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鄉墅

泥蒿:1斤最高賣20元,8分地年掙3萬多,一次植苗、多次采收

2024-05-27鄉墅

「種了20年湖蒿,家家戶戶都摸出點門道。我粗略估算,今年一個棚子毛蒿子保底收入1.5萬元,行情好時能賣到4萬元。」村民程良民說,一個大棚,8分地,平均下來能掙3萬多元。

湖蒿是陽新人的叫法,在南京、武漢等其他地方又稱蘆蒿、泥蒿和藜蒿。它是一種喜生於水邊和沼澤地的野生植物,有較高食用價值。冬春季節江南的經典菜肴「泥蒿炒臘肉」,鹹鮮油潤,清香爽口,有著「登盤香脆嫩,風味冠春蔬」的美譽。

陽新湖蒿從7月開始種一季,能采2—4茬,主要集中在元旦春節前後分批上市。行情好時,一類湖蒿地頭價能賣到10—20多元/斤,平常也有3—5元/斤。特別是冰雪天、節假日,市場緊缺時價格最好。

「2000年前後,我們村有人到南京探親,帶回一點湖蒿根莖,雖然只種了一畝多地,卻賣了2000元,村裏炸開了鍋。」寶塔村前村支書艾義法說。

陽新縣位於湖北省東南部,境內湖泊眾多,水資源豐富。寶塔村是一個有6000多人的大村,曾被稱為「水窩子、蟲窩子、窮窩子」,水災漫野頻發,21世紀前一直沒找到適合的產業。村民以往多種植稻谷和棉花,收入微薄。

湖蒿在寶塔村的成功,一下子點燃了全村致富的希望。隨著陽新縣富河大堤的不斷加固,獨特的土壤、濕度環境,成就了湖蒿的獨特品質。

但緊隨而來的挑戰讓人始料未及:因為技術上一直跟跑南京,引進品種並不適應當地水土,導致出品欠佳,市場認可度不高。

「優質的湖蒿,顏色亮白,桿莖粗長,口感脆嫩。」寶塔村七裏組村民小組長、「種蒿元老」明廷旺介紹,為了提高湖蒿競爭力,開啟市場銷路,該村在2002年組織成立「春潮」湖蒿專業合作社,註冊「春潮」湖蒿品牌,引進大葉青稈藜蒿嫁接本地品種,致力於提升湖蒿品質。

如今,陽新湖蒿已透過國家農產品品質認證,獲無公害食品證書,並於2018年成功申請到「陽新湖蒿」地理標誌,遠銷上海、北京等城市。

「全村湖蒿種植面積達1萬余畝,按平均畝產2000斤,每斤10元錢計,總產值過了2億元。」寶塔村黨總支書記肖唐明說。

看到湖蒿效益好,村民們紛紛加入種蒿隊伍。在陽新,村民的特長在於種植。當地探索「前期夏秋露地生長+後期冬春塑膠大棚保溫」的栽培方式,透過設施搭配早、中、晚熟品種錯峰上市。

「湖蒿看似售價高,投入真不小。」種了30多畝地的寶塔村湖蒿種植大戶柯昌剛算了一筆賬,種苗、機耕地、灌溉及平常管護費用約1000元,化肥農家肥生石灰1000元,請工采收1500元,搭竹架大棚2000多元,地租600元左右。不算自家人工,大棚折舊,每畝投入5000—6000元,如搭鋼架大棚則需8000多元。

但是一般的小種植戶,沒有那麽多的資本投入,就只能在技術上下功夫。

於是,陽新縣蔬菜辦公室發明了一種「陽新湖蒿留根再生」的栽培方法。其透過迴圈采用「齊地割采收留根再生促芽提苗再齊地割采收」技術模式,實作陽新湖蒿「一次植苗、多次采收、增產增收」的有益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湖蒿留根再生栽培優勢多多——采收次數增加;增加產量,提高效益;操作簡單。最重要的是,這項技術適用於陽新湖蒿小規模種植戶。

經過三年田間實測,該栽培技術的收益也非常可觀,一畝地平均增收可達11196元。

如今,寶塔村湖蒿種植面積躍居全省第一,成為全國三大湖蒿生產基地之一。萬畝湖蒿,成為寶塔村民的「綠色銀行」,2022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超3萬元,寶塔村也成為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