「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帝王愛情。【明史紀事本末】:
「聞帝與張後情好甚篤,終身鮮近嬪禦。琴瑟專一,出自掖庭,玄鳥呈祥,遂在中宮,尤舌今僅事雲。」
比起萬歷皇帝尚有政治考量的偏心,朱祐樘對待張皇後之用心,是僅僅憑借史料平實的文字也能看出的深愛。他堅持和皇後如民間夫婦一般同吃同住,「宮中同起居,無所別寵,有如民間伉儷然者。」 (【勝朝彤史拾遺記】) 。還會在皇後患病時親自侍奉,紆尊降貴,讓宮女都為之震撼。擔心打擾張皇後休息,朱祐樘甚至會特意在咳嗽前下床…… 若有人提出異議,朱祐樘只會告知對方,張皇後是自己唯一的妻子,「朕只有這一門親,再不必來說。」
明孝宗( 朱祐樘) 坐像,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在並非一夫一妻制的封建社會,嫡庶觀念的形成具備其合理性,它有效地將同室操戈的可能性扼殺在源頭,【呂氏春秋】中說:
「妻妾不分則宗室亂, 嫡庶無別則宗族亂。」
適應了西周乃至封建社會的婚姻、繼承等制度。但是,嫡庶觀念也同樣具有其時代局限性,比如過度保障嫡長子的權益,壓制有才能的庶子、幼子,也會引發如靖難之役一般的事件。 而且,嫡庶之分從本質上來說,其實是古今中外各式各樣的「鄙視鏈」中的一個制度化典型。
在人類歷史上閃耀的群星中,有無數庶出的、出身寒微的、曾屈人下的存在:以淮右布衣之身開創大明的朱元璋;未托生公卿門第卻成為一代名臣的改革家張居正;出身沒落的瑯琊諸葛氏,又以貧瘠的蜀地政權終生對抗強魏的諸葛亮……朱元璋的成就,讓他的貧寒出身成為了白手開國的榮膺;張居正一以貫之的生平,反倒讓平凡的門第成為了其卓絕能力的佐證;而諸葛亮燃燒一生奉獻給國力弱小的偏安政權,也以此成就了他悲壯的傳奇。在後人看來,惟有仰望光輝,又何嘗會計較他們是嫡是庶呢?
【武侯祠記】軸,清,張照書,【武侯祠記】是唐代裴度為緬懷三國蜀相諸葛亮一生偉績而撰,由柳公綽書就。來源/故宮博物院
最後,筆者想用一首七絕總結全文:
舉義常是工農士,殉國猶有無名骨。
壯烈凜然昭古今,英豪何必問嫡庶?
參考文獻:
[1]高兵.從戰國社會制度的變化看嫡庶妻等級婚制的變化[J].山東社會科學
[2]余治平.早期中國嫡庶之分與宗法制度形成——基於王國維【殷周制度論】的哲學反思[J].中原文化研究
[3]胡紹棠.【紅樓夢】中的嫡庶親疏描寫與曹雪芹家世研究[J].紅樓夢學刊
*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END
作者 | 王小丫
編輯 | 胡心雅 郝芮(實習)
校對 | 火炬 李棟 張斌 古月
國歷好物
足不出戶暢讀
【國家人文歷史】雜誌
點選下方圖片或
長按下方圖片辨識二維碼
把歷史私教裝進口袋裏
「在看」的永遠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