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秦國鬼故事:甘肅天水放馬灘秦簡中的死人復活股市,官方編故事到底意欲何為?

2024-04-14歷史

大秦官方的良苦用心,爾等刁民到底會到沒有?

放馬灘秦簡中的【日書】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先秦時代秦國的鬼故事,是一個人死而復活、遊歷地下世界之後的故事。故事文本出自北大秦簡【泰原有死者】:

泰原上埋著個死人,三年過後,竟然死而復生,他被送到鹹陽,根據死者的報告:死人最討厭的,就是把親朋好友助葬饋贈的 衣物隨便開啟。這些衣物,一定要讓他活著看到,如果不讓他活著看到,他的鬼魂就會把這 些衣物拿走,送到地下的少內。死人喜歡黃圈。

黃圈是當黃金,黍粟是當緡錢,白茅是當絲綢。

女子死後三年,如果另許他人,就不要與原來許配而後來死掉的人合葬 於一墓。在死者的墳冢上用酒食祭奠,不要一上來就哭。正確做法是,要等死者享用後再哭。

如果不等死者享用就哭,他的鬼魂就會把這些食物拿走,送到地下的廚官。祠墓,不要把酒和羹澆在食物上。灌祭之前,不要捆綁死者。

不要弄壞他的鞋子,不要打碎他的器物。務必保持其生前的臥姿,不要讓他的魄沒著沒落。

黃圈即黃色的豆芽,豆芽發出後,把原來的豆皮割去,放進地下,是當黃金的替代物。

此文本出自北大秦牘【泰原有死者】(參考論文:【北大秦牘【泰原有死者】簡介-李零】)

這份簡牘故事其實完全可以和甘肅放馬灘秦簡裏記載的大梁人丹死而復生的故事相吻合:

卅八年八月己巳,邸丞赤敢謁禦史:大梁人王裏□□曰丹□:今七年,丹刺傷人垣雍裏中,因自刺殹。棄之於市,三日,葬之垣雍南門外。三年,丹而復生。丹所以得復生者,吾犀武舍人,犀武論其舍人□命者,以丹未當死,因告司命史公孫強。因令白狗(?)穴屈出丹,立墓上三日,因與司命史公孫強北出趙氏,之北地柏丘之上。盈四年,乃聞犬犻雞鳴而人食,其狀類益、少麋、墨,四支不用。丹言曰:死者不欲多衣(?)。市人以白茅為富,其鬼受 (?),於它而富。丹言:祠墓者毋敢嗀。嗀,鬼去敬走。已收腏而𡑼之,如此......食...。丹言:祠者必謹騷除,毋以...𣻦祠所。毋以羹沃腏上,鬼弗食殹。

轉譯成白話文大致是:

三十八年八月己巳日,邸丞赤謹向禦史報告:大梁人現居王裏的……名叫丹的人自述::今王七年,丹在垣雍城閭裏中將人刺傷,隨即自刺,被棄市。

三日後,被埋葬在垣雍南門以外。過三年,丹得到復活。丹所以能復活,是由於本來是犀武的舍人,犀武審議他的舍人……命的,認為丹罪不應死,便向司命史公孫強禱告。

公孫強就叫白狗把丹從地下掏掘出來,在墓上停屍三天,於是隨司命史公孫強向北經過趙國,到了北地郡的柏丘上面。滿四年以後,才能聽見狗叫雞鳴,吃活人的飯食。丹的狀貌是喉部有疤,眉毛稀落,膚色黑,四肢不能動轉。

丹說道:死去的人不願多穿衣服。人間認為祭品用白茅襯包是富的表現,而鬼只要有所得於他人就是富。丹說:進行墓祭的人千萬不要嘔吐。

一嘔吐,鬼就嚇跑了。祭飯撤下後一下子吃掉,這樣……。丹說:祭祀時必須細心掃除,不要用……沖洗祭祀的地方。不要把羹湯澆在祭飯上,鬼是不肯吃的

這倆故事被李學勤等學者歸為先秦時代寶貴的誌怪文學的文本(參考【李學勤 | 放馬灘簡中的誌怪故事 ,認為這兩則文本反映了戰國時代秦人對於地下世界的想象,具有文學原型和民俗學的寶貴意義。但是實際上根據學術界對這兩則故事的相似性,以及故事的時代背景分析,其實這兩則鬼故事體現了秦國官方的良苦用心。那就是韭菜們要節約用度、節衣縮食,為大秦帝國的征戰建設節約資源,不要在死人身上亂花錢。

對待地下世界,先秦兩漢的人的態度大體是厚葬、視死如生,這從先秦兩漢王侯們、包括秦始皇在內的大人物們的墓葬規模就能看出來。在佛教傳入中國前,中國人的死後世界裏沒有多次投胎的概念,因此無論是周禮、屈原的【招魂】,還是漢代的墓葬石刻,大體反應的生死邏輯比較簡單:

就是活人和死人進行一次性生死切換,活人死後進入地府,接受地府官吏的管轄,然後永世生活在地下。因此從邏輯上說大多數先秦人的觀念是生怕祖先的靈魂餓死、受窮,因此會以厚葬、隨葬、殉人的方式保證亡者在來世的榮華富貴。名不見經傳的曾侯乙尚且要帶著21個妙齡女子(13-25歲)下葬,齊景公的殉馬坑更是規模宏大、令人咋舌。

但是這兩則故事顯然不符合先秦時代的主流思想,講的是普通人、普通士人死後在地下世界,看到的是地府裏以賤貨為貴:黃圈是當黃金,黍粟是當緡錢,白茅是當絲綢。

而且死人還貼心的告訴活人:不要在墳頭的祭品上澆酒和湯汁,不要因為悲傷在墳前嘔吐飯食。乍一聽溫情脈脈,而且非常符合官方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但潛台詞是秦國官方的「移風易俗」、集中國力的用心:不要為死人浪費活人的資源,不要亂嘔吐、不要組織人去哭喪,秦國子民的命運就是節約資源、集中精力、不要搞厚葬浪費錢財,你們都要從軍征戰、擊滅六國,這才是不同來源的秦簡上,記載了類似故事的真實原因。當然了老百姓節葬節用,也不影響千古一帝大興土木,奴役六國之人。

陜西臨潼出土的鐵質鐐銬 專門給刑徒使用

秦始皇陵亂葬坑中的景象

由此思路往下推演,其實這樣的官方引導,非常符合秦國法家主張的破除舊俗、集中國力耕戰、禁止遊墮之民的理念,此外和墨家主張的「節用節葬」有異曲同工之處。此前何炳棣先生曾經考證過有大量墨者入秦、協助秦國加強軍力、推進秦國變法進度(參考:【 何炳棣:秦國轉弱為強實是墨者功】),但這兩者的思想淵源仍不能立馬下定論,畢竟,兩則秦國故事中的節葬觀念(A),和墨者的節葬觀念(B)到底是巧合,還是真的有淵源聯系,還有待更嚴謹的考證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