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野生植物資源的豐富程度令人嘆為觀止。其中,野果和野菜深受山民們的喜愛,尤其是在過去農村,采摘這些天然美味以充饑幾乎是每個家庭的傳統。
然而,隨著近年來生活水平的顯著提升,進山采摘野菜和野果的人數逐漸減少。但值得註意的是,部份野菜和野果因其極高的食用價值和開發潛力,被成功轉化為新型蔬菜和水果品種。近年來備受矚目的如香椿、蘆蒿、八月炸、樹莓、拐棗和桑葚等。
特別是香椿和桑葚,它們的發展勢頭尤為迅猛,目前在許多地區都有種植。這些美味的食材不僅可以新鮮食用,還能進行深加工,衍生出如桑葚果幹、桑葚醬、桑葚果酒和桑葚果汁等一系列農副產品。這種發展模式不僅巧妙地利用了野生植物資源,還為農業領域註入了新的活力,為農民提供了更多元化的種植選擇。
然而,在眾多野果中,並非所有都發展順利。有一種名為「酒飯團」的野果,其發展狀況並不盡如人意。這並非因為酒飯團的味道不佳或營養價值不高,而是因為一些人過度炒作導致的。
酒飯團,這一民間通俗稱呼,學名為「黑老虎」,在不同地區還有布福娜、冷飯團等別名。它是五味子科南五味子屬的一種木質常綠藤本植物所結出的果實。酒飯團的外形頗具特色,宛如一顆巨大的荔枝。口感方面,它味道酸甜適中,頗受人們喜愛。至於食用方法,則與石榴類似,需將其中的籽粒逐個剝出品嘗。
酒飯團這一獨特的野果,主要生長在中國南方的丘陵地帶,包括江西、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和福建等地。在過去,除了居住在山區的居民外,其他人很少有機會品嘗到這種珍稀的果實。
然而,隨著交通設施的日益完善,酒飯團逐漸走出了深山,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人們發現,這種野果不僅美味可口,還具有藥用價值、綠化作用和觀賞價值,被譽為一種具有巨大開發潛力的植物。
近年來,部份地區透過引種試栽,使酒飯團成為了一種備受矚目的新品種水果。然而,盡管其潛力巨大,但目前種植這種水果的農民仍然寥寥無幾。甚至有些曾經嘗試種植的農民表示:「誰種誰虧」。這究竟是什麽原因呢?
經過一番調查,我發現酒飯團的種植技術目前已相當成熟,產量也趨於穩定。無論是盆栽還是露地栽培,僅需3年便可結果,4年便能進入盛果期,盛果期永續10至15年,每畝產量高達2000至3000斤。
此外,酒飯團在市場上的售價也相當可觀,通常在每公斤20元至50元之間。在效益好的情況下,一畝地的收入甚至可以達到4.5萬元。
然而,盡管這一收益相較於其他許多水果來說頗具優勢,但奇怪的是,種植酒飯團的農民卻寥寥無幾。這其中的問題恰恰出在這裏。
首先,在酒飯團種植初期,許多苗木銷售商為了謀求利潤,將苗木價格定得相當高。為了促使農民購買,他們大肆宣傳酒飯團的畝產值可達8萬元甚至10萬元。由於這種炒作熱度以及酒飯團作為新奇水果所吸引的關註,許多人紛紛投資購買並嘗試種植。
然而,盡管成功種植出了酒飯團,但在水果市場上它並未獲得廣泛的知名度。除了部份人出於好奇購買外,基本上沒有其他人購買,導致投資者損失慘重。
其二,種苗銷售者數量竟超過種植者。通常情況下,任何水果產業的發展都需種植者多於種苗銷售者,然而酒飯團產業卻恰恰相反,銷售種苗的人數竟然超過了從事種植的農民。這導致了酒飯團產業的惡性迴圈:收購果實、培育種苗、銷售種苗,然後再次收購果實、培育種苗、銷售種苗。
在市場上,我們很難看到酒飯團水果的身影,反而充斥著大量的酒飯團種苗銷售資訊。若對此表示懷疑,不妨在各大購物平台上搜尋一番,便能發現酒飯團產業目前所面臨的困境。
正因如此,現如今許多農民對種植酒飯團望而卻步。一位曾種植過酒飯團的老果農坦言:「種了準虧,十個種酒飯團的,九個都在賣種苗,還有一個賣不掉。」這也就讓酒飯團成了很多農民眼中「最坑」的野果種植計畫了!
我個人認為,酒飯團這種野生水果具有極大的開發潛力,但不應被濫用。我們應當充分利用其綠化和觀賞價值,例如在家中盆栽,既美觀又實用,還可將其果實進行深加工,如制作成果醬等。否則,繼續盲目炒作,酒飯團的發展將永遠起不來。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是否見過酒飯團這種水果呢?你們認為它是否有種植前景?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