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公眾號改版,新規定下文章推播會被刷掉,大家的公眾號首頁就看不到我們的推播了,為了不錯過彼此,動手給我們帳號加個星標 ★ 哦 】
點選上方公眾號卡片→點選右上角...符號→選擇第一個「設為星標 ★ 」。
在歷史的長河中,慶功宴往往是軍功輝煌的將領們歡聚一堂,共慶勝利的喜悅時刻。然而,卻有一次在漢中舉辦的慶功宴,劉備一句無心之言竟讓在座的五虎上將感到如墜冰窟,心頭沈寂。這一瞬間,言辭如刀,讓人不禁追問,劉備的一語究竟揭示了怎樣的深意,為何讓五虎上將當場涼了心?
本文將引領讀者回溯歷史,深入慶功宴的現場,解析劉備的一語如何成為了那個時刻不可磨滅的銘印。在這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段慶功宴上的小插曲將為我們呈現一幅令人嘆為觀止的歷史畫卷,讓我們一同揭開那段言猶如刀的歷史謎團。
一、俘虜將軍還是殺戮將領,劉備為何執著於無情的漢中之戰?
公元217年,在劉備統一益州之後,漢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拿下漢中,不僅能夠切斷曹操西進的道路,更為劉備進一步北伐奠定基礎。
為此,劉備派遣大將張飛率軍開始攻打漢中地區。
張飛作為五虎上將之一,乃是劉備麾下猛將。他沖鋒陷陣、所向披靡的勇猛,曾讓呂布見賊如夷。
然而此次進攻漢中,張飛也遇到了生平最強勁的敵手——鎮守漢中的曹魏名將夏侯淵和張郃。 ..............................................................................................................
夏侯淵、張郃都是曹操手下的資深大將,屢建奇功。張郃以勇猛聞名,夏侯淵則是曹軍的謀士,被譽為「白地將軍」。兩人配合天衣無縫,張飛的軍隊屢屢受挫,進展舉步維艱。
一年的時間很快過去,張飛的攻勢仍然像打入桃林的箭一般,毫無建樹。這讓劉備的不安與焦慮日益加劇——必須要盡快拿下漢中,奪回屬於漢室的河山!
一年後,劉備對漢中的執念絲毫未減。
這一年,他派遣心腹大將陳式繼續進攻。陳式也是一員猛將,但面對夏侯淵和張郃的聯手,仍然陷入苦戰。敗象初現之時,劉備立即派出援軍。然而為時已晚,陳式在馬鳴閣道遭遇慘敗,劉軍死傷慘重。
這無疑是劉備五年漢中之戰的第一個激流過岸。在如此艱難的形勢下,任何人都會感到迷茫和氣餒。放下漢中、退回益州,從戰略上來說是最正確的選擇。然而對劉備來說,這不只是戰略問題,更是他心中一根刺——心有不甘,何以面對祖宗?
劉備此時正值當年,不到50歲。正是雄心壯誌、鬥誌昂揚的時候。對他來說拿下漢中,不僅意味著切斷曹操西進大軍的步伐,更意味著奪回漢室舊地;不僅意味著自己實力的增強,更意味著正義的伸張和天命的繼承。
種種情感交織在一起,讓劉備無法放下漢中。人生到底有幾回成功?劉備不願輕言放棄。於是在219年,陽平關響起了劉備親征的號角。為了心中的正義與不甘,劉備選擇了和夏侯淵等人賭上全部。
不知這一戰,又將付出多少生命的代價?然而對於劉備來說,義不容辭。哪怕是踏過白骨成山的血海深仇,他也在所不惜!
二、黃忠為何力戰慷慨,卻被劉備唾棄冷遇?
219年,劉備來到定軍山,與夏侯淵大軍遙遙相對。他故意露出了軍營的空門,誘使夏侯淵中計深入。毫無防備的夏侯淵很快中了埋伏,軍隊大亂。
在混戰中,老將黃忠迅速發現敵軍主帥夏侯淵。他失去理智地沖鋒突進,左右侍衛來不及跟上。很快,黃忠就單槍匹馬殺到夏侯淵跟前!
「老賊,受死吧!」黃忠大喝一聲,方天畫戟直取夏侯淵胸膛。夏侯淵慌忙拔劍擋格,但老將軍幾十年戰場歷練出的力道與精準,讓他根本無從招架。只聽見鏗的一聲,夏侯淵的長劍被戟鋒生生擊飛!
「不要命的老頭兒!」夏侯淵眼中射出怒火,轉身就要躍馬突圍。然而一切都太晚了——黃忠早已接連進攻,夏侯淵脫不開身。只見黃忠將方天畫戟從下至上,猛地刺入夏侯淵咽喉!巨大的沖力直接將夏侯淵掀落馬下,臥倒在地——血如泉湧。
夏侯淵連慘叫都發不出,在地上抽搐幾下,終於斃命。黃忠快速取下首級,大喊一聲坐騎沖出重圍。心中喜憂參半:為主公劉備立下大功,卻也同情這個死去的曹魏猛將。生於亂世,死於亂世,盡皆悲哀!
