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 上面 「 農民手冊」 免費學習種植技巧,了解最新三農政策!
生姜在生長過程中,會發生多種病蟲害,很多農民發現生姜生長不正常後,卻不知道生姜到底遭遇了什麽病蟲害,也不知道該用什麽藥防治,現將生姜病蟲害圖譜及防治技術整理編發,希望能為姜農提供幫助。
一、姜瘟病
發生癥狀
姜瘟病又稱腐爛病或青枯病,主要為害地下莖及根部,常從莖基部開始發病,病部初呈暗紫色,後呈黃褐色水浸狀,病姜內部組織軟化腐爛,擠壓病部流出汙白色汁液,有臭味;剖開病姜可見維管束呈褐色。地上部初期萎蔫,隨病情的發展逐漸枯死。
病原與發生規律
Ralstonia solanacearum稱茄青枯勞爾氏菌,屬細菌。病原菌在姜根莖內或土壤中越冬,帶菌姜種是主要初侵染源,借灌溉水、地面流水、地下害蟲和雨水濺射傳播蔓延,並可借姜種調運作遠距離傳播。在山東地區每年6-9月,每降大雨後一周左右,田間出現一次發病高峰。連年重茬,栽培地塊土質黏重,栽培密度較大,田間郁閉通透性差,生長期連續陰雨天多,雨後田間易積水,管理粗放,缺肥缺水,植株長勢差,抗病力弱,偏施氮肥植株徒長、旺長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
1、選留無病種姜,從外地引進種姜,要進行藥劑消毒處理,消毒藥劑可用波爾多液或草木灰浸液。
2、與其他蔬菜輪作3年以上。
3、選擇土質較疏松透氣的壤土地砂土地栽培,合理密植,加強肥水管理,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合理配合沖施有機營養套餐肥嘉美紅利、贏利來,適時適量澆水,促進植株生長,增強抗病能力,雨後及時排出田間積水;收獲後及時清出田間病殘體聯集中帶出田外銷毀。
4、播種前,可用88%水合黴素可溶性粉劑1500倍液,或用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2000倍液浸種姜30分鐘。生長期發現有地下害蟲為害及時防治。
5、發病前至發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殺菌劑進行防治:88%水合黴素可溶性粉劑1500-2000倍液;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40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20%喹唑鋅懸浮劑300-500倍液+12%松酯酸銅乳油600-800倍液;60%琥·乙膦鋁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20%葉枯唑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36%三氯異氰尿酸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2%春雷黴素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50%唬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12%松酯酸銅乳油600-800倍液;20%嘧菌酮水劑1000-1500倍液;噴淋莖基部或灌根,視病情隔7-10天1次。
二、姜腐黴根腐病
姜腐黴根腐病,俗稱黃苗子、爛脖子病,一般在5月中旬開始發病,到了雨季進入發病高峰。如果遇到雨水較往年偏多,有的地塊大姜腐黴根腐病已大面積發生。
發生癥狀
姜腐黴根腐病發病初期可見近地面莖葉處出現黃褐色病斑,後軟化腐爛,導致地上部葉片黃化雕萎枯死。
病原與發生規律
Pythium myriotylum稱群結腐黴,屬鞭毛菌亞門真菌。病菌以菌絲體在種姜或在病殘體上越冬,病姜種、病殘體是此病的初侵染源。條件適宜時產生遊動孢子借雨水和灌溉水傳播。一般雨水較多,溫暖潮濕的的季節發病較重;常年連作地塊,土質黏重,種植密度過大,田間通透性差,管理粗放,經常大水漫灌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
1、與非薯芋類蔬菜輪作3年以上;
2、選擇地勢平坦土質較疏松的壤土地栽培,合理密植,加強肥水管理,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
