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張作霖去世80年後,孫子回來為他掃墓,警告日本:中國人民不可欺

2024-03-31歷史

2007年3月26日,沈陽張氏帥府博物館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徑直來到館長張力的辦公室,向張館長做了自我介紹:他叫張閭實,是張作霖第六子張學浚之子,現任台灣高爾夫之旅雜誌社總編輯。這是他第一次來沈陽,他想去祭拜一下他的爺爺張作霖的墓地,但卻不知道爺爺的墳在哪裏,這才產生了來帥府博物館求助的念頭。

帥府博物館的「不速之客」

張力館長並沒有輕易相信眼前這個陌生人講的話,因為在工作中,他遇到過好幾位冒充張作霖後人的騙子。如果眼前這個人真的是張作霖的後人,帥府博物館自然應該熱情接待;但如果是個騙子,傳出去豈不是讓人笑話?


張力館長將來人請進了自己的辦公室,請他講一講1928年6月4日發生在皇姑屯的那場爆炸事件。因為如果這個張閭實真是張作霖最得寵的壽夫人的孫子,那壽夫人一定會告訴他一些外人不知道的秘密。張閭實告訴張力館長:張作霖的火車爆炸後,張作霖的喉嚨被一塊飛出來的彈片切斷了,隨後被小汽車帶到了壽夫人所在的奉天大帥府小青樓。為了封鎖訊息,除了壽夫人和貼身丫鬟,誰也不許進去。張閭實聽奶奶說,張作霖擡回來後被安置在臥室的床上,一句話沒說就死了,並沒有留下什麽遺言。13天後,張學良才從關內啟程回奉天。


至於張學良為什麽13 天後才遲遲返回奉天,張閭實說奶奶曾告訴過自己:「‘皇姑屯事件’發生時,張學良雖在天津,卻找不到他人。部隊都慌了,是壽夫人出來安撫部隊,並派人到所有可能的地點去找。」民間有種說法,說張作霖臨死前得知是日本人時,狠狠地說了句:「打!」對於這種說法,張閭實並不認同,他說奶奶清楚的告訴自己,爺爺死前,一個字也沒有留下。透過簡短的詢問,熟知張家歷史的張力館長基本上可以肯定,眼前的這個張閭實是真的,他的確是張作霖的親孫子,也是張學良的親侄子。


既然確定了來人的身份,張力館長自然會熱情地邀請張閭實參觀一下這座大帥府博物館。張閭實一邊參觀一邊問張力:大帥府是不是很多建築都被拆掉了,怎麽看起來並不大?因為他的奶奶曾告訴他:「帥府裏大小青樓旁邊當時可以駐紮兩個排,營房很大,甚至連大炮戰車都可以容得下。」張閭實的父親張學浚,也曾對張閭實講過自己小時候的事。他說當時大帥府闊氣異常,每個孩子都有一層樓的空間,各房是獨立生活的,只有過年過節才會在一起。


張學良和夫人於鳳至則很早就單獨住在外面了。在張家的家庭聚會上,兄弟姐妹們都很少講政治話題,「只是打打麻將。」張閭實的到來,也解開了張力館長心中的一個疑惑。因為坊間一直有一種說法,說日本侵占沈陽之後,張閭實的奶奶壽夫人曾從日軍手中拿回了不少張家的財產。張閭實否認了這種說法。他說日本侵占沈陽之後,日本關東軍司令本莊繁確實曾將帥府裏的珍寶財物裝了3 列火車開到北京,想請壽夫人或者張學良前來接收,但兩人都沒有理睬日本人。張學良還托人轉告本莊繁:要還的話,日本應該把東北還給中國。


見張家不吃這一套,本莊繁只好命令火車開回沈陽。在返回途中,日本兵就開始搶奪火車上的財物,回到沈陽時,這三車財物幾乎被日本兵搶光了。此時壽夫人一直住在天津,手上並沒有多少財產,甚至要靠天津的親戚接濟才能度日。如果她收下了日本人送來的財物,又怎麽會如此窮困呢?在交談中,張閭實還向張力館長回憶起了一個已經被歷史所湮沒的名字:張三義堂。這是一個曾經掌管張家在東北的財富與產業賬目的機構,一直由張作霖的大女兒張首芳管理。「九·一八」事變後,張首芳從沈陽逃到了天津,她管理的張三義堂中的張家產業,從此被日本人搜刮殆盡。

祭拜祖墳,正告日本右臂

陪同張閭實參觀完帥府博物館後,張力將這一情況向沈陽市有關領導進行了匯報。領導十分重視,在核實完張閭實的身份後,特意安排張力和政協文史委主任賈偉誌、市台辦副主任趙傑、市張作霖研究室主任範麗紅一起,陪同張閭實前往盤錦大窪拜祭張家祖墳。


張家的祖墳原先位於海城縣駕掌寺。從1937年起,這裏由海城縣劃歸到了盤山縣,1970年又劃歸到現今的大窪縣。行政區劃雖然幾易其名,但張家的祖墳卻依然保護得很好,還有不少張氏族人仍在這裏躬耕勞作,繁衍生息。張氏墓園是盤錦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7月,盤錦市又對其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維修。新墓園氣勢宏偉,墓園迎面醒目的石碑上,鐫刻著張學良親筆題寫的"張氏墓園",甬路上分立左右的望柱上刻有"前人臥一方瑞地,後世出千古功臣"的楹聯。


