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植基地的選擇不科學
基地的選擇要「三看」:一看地勢,二看土壤,三看周圍環境。
一看地勢, 由於南方西瓜是與水稻輪作,灌水地塊較多,土壤的含水量高,所以基地首先選在排水性好,地勢較高的地方。有一些基地選在地勢較低的地方,排水性不好,而今年南方雨水較多,因此一些基地的西瓜苗都泡在水中,導致西瓜無氧呼吸而萎蔫,還有一些地塊水量太大根本都種不上西瓜。凡是地勢較低雨水較多的地方,病害就相對較多,而地勢高,排水好的基地,病害就相對較少。
二看土壤, 南方地區土壤偏酸(PH<6),有機質含量較低,有效磷比較缺乏。偏酸的土壤導致枯萎病、蔓枯病發病嚴重;而有機質含量低,土壤的耕性差,要求更高的肥料供應。因此,在選擇基地的時候最好做一下土壤測定,選擇土壤偏中性,有機質含量高的地塊。
三看周圍環境, 區域性的小環境決定著作物的生長好壞與病害發生的程度。我們發現有些基地選在山的懷抱處,通風性很差,空氣比較濕潤,大棚中的病害也比較多。而有些基地選在礦廠的附近,大棚棚膜上和西瓜葉片上有很多灰塵,嚴重影響了陽光的通透性和葉片的光合作用,降低了有機質的合成積累,導致西瓜減產。
二、育苗水平比較低,育苗設施落後
首先是苗的成苗率較低,像「密通」品種,有些地方的出苗率只有20%多,最好的也只有80%多,綜合出苗率在50%左右,因為 「密通」種子比較貴,大概在一塊七一粒,給農民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其次是苗期病害較多,苗期的猝倒病,立枯病嚴重,有些大棚的死苗率在40%左右。
造成這些的原因是在苗床的選擇,基質選擇,苗子的培育方面都存在問題。苗床大都隨意選擇離基地近的大棚,采用三膜覆蓋育苗,溫度濕度無法控制,育苗土也是稻田裏的土直接使用,土壤酸,病菌多,有機質含量低,通透性差,不利於根的生長。有些地方還沒有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的意識,導致種子帶菌引發的病害多。
出苗後的管理跟不上,沒有溫度濕度控制裝置,甚至沒有溫度濕度計,無法知道並調節苗床的溫濕度,一切操作全憑感覺,後期移栽前不知道煉苗,或者煉苗不科學。有的基地采用了專用的基質,但將苗放在地膜上,為了灌水方便,將營養缽去掉,這樣一來,水分蒸發快,要經常灌水,灌水後猝倒病病,立枯病非常嚴重,損失巨大。
解決辦法是工廠化育苗,規範化育苗。西瓜巨大的種植面積,決定了育苗工廠存在的合理性。很多地方的西瓜種植基地非常大,苗子的需求量也很大,同時種子的價格很高,成苗率低,因此工廠化育苗的建立勢在必行。
三、田間操作不規範,栽培方式不科學
由於種植戶大量僱用周圍的閑散勞動力,又沒有經過規範的培訓,導致大棚田間的管理比較差,最主要的是整枝打叉時操作不規範,很多用手直接撕扯,傷口過大過長,致使透過傷口侵染的蔓枯病等發病嚴重,許多西瓜植株莖部腐爛,甚至枯死。
栽培方式起壟栽培,南方多雨,今年尤其多雨,而西瓜又是跟常年有水的水稻輪作,決定了種植過程中排水,降低土壤含水量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因此,最重要的方法應該是起壟栽培,而我們竟然很少看到有起壟栽培的基地,有些基地中還能看到水坑,西瓜苗子都泡在了水中。導致枯萎病,蔓枯病,綿腐病發病嚴重。
四、田間設施不全
幾百畝的基地,應該建立很完備的環境監測,病蟲害預防預報措施與制度。但是我走訪了幾十個基地沒有看見一個基地有簡單的防蟲網,溫度濕度計,沒有一個基地有簡單的害蟲預報檢測設施。我們應該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大棚,懸掛溫度濕度計,定時檢視,適時通風降溫降濕,設定一些吸引蟲子的工具,如黃色粘蟲板等,監測蟲子的活動,一旦發現有蟲害立即打藥,可提前控制蟲害,防止其繁殖蔓延,減少損失,節省投資。
五、 有一定的提前預防病害意識,不知道用啥藥,啥時間用藥
現在的種植大戶都知道了提前預防的重要性,他們會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前打藥,但由於基層農藥經營者植保、農藥知識匱乏,或者為了追求高的利潤,盲目地給農戶推薦重復的,多余的,甚至是文不對題的農藥。
我曾經看到一個正在打藥的基地用了三種葉面肥、一種微量元素,兩種常規的預防性藥物,當我們問他要預防什麽病後,卻發現防治這種病害的藥物並沒有加。因此建議當地的植保部門或有實力的經銷商,給種植大戶專業的培訓,學會合理用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六、藥物混合不當,胡亂配藥
透過走訪發現,幾乎所有的農民用藥都是將所有農藥都倒入桶中,然後加水混合使用,或者抓住哪個農藥就往桶中加哪個農藥,豈不知農藥的混合是有一定順序的,胡亂的混合會導致藥效的降低。正確的混合順序是,葉面肥、可濕性粉劑、懸浮劑、水劑、乳油。依次加入,每加入一種即充分攪拌混勻,然後再加入下一種。現配現用,避免混合後放時間過長降低藥效。
解讀 三農政策 /分享 種植 經驗
農民手冊,10萬農人都在看 ↓ ↓ ↓
若文章對您有幫助,請點 左下角 分享 到 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