3、沖施高鉀的嘉美核子動力,促進植株健壯生長,雨後及時排除田間積水。
4、收獲發病前至發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殺菌劑進行防治:84.51%霜黴威·乙膦酸鹽可溶性水劑600-1000倍液;72%丙森·膦酸鋁可濕性劑800-1000倍液;76%霜·代·乙膦鋁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50%氟嗎·乙鋁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80%三乙膦酸鋁水分散粒劑800-1000倍液;20%二氯異氰尿酸鈉可溶性粉劑1000-1500倍液;灌根,視病情隔5-7天灌1次。
三、姜枯萎病
發生癥狀
姜枯萎病主要為害地下塊莖導致塊莖變褐腐爛,從土中挖出病塊莖,其表面常長有菌絲體。地上部葉片常發黃枯萎死亡。
病原與發生規律
Fusarium solani稱腐皮鐮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病菌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產生的分生孢子,借雨水濺射和灌溉水傳播。由傷口侵入,進行再侵染。常年連作,地勢低窪,排水不良,土質黏重;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雨後易積水發病都重。
防治方法
1、與非薯芋類蔬菜輪作3年以上。最好水旱輪作,輪作1年就可收效。
2、選地勢較平坦,排水良好地塊種植;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加強肥水管理,並適當增施嘉美海力寶,促進植株健壯生長,雨後及時排除田間積水;收獲後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
3、發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殺菌劑或配方進行防治:5%丙烯酸·惡黴·甲霜水劑800-1000倍液;80%多·福·福鋅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3%惡黴·甲霜水劑600-800倍液;5%水楊菌胺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70%惡黴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4%嘧啶核苷類抗菌素水劑600-800倍液;兌水灌根,每株灌藥液200-300ml,視病情隔7-10天灌1次。
四、姜斑點病
發生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葉片上病斑梭形或長圓形,長3-5公釐,邊緣褐色,中央黃白色並變薄,易破裂或穿孔,後期病斑表面產生許多小黑點。發病嚴重時,全葉星星點點布滿病斑。
病原與發生規律
致病菌為姜葉點黴。病菌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黑褐色。分生孢子單胞,橢圓形。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隨病殘體遺落土中越冬。越冬菌翌年產生出分生孢子傳播至姜葉片上,侵染引起田間發病。
發病後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病害再侵染頻繁,條件適宜病害發展很快。病菌喜溫濕條件,溫暖多濕,株間郁蔽,田間濕度大,易於發病。病害發生和發展與降雨次數多少、雨量大小密切有關。
防治方法
1、忌連作:因病殘體是主要的初侵染源,故播前應徹底搞好清園工作以及避免連作。與水稻輪作一年效果較好。
2、整地施肥:結合整地曬土起高畦,施足優質有機肥料,整平畦面以利灌排;避免單獨或過量施速效氮肥,適當沖施嘉美贏利來有增強抗性作用。
