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中國雖然在鎮南關和諒山大敗法軍,然而卻在李鴻章「見好就收」的政策下與法國簽訂賣國條約——【中法新約】。中國在戰場上得到的勝果,卻在談判桌上失去。正所謂「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
在條約中,中國徹底放棄了自己對越南的宗主權。從此之後,越南淪為了法國的殖民地,成為法屬印度支那的一部份。同時,也成為了法國染指中國西南地區的橋頭堡。雲南、廣西的居民,深受其害。
臥榻之處豈容他人酣睡,無論是國民政府還是後來的新中國,都有著「驅逐法國,扶植越南獨立」的既定政策。因此一直以來,蔣介石政府都有意扶植越南的民族主義者。
到了抗戰時期,日軍侵占了越南。日本投降後,中國作為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主要盟軍國家,主持了對越南日軍的受降活動。就此,中國陸軍第一方面具的20萬大軍,於1945年9月赴越受降。就這樣,越南北部地區成為了中國的控制範圍。
而中國軍隊對越南北部的占領,讓法國人非常警惕。
一、法國人卷土重來
在二戰中,法國的表現實難讓人感到恭維。坐擁300萬大軍,卻在六個星期內向德軍舉手投降。其傀儡政府——以貝當元帥為首的維希法國,更是成為了德國納粹的幫兇。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不顧維希法國的反對,以「黑吃黑」的形式控制了越南、寮國以及柬埔寨,結束了法國對法屬印度支那的統治。
二戰結束後,國民黨第一方面軍負責對越南日軍進行受降。由於扶植越南獨立、將印度支那納入中國的勢力範圍,是國民黨政府一直以來的夙願。因此國民政府曾提出「單獨托管越南,扶植越南獲得完全獨立」。而這一想法,卻遭到了法國人的仇視。
法國依靠盟軍復國之後,一直致力於恢復其以前的勢力範圍。因此戴高樂制定了重返「印度支那」的計劃。戴高樂曾說:「一定要使法國以勝利者的姿勢到那兒去」「要一刻也不遲延地回到印度支那去」。
戴高樂了解到盧漢所率領的第一方面軍正據守於越南北部,因此發表談話:
「盧漢將軍占領越南北部、中部以及寮國,卻是令人討厭的事情。我們的政治和行政活動將長期受到阻礙。中國人進來以後,什麽時候才能撤走呢?他們要索取什麽代價呢?」
更令法國人不安的是,胡誌明的「越盟」正在國民黨的默許下發展自己的勢力。此時的胡誌明,已經控制了越南中部和北部的廣大地區,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臨時政府」,宣布脫離法國殖民統治而獨立。雖然國際還沒有承認,但是胡誌明在地方上已經具有了相當的控制力。
有了「越盟」撐腰,越南人民終於可以對法國人多年以來的欺壓進行報復。越南各地都不敢懸掛法國國旗,被俘的法國軍官必須躲藏在日寇的卵翼之下,否則就會被殺。而其他的法國僑民,已經開始被攻擊,反法暴力事件在越南此起彼伏,街頭到處是反法標語。因此對法國人來說,重返越北是越快越好。
而此時,蔣介石受困於國內局勢,對於越南局勢已經鞭長莫及。與此同時,在越南問題上,美國更支持法國。蔣介石一向唯美國馬首是瞻,雖然有一萬個不甘心,但最終還是同意了法國人的請求,撤回駐越南的中國軍隊,坐視法國恢復在越南的殖民統治。
