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知道鄧公是偉大的革命家、卓越的軍事家,他在1919年就參加愛國運動,是早期參加革命的元老之一,他在戰爭時期指揮了很多著名戰役,聞名遐邇的劉鄧大軍至今還被世人津津樂道。其實鄧公還是位傑出的外交家,在很多重要外事會議上都表現出了非凡的才智,令世人贊嘆他的機敏和睿智,在1980時鄧公面對女記者的刁難從容應答,成為歷史上的精彩瞬間。
1980年時義大利總統訪華,與其隨行的還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她就是義大利記者奧莉婭娜·法拉奇。法拉奇可不是位尋常的女記者,否則也不會用「著名」二字來形容她,她在采訪時以思維敏捷、言辭犀利、提問刁鉆著稱,很多名人在她面前都遭遇過窘境,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曾接受過她的采訪,之後評價為「那是一次災難性的談話」。
季辛吉也是位「久經沙場」的外交家,經常參加外事活動,在處理矛盾問題時說話嚴謹,接受采訪時表現得遊刃有余,但他卻在法拉奇面前「破防」了,他面對法拉奇一環套一環的刁鉆問題時出現了應接不暇的尷尬局面,經歷那次采訪之後導致季辛吉與尼克森之間出現裂痕,可想而知法拉奇的口才有多厲害,因此世界上公認她是個「難纏」的記者,經常在不經意間讓各國領導人自己或國家蒙羞。
之前中國已經兩次拒絕法拉奇的采訪,其原因並不是中國不願意與其他國交流,而是法拉奇「前科累累」,很多領導人在接受她的采訪時都領教過她的「手段」,她經常用反復追問的形式讓人破防,之後又提出尖銳問題直逼底線,之前季辛吉就這樣「敗」在法拉奇的手裏。所以法拉奇第三次提出申請時,中國相關部門本想按例拒絕,結果鄧公同意接受法拉奇的采訪。
當時中國正值改革開放初期,鄧公認為接受采訪可以「讓世界看清我們現在的變化」,於是在1980年8月21日這一天安排法拉奇采訪鄧公。按照以往接受記者采訪的習慣,一般都會有大量記者在場拍攝、報道,而這次采訪的場面卻有點小,在場只有五人參加,除了鄧公與法拉奇之外,另外兩名是轉譯和記錄員,還一位是中國的新聞司司長。
之所以有這樣的安排,是法拉奇主動提出要單獨存取鄧公,鄧公了解法拉奇的采訪風格,便同意了她的請求。采訪一開始法拉奇就祝鄧公生日快樂,她知道鄧公第二天過生日,可想而知法拉奇為采訪鄧公做了不少的「功課」,有了這段輕松寒暄的開場白之後,法拉奇緊接著就來了一個「圖窮見匕」,她提出的問題敏感而又尖銳,可都被鄧公用睿智、風趣、坦誠的語言一一回答。
法拉奇經驗豐富,按照以往的采訪經歷,很多首腦在回答她的刁鉆問題時都會避重就輕、或者是顧左右而言他,相比之下鄧公的坦率回答態度讓她感到非常意外,在內心對鄧公不由得肅然起敬。這次的采訪過程因為鄧公的妙語連珠而變得非常精彩,在接近尾聲時,法拉奇又提出了一個問題:「您為什麽一直當二把手?」這個問題明顯帶有刁難的成分。
法拉奇提出的問題是事實,長期以來鄧公一直是副主席,所以法拉奇的言外之意是在問鄧公為何不去爭一把手,這個問題非常耐人尋味,如果鄧公沒有給出完美的回答就會授人以柄,按照慣性思維都會去正面回答問題、解釋原因,可鄧公卻淡淡地說:「對我的工作沒有影響」,鄧公用這九個字表達出他無論擔任何職都不會改變盡心盡力為人民服務的初衷。
其實鄧公之所以一直當「二把手」是他拒絕擔任國家主席,他說:「不當主席,主要是想為國家和人民多辦點事」,擔任國家主席需要參加很多政要會議等,當時他已經年過七旬,想把有限的時間用在人民身上,但這些話鄧公沒有和法拉奇解釋,而是在接下來的談話中告訴法拉奇,需要為年輕人提供機會,國家建設需要不斷註入新鮮血液,這樣國家的發展才能與國際接軌。
一向以尖銳刻薄著名的「采訪女王」聽到鄧公的回答之後,對鄧公表示出了深深的敬意,她被鄧公的人格魅力折服,法拉奇在這次采訪結束後表示,她從未遇見過如此睿智、風趣、坦誠的國家領導人,也是在這次采訪之後中國向世界展現出了全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