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清明節就要到來了,這一承載著深厚民族情感的重要民間節日再度喚起人們的關註。在清明當天,家家戶戶都有回鄉祭祖的傳統習俗。
殊不知,在清明節日前後的一兩天裏,還隱藏著一個特別的傳統節日,它以獨特的飲食習俗為名,這就是「寒食節」。盡管現代社會中,寒食節的認知度已逐漸淡化,但其內在的冷食習慣、祭祀儀式以及春遊活動依然被傳承下來,並深深烙印在我們的文化記憶中。
其中,寒食節所特有的冷食種類繁多,而在眾多冷食中,最具代表性和廣泛影響力的莫過於「青團」。青團不僅是一種食物,更是這個節日的象征。
在民間,制作青團最普遍的方法是采用艾草作為原料,然而,由於各地飲食文化的差異性,青團的原料選擇也會有所不同。在此時此刻,本文作者特意為大家介紹四種可在農村用於制作青團的野生植物,它們的味道甚至比艾草更為美妙,為清明時節增添了豐富的美食體驗,切勿錯過這一時節的獨特風味。
第一種:漿麥草
漿麥草是中國鄉村地帶廣泛分布的一種野生植物,盡管屬於禾本科,容易與另一種常見的路邊野草——野大麥草相混淆,因此在采集時務必準確辨識兩者差異。
漿麥草通常緊貼地面生長,其莖幹較為纖細,尤其是在接近根部的地方,會呈現出淡淡的紅色特征。相比之下,野大麥草的植株較高,莖稈更為粗大且中空結構明顯。
值得註意的是,漿麥草雖非傳統意義上的野菜,不適合直接食用,但卻可透過將其研磨成汁液或在水中搓揉後濾取綠色汁液來加以利用。
采用漿麥草榨取的汁液制作青團,不僅能夠賦予青團一種獨特的青草芳香,而且能使青團呈現出鮮艷欲滴的翠綠色澤。若在蒸煮後塗抹一層食用油,青團將更顯鮮亮誘人,極大地激發人們的食欲。
第二種:苧麻
苧麻,作為一種擁有超過4000年悠久種植史的傳統且關鍵的纖維作物,在中國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並且至今仍保持著大規模的種植。它不僅因其纖維可用於紡織工業而備受重視,其鮮嫩葉片還具有食用價值,可作為時令野蔬享用。
在中國客家地區,苧麻葉更是被巧妙利用,制作出一種名為「苧葉粄」的特色美食,廣受人們喜愛,四季皆宜,尤以春夏季節采集的苧麻葉制作的苧葉粄口感最佳。
值得一提的是,在寒食節這一傳統節日中,苧麻葉在客家文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成為制作青團不可或缺的原料。通常情況下,人們會將新鮮采摘的苧麻葉與一定比例的粳米、糯米一同研磨於石臼中,再加入清冽的井水攪拌均勻,形成粘稠的面團。但在搓制團子前,需先將苧麻葉煮熟,並透過添加適量石灰水來中和其原有的酸澀味道,如此加工後的青團才能美味可口。
由苧麻葉制成的青團色澤雖不如其他種類鮮艷,但卻散發著獨特的香氣,品嘗起來清新甘甜,滋味獨特,別有一番風味。
第三種:刺兒菜
刺兒菜,學名小薊,其葉片邊緣獨特的鋸齒特征賦予了它「刺兒菜」的別名,在民間還有七七牙、萋萋牙等多種稱呼,是一種廣泛分布於農村田間地頭、道路兩側以及山林地帶的野生植物。
每當春天來臨,刺兒菜新發出的嫩葉成為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不僅口感鮮美,更富含多種營養物質,特別是鈣元素含量極高,因此在民間被贊譽為一種天然高鈣食品。
除了作為野菜直接食用,刺兒菜還可以用於制作青團這一傳統美食。值得註意的是,在制作青團前,建議先將刺兒菜焯水處理以去除其原本的苦澀味。經過焯水後的刺兒菜,可進一步榨汁,並將汁液與粳米、糯米混合,以此制成色澤翠綠、口感獨特的青團。
如同使用漿麥草一樣,采用刺兒菜制作的青團色澤鮮艷欲滴,初嘗微苦而後回甘,這種風味深受許多老一輩人的喜愛。
第四種:鼠麯草
鼠麯草在制作青團的傳統原料中堪稱最為地道的一種,因其恰好在清明節前後綻放花朵,被廣泛用於制作青團,因此在民間也常被稱為「清明菜」或「清明草」。這種草本植物在中國廣大農村地區分布廣泛,無論是田間地頭、道路兩側還是山林之中,均能輕易覓得其蹤影。
采用鼠麯草制作的青團,色澤相較於其他幾種野草原料略顯不同,呈現出黃綠色調,這是由於添加了其花朵所致。盡管顏色不似其他品種那般翠綠,但鼠麯草青團的獨特風味卻更勝一籌,並且,鼠麯草本身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使得以此為原料的青團不僅美味可口,還兼具一定的食療效果。
以上便是我為大家介紹的四種可用於制作青團的野草,我個人品嘗後認為,鼠麯草青團的口感甚至優於艾草青團。當然,口味偏好因人而異,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認為最好吃的青團種類。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提到的野草外,實際上還有一些蔬菜葉片如南瓜葉、冬瓜葉和絲瓜葉等也可作為青團的制作原料,只是這些做法在部份地區並不常見。最後,大家記得清明節前記得去采挖哦,這樣新鮮,做出來的青團也好吃。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是否品嘗過青團呢?在你們看來,哪種植物制作的青團最美味?不妨在下方留言分享您的美食體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