3、噴藥保護:發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和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等量混合600倍液或30%嘧菌酯1000倍,25%阿米西達懸浮劑1500倍液、或30%愛苗(苯甲*丙環唑)乳油4000-5000倍液,乙蒜素1500倍噴霧,每畝用液50公斤,對發病中心進行重點噴霧,隔6-7天噴一遍,連續防治3-4次。
五、姜炭疽病
發生癥狀
姜炭疽病主要為害葉片,發病初期從葉尖或葉緣出現褐色水浸狀小斑,後向下、向內擴充套件成圓形或梭形至不規則形褐斑,病斑上有明顯或不明顯雲紋,發病嚴重時多個病斑連成大斑塊導致葉片幹枯。
病原與發生規律
Colletotrichum copisci稱辣椒刺盤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盤在病部或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在南方,分生孢子在田間寄主作物上輾轉為害,只要遇到合適寄主便可侵染,無明顯的越冬期。病菌分生孢子在田間借風雨、昆蟲傳播。常年連作地塊,種植過密,田間通透性差,管理粗放發病重。
防治方法
1、與非姜科蔬菜輪作3年以上;
2、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密度要適宜,避免栽植過密;
3、高畦栽培,加強肥水管理,增施嘉美紅利、贏利來,促進植株健壯生長;
4、雨後及時除田間積水,發現病葉及時摘除並帶出田間;
5、收獲後徹底清除病殘體集中燒毀。
6、發病初期至發病前,可采用下列殺菌劑或配方進行防治:20%唑菌胺醋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液;20%矽唑·咪鮮胺水乳劑2000-3000倍液;20%苯醚·咪鮮胺微乳劑2500-3500倍液;30%苯唆硫氰乳油1500倍液+22.7%二氰蒽醒懸浮劑1000-1500倍液;25%咪鮮胺乳油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40%多·福·溴菌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均勻噴霧,視病情隔5-7天1次。
六、姜細菌性葉枯病
發生癥狀
姜細菌性葉枯病葉片發病,沿葉緣、葉脈擴充套件,初期出現淡褐色略透明水浸狀斑點,後變為深褐色斑,邊緣清晰。根莖部發病初期出現黃褐色水浸狀斑塊,逐漸從外向內軟化腐爛。
病原與發生規律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zingibericola稱野油菜黃單胞桿菌姜致病變種,屬細菌。病菌主要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帶菌種姜是田間重要初侵染源,並可隨種姜進行遠距離傳播。在田間病菌可借雨水、灌溉水及地下害蟲傳播。病菌喜高溫高濕,土溫28-30℃,土壤濕度高易發病。陰雨天多發病嚴重,尤其在暴風雨後病情明顯加重。
防治方法
1、與非薯芋類蔬菜輪作2-3年。
2、選擇地勢較高,雨後不易積水,通風性良好,土質肥沃地塊種植。嚴格挑選種姜,剔除病姜。
3、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沖施有機營養套餐肥嘉美紅利、贏利來。
4、嚴防病田的灌溉水流人無病田。雨後及時排除田間積水。
5、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病穴用石灰消毒。及時防治地下害蟲。
6、收獲後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聯集中銷毀。
7、發病前至發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殺菌劑進行防治:20%噻菌銅懸浮劑1000-1500倍液;20%嘧菌酮水劑1000-1500倍等液;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1500-2000倍液;12%松酯酸銅乳油600-800倍液;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均勻噴霧,視病情間隔7-10天噴1次。
