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職場

小學生「打煙牌」被禁,我才知道是誰把好孩子逼進精神病院

2024-04-19職場

旺盛的生命力正是童年最好的模樣。

來源: 洞見 作者: 馬鈴薯媽

01

你聽說過「打煙牌」嗎?

這種遊戲正在全國各地的小學校園裏風靡,也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孩子們利用廢棄的煙盒,拆下蓋子折成一張張長方形的卡片,放在地上輪流拍打。

誰能拍翻地上的煙卡,這張卡片就歸誰所有了。

下課後或者放學後,總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孩子,或蹲著或跪著,打得不亦樂乎。

為了能贏對方,他們費盡心思研究出了各種拍打手勢,比如蝴蝶拍、蚊子拍,圍打法,剪刀手等等。

孩子們開心了,很多家長卻坐不住了,各種擔憂接踵而至:

「孩子每天翻垃圾桶去找煙牌,太臟了。」

「孩子偷偷拿走大人的香煙蓋子,學壞了。」

「孩子玩得太投入了,手都腫了,根本沒法寫作業了!」

更有甚者,認為這種遊戲會啟蒙孩子的賭博意識,讓孩子對吸煙產生好奇,對遊戲上癮。

父母們一看到孩子玩煙卡,似乎就已經聯想到他們小小年紀就吞雲吐霧的樣子,那這輩子豈不全毀了。

於是,他們不問緣由、不經溝通,果斷將孩子們好不容易得到的煙卡通通剪掉,丟進了垃圾桶。

還有父母直接跑去投訴,緊接著就有不少學校釋出了「禁止煙卡進校園」的通知。

在評論區裏,有人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為啥一個爺爺玩過、爸爸玩過,兩代人檢驗都沒出問題的遊戲,到如今的孩子就不讓玩了呢?」

想想真是諷刺,一群玩煙牌長大的人,現在卻成了禁止孩子玩煙牌的人。

童年給我們帶來無限歡樂的東西,如今成為父母了,卻將它視作了洪水猛獸。

02

一位網友回憶,自己小時候幾乎人人書包裏都有一摞卡片。

每逢下課後,小夥伴們就找個空地圍成一團,每個人掏出來的時候,都帶著那種神秘又得意地笑,就像要掏出什麽秘密武器一般。

什麽煙盒、紙盒、火柴盒、包裝盒、各種糖紙,全都能用來打。

大家你出一張,我出一張,卷起袖子,趴在地上,使出全身力氣去扇。為了得到一張心儀的卡片,手都能拍腫了。

每天晚上回到家,手上是黑乎乎的,臉上也是一道道黑印子。

網友說,自己當初為了能找著煙盒做卡片,沒少去翻垃圾桶。

有時候撿到了那種名牌煙盒,回去就要和小夥伴們吹噓好一陣。

對於他來說,這遊戲既鍛煉了身體,又增進了友誼,至今還能喚起很多美好的情緒。

03

我們童年玩過的有輸贏、有籌碼的遊戲,還遠不止這一種。

記得我小時候,常常在課間和一群男孩混在一起打彈珠。

只要下課鈴聲一響,大家立馬沖出教室,趴在地上彈來彈去,絲毫不顧褲子上的灰塵,也不怕頭頂的烈日。

當時偶爾有那麽幾毛幾塊的零錢,都用來買彈珠了。

而那些贏來的彈珠,也讓我特別有成就感。我把它們當成珍寶一樣,找了個盒子小心翼翼地藏著。

那時我們的課間還是15分鐘,鈴聲一響,操場上便是成群結伴,紅旗下全是歡聲笑語。

女孩們喜歡跳皮筋、踢毽子、跳房子、丟手絹。

男孩們玩的花樣更多,跳山羊、滾鐵環、拉彈弓,還有「鬥雞」。

每個人用雙手掰著自己的左腿,蹦著往前走,參加戰鬥。

沒有人擔心我們會摔疼摔傷,會遊戲成癮,學校和老師也不用怕有家長來找麻煩,我們玩得盡興開懷,上課又能以更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

放學了,一大群小夥伴結伴回家,你追我趕,沒有大人接送。

半路上,我們去池塘裏捉泥鰍,到河邊抓小蝦,爬樹上掏鳥窩,進果園裏摘桃子,學習了一天的疲憊早已煙消雲散。

那時候的生活很苦,但我們卻過得快樂、自由又松弛。

用現在的話來說,小小的我們渾身都有使不完的勁兒。

04

反觀現在的孩子呢?

