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碼農

養娃十年,越來越堅信這些簡單老套的育兒理念

2024-03-10碼農

周六,在家上網沖浪時,意外看到了梁啟超先生1922年關於教育的演講。

讀完,久久不能平靜。

世人如今所求最科學最先進的教育理念,原不過是這些簡單的、老套的、經典的。

譬如梁先生100年前所講,教育有三個目的,使人不惑、不憂、不懼。

如何實作這三點呢?

先生說,透過求學我們可以完成第一層任務即知育,知道語文、數學、英語、哲學、歷史等知識。

進一步,對自己喜歡或者想做的事有專門、深靜的研究。

再進一步,透過總體的智慧和條理性思維,形成判斷力,遇到具體事件時,舉一反三、變通套用經驗,做到不惑。

第二層情育,梁先生認為,宇宙和人生是永遠不會圓滿的,但君子以自強不息。

世間萬物只是暫時為我所用,並非為我所得。懷著如此胸懷,為學問而學問,為勞動而勞動,純粹而又踏實地去生活,便能不憂。

第三層,意育,所謂意誌力的強大和堅韌,靠的是有擔當的精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自己負責。

雖難也要保持原則,雖苦也能扛起便做,待經歷千錘百煉一定能取得鋼鐵般的意誌。

結語時,先生說,養足智慧,體驗出自己的人格人生觀,保護好自己的自由意識,再加上數年的磨練積累方能成人。

這個準則,我想,每一個父母都應時刻牢記在心。

我們養育一個孩子,給他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求學的機會、濃濃的愛意,僅僅是一個方面。

更重要的是引領他的思想、鍛煉他的意誌、放手讓他獨立。

所以,別太寵、別幫忙憂慮未來、別舍不得「用」孩子。

----

相信多元智慧理論,孩子的天賦和智商是多種多樣的。

有的孩子擅長讀書考試,有的孩子具備音樂、美術、體育等天賦,有的孩子合適寫作、畫畫,有的孩子是天生的領導人,有的孩子動手能力強...

請不要唯成績論,每個人都是帶著飯碗而來的,相信他好,他才能好。

越是逼他,越是否定他,反而會磨滅掉他原本的能量和信心。

----

透過自己的規劃讓孩子將來走得更好更順一些是全天下父母的心願,但是,過度關註未來而忽視現在必定會雞飛蛋打。

不客氣地說,允許孩子犯錯,放手讓孩子無歷練去成長,也是一種愛,甚至是更高級的愛。

所以,請父母們放心過好眼前的日子。

不憂愁、不超支、不犧牲,在能力範圍內做好自己該做的努力,剩下的,交給相信、交給孩子、交給時代。

----

基因是教育的基礎 ,孩子並非一張白紙,而是帶著自己獨有的出廠設定而來的。

所以,不要拿自己家孩子和別人比,同齡的更不要比。

不斷的比較會讓你失去理性客觀的思考能力,要麽高估孩子,要麽深處焦慮漩渦。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富有同理心,並因材施教。

透過對自己和伴侶的了解,尋找到合適孩子的養育之道。

----

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是養育的第一目標。

身體方面,兩個關鍵飲食結構一定要合理+足夠的戶外運動。

戒高糖高油、控零食飲料、三餐葷素搭配,另外,關註好孩子的牙齒和眼睛。

從小養成早晚認真刷牙,良好的用眼習慣,坐姿標準,多遠眺,不過度用眼。

心理方面,重點記住一句話愛是一種狀態,不是某個行為。

簡單說,就是絕大多數時間裏家人之間能不能做到好好說話,正向溝通,情緒穩定。

相對於偶爾一兩次因原則性問題而產生的打罵行為,更可怕的是父母長期處於焦慮、憂愁、不快樂、緊繃的精神狀態中。

如果這樣,就算孩子將來考上了985、211,他的內核也是虛弱的、負面的、迷茫的,需要花好多年來治愈。

----

孩子的成長並非線性上升的 ,一二年級表現平平不代表什麽,技能訓練時一段時間的停滯不前也不代表什麽。

請放寬心,等他熬過「內化」期,就會迎來螺旋式上升的爆發。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做的是多鼓勵,多引導他堅持,讓孩子相信他能突破自己。