8、發病普遍時,可采用下列殺菌劑進行防治:88%水合黴素可溶性粉劑1500-2000倍液;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2000-4000倍液;20%噻唑鋅懸浮劑600-8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60%琉·乙膦鋁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均勻噴霧,視病情間隔5-7天噴1次。
七、姜眼斑病
發生癥狀
為害葉片。葉片發病,初時產生褐色小斑點,擴充套件後病斑梭形,大小5-10公釐,灰白色,邊緣淺褐色,周圍有明顯或不明顯的黃色暈圈。濕度大時,病斑兩面生出暗灰色至黑色黴狀物。發病嚴重時,葉片上病斑連片,造成病地黃枯而死。
致病菌為德斯黴。病菌分生孢子梗多單生,正直不分枝,欖黃色,頂端色稍淺,基部細胞膨大,產孢細胞多茁芽殖,合軸式伸長。分生孢子長橢圓形,兩端鈍圓,正直,淺欖黃色,有3-7個隔膜。分生孢子單生或頂側生。
病原與發生規律
學名Drechslera spicifera (Bain) v. Arx。病菌以分生孢子叢在病殘體上並隨之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越冬菌產生分生孢子侵染引起田間植株發病,病株產生出大量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擴散,引起再侵染,病害不斷擴充套件蔓延。病菌喜溫濕條件,溫暖、多濕條件有利於病害發生和發展。地勢低窪、多濕、肥料不足,特別是鉀肥不足發病重。管理粗放、植株生長不良,病害明顯加重。
防治方法
1、選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肥沃地塊種植。做好翻耕、整地。
2、施足腐熟糞肥,沖施高鉀水溶肥嘉美核子動力,特別是鉀肥絕不能缺。
3、適量灌水,雨後清溝排漬,降低田間濕度。
4、發病初期及時拔出病株或摘除病葉,減少田間菌源。收獲後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集中燒毀或深埋,然後深翻土壤。
5、發病初期及時藥劑防治,藥劑可選用30%氧氯化銅懸浮劑600倍液,或12%松脂酸銅乳油500倍液,或30%堿式硫酸銅懸浮劑4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600倍液。
八、姜葉斑病
發生癥狀
姜葉斑病主要為害葉片,葉片上病斑呈不規則形,中間灰白色,邊緣褐色,發病嚴重時多個病斑融合成大斑,導致葉片幹枯死亡。
病原與發生規律
Alternaria sp.稱鏈格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病菌在病部或病殘體中越冬,條件適宜時病菌借氣流或雨水傳播,進行侵染;溫暖多雨的季節發病重,種植密度過大,田間通透性差,管理粗放發病重。
防治方法
1、合理密植,加強肥水管理,雨後及時排除田間病殘體,增施充分熟腐的有機肥,合理配合施用嘉美紅利。
2、發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殺菌劑或配方進行防治:52.5%異菌·多菌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50%甲基·硫磺懸浮劑800-10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64%氫銅·福美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10%氟嘧菌楷乳油1500-3000倍液+2%春雷黴素水劑300-5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50%腐黴利可濕性粉劑800-1200倍液+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噴霧,視病情隔7-10天噴1次。
九、姜葉枯病
發生癥狀
姜葉枯病主要為害葉片,發病初期在葉片上產生黃褐色小斑點,逐漸向整個葉片擴充套件易穿孔,發病嚴重時葉片變成褐色枯死。
病原與發生規律