1946年2月28日,中法協定在重慶簽字。協定承認法國殖民者繼續行使在越南的統治權。法方首先在西貢法文報紙上發表簽字內容:中法交防日期自3月1日至15日開始,31日完畢;交防地點自海防開始,次及河內,並許法軍於海防登陸前12小時,用12架飛機運送武器,降落河內機場。
雖然蔣介石願意拱手讓出越南,然而駐紮在越南的中國官兵卻不樂意了。
二、滇軍的反法情緒
聽聞蔣介石政府出賣越南,駐越官兵均非常不滿。第一方面軍是由滇系軍閥——盧漢所控制,大部份都是滇軍官兵,其中就包括我們非常熟悉的60軍。
中國經歷了14年浴血抗戰,才聯合盟軍將日軍徹底打倒。法國寸功未立,卻想不戰而取得越南,這成何體統。況且雲南靠近越南,滇軍將士很多都親身經歷了法國殖民者的貪婪和暴虐。讓法國重返越南,無異於引狼入室。因此滇軍將士們一致決定,必須讓法國人付出一點代價。
而就在此時,雲南又發生了「昆明事件」。杜聿明將「雲南王」龍雲挾持到了重慶,同時又讓盧漢也滯留於重慶,意圖讓雲南群龍無首,從而讓中央軍控制這個西南重鎮。
聽聞此事後,滇軍上下均義憤填膺,同時也惶惶不安。因此諸越滇軍意圖在法國登陸海防之時,制造糾紛,形成緊張局勢,以讓蔣介石放回盧漢,使滇軍不至於被吞並甚至解散。
楊肇穰,時任滇軍60軍暫21師參謀主任,他在回憶錄中提到「中法兩軍的海防沖突,純屬滇軍指揮部策劃導演,有計劃制造出來的事件,借以對抗蔣介石對盧漢的挾持。」
同時,中國台灣學者楊維真教授也說:「其實滇軍將校另有私衷,昆明事件爆發後,滇軍上下本已對中央極為不滿;及至中法達成協定後,滇軍非但沒有達成在越列土封疆、據地稱王之初願,反而調離越北,遠戍關外,參與國共內戰,軍中不滿情緒更是為之鼓蕩。在此情形下,法軍將登海防問題正可提供機會制造事端,引發中法糾紛,以為對中央之報復。」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法軍一系列不軌行為,給了滇軍以火並的借口。
此時的法國,對於重返越南已經非常急切。在他們看來,中國肯定不會乖乖地讓位。而且法國情報機構也發現,中國軍隊正在悄悄地訓練越南人,並將武器留給他們。因此法國遠東軍做出決定,集中遠東海陸空軍力量,將中國軍隊逐出越南,然後再逼迫「越盟」投降。
因此法國決定於1946年3月6日提前登陸。法軍在二戰中被德國打得灰頭土臉,還被日本奪走了越南。但對於國民黨軍隊,法軍依然是不屑一顧的。驕狂的法國軍官根本不顧中國官兵的一再警告,聲稱「華軍無新銳武器,三日內進入河內不成問題。」法國人斷定,「沖突會有,宣戰則不能。」
在他們眼中,中國軍隊依然像以前那樣戰力孱弱、「逢洋必敗」。法軍「天兵一到」,中國軍隊必然望風而逃。然而法國人不知道,經歷了八年抗戰,即使國民黨軍隊也非之前的「吳下阿蒙」。國民黨軍隊或許不是人民解放軍的對手,但收拾「白旗軍」——法國人還是綽綽有余的
三、圖窮匕見
海防市位於越北,是越南的重要商埠和軍港,全市有20余萬人,華僑約五六萬人,法僑約萬余人,英美人較少。
盟軍在該市設有軍官聯絡處,內有各國軍官共20余人。法國設有臨時領事代表團。越南有海防市政府。中國方面有中華會館、華僑商會和工會、華僑婦女協會和一些學校。海防街道繁華,交通發達,商業興盛。碼頭長約兩海裏,沿碼頭大街都是三四層的樓房。
