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應該都看過前一段時間比較火爆的電視劇【大明風華】,並且因為這部電視劇,大家對朱祁鎮的妻子孫氏佩服的五體投地——因為電視劇中,就是這個女人為大明江山延續了後期近二百年的國運。
可是,真實的歷史是什麽樣的?
真實的歷史上,這個孫皇後卻是被稱為大明第一妖後!真實的歷史和【大明風華】中孫皇後的形象恰恰相反。包括擁護朱祁鈺登基,任用於謙打贏北京保衛戰等等,這些力挽狂瀾的事情和她沒有絲毫關系。
反而正是她的一系列騷操作,才間接造成了土木堡之變,而她也是扶持明英宗復辟( 奪門之變 ),導致於謙被殺的罪魁禍首。
孫氏這個名字是電視劇給取的,歷史上的孫太後並未留下姓名,但可以確定的是,她長得非常漂亮,很小就被選入宮中,深受朱瞻基的喜愛。而她也原本以為自己是板上釘釘的正妃,不料朱瞻基到了成婚的年紀後,朱棣為他選妃時,卻在欽天監的建議下,將後來進宮的胡善祥立為太孫正妃,孫氏則成了孫嬪。
雖然心中郁悶,但朱棣的命令不容違抗,所以孫氏表面上不敢有任何怨言,一直隱忍了很多年。直到朱棣、朱高熾父子相繼駕崩,朱瞻基做了皇帝之後,孫氏才開啟了她的上位之路。
她先是仗著朱瞻基的喜愛,讓朱瞻基向張太後(朱瞻基的生母)請了只有皇後才能持有的金寶( 按明朝的制度,皇後冊封有金寶、金冊,而貴妃以下,有冊無寶 ),硬是把自己擡上了皇貴妃的位置,明朝貴妃持有金寶的慣例至此開創,但孫氏對此還是不滿足,因為成為皇後才是她的終極目標。
可當時的胡皇後性格端莊,賢良淑德,胡皇後一直將馬皇後( 朱元璋正妻皇後 )視為榜樣,除了勤儉節約之外,在朱瞻基不認真工作的時候,還經常勸誡他要安心治國。
這種規勸皇帝的行為雖然符合禮儀婦德,但卻令朱瞻基逐漸心生不滿,對胡皇後也開始慢慢疏遠。而相比之下,孫氏就聰明多了,就算看到朱瞻基在鬥蛐蛐,也從不進行規勸,事事都順著皇帝。時間久了,朱瞻基對孫貴妃愈發喜愛。
並且胡皇後還有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胡皇後一直沒有生出兒子來。而時常獲得朱瞻基寵幸的孫氏,在宣德二年生下了第一個兒子,朱瞻基非常高興,為這個孩子取名為朱祁鎮,心裏想著讓他在未來能夠安定天下,但如果朱瞻基要是知道後來的事情,恐怕就高興不起來了。
當然,史書上也有另外一種說法,說朱祁鎮並不是孫氏親生的,是他將手下的宮女推向龍床,借腹生子,只不過我覺得這個說法有些不太靠譜。
但不管真相如何,孫氏還是憑借這個兒子,在第二年就迫使胡善祥主動辭去了皇後之位。就這樣,孫氏如願坐上了皇後的寶座。可以說整個廢後過程都是她在幕後一手策劃,但表面上還裝出一副謙讓恭敬的態度,說了好一番冠冕堂皇的話。
胡皇後被廢之後,天下聞而憐之,甚至朱瞻基本人後來也時常懊悔,經常辯解說廢後是他年少時做下的荒唐事,也正是這件荒唐事開啟了明代廢後之先河,讓後來的皇帝們以效法先祖為由,動輒以個人喜好廢立皇後。
但如果只是做了這些事情,孫氏還遠遠達不到妖後的級別。
宣德十年( 公元1435年 ),文武雙全的朱瞻基英年早逝,一個讓大明朝急轉直下的皇帝朱祁鎮登場了。而孫氏順理成章成了太後,但當時的朱祁鎮只有八九歲,無法管理國家。所以,朱瞻基在臨終前讓自己的母親張太後監國,規定國家大事都要稟明張太後才能施行。
張太後雖然總攬大權,卻沒有垂簾聽政。而是將國家大事交給了英國公張輔、大學士楊士奇、楊榮、楊溥以及禮部尚書胡濙,同時還打壓了皇帝的親信太監王振,阻止他幹涉內閣政務,維護了朝局的穩定。
但好景不長,到了正統七年,太皇太後去世,臨終前又把監國的權力留給了孫氏。自此,孫氏就成了後宮裏最有權勢的女人,本來她也是可以有一番作為,但問題是在接下來的幾年裏,楊士奇等大臣接連去世,以孫氏的能力,根本壓不住大宦官王振,就只能任由朱祁鎮寵幸王振。正統十四年,瓦剌率大軍來襲,朱祁鎮在王振的慫恿下,不顧群臣反對,率領50萬大軍禦駕親征,結果50萬大軍幾乎損失殆盡,皇帝朱祁鎮也被瓦剌活捉,史稱土木堡之變,明帝國也從此由上坡路毫無過渡的開始進入下坡路階段。