Mycosphaerella zingiberi稱姜球腔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病菌以菌絲體和子囊座在病殘葉上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子囊孢子,借風雨、昆蟲和農事操作傳播蔓延。高溫季節遇連續陰雨天多或霧重發病重。此外,地勢低,種植密度過大,田間通透性差,氮肥施用量過多發病都重。
防治方法
1、與非薯芋類蔬菜輪作2年以上;
2、選地勢較高地塊種植,精細翻耕土地,高壟栽培。
3、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作基肥,沖施有機營養套餐肥嘉美贏利來,雨後及時清除田間積水,收獲後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聯集中帶出田外銷毀。
4、發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殺菌劑或配方進行防治:52.5%異菌·多菌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68.75%惡酮·錳鋅水分散粒劑800-10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液+45%代森銨水劑400-600倍液;噴霧,視病情隔7-10天噴1次。
十、姜細菌性軟腐病
發生癥狀
主要為害地下塊莖。塊狀肉質莖發病,呈水漬狀潰瘍,用手擠壓有乳白色漿液溢位。因地下部腐爛,可致使地上部迅速濕腐,病重時根、莖呈糊狀軟腐,致使全株枯死。病株散發出惡臭味。
病原與發生規律
學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ra (Jones) Bergey et al。致病菌為胡蘿蔔軟腐歐氏桿菌胡蘿蔔軟腐致病變種。病原細菌菌體短桿狀,周生鞭毛2-8根,革蘭氏染色陰性,在PDA培養基上菌落呈灰白色,變形蟲狀。
病菌主要在病殘體上或土壤中越冬。病菌主要經由傷口侵入,侵入後病菌分泌果膠酶溶解中膠層,導致細胞分崩離析,致使細胞內水分外溢,引起軟腐。病菌在田間主要借雨水、灌溉水傳播,再侵染頻繁,田間病害發展迅速。病菌喜高溫高濕條件,病菌在2-40℃範圍內均可發育,最適溫度25-30℃。病菌繁殖需要高濕度,傳播和侵入需有水存在。
防治方法
1、選地勢高燥的地塊種植,一般地塊應高畦或高壟種植。精細翻耕土壤,整地並施足充分腐熟的糞肥。
2、選用無病健康種姜,適時栽種,精細栽種,盡量減少傷口產生。註意地下害蟲的防治。農事操作不要傷及土中肉質塊莖。雨後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防止田間濕氣滯留。發現病株及時拔(挖)除,燒毀或深埋。病植穴石灰消毒後填新土封實。
3、發病初期及時噴灑30%綠得保懸浮劑500倍液,或30%氧氯化銅懸浮劑8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或1:1:160波爾多液。
十一、姜潰瘍病
發生癥狀
乍一看像鉆心蟲病株,但並非鉆心蟲。心葉枯黃,外葉正常,心葉嚴重的還發黴,從上至下發病,發病部份維管束變褐且莖幹軟腐,積壓流透明液體,腐爛部位有臭味,根部和莖基都正常。
發生規律
生姜種植後,天氣持續陰冷,致生姜前期長勢差,相應的田間操作推遲,尤其是打孔、破膜的操作,造成膜下溫度過高,引起烤苗現象,加之澆水或雨水致田間濕度增加,引發細菌性病害的發生。
防治方法
1、要嚴格掌握田間打孔與破膜的時間,當膜下溫度超過30度時,要及早在膜上打孔散熱,防止引發烤苗現象。如果已經出現烤苗現象,除及早透氣外,要葉片噴雲大120、嘉美金點等藥劑,促進緩解生長。
2、發病初期可用36%三氯異氰尿酸,或50%氯溴異氰尿酸,或20%葉枯唑,或77%多寧等藥劑進行防治,視情況每隔7-10天一次,連噴2-3次。
十二、姜莖基腐病
發生癥狀
生姜莖基腐病發病初期,莖基部出現大小不等的水漬狀斑,逐漸擴大,葉片發黃,發病後期病斑環繞莖基部一周,導致莖基部組織逐漸腐爛。由於水分養分運輸受阻,地上部主莖由上而下幹枯死亡,葉片發黑脫落,呈枯萎狀,濕度大時扒開土壤,在病部和土壤中可見白色棉絮狀物,嚴重時開始死株,危害極大。
病原與發生規律