----

教育有一個很簡單的準則,就是走出家門,置身社會,他到底該如何表現

拿我家弟弟舉個例子,一言不合或者目的達不到就先哭上兩嗓子。

這種時刻,我們無需關註他因為什麽而這麽做,而是要告訴他必須得學會好好表達自己, 準確說出自己的訴求、委屈、或者疑問。

其次,才是去處理大人沒有配合他,或者沒有及時關註到他理解他意思的問題。

有很多家長極其擔心孩子上了幼稚園能不能適應,上了小學能不能跟得上。

卻忽視了若想解決問題必須得培養好孩子的自理能力、自我表達能力、遇事冷靜積極處理的能力。

----

小學階段有兩大基石,閱讀和運動。

閱讀建議以泛閱讀為主,多帶孩子去圖書館讓孩子自己挑選喜歡的書籍,並輔以紀錄片、科普片的興趣開發。

運動選一項適合的,長期堅持,其他都是錦上添花。

如果經濟能力有限,或者孩子不喜歡,請及時止損。

----

給孩子一定範圍的選擇權 ,比如看電視、遊戲沒必要完全禁止,只需給孩子設定一個限制程度,時間、品類以及前提條件。

消費方面也是同樣,衣服的款式、顏色可以自己選,讓孩子參與制定每周的采買機會,20元以內的消費允許孩子自己做決定...

社交方面,別用大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朋友,他們有自己的體驗和想法。家長做好建議、引導和提醒即可。

只要他願意,他可以和朋友吵架、和好、再分開,再和好,這個經歷是他認識世界的過程。

如果真的要幹涉,夫妻編故事聊天會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式。

一個我很喜歡的比喻:「孩子應該像一個在大盒子裏自由捲動的球。」

沒有盒子邊的保護,球會掉下去,但在盒子裏,它是自由的。

----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是多重的,既是養育者和被養育者,也是老師朋友。

請註意適時切換和共融共情的問題。

要知道真相不是唯一的,我們所知也不過世界總和的百分之四五。

孩子沒有經歷過我們經歷了事情,不能理解很正常;孩子未來要面臨的問題和我們也不一樣,不要太過深信過去的經驗。

另外,我們和孩子是兩人獨立的個體,我們有兩套感受、視角和想法。我們可以限制孩子吃零食看電視,但他們會因此產生不高興我們也要接受。

不是我們有對孩子的初心,孩子就必須愉快、客氣、平胡地接受。

最後,在人格上我們是平等的,要允許孩子表達他真實的想法,並耐心孩子聽孩子講完,別打斷別急著評價。

而是去了解他、尊重他、影響他。

一個不知道孩子真正在想什麽,不了解孩子本我的家長,是永遠也養不好一個孩子的。

----

即刻滿足和延遲滿足一樣重要, 並不是所有滿足都需要延遲,並不是所有時間都需要強調節儉珍惜等美德。

周末出門忘記帶撈魚玩具了,走累了想要吃一個冰淇淋,逛街看到一個自己很喜歡的紀念品...這些小小願望,家長完全可以負擔,就爽快地答應吧。

這樣的舉動既教會了孩子生活應該是怎樣,又保護了孩子的天真和滿足感。

一句話總結,就是別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但假如孩子把自己的校服丟了,得鼓勵他自己去找老師,各方尋找,找不回來,需要扣零花錢或者幫父母做事情來彌補。

這叫承擔。

堅持每天上學,認真完成寒暑假作業,才能好好享受剩余假期,這叫延遲滿足。

----

像管理公司一樣管理家庭 ,權益平分,讓孩子和父母過同一階層的日子,按年齡劃分孩子要承擔的家務。

教育最大的失敗,就是普通家庭用盡全力富養孩子。

他既然生在這個家,一斤車厘子就該分成四份,媽媽讓給他是愛,他覺得應該自己先吃夠就是溺愛。

父母發了薪資,得先生活,再安排,家庭長期規劃,醫療、養老,再考慮完成孩子的願望。

媽媽去廁所、爸爸在加班都需要給孩子說抱歉,去不起遠方旅行長見識看看書、逛逛公園也很好。

----

先育己,再育兒。

教育的天花板永遠是父母的認知、眼界和思維方式。

只有原件不斷地在學習、修正、提升,孩子才能得到更加有效的榜樣、成長和蛻變。

在我還小的時候,我的父母不管看任何電視,永遠劃分好人、壞人,因為所以。

可是,到了我老公這裏,他的爸媽會幫忙分析人性、共性、機率,會反復討論自己置身其中怎麽選,會站在上帝視角來思考如何做更合適。

這就是差距。

同樣一個事件,你解讀的方式不同、看待的角度不同,決策和行為自然也不同。

所以,這天底下育兒的捷徑,只有父母。

你成功,孩子才可以不那麽成功。

你快樂,孩子才敢放肆地快樂。

你進步,孩子才會跟著進步。

與各位共勉。

關於南汐:

一位生活在上海的草根媽媽, 家有兩娃安寶和小滿, 每天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經驗反思; 成長,持續更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