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三大戰役後,蔣介石已岌岌可危,渡江作戰使其在歷史上告別大陸

2024-06-30歷史

作者:太史小生

1948年5月27日,毛主席前往河北平山縣西柏坡。在這裏,他組織指揮了震驚中外的三大戰役,與國民黨進行了殊死的戰略決戰。西柏坡也因此而繼瑞金、延安之後,成為中國革命戰爭史上第三個紅色政權的「首都」。

一、三大戰役,蔣介石主力部隊已被殲滅,加速了解放戰爭勝利的行程

戰略決戰是決定戰爭雙方終極命運的大軍決戰,是兩軍主力為結束戰爭、分出勝負的殊死較量。大軍決戰從作戰規模到作戰結果,都有別於戰役決戰,所以,不論與何方說來,決戰階段的鬥爭,是全鬥爭或全戰役中最激烈、最復雜、最變化多端的,也是最頑固、最困難、最艱苦的,在指揮上說來是最不容易的時節。對於決戰問題,速勝論者往往急於求成,妄想及早決戰,反而欲速則不達。

毛主席決定與國民黨軍進行戰略決戰,是建立在對作戰雙方基本情況科學分析基礎上的。從1947年開始,經過一年多的反攻作戰,敵軍在戰爭中損失的正規軍和非正規軍共計152萬。

至1948年秋,敵我雙方力量對比又發生了質的變化,敵我兵力對比由解放戰爭初期的3.4:1下降到1.3:1。國民黨軍的衛立煌、傅作義、胡宗南、白崇禧、劉峙5個戰略集團已經被人民解放軍分割在東北、華北、西北、中原、華東等5個相對孤立的戰場上,彼此無法進行相互配合。

人民解放軍在兵力上雖然尚未占優勢,但全國軍事、政治和經濟形勢以及敵我雙方的戰略態勢都有利於我而不利於敵,敵強我弱的懸殊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敵人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無力組織大規模的進攻,人民解放軍舉行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

1947年9月7日,毛主席向東北野戰軍領導人指出,「確立打你們前所未有的大殲滅戰的決心,即在衛立煌全軍來援的時候敢於同他作戰」,「爭取將衛立煌全軍就地殲滅」。9月8日至13日,黨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在東北、華北和中原三個戰區展開大殲滅戰之後,人民解放軍先後發動了以殲滅國民黨軍重兵集團為目的的遼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戰役。

9月12日至10月19日,東北野戰軍突然奔襲北寧路,包圍錦州。10月14日,人民解放軍從北、東、南三個方向對錦州發起總攻,激戰31小時,攻克錦州,全殲敵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範漢傑部10余萬人。攻錦作戰的勝利,完全截斷了東北國民黨軍的陸上退路,形成了東北人民解放軍「關門打狗」之勢,東北戰局發生急劇變化。17日長春國民黨軍曾澤生率一個軍起義,21日,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鄭洞國率余部放下武器,長春和平解放。

與此同時,人民解放軍將援錦之敵「東進兵團」和「西進兵團」分別阻擊於塔山、彰武、新立屯以東地區。10月26 日東北野戰軍10個縱隊30余萬人將敵廖耀湘「西進兵團」合圍於蒙特內哥羅、大虎山以東、饒陽河以西,同時實施大膽穿插。分割包圍激戰至70日晨,全殲包括弧稱國民黨「五大主力」的新一軍和新六軍在內的10余萬人。10月29日至11月2日,東北野戰軍分路快速向沈陽、營口疾進,全殲沈陽守軍,逃至營口的敵第52軍一部從海上逃走,一部被殲一至此,遼沈戰役勝利結束。

11月6日至22日,人民解放軍將敵右翼黃百韜兵團包圍在碾莊圩地區。經過激烈戰鬥,全殲黃百韜兵團,擊斃兵團司令黃百韜。11月23日至12月15日,人民解放軍采取誘敵深入的方針,將國民黨軍精銳部隊之地黃維兵團,於11月25日合圍在以雙堆集為中心的地區內。

12月4日又以多路平行追擊和迂回攔截的戰法將杜聿明集團合圍於陳官莊、青龍集、李石林一帶此時,敵李延年、劉汝明兩兵團正由蚌埠北進,距離黃維兵團僅約70公裏為保持主動,戰役總前委決定,采取吃一個(黃維兵團)、挾一個(杜聿明集團)、看一個(李延年、劉汝明兩兵團)的方針,先殲滅黃維兵團從12月12日至15日,我全殲黃維兵團10萬余人,生俘兵團司令官黃維。

1949年I月6日,人民解放軍在徐州對拒絕投降的杜聿明集團發起總攻,至1月10日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兵團,生俘杜聿明,擊斃兵團司令官邱清泉淮海戰役勝利結束。

當淮海戰役靡戰正酣之際,毛主席又組織了平津戰役當時華北戰場傅作義集團總兵力60萬人,其中50萬人分布於張家界、北平、天津、唐山一線。受遼沈戰役的震撼,該集團已成驚弓之鳥,一線展開,準備隨時撤返江南或西撤綏遠。

為圍殲傅作義集團於平津地區,中央軍委和毛主席命令東北野戰軍55個師約80萬人結束休整星夜人關,協同華北人民解放軍進行平津戰役,並停攻太原,抑留傅作義集團於平津地區。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0 日,人民解放軍對傅作義集團實施分割包圍,切斷其退路;並對張家界、新保安圍而不打,對北平、大津、通縣隔而不圍,將傅作義集團分割包圍於張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八個地區,為而後各個殲敵創造了有利條件。