港口水深約五六丈,大小船只和兵艦可自由出入。海防市南有突山國防陣地,北有諒山之險,實為越南北部的重要門戶,是當年法國控制北越的主要據點。這一帶也是中法戰爭時中國馮子材、劉永福打敗法軍的主要戰場。
當時駐紮在當地的,是53軍130師,同時還有一支60軍的炮兵部隊。
3月5日,法國艦隊兵臨海防,運載了2萬多人馬。一艦在先,二艦緊隨,六艦在後跟進,還有數艘軍艦在港口外遊弋。很顯然來者不善。
胡誌明聽聞此訊息後,立即致電第一方面軍:「法艦隊已到海防,如登陸,必加攻擊。」
其後,海防市市長阮某來到130師師部,問師長王理寰,傳聞法軍要到海防登陸,想消滅越南軍隊,中國軍隊是否交防。
王理寰師長說,沒有接到上級任何命令。按常規,國際交防必須有政府的命令和雙方軍事代表當面協商,規定好具體時間方能交接,傳聞是無效的。
阮某走後,王理寰立即打電話到軍部詢問此事,得知盧漢已回昆明,軍長周福成去了重慶,副軍長趙鎮藩還在第一方面軍司令部開會。
王理寰聽到這個訊息,一時有些不知所措。他知道,對法軍登陸是否進行抵抗,得由自己決定,後果也得由自己承擔。
其後駐海防法國領事阿夫申三次來到王理寰的司令部,要求立即換防。他揮舞著西貢的法文報紙,指著上面的新聞蠻橫地說:「中法兩國已經達成協定,應立即換防,請130師向北撤離。」
然而王理寰認為事關重大,豈能任由法方胡說。他言辭駁斥道:「我們還沒有得到上級命令,一張報紙根本不足為據。即使上面的命令下來了,手續還是得照常去辦,豈能說換防就換防?」
阿夫申見無法說動王理寰,於是赤裸裸地威脅道:「我們法國已經有19艘兵艦,2萬多人,如今需要補充淡水和食物。若發生了什麽事,將軍你付得起這個責任嗎?」
王理寰聽了很憤怒,當即告訴他:「
我是軍人,只執行我的長官的命令。我師既受命駐防該市,則守土有責,任何人均不得侵犯,也無商量的余地;單憑一張報紙草率行事,不但有礙中法兩國友誼,而且是非法的行為;請你回去,火速制止法軍行動,以免發生誤會。」
阿夫申見無法說動王理寰,於是怒氣沖沖地走了。依據軍人的直覺,王理寰認為法軍必然會強行登陸,因此必須做好完全的準備。
因此,王理寰親自趕赴海邊,命令388團第1營(營長張允誠)加兩個工兵連作為海岸守備部隊,並且配置了30多挺巴祖卡火箭筒,6門60炮,6挺輕機槍,另加上75山炮兩門,重型炮擊跑2門,火焰噴射器一具。
他囑咐,法軍一旦登陸,就應給予堅決的打擊。就在第二天,也就是3月6日,法軍果然強行登陸了。
四、海防之戰
3月6日清晨,388團3連的海防哨兵發現一群掛著法國國旗的軍艦正向海岸線駛來。於是,官兵們揮舞中國國旗,並行射了訊號彈。然而法軍卻置之不理,如同旁若無人一般地放下了登陸船。
無奈之下,守軍只好鳴槍示警,但是法國人依然置之不理,企圖強行登陸。於是連長趙敬五向團部打了個電話,請示是否開火。誰知電話還沒有打通,法國人就先開火了。法國驅逐艦以135公釐主炮向岸邊轟擊,第一炮就集中了軍政部海關倉庫,裏面儲存了大量彈藥,因此引發了大霹靂。
既然法國人先動手了,就沒什麽好說的了。王理寰先是給60軍軍長曾澤生打了個電話。曾澤生表示同意開火。於是中法兩國「盟國」之間的火並展開了。
由於中國軍隊事先有備,火箭筒、60炮和山炮的炮彈如同雨點般砸向法國人。一時黑煙突起,爆炸聲如雷,火光映紅了夜空。由於法國軍艦火炮口徑過大,不適合近戰,因此根本不敢發炮,恐怕傷到自己人。相反,中國軍隊的輕型火炮卻大展神威,殺得法國人節節敗退。