但凡有風險的遊戲都要被禁止, 但凡影響學習的活動都要讓步。

他們吃穿不愁,卻離那種簡單純粹的快樂越來越遠。

我兒子才6歲,但每天都在抱怨「好無聊啊」。他常常苦惱於放學後找不著玩伴,大家不是去了興趣班就是被關在家裏寫作業。

身邊的媽媽也總是感嘆,現在的孩子真的挺可悲的,他們根本沒怎麽痛痛快快跟真實的朋友玩過,大家每天都是各過各的。

缺少了遊戲的滋潤,沒有和夥伴的合作,孩子們自然也越來越孤僻。

心理學家陳默曾指出,當今孩子的現實感非常弱,因為從小到大一切事物都被替代了,他們只知道好好學習。

想起前段時間,「廁所社交」一詞興起。

起因是學校課間10分鐘,孩子們被要求只能待在教室,不許下樓不許玩耍。

一群本該朝氣蓬勃的孩子,卻硬生生被逼進了又臟又臭的廁所。

因為只有在那裏,他們才敢偷偷聊上幾句,或者吃點零食放松放松,真是想想都覺得心驚。

有個媽媽吐槽說,現在的教育真的太壓抑了。

原來,自家兒子有天在學校走廊遇見了鄰居家的妹妹。

媽媽就問兒子,是不是很開心,並且和人打了招呼呢?

沒想到兒子卻說:「說話要扣分的!」

所以兒子只能跟妹妹對視一眼,啥也沒說默默就回教室了。

媽媽這才知道,原來孩子們待在走廊裏要被扣分,摸扶梯把手也要扣分,簡直太病態了。

一位心理醫生說:

「其實過去的孩子也同樣有壓力,但他們往往有發泄的出口,去外面跑一圈,和小夥伴們打打鬧鬧,什麽不開心都煙消雲散了。

而現在的孩子玩耍的空間被嚴重壓縮,以至於負面情緒被無限放大,更容易脆弱。」

整天被圈養在籠子裏的孩子,不運動、不遊戲、不社交,如何不病不瘋?

05

前段時間流感肆虐,許多孩子都病倒了。

可哪怕一只手打著點滴,孩子們還要用另一只手寫作業。

更誇張的是,有醫院為此還設定了「作業專區」。

生病期間發燒、頭暈、乏力,躺著都難受,更別說進行復雜的學習活動了。

孩子們被卷成這樣,真的太可憐了。

他們年紀很小,書包卻大到背不動,甚至有的孩子拿著兩個包上學。

才剛剛上二年級的孩子,手都已經被磨出了老繭。

他們早早戴上了眼鏡,脊椎也已經被壓彎了。

他們沒有周末,也沒有假期,每天總是來回奔波於各個補習班之間。

心理學家陳默曾有這樣一則預言。

以後的家長見面,很可能是這樣聊天的:

「你家孩子抑郁了嗎?」

「嗯,抑郁了,重度。」

「我們家還好,輕度。」

這則預言,正在成為事實。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經到了非常糟糕的時刻。

06

今年開學,兒童精神科醫生林紅在采訪中說道:

開學一個多月後,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的兒童精神科就已經人滿為患了。

每天醫院的等待椅上,都坐滿了年紀很小卻雙目無神的孩子。

其中有很多孩子,都是世俗標準裏的「學霸」。

一位躁郁癥患者說,自己在醫院裏親眼所見,有一半的孩子都是十來歲的青少年。

而【2022國民抑郁癥藍皮書】中的數據更是令人觸目驚心:

中國18歲以下抑郁癥患者占總人數的30.28%。在抑郁癥患者群體中,50%的抑郁癥患者為在校學生,41%曾因抑郁休學。

看到一位媽媽,在女兒住進精神病院後失聲痛哭:

「我的女兒,從小聽話懂事,怎麽就被逼到重度抑郁了呢?」

更紮心的是,如今的女兒在醫院治療,但女兒想的卻不是自己能不能好起來,而是還有作業沒有寫完。

大人眼裏的好學生,最後都被塞進了精神病院。

就像一位心理咨詢師所說的:

「現在的孩子內心太空洞了,宛如一台冰冷的機器。

我多想讓他們知道,會愛、會痛、會玩、會失望、會失敗、會創造,才是一個人與機器最大的不同。」

07

在禁止小學生打煙卡事件中,湖南瀏陽市道吾小學的校長陳利莎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常常觀察著打煙牌的孩子,像極了我們小時候在打紙牌、打彈珠時心無旁騖,甚至有點奮不顧身的樣子。

他們身上釋放著肆意、投入、熱烈,這些旺盛的生命力正是童年最好的模樣。」

一味地圈養,養不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孩子是在玩耍當中結交朋友,釋放壓力,塑造心性的。

千萬別等收到孩子的一紙病歷,才後悔當初把孩子逼得太狠。

與所有父母共勉

文章來源:洞見,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25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拾遺經授權釋出,轉載請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