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公眾號改版,新規定下文章推播會被刷掉,大家的公眾號首頁就看不到我們的推播了,為了不錯過彼此,動手給我們帳號加個星標 ⭐️ 哦 】
點選上方公眾號卡片→點選右上角...符號→選擇第一個「設為星標 ★ 」。
宋江被一杯毒酒了斷性命後,作為梁山三巨頭之一的吳用,為何選擇上吊自盡?難道他不能像柴進一樣,辭官歸鄉,過上平靜的生活嗎?而柴進又是以怎樣的方式離開人世的?這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故事?讓我們一起揭開這段歷史的面紗。
一、梁山三巨頭的不同命運
在梁山好漢中,有三個人的地位非同一般,他們就是宋江、盧俊義和吳用,俗稱"梁山三巨頭"。然而,這三個人的命運卻大不相同。
宋江,這個梁山的領袖,為了實作招安的目標,可謂是殫精竭慮。他不惜背負罵名,甚至不惜犧牲部份兄弟,只為了能讓大部份人得以善終。然而,宋江的忠心卻沒有換來好的結果。
在招安成功後,宋江被封為武德郡大夫,本應該過上安穩的日子,卻不料在宴會上被人下毒,一杯毒酒就這樣結束了他的性命。
盧俊義,這個曾經的河北首富,本來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卻因為宋江的邀請,毅然決然地上了梁山。在梁山,盧俊義可謂是鞠躬盡瘁,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盧俊義的忠心也沒有換來好的結果。在招安後,盧俊義被封為武功大夫,但卻成為了朝廷清算的第一個目標。在一次出征時,盧俊義被人暗算,喝下了摻有水銀的酒,最終墜江身亡。
吳用,這個智多星,是梁山的軍師。他為梁山立下了汗馬功勞,許多關鍵時刻都是靠他的謀略度過的。然而,吳用的命運同樣悲慘。在宋江被毒死後,吳用悲痛欲絕,雖然朝廷並沒有清算他的意思,但他卻選擇了上吊自盡,追隨宋江而去。
三個人,三種命運,卻都逃不過悲慘的結局。這背後,既有時代的悲哀,也有個人的無奈。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英雄豪傑們雖然勇武過人,但卻難以掌控自己的命運。他們或死於非命,或自我了斷,都是時代的悲劇。
而在這三個人中,吳用的結局尤其令人唏噓。作為一個智者,吳用本可以選擇明哲保身,在招安後辭官歸鄉,過上平靜的生活。然而,他卻選擇了以死相隨,這是為什麽呢?是因為他對宋江的感情太深,無法接受宋江的死亡?還是因為他對朝廷的清算心存恐懼,寧願自我了斷?抑或是因為他對自己的前途感到絕望,覺得生無可戀?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無論如何,梁山三巨頭的悲慘命運,都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啟示。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個人的命運往往難以掌控,即使是英雄豪傑,也難以逃脫時代的悲劇。而對於我們今天的人來說,他們的故事更是一個警示,告訴我們要珍惜當下,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不要輕易地將命運交給別人或時代。
二、吳用的重要作用
在梁山好漢中,吳用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他雖然武功不及其他好漢,但卻憑借著自己的智慧,為梁山立下了汗馬功勞。
吳用本是一個秀才,因為生活所迫,才成為了一名教書先生。然而,他的才華卻遠遠超出了一個普通教書先生的水平。當晁蓋等人計劃劫取生辰綱時,吳用就展現出了自己非凡的謀略。他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件事需要七八個好漢方可成事,人多了反而不好辦。於是,在吳用的策劃下,晁蓋、劉唐等人成功劫取了生辰綱,為日後梁山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隨著梁山的壯大,吳用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他不僅是梁山的軍師,更是梁山的智囊。每當梁山遇到困難時,都是吳用出謀劃策,幫助梁山度過難關。例如,當梁山面臨官軍的圍剿時,是吳用提出了" 假傳聖旨 "的計策,成功地化解了危機。再如,當梁山需要招攬人才時,也是吳用想出了各種辦法,成功地吸引了許多好漢加入梁山。
然而,吳用的謀略並非總是高大上的。相反,在許多時候,他的計策都是非常實際和接地氣的。這是因為,吳用深知梁山的實際情況,知道高大上的計策根本行不通。在梁山這樣一個"賊窩"裏,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謀略,而不是空談理想。因此,吳用的計策雖然有時看起來有些陰損,甚至是無底線的,但卻非常符合梁山的實際情況,能夠真正解決問題。
吳用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輔佐梁山的領袖。起初,吳用是晁蓋的謀士。但隨著宋江的崛起,吳用敏銳地意識到,宋江才是梁山的未來。於是,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輔佐宋江,為宋江出謀劃策,鞠躬盡瘁。正是有了吳用的輔佐,宋江才能帶領梁山走向輝煌。
綜上所述,吳用在梁山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不僅是梁山的智囊,更是梁山的中流砥柱。沒有吳用的謀略,就沒有梁山的崛起;沒有吳用的輔佐,就沒有宋江的成功。可以說,吳用是梁山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是梁山輝煌的重要功臣。
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吳用的結局卻是非常悲慘的。他雖然為梁山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最終卻難逃悲劇的命運。這不僅是吳用個人的悲哀,也是整個梁山的悲哀。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英雄豪傑們雖然勇武過人,但卻難以掌控自己的命運。他們或死於非命,或自我了斷,都是時代的悲劇。而吳用,作為梁山的智囊,更是深受其害。他雖然有著過人的智慧,但卻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最終只能以死明誌,追隨宋江而去。這不僅是對吳用個人的悲哀,也是對那個時代的控訴。
三、吳用的內心掙紮