就在這時,60軍184師以及暫編21師的兩個山炮營也加入了戰鬥,21門山炮一齊向法國軍艦攢射。法國前鋒軍艦在距離碼頭200公尺處被我軍巴祖卡火箭彈擊中,失去了戰鬥力。
隨後一艘登陸艦在距離碼頭100公尺處被擊沈,另一艘被打成重傷。其他法國軍艦見勢不妙,掉頭就走。而負傷的法艦則升起了白旗,就像他們向納粹投降一樣。
但是戰鬥並沒有結束,激戰從早晨6點一直持續到了上午10點30分,中方停止了炮擊。此戰中,法軍傷亡慘重,500人陣亡,2000多人因傷被俘,總計3000多人,真可謂一場大敗。
負責這次登陸行動的法方將領名叫阿巴奴,他見法軍作戰受挫,不禁大驚失色。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曾經畏洋如虎的中國軍隊,竟然真敢打,而且還打得贏。
無奈之下,法國人只好找來美國聯絡官進行調停。隨後他派遣以旗艦艦長沙華德少將為首的5人代表團,和王理寰商議登陸事件。
沙華德一見到王理寰,便向他承認錯誤,說法軍只是奉命前來海防接防,絕非與中國軍隊為敵。
在王理寰的嚴正抗議下,高傲的法國人終於服軟,雙方擬定協定:
「1946年3月6日,法軍偷襲中國軍隊海防守地,被中國軍隊擊敗。此次誤會,純由法軍負責。海防市各國居民的生命財產及一切損失,均由法軍負責賠償;雙方軍隊人員傷亡由各自負責;法軍保證今後絕不再來偷襲海防守地;在中國軍隊監視下,準予法方打撈並拖走被擊沈擊傷的法國軍艦,限7日早8時前完成打撈工作;中國軍隊方面在簽署協定當日釋放全部法方被俘人員。」
最終,法國艦隊退至海防10海裏處,承諾等到130師接到中國的命令後,再進行換防。最終,經過中、法、越三方協商,最終同意法軍於3月7日5時在海防登陸,130師將海防移交給了法國。
在這次海防事件中,法國人吃了大虧。他們甚至倒打一耙,說中國背信棄義,攻擊盟友。阿巴努上將曾在回憶中憤怒地寫道:
「當法國軍艦中彈起火升起白旗後,中國軍隊並未停火,仍然以輕、重機槍向艦上猛烈射擊。大量法軍被打死打傷、燒死淹死。中國軍隊射擊了差不多2個小時,一直到10時30分,才停止射擊,造成法軍重大傷亡。」
然而事實上,明明是法軍違背約定、看不起中國軍人在先、低估了中國軍隊的決心和膽量,才讓中國軍隊抓住了口實,以至於開炮反擊。法軍不願多等一天的冒險,恰恰遂了滇軍「懲治法國、報復中央」的心願。
海防之戰,嚴重激化了國民政府和法國殖民政府的矛盾。解放戰爭後期,一部份國民黨軍敗退進入越南,結果遭法國人解除武裝,並關入集中營中虐待。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法國人在越南的殖民統治並沒有持續多久。解放戰爭後,新中國成為了胡誌明的「越盟」最堅實的盟友。在胡誌明的邀請下,陳賡帶領中國軍官顧問團赴越南指揮抗法戰鬥。最終在1950年贏得了邊界戰役的勝利,從而讓越北和中國邊境連成一片,並使中國的武器和彈藥不斷輸往越南,使「越盟」由弱變強。
1954年,在韋國清的指揮下,越軍在奠邊府大破法軍。最終,法國人只好灰溜溜地逃出印度支那,結束了他們在那裏長達數十年的殖民統治。中法戰爭的恥辱,終於得到了洗刷!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