黃忠一路殺回劉備大帳,獻上夏侯淵首級。無數次立功,他已習慣了劉備的贊賞和歡呼。然而這一次卻大出他的意料——劉備不但沒有喜形於色,反倒臉色一沈,輕蔑地看了眼夏侯淵的人頭。「淵雖為都督,不過是一個勇夫!」劉備冷冷地說,「若是斬下張郃,這樣的戰功方才最引人矚目!」
這番話頓時讓黃忠和在場的諸將如置冰窖,難以抑制內心的寒意。黃忠作為劉備麾下的名將,卻被如此羞辱,其內心究竟是什麽滋味?不甘、悲憤、委屈,可能都不足以形容。
然而更讓人痛心的是,老將軍還是咬牙回應,一定要拿下張郃的人頭。這就是忠誠,亦是無奈。黃忠已經年過花甲,如果離開劉備,他又能去哪裏?既然主公有所不滿,那麽就只能竭盡全力取悅了。哪怕這輕蔑和刻薄,已經深深傷害了老將軍的心。
三、馬超強顏歡笑,黃忠內心五味雜陳——劉備稱漢中王的隱憂
在黃忠奮力率領趙雲燒毀張郃的糧草後,曹操只得輕裝撤離漢中。此戰告捷,眾臣便趁勢推舉劉備為漢中王,以便得到朝廷的正式認可。
在一眾大臣的推薦名單上,馬超第一個表態稱贊並獻策。這位曾經的西域雄王,現在卻成了劉備麾下的俘虜將軍。放下身段高呼萬歲,不知馬超當時是什麽心情?
其實馬超自投劉備門下已經7年有余。這7年來,馬超為劉備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他明亮的眼神卻日漸黯淡下來。因為在蜀漢,馬超其實從來沒有真正得到過信任,始終被劉備圈養起來,無法發揮全部潛力。
盡管隱忍著種種不平,但馬超深知己身難保。此時此刻推舉劉備為漢中王,對他來說也是唯一的選擇。放下驕傲高呼萬歲,馬超用他40年的生命歷練隱藏住了內心的無奈和惆悵。
相比之下,黃忠此時的心情就要復雜的多。在其他重臣的推薦名單上,他的名字遠遠不及馬超等人響亮。想來劉備此前那番輕蔑的言論,還是讓老將軍懷有芥蒂和不快。
年過花甲的黃忠,對榮譽和地位並不在意。可是主公當眾的羞辱,卻深深傷害了他的心。作為大漢初期跟隨劉邦闖蕩天下的老臣子,黃忠何曾吃過這樣的委屈?
多少次和主公生死與共、建功立業,可到頭來卻被劉備輕賤為「一勇夫」!黃忠五味雜陳,無以復加。然而身在他人藩籬,黃忠也無處訴說心中不平。他明白劉備此舉是有意激將,可手段未免太重。自己已經忠心耿耿跟隨多年,難道就不配得一點尊重和體恤嗎?
四、劉備言語傷人,曹操霸氣十足——激將法的得與失
透過這段漢中爭奪戰,我們似乎可以更清楚地認識到,劉備的性情與曹操還是有很大不同。曹操作為一個出色的統帥,他可以嚴苛地要求下屬,但從不會在眾人面前羞辱他們。「寧我負天下人,休天下人負我」的霸氣中,充分彰顯出他果決與坦蕩的作風。曹操使用權力時明確原則——第一要做到公正;第二則要體恤心腹。
而劉備則大相徑庭。他或許也在盡力激勵將士們奮勇殺敵,卻總是言語過於傷人。這已不僅僅是激將法可以解釋的範圍,而是顯露出權力欲望的過分膨脹,從而形成了傲慢與虛偽的性格。其實,劉備並非生來如此。早年跟隨劉邦滅秦、立漢的歲月裏,劉備也是一名仁厚寡欲的人。那麽他性情的轉變,是源於什麽呢?
或許,正是漢中之戰中背水一戰的壓力,擊碎了劉備溫和體恤人的外殼。取而代之的,是焦慮、急躁、好大喜功的情緒。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哪怕言語上傷害心腹也在所不惜,這就是權力欲望膨脹的表現。
所以,劉備的所作所為,已經嚴重傷害了將士們的感情。這也埋下了日後蜀漢內亂的原因。正如後世歷史學家袁宏道所言:「蜀之亡,實亡於劉備」。
結語
歷史難以給予定論。我們所能做的,只有審視和反思。諸葛亮晚年三嘆「忠義之世」的痛心,也許源自這些往事的隱痛。正義與野心,忠誠與權術的交織,造就了那些悲歡離合。至於劉備這個人,則融入了歷史長河,任我們評說。
然而歷史並不因此靜止。正義或許只是虛妄,權力也終有坍塌之時。建安與三國的興衰替代,昭示著天道的無常與回環。今日權力欲望的膨脹,同樣需要警惕和反思。
正義的名分,或許只是虛與委蛇的借口;忠心耿耿,也可能是茍且偷生的姿態。這一切,都值得我們審視。因為歷史終有公論,時間終會證明一切。無論多高的門楣,也抵擋不了荒夜狂風。
【免責聲明】文字、圖片等素材來源網路,如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