張氏墓園有張氏家族的11座墳墓,規模比較大的兩座,是張作霖的父親張有財和二哥張作孚的。這兩座墳塋是1912年時任中華民國陸軍二十七師師長的張作霖,在安葬二哥張作孚時重修的。在先人的墓地前,張閭實熱淚盈眶,喃喃自語。這時突然刮起了一陣山風,幾乎將點燃的蠟燭吹熄了。陪同的幾位同誌和張閭實一起撿了幾塊碎石壓在香爐中,防止香爐被風吹倒。這是張作霖的孫輩第一次來給自己的祖父掃墓。張閭實開啟一瓶酒,將酒灑在張作霖的墳頭,又仔細地撫摸著張作霖的墓碑,久久不願放手。


張閭實還在爺爺的墳前朗讀了自己親筆寫的祭文。這篇祭文洋洋灑灑,寫盡了他對爺爺罹難的痛惜、對於那段國恨家仇和數千萬同胞慘遭塗炭的痛恨,字字皆濺血淚。祭文的最後,張閭實寫道:「於中華民族而言,這段歷史不堪回首,我們決不會忘記國恥。過去是沈痛的,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提高警惕,同時也要正告日本右翼:你們不要執迷不悟,偉大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欺的!」

張家後人在台灣的故事

祭拜之後,張閭實一行驅車返回沈陽張氏帥府博物館。在這裏他接受了趙傑和範麗紅一個多小時的采訪,說起了張家後人在台灣的生活境況以及家族裏一鮮為人知的故事。在采訪開始的時候,範麗紅送給張閭實一本日本出版的【不可公開的照片】,這本書裏,清楚地記錄了日軍炸死張作霖的全程。望著這些照片,張閭實的眼睛又濕潤了,他說自己是張家的孩子,對於那段歷史,有著解不開的情結。張閭實告訴範麗紅,「對於這件事(皇姑屯事件),我是2年級時從課本上第一次了解到這段歷史的。台灣的教科書雖然記載得很少,但還是感覺刻骨銘心。」


提起張家,「西安事變」是一個繞不過的坎。張閭實說,張學良雖然在家人面前從來不提「西安事變」,但他從不後悔自己幹過的這件壯舉。張學良曾親口說過:「如果把歷史重演一遍的話,我還會那樣做!」至於「西安事變」後,張學良為什麽要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的問題,張閭實說張學良這麽做,是為了救整個家族人的性命。因為宋美齡做過承諾:只要張學良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就會保證張家的安全。在張家人的心中,張學良這是在用自己後半生的自由,換取整個家族生的希望。


在台灣的很多人眼裏,張學良是害得國民黨丟掉大陸的「叛將」,張家人也隨之受盡了歧視和白眼。不身臨其境,是無法理解張家的孩子們這一路成長中遇到的苦澀和仿徨。張閭實 1962 年出生在澳門,1967 年隨家人到台灣生活。從小他就和張家其他孩子一樣,被家長要求謹小慎微,不要多說話、不要亂問問題。所以顯赫的家世帶給他的並不是榮華富貴的生活,而是隱姓埋名、家族分崩離析的坎坷經歷。


張閭實是在小學二年級時才知道自己就是張作霖的孫子的。當時張閭實偶然在一本課外讀物上看到了張作霖被日軍炸死的內容,發現上面的張作霖畫像和家裏掛著的一張老照片上一位穿軍裝、拿著指揮刀的老人長得一模一樣。這時母親才告訴他,這個拿著指揮刀的老人是他的爺爺張作霖。後來,張閭實的身份還是被老師和同學們知道了,同學們都孤立他,說他是「叛將家的小孩」,是大土匪、 大軍閥的孫子。就連老師上歷史課上到「西安事變」那一節的時候,老師都會把張閭實趕出教室,讓他到操場上去站著。後來張閭實問同學老師到底講了什麽,同學說你最好不要聽,聽了你會難過的。


「叛將之後」這個標簽跟隨了張家人很久,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張閭實年輕時認識了一個空姐,兩人感情很好,結果這位空姐後來發現他是「叛將之後」,就馬上和他斷絕了關系。張閭實在台灣遭到的歧視很多,有一段時間,甚至連工作都找不到。人家只要知道他是張學良的侄子,便會陰陽怪氣地說:「你是張學良的侄子,還用工作嗎?」受盡委屈的張閭實,只好回家把自己關在房間裏默默地流淚。在張閭實的記憶中,張家人一直過得比較辛苦。迫於生計,他的父親來台灣後做過建材買賣,開過餐館,但從不敢公開自己的身份。張閭實從小也沒有過過少爺的生活,甚至過得連普通工薪階層家的孩子都不如。