作為梁山的軍師,吳用雖然智計百出,為梁山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內心卻一直飽受煎熬。這種煎熬,主要來自於他對招安的糾結和警覺。
早在梁山初起之時,朝廷就曾派人來招安。當時晁蓋等人還在猶豫不決,是吳用力勸大家不要接受招安。他指出,招安不過是朝廷的一個圈套,目的是要瓦解梁山,到時候大家都會被一網打盡。晁蓋聽從了吳用的建議,拒絕了招安,這才有了後來梁山的輝煌。
然而,隨著梁山的壯大,招安的誘惑也越來越大。尤其是在宋江上山之後,他一直心心念念地想要招安。吳用雖然表面上支持宋江,但內心卻非常清楚,招安對梁山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風險。他擔心一旦招安,梁山就會失去凝聚力,大家各奔東西,到時候就會成為朝廷的獵物。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吳用想盡了各種辦法。他一方面勸說宋江,要慎重考慮招安的利弊;另一方面,他又在暗中布置,加強梁山的防禦,以防朝廷突然發難。就連招安成功後,吳用也沒有放松警惕。他提醒宋江,要留下眾人的家眷在山寨,以防朝廷對他們不利。
然而,吳用的努力終究沒能改變梁山的命運。在征討遼國的時候,吳用就已經意識到,這次出征恐怕兇多吉少。他甚至向宋江建議,不如投降遼國,以保全梁山。但宋江不聽,執意要為朝廷出征。吳用雖然不贊同,但卻無可奈何,只能隨軍出征。
在出征的過程中,吳用處處提防,生怕中了朝廷的圈套。然而,即便如此,梁山還是損失慘重。先是盧俊義中毒身亡,接著又有許多兄弟犧牲。吳用雖然悲痛萬分,但卻無能為力。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昔日的兄弟一個個離去,梁山就這樣走向了衰敗。
最後,連宋江也被朝廷暗算,死於非命。吳用此時才徹底絕望,他意識到,自己再也無法保全梁山了。朝廷對梁山的清剿,已經到了最後的階段,大勢已去,再也無力回天。
面對這樣的局面,吳用雖然可以選擇金盆洗手,辭官歸隱,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以死明誌。因為他明白,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一旦離開朝廷,就等於是自絕於人民,到時候只會落得個不得好死的下場。與其這樣,不如就此了斷,以死相隨宋江,也算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吳用的這種糾結和無奈,其實反映了許多梁山好漢的共同心聲。他們雖然都是英雄豪傑,但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個人的命運往往難以把握。即便是吳用這樣的智者,也無法改變大勢,只能隨波逐流,最終落得個悲慘的下場。這不僅是吳用個人的悲劇,也是整個梁山的悲劇,更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四、吳用上吊的原因
吳用之所以選擇上吊自盡,而不是辭官歸隱,其實有著深刻的原因。這既與他個人的處境有關,也與當時的大環境密不可分。
首先,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吳用在宋江死後,已經失去了生存的意義。要知道,吳用雖然是梁山的軍師,但他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存在。他的才能,必須依附在一個強有力的領袖身上,才能得以施展。而宋江,無疑就是這樣一個領袖。他不僅有著雄才大略,而且也深得人心,是梁山的核心。吳用之所以能在梁山立下汗馬功勞,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有宋江的信任和支持。
然而,當宋江死後,吳用就失去了這個依靠。他雖然還是朝廷的官員,但卻已經無所作為。因為在那個時代,一個人的地位和影響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所依附的領袖。一旦領袖倒台,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對於吳用來說,宋江就是他的主心骨,是他的精神支柱。宋江死後,他就像是一個失去了主心骨的人,再也無法找到生存的意義。
其次,從大環境的角度來說,吳用上吊自盡,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他即便辭官歸隱,也未必能夠善終。這一點,從柴進的遭遇就可以看出端倪。
柴進本是梁山的一員大將,但在招安後,他就金盆洗手,辭官歸隱,本想過上平靜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長,他很快就被牽連到了一樁案件中。原來,他的女婿阮小七,曾經私自穿過方臘的龍袍,結果被朝廷發現,立即就被抄家問罪。柴進雖然沒有直接參與此事,但他畢竟是阮小七的嶽父,難辭其咎。於是,他也被牽連其中,不得不辭官還鄉,想要遠離是非。
然而,即便如此,柴進還是沒能逃脫悲慘的命運。在歸隱不久後,他就突然暴斃身亡,死狀非常蹊蹺。按理說,柴進身體一向很好,不應該這麽突然就死去。所以,他的死,很可能是朝廷所為。因為在當時,像柴進這樣的梁山余黨,都是朝廷眼中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不僅身負重罪,而且還掌握著許多朝廷的秘密。一旦他們脫離了朝廷的控制,就很可能成為禍患。所以,朝廷對他們的防範和清剿,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
柴進的遭遇,對吳用來說,無疑是一個警示。他意識到,自己即便辭官歸隱,也未必能夠善終。因為在朝廷的眼中,他和柴進一樣,都是梁山余黨,都是潛在的威脅。一旦離開朝廷,就等於失去了保護傘,很可能會遭到清剿。與其如此,不如就此了斷,以死明誌,也算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吳用之所以選擇上吊自盡,而不是辭官歸隱,其實是一種無奈的選擇。這既是因為他在宋江死後,已經失去了生存的意義,也是因為在當時的大環境下,他即便辭官歸隱,也未必能夠善終。這種悲慘的命運,其實反映了梁山好漢的共同悲劇。他們雖然都是英雄豪傑,但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個人的命運往往難以把握。即便是吳用這樣的智者,也無法改變大勢,只能隨波逐流,最終落得個悲慘的下場。
【免責聲明】文字、圖片等素材來源網路,如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