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職場

神遇山水,【千裏江山圖】的迷與謎

2024-04-07職場


【<千裏江山圖>的迷與謎】 限時特惠包郵 88 原價¥128 ), 2024年4月16日活動結束。

欣賞中國山水畫不是靠「目視」,而是靠「神遇」,必須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沒有文化是不行的。

「著不息者,天也,著不動者,地也。一動一靜者,天地之間也。」山是靜的,水是動的,最能代表一動與一靜之間的二元關系,中國的哲學,向來註重於二元,山水這一對相反相成的二元最為典型。

中國山水畫的英譯為「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譯義則更接近西方風景畫,但似乎遺失了其中的精神內涵。中國「山水」與西方「風景」在哲學含義上相比,大不相同:「風景」就是風景,要求客觀再現現實,而「山水」則融入了畫家的精神,旨在表現內心世界。

孔子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智者與仁者的象征,都在山水中有體現,而風景便沒有這些意蘊。

山水畫,固然是以山和水為主,但也有樹、石、雲、泉,甚至有人物、動物、房屋、橋、船等,其獨有的哲學內涵是風景畫所無法比擬的。

我在四十年前就研究過【千裏江山圖】,在【中國山水畫史】中列專節介紹過。因為出版社多次認真地向我約稿,我又重新註意這張畫,比如我用傳統方法查了幾次,其中農人、漁父、遊人、閑居者、訪友者等共288人,但現在的學者透過現代科學方法算出有368人。也許是研究方法的差異,不過,我認為他們應該更正確些。

魯迅有一篇文章,【老調子已經唱完——二月二十九日在香港青年會講演】講的就是宋代。可以說,本書很多方面、所論述的內容,不是順著現在學者的講法而講的,有些說法,有些概念,我從四十年前、十幾年前就已經提出並首先論述過了的。

有人說:「把畫學和畫院弄混了。」其實我早在四十年前就反復論述解釋過,「畫院」是創作機構,畫院五代就有,宋初也有,徽宗時更盛;「畫學」是宋徽宗朝才建立的學習機構,是當時世界上第一所中央級別的美術學院。此後也多次寫文聲明,起碼說,我沒有弄混,而且讀過我文章的人也不會弄混這兩個概念。

「豐亨豫大」之說風靡徽宗朝,宋徽宗在位前期的建中靖國、崇寧、大觀年間,當時的宋朝在世界上屬於較富裕、文化水平較高的時代。因為富裕,沒有戰爭,經濟十分發達,蔡京為迎合徽宗,於是鑄九鼎、建明堂、修橋、建道觀等以顯財多德大。所以,畫院及朝廷支持的繪畫創作也必須大於前代、精於前代,以顯示徽宗的高明和偉大。

宋朝是一個崇尚「窮理、致知、格物」的時代,「二程」理學對北宋繪畫深入窮理、觀察細致、影響巨大。畫院畫家們,對不同季節的花卉紋路都有細究,對鳥類先擡左腳還是右腳的順序都有討論,全部都反映到花鳥畫的細節上。

宋朝也是「保守和復古」之風盛行的時代,這股風吹到繪畫領域,當然也對此產生了影響。宋哲宗朝就任聘理學家程頤為崇政殿說書,程頤給皇帝講課,一切要用古法,當時就興起復古風氣。宋徽宗朝復古、好古風氣猶濃,【千裏江山圖】中的青綠畫就是古風體現。所以,南宋的趙伯駒承傳了對青綠山水畫的追求,創作的【江山秋色圖】等也皆是青綠。

北宋王希孟的【千裏江山圖】是中國山水畫的代表,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典型的畫家畫。古往今來,多少人將此畫列為「千古第一」,其耀眼的青綠賦色、徽宗的政治觀念、天才少年的遺失絕作、溥光和尚看過百次的經歷……無論內容,還是藝術形式,都讓人忍不住撥開迷霧,揭開謎底。

【<千裏江山圖>的迷與謎】是用一本書的篇幅揭開一幅江南山水畫背後的故事,書中將揭示和解釋此畫特有的審美風尚和時代歷史特點之根源。

本書不僅面向專家、也面向普通讀者,但不僅僅是對【千裏江山圖】的一般性回顧,我已盡最大努力使本書對普通讀者而言也通俗易懂,同時充滿趣味性。透過領略讀者穿越北宋江山,借以欣賞中國畫,體驗那個時代的文化。

盡管這只是時間流逝過程中的一段插曲,但我仍希望在古物的照耀下,這些文字會煥發出別樣的光澤。

最後用一句米芾【畫史】中論江南畫時的詩文做楔子:

嵐色郁蒼,枝幹勁挺,鹹有生意。溪橋漁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

這也是【千裏江山圖】的景致,我們一起來揭開「這片江南」的迷與謎吧!

陳傳席

2022年6月6日於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藝術研究所

全書為 16開本,書脊裱布,硬殼精裝,內頁采用120g新印畫高白紙,全彩印刷,排版優美,圖文並茂,能提供舒適的閱讀體驗。推薦16歲及以上年齡段讀者閱讀。

文字:陳傳席

版式:山海相隔

以上內容包含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