大伯張學良給的「家訓」

到台灣以後,張閭實和大伯張學良見面的機會並不多,因為張學良不能隨便見外人。張閭實每年只有一次和張學良見面的機會。每次見面,趙四小姐都會親自下廚,做她拿手的英國烤牛肉和沙拉給張閭實吃。張閭實至今還記得趙四小姐做的冰激淩, 比外面賣的冰激淩 要好吃很多。張學良留給張閭實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張學良80歲那年的聖誕節。當時張閭實去張學良處過聖誕,中途張學良要上二樓洗手間,張閭實於是準備扶張學良上樓。張學良拒絕了張閭實的好意,並告訴他:「張家的男人不可以讓人攙扶。」


這句話讓張閭實記了一輩子。他知道這是大伯在告誡自己:張家的男人再怎麽苦,也要撐下去。從那以後,他把這句話當成家訓,同樣傳給了自己的孩子們。張閭實的父親張學峻來台灣後,在台北開了一家貿易公司,但公司經營得並不順利,幾乎不掙錢,所以張閭實兄弟姐妹五人都是靠著自己半工半讀才完成學業的。後來張學峻關了貿易公司,開了一個館子,這才賺了點兒錢。但好景不長,張學峻又因為中風病倒了,館子也只能轉讓了出去。張學峻中風後,很想大哥張學良來看看自己,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個願望一直沒有實作。這也成了張學峻一生中的最後一個遺憾。


在采訪中,張閭實還說起了自己的五叔張學森小時候的一些趣聞。張學森是張作霖的第五個兒子,從小十分淘氣。八九歲時,他見父親每次從大帥府的儀門走過時,守衛儀門的衛兵總是立正敬禮。他覺得好玩,就經常在儀門那兒來回跑。有一天,張學森故意將衛兵的槍碰倒,槍刺把他的腳面劃破點皮兒。小學森耍賴罵衛兵,沒想到驚動了張作霖。張作霖問明情況後,氣得脫下軍鞋,將張學森摁倒在地,當著衛兵的面狠狠地用鞋底抽了他一頓,並當場讓他給衛兵道歉。從那以後,張家儀門又多了個名字:「教子門」。張學森後來在美國一家航空公司任職。晚年的張學良和趙一荻在美國生活,都是由張學森照顧他們的起居。張學森曾在1990 年回到大陸,還受到了鄧小平的接見。張學森的女兒張閭蘅,現為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立法委員。她有個兒子名叫黃大煒,是香港著名 的音樂人。

張家人的「故鄉情結」

「故鄉」這個詞,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一直是張閭實心心掛念卻又感覺十分遙遠的地方。壽夫人生前不止一次對張閭實講起當年在東北的日子,告訴張閭實東北有多美,能在冰天雪地裏騎著馬車,有好吃的大鍋菜,有凍梨,還有那種從南方運來的很小很小卻很甜很甜的橘子……


長輩們對於故鄉的記憶一直觸動著張閭實的心,他不止一次想象故鄉的樣子。可大陸對於張家人會是什麽樣的看法?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讓他一次又一次打消了回鄉的念頭——雖然父親張學浚在彌留之際,一再希望兒子將來能夠替他回到故鄉看一看。張學良過世後,張家許多海外的親戚開始陸續回國尋宗,張閭實也產生了回東北祭拜爺爺的想法。2007 年 3 月,他借著一個港商團到東北考察的機會,這才邁出了回故鄉的第一步。從台灣到香港,又從香港經武漢到長春之後,張閭實回到了沈陽。每靠近故鄉一步,張閭實的內心都更加緊張和激動。


祭拜張作霖之後,張閭實產生了一個想法:自己一定要寫一本關於張家歷史的書,告訴大家一個真實的張家,以及‘九·一八事變’後張家人的人生軌跡。從那以後,張閭實花了兩年多時間,足跡遍布沈陽、西安、北京、上海各地,一邊考證歷史,一邊和在大陸的張家後人相認。2009年,張閭實帶著夫人回到沈陽定居。不久後,他被遼寧省政協文史委員會聘為副主任級巡視員。這個操著一口台灣口音的老人,似乎打定主意要做一個東北漢子。


他說:「張家後人將近 80 年來沒人回故鄉東北,沈陽這座城市對張家人來說可能有太多的傷痛,但時間的流逝讓我已不再感到哀痛,所以決定將張家的血脈重新帶回沈陽,讓自己真正成為一個沈陽人。」2010年,哈爾濱出版社出版了張閭實創作的【漫漫歸鄉路】一書。這本書是張閭實以自己親身經歷及母親口述的六十年家族興衰的點滴為背景,以其回歸大陸為線索,講述了張作霖、張學良鮮為人知的故事,以及雨 張家後人在大陸及香港、澳門的傳奇經歷。在【漫漫歸鄉路】的先發式上,張閭實感慨地說:「80年過去了,張氏家族在東北的功和過到底如何,只能用更長遠的歷史去判定它,我是真實地回到原點來尋找我心中的答案,爺爺來不及完成他的夢想,大伯父也不在乎人們對他的評論,只要自己認定方向走下去就有意義。"

參考資料:

【華商晨報】:【張作霖孫子張閭實:爺爺我來皇姑屯祭你】趙傑:【少帥之侄張閭實歸鄉之行】【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