12月21日至次年1月17日,人民解放軍按照中央軍委先打兩頭、後打中間的原則,殲滅新保安、張家日、天津之敵,塘沽守敵於1月17日乘船南逃。至此.北平之敵完全孤立,守軍25萬人陷於人民解放軍層層包圍之中,既逃不脫,又戰不了。在中共中央及少、民解放軍的大力爭取、中共北平地下組織和愛國民主人士的促進下,傅作義接受人民解放軍提出的和平條件。1月31日人民解放軍開進北平,改編傅作義集團,平津戰役勝利結束。

三大戰役歷時4個多月,殲敵154萬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戰爭勝利的行程。

二、補上一刀,蔣介石殘余部隊逐漸消失,掃除了國民黨政府的胡思亂想

毛主席離開延安後,僅用兩年多時間,經過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蔣介石的主力部隊已被殲滅,剩下100多萬殘余軍隊分散在從新疆到台灣的漫長戰線上。中國的政治形勢已經十分明朗:中國人民革命戰爭在全國範圍內的勝利已經不需要太長的時間了,國民黨政府正像一艘破船那樣將從歷史上沈沒。

面對這種急轉而下的不利形勢,國民黨反動派一方面施放和平煙幕,一方面加緊組織長江防禦,部署了湯恩伯集團25個軍,白崇禧集團15個軍及其他海、空軍部隊約75萬人,艦艇133艘,飛機300余架,妄圖憑借長江天險和既設工事阻止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維持國民黨在長江以南半壁河山的統治。

1949年2月1l日,毛主席、中央軍委決定:以第二、第三野戰軍的7個兵團24個軍及地方部隊共100 萬人,準備於4月間發起渡江戰役,殲滅湯恩伯集團,奪取京滬杭地區。以第四野戰軍第12兵團部率第40、第43軍約10余萬人組成先遣兵團迅速南下,會同中原軍區部隊鉗制白崇禧集團,策應第二、第三野戰軍渡江作戰。

擔任渡江任務的各部隊於3月初至4月初先後進抵長江北岸,全面展開戰役的各項準備工作。各兵團還以一部兵力拔除了棕陽、儀征、三江營等長江北岸敵據點10余處,從北岸控制了長江航道,開辟了渡江通路。4月21日至6月2日,渡江部隊在以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的總前委統一領導下,組成東、西、中三個集團,以百萬雄師強渡大江。

4月20日,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上簽字。當晚人民解放軍中集團發起渡江作戰,突破魯港至銅陵段敵防線。次日,占領銅陵、繁昌、順安等地。21日,毛主席和朱德釋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次日晚,人民解放軍東、西集團開始渡江。東集團迅速突破長山、天生港、揚中等敵防禦陣地,於22日進至香山、南閘、百丈一線,並控制了江陰炮台。西集團主力於當夜在預定地段突破敵江防陣地,於22日占領彭澤、東流等地。中集團繼續發展攻勢,占領南陵,殲敵第88軍大部。

敵江防被全線突破後,於22日下午倉皇實施總退卻,分別向杭州、上海和浙贛鐵路退卻,企圖在浙贛路和上海地區組織新的防禦。人民解放軍隨即向敵防禦縱深迅猛發展攻勢,第8兵團一部於23日進占南京、鎮江;東集團主力相繼解放丹陽、常州、無錫等地,切斷了寧滬鐵路;中集團一部占領蕪湖,主力在灣址地區殲敵第20軍大部和第99軍一部;西集團進占貴池、青陽等地,殲敵第8兵團一部。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滅亡。

人民解放軍渡江成功後,總前委迅速調整進攻部署,命令各軍不為小股敵人鉗制,繼續勇猛追擊。各部接到命令後,不顧疲勞,向指定地區兼程疾進。在追擊作戰中,我軍先後殲滅敵第68、第88、第106、第73軍等各一部,殘敵紛紛向福建、浙東逃竄。人民解放軍即控制了義烏至東鄉段400余公裏的浙贛線,割斷了湯恩伯集團和白崇禧集團的聯系,粉碎了敵人在浙贛線組織防禦的企圖,對蕪湖、南京、鎮江之敵形成了合圍之勢。

退守上海及其周圍地區的湯恩伯集團8個軍25個師共20萬人在蔣介石的親自部署下,企圖憑借上海豐富的資財和4000多個永備工事繼續頑抗,以爭取時間,搶運物資,並陰謀挑起國際事件。為殲滅上海之敵,總前委決定集中第三野戰軍之第9、第10兩兵團及第8兵團一部共8個軍攻取上海;以第7兵團進軍浙東、浙南,解放浙江全省;以第二野戰軍主力在浙贛路金華、東鄉段休整,保障圍殲上海之敵。

第三野戰軍根據軍委和總前委的命令,於23日夜對上海守敵發起總攻。我各部隊采取快速勇猛的動作,多路直插市區,至26日第9兵團攻占了上海市區,敵淞滬警備副司令劉昌義率第21、第123軍各一部投誠。戰至27日,上海戰役結束,敵除湯恩伯率第54軍等部約5萬人登艦逃跑外,其余15萬人全部被殲。

作者簡介:太史小生,歷史領域愛好者,特別是熱衷於黨史、軍史的閱讀與寫作。一直希望更清晰地去回望歷史,更理性地看待歷史,更流暢地書寫歷史。

歡迎廣大歷史愛好者斧正交流。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