孫氏得到情報之後,先是隱瞞了皇帝被俘的訊息,然後把宮裏的金銀珠寶打包了好幾車送到瓦剌那裏,希望能夠把皇帝給贖回來,可結果卻是肉包子打狗,非但沒能把朱祁鎮給贖回來,反而讓也先精準判斷出皇室對朱祁鎮被俘的態度,於是信心膨脹的壓著朱祁鎮破關南下,朱祁鎮也成了歷史上唯一一個叫門天子。
眼看事情再也瞞不住了,這個時候的孫氏卻幹了另外一件事情,他把朱祁鎮兩歲的兒子朱見深搶先立為太子。這樣做的目的可能有兩個,一是盡力保住朱祁鎮這一脈,二是想借此機會繼續總攬大權。因為一旦2歲的朱見深做了皇帝,那監國的肯定還得是她這個太後。
但下面的大臣們卻不願意了。群臣得知皇帝被捉,剛開始亂作一團,不過馬上就有能扛事的大臣站了出來,這個人就是於謙。
他否定了徐有貞等人提出的南遷,並力推郕王朱祁鈺上位,並最終打贏了北京保衛戰。孫氏在這一戰中並沒有起到什麽作用,但電視劇卻把這個功勞強行攤在了她的頭上。
而整件事情裏最悲催的人物莫過於朱祁鈺。
朱祁鈺是藩王出身,被於謙等大臣推上皇位之後,話語權相對有限。但他做皇帝的時候卻幹得很不錯,在國家危難之際,扶大廈將傾,不僅輔助打贏了北京保衛戰,還把朱祁鎮留下的爛攤子一一擺平。
而他也從一開始的抗拒到後來喜歡上了做皇帝的滋位,最後還廢了侄兒朱見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可惜自己的兒子剛當上太子沒幾個月就突然暴斃。
朱祁鈺因此一蹶不振,於是有人勸他再生一個太子,朱祁鈺覺得有道理,於是就開始努力耕耘,可不知什麽緣故,在之後的幾年裏,所有被他臨幸過的妃子竟然一個也沒有懷孕,好像在一夜之間,他就喪失了生育能力,而在這種情況下,朱祁鈺的身體反而是越來越差。
要說這裏面沒有貓膩,反正我是不信的,因為當時管理後宮的人正是孫氏。朱祁鈺寵幸的所有宮女都是孫太後親自挑選送過去的。當然了,也沒有證據表明這一切都是孫氏的布局,但後來的奪門之變卻跟她有脫不開的關系。
公元1457年正月,朱祁鈺病重,大臣徐有貞、石亨等人趁機發難,打破南宮,請朱祁鎮復位,史稱奪門之變。同年二月初一,朱祁鎮再次當上皇帝,上位伊始就把朱祁鈺廢為郕王,將其軟禁起來。
很多人認為朱祁鈺之所以有此結局,是因為太過心軟,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朱祁鈺無論做什麽都會被孫太後第一時間得知,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麽他在位八年一直沒能培養出自己的勢力,因為他的對手一直都是藏在幕後的孫氏。
而奪門之變之所以如此順利,也是因為發動政變的徐有貞、石亨等人事先得到了孫太後的首肯,並且孫太後的兄長孫繼宗全程參與了奪門之變,也正是因為有了孫太後的支持,所以當時手握兵權的於謙才沒敢反對,這才讓朱祁鎮得以復辟成功。
但他奪回皇位之後幹的第一件大事竟是將力挽大明狂瀾的於謙給殺了。
從奪門之變爆發到於謙被殺,中間只隔了一個星期時間,動靜鬧得非常大。但在此期間,孫氏卻一次也沒有出現,直到於謙死後,她才跑到朱祁鎮面前說:於謙有功,你不該殺他。
可以說,孫氏的所作所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明帝國的走勢,而她的出發點全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才被很多人稱為大明妖後。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她的一生可謂順風順水,歷經七朝而不倒,安安穩穩享受了六七十年的富貴,也算是人生贏家了,真是應了那句「自私的人往往過得最好」。
完
以上為正文,部份內容及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文中如涉及結論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更多精彩持續更新,感謝關註。
來都來了,點個 在看 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