病原稱群結腐黴,鞭毛菌亞門真菌。高溫高濕有利於生姜莖基腐病的發生,適宜的發病溫度為20℃-25℃。生姜屬喜光耐旱植物,通風和透光不良的地塊易發病。黃泥壤土、黏性重的土壤發病重。宜選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土質疏松、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土壤pH值以6-7為宜,磷、鉀肥能有效地促進生姜生長,提高抗病性。病菌能在土壤中長期存活,重茬連作地塊田間菌源量累積,發病較重。
防治辦法
1、選用無病蟲、無黴爛的種姜,防止病蟲傳播,保證苗全苗壯。播種時,用40%的福星乳油8000倍液浸種,也可每100公斤種子用50%的多菌靈200克對水100公斤,浸泡4-5分鐘,晾幹後待播。
2、土壤消毒處理。在病害發生嚴重的地塊,整地時每畝選用70%的托布津、50%的多菌靈、50%的敵克松或福美雙1-1.5公斤拌細土30公斤撒施在土中。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進行消毒,可預防土傳病害。
3、合理輪作倒茬。與禾本科作物進行2年以上輪作倒茬,防災避害。
4、科學用肥,改良土壤。生姜喜歡透氣性較好的土壤,每畝可用嘉美紅利和腐熟好的土雜肥2500公斤、硼家家1公斤、鋅家家1.5公斤。
5、壟作搭架栽培,改善土壤通氣性,促進地下莖生長。按1公尺寬做壟,壟高20厘米,當苗高30厘米時,按每平方米4根竹竿搭成人字架,促進通風、透光和濕氣流動,促進葉片光合作用,防病控害。
6、發病初期可用25%嘧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噴霧或2000倍液灌根,每株灌藥液100-150毫升,72.2%霜黴威鹽酸鹽水劑750倍液+60%惡黴·惡唑·霜黴水劑750倍液噴霧或1000倍液灌根,85%枯菌酯·惡黴可濕性粉劑750倍液+50%氯溴異氰尿酸可濕性粉劑750倍液噴霧或1000倍液灌根。
十三、姜根結線蟲病
生姜根結線蟲病俗稱生姜癩皮病、姜蚧。隨著生姜連作和大規模的種植,這種病有加重為害和擴大蔓延的趨勢,並且在部份地區已上升為僅次於姜瘟病的第二大病害,對生姜的生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發病重的姜失去食用價值。
發生癥狀
生姜自苗期至成株期均能發病,發病植株在根部和根莖部均可產生大小不等的瘤狀根結,根結一般為豆粒大小,有時連線成串狀,初為黃白色突起,以後逐漸變為褐色,呈皰疹狀破裂、腐爛。由於根部受害,吸收機能受到影響,生長緩慢、葉小、葉色暗綠、莖矮、分枝小,自7月上中旬開始即可顯現出來,8月中下旬前後可比正常植株矮50%左右,但植株很少死亡。
病原與發生規律
病原主要為南方根結線蟲(Meloidogyne incongnita)。在田間以卵或其它蟲態在土壤中越冬,在幹枯的大姜上可存活3年之久。氣溫達10℃以上時,卵可孵化,幼蟲多在土層5-30cm處活動。根結線蟲在露地栽培土壤中一年發生5-7代,每個雌蟲產卵300-500粒,甚至多達1000粒。溫度24-28℃時,25天可完成一個世代,適宜土壤濕度40%-60%,適宜土壤酸堿度pH 4-8。土溫高於40℃或低於5℃很少活動。
防治方法
1、合理輪作。種植生姜,最好選用新茬地,前茬作物以蔥、蒜為最好。輪作栽培的作物、時間和方式,各地不盡相同,旱地多實行糧、棉、 菜等輪作,水田進行水旱輪作,以3-5年為一周期最好。
2、可以使用土壤調理劑嘉美金利。生姜適宜的土壤pH值為6.5-7.5,若土壤pH值低於5,則姜的根系臃腫易裂,根生長受阻,發育不良;pH值大於8,根群生長甚至停止。能夠打破土壤板結、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透氣性。切忌使用生石灰,生石灰會嚴重破壞土壤團粒結構,造成土壤板結。
3、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用1.8%-2.0%的阿維菌素乳油800-1000倍液灌根,可有效抑制線蟲。全田間發病時,可畝用5%阿維菌素微乳劑0.5公斤,或1.8-2%阿維菌素乳油1公斤,隨水沖施,全生育期可使用2-3次。
十四、姜鉆心蟲
鉆心蟲是大姜上最主要的蟲害,又名姜螟、玉米螟,對於大姜的生產危害極為嚴重
發生特點
