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鄉墅

外形酷似燈籠的野果,以前很多農村娃愛吃,若你遇見,那真的是福氣

2024-05-13鄉墅

在鄉間田野裏長大的朋友們,相信童年時光裏都少不了各種野果的陪伴。尤其是到了炎炎夏日之後,那些散布在農村角落的野果,如同大自然的饋贈,琳瑯滿目。覆盆子、刺梨、八月炸、樹莓……數不勝數,每一種都承載著那時的歡聲笑語。

對於90年代以前的農村孩子來說,這些野果不僅是美味,更是童年最珍貴的記憶。那時生活條件有限,能賣錢買零食的機會並不多,而這些純天然的野果便成了孩子們心中最受歡迎的小零嘴。

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一種特別的野果,它外形小巧,宛如一盞盞精致的小燈籠,以前很多農村娃愛吃,若你有幸遇見,那真是一份難得的幸運與福氣。

觀察那些形態類似燈籠的野果,或許許多有過農村生活經驗的讀者已經能夠推測出其身份,確實如此,它們便是廣為人知的酸漿。由於這些果實的外觀與小燈籠極為相似,因此在農村地區,它們又常被稱作「燈籠果」,而其生長的野生植物則相應地被命名為「燈籠草」。

在筆者過去的記憶中,酸漿曾是一種非常普遍的野果,廣泛分布於農村的路邊、田邊等區域。由於其果實形狀獨特,當時的農村兒童經常將其作為玩具采摘玩耍。然而,許多人可能並不了解,燈籠果不僅具有觀賞和娛樂價值,更富含實際套用價值。它不僅可作為水果食用,其全草還可作為草藥用於醫療領域。

酸漿,作為中國本土的茄科酸漿屬植物,具有多年生直立草本特征。其植株高度通常約為80厘米,展現出極強的適應力與生命力。無論在路邊、田邊,還是在山坡、草地、石縫及水庫周邊,均能發現其蹤跡。

在中國,酸漿的分布範圍極為廣泛,北至東北,南至海南,幾乎遍布各地。然而,近年來隨著除草劑的大量使用,酸漿在農田附近的數量大幅減少,如今要想尋覓其蹤影,恐怕只能深入荒山之中。

在中國廣泛分布的酸漿,擁有多個別名,如燈籠果、酸泡、掛金燈、姑娘兒和姑娘果等。在其未成熟階段,小燈籠般的果實呈綠色,內部果肉也為青色,此時不宜食用,因其味道過於酸澀。

然而,當酸漿成熟時,其果實變為黃色或橙黃色,內部果肉也隨之變色,此時便可品嘗,其口感酸甜可口,頗受歡迎。

在中國東北地區和四川等地,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將酸漿作為水果進行栽培。經過持續的技術最佳化和品種改良,酸漿已發展出多種不同的品類。其中包括紅色的「紅酸漿果」、黃色的「黃酸漿果」以及紫色的「紫酸漿果」。

這些人工培育的酸漿果相較於野生品種,酸度降低,甜度增加,口感更為醇厚,且果實體積更大。正因如此,它們在市場上備受青睞,價格也相對較高。據了解,市場上的酸漿果通常售價約為每斤20元。

酸漿,這一美味果實不僅可作為水果直接食用,更擁有顯著的藥用價值。在中藥材領域,酸漿又被稱為「天泡子」。根據【全國中草藥組譯】的記載,天泡子具有清熱利濕、止咳化痰的療效。因此,適量食用酸漿亦可發揮一定的食療作用。

酸漿通常在每年的6月份開始結果,最佳采摘時段為8月至10月。這意味著我們即將迎來酸漿的采摘季。然而,正如前文所述,由於除草劑的廣泛使用,目前在農村野外已很難見到成片的野生酸漿。若您有幸遇見,請務必抓住這難得的機會,將其采摘回家。

親愛的讀者們,您是否曾在童年時期品嘗過酸漿的美味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經歷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