苗期受害後上部葉片枯黃雕萎或造成莖桿折斷而下部葉片一般仍表現正常,所以田間調查時可以清楚看見上枯下青的植株即為姜螟危害。這時找出蟲口,剝掉莖桿,一般可見到正在取食的幼蟲。幼蟲體長約1-3厘米,3齡前幼蟲呈乳白色,老熟時呈淡黃色或褐色。
發生規律
鉆心蟲喜中溫高濕,高溫幹燥不利其發生,但是當大姜植株長到50厘米時,姜田開始郁閉了,濕度變大,蟲害也就更容易發生了,在生姜長到20厘米左右時,第一代鉆心蟲開始危害,初孵幼蟲先為害嫩葉,至3齡開始蛀莖,多在2-3節處蛀入,常造成心葉萎蔫或全株枯死。第二代鉆心蟲蛀莖多從中、上部蛀入,尤以中部蟲量為多。現在,姜田中螟蟲多數是卵和1-2齡幼蟲,還未進入莖稈中為害。
防治方法
1、種植誘殺作物:可以透過在姜田周圍種植誘殺作物來進行預防,鉆心蟲食性雜,除危害生姜外,還危害玉米、高粱等作物。根據這個特點,可有目的地在姜田周圍栽植誘殺作物,待成蟲產卵後,可進行藥劑防治或拔除漚肥,此法必須及時采取措施,處理已產過卵的誘殺作物。
2、生物防治:赤眼蜂是大姜鉆心蟲卵期的主要天敵。在成蟲產卵初期或初盛期每畝多次放蜂1萬頭為宜,每3天放一次,防治效果很好。
3、田間管理:註意姜田種植密度,及時疏除田間老葉、爛葉,降低田間濕度。
4、化學防治:要及時進行化學防治,在螟蟲未進入莖稈之前用藥劑噴灑植株,可以葉面噴施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5%吡蟲啉1000倍液等。防治鉆心蟲進入莖稈為害,增加防治難度。
5、人工捕捉:由於該蟲鉆蛀危害,一旦進入之後莖稈之後,一般藥劑的防治效果不是很好,特別是老齡幼蟲抗性較強,提倡用人工捕捉的方法,一般早晨發現田間有剛被鉆蛀危害的植株,找出蟲口,剝開莖桿即可發現幼蟲。
6、物理防治:利用姜螟發生在5-7月份成蟲趨光性的特點,可采用振頻式殺蟲燈進行誘殺。
7、藥劑防治。該幼蟲在2齡前抗藥性最強,所以應提倡治早治小,適時進行噴藥防治。可選用5%甲維鹽WG3000倍或1.8%阿維菌素EC1500倍以及20%丁醚脲·蟲蟎腈SC1500倍與24.3%甲維·丙溴磷EC1500倍混用防治姜螟均能取得優異的防治效果。
十五、姜甜菜夜蛾
發生特點
甜菜夜蛾幼蟲對生姜的危害最強。其幼蟲一般分為5齡,1-2齡幼蟲群集在葉背卵塊處吐絲結網,啃食葉肉。3齡後分散危害,4齡後食量大增,4-5齡為危害暴食期。
大齡幼蟲白天潛伏在植株的根基、土縫間或草叢內,傍晚前後移到植株上取食危害,直到第二天早晨。幼蟲主要取食生姜(寄主植物)的葉片,將葉片吃成空洞或缺劑,嚴重時整個葉片被咬食殆盡,只剩葉脈和葉柄,導致植株死亡,缺苗斷壟,影響到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加強農業管理,推廣合理布局。晚秋與初冬,對土壤進行翻耕,並及時清除土壤中的殘枝落葉,消滅部份越冬蛹,這樣可以減少來年的發生量。夏季結合農事操作,進行中耕或灌溉,摘除卵塊或幼蟲。
2、誘殺防治:甜菜夜蛾的成蟲具有趨光、趨化等特點,並喜歡在一些開花的蜜源作物上活動、取食、產卵,據此可以對其進行誘殺防治。目前,經常使用且有效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燈光誘殺、性誘劑誘殺、種植誘集植物、楊樹枝把誘殺等。燈光誘殺通常采用20W黑光燈。
3、生物防治:
(1)綜合運用各種措施保護、增殖、利用天敵。
(2)生物農藥防治。目前較為常用的有Bt制劑、Bt殺蟲變種、Bt與蘇雲金桿素菌混合劑等。
4、化學防治:
(1)藥劑的選用 卡死克、抑太保、氟鈴脲、滅幼脲4號等均對甜菜夜蛾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另外,甜菜夜蛾對有機磷、有機氯、菊酯類農藥表現出較強的抗性,因此在使用這幾類農藥時要註意合理搭配、綜合施用。
(2)施藥技術 由於甜菜夜蛾具有潛伏葉背、結網危害的特性。因此,在進行噴藥防治時必須保證植株的上下、四周都應全面噴施;施用的時間也很重要,最好在清晨和傍晚進行,且必須在卵盛期至幼蟲3齡以前進行防治,因為,甜菜夜蛾一般晝伏夜出進行危害,且大齡幼蟲具有極強的抗藥性。
參考資料:
天寶農業技術服務平台「病蟲害查詢」專欄
【生姜潰瘍病要對癥治療】蔬菜醫生 範崇慧新浪部落格
【生姜病蟲害高畫質圖譜及防治技術!第一次見 】中國好農資
【近期大姜蟲害高發,如何防治看這裏】中國姜網
【姜瘟病和姜莖基腐病該怎樣治】天下農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