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新觀:版刻對照本】 限時特惠包郵 ¥ 56.8 起 ( 原價¥92.8起 ), 隨書附贈「60天句讀挑戰」一冊, 2024年4月15日活動結束。
比起品鑒詩、詞、曲及小說來,「文」的研習更為基本,難度也更大。一百多年前,白話文的提倡者喜歡批評傳統中國言文分離,可正是中國文字的這個特點,使得大一統的局面得以長期存在,也使得中國讀書人經過一定的訓練,就能壁立千仞、思接千古,直接閱讀秦漢唐宋文章。這在人類文明史上是很特殊的。
面對你不熟悉的古人文章,需要的不是知識,而是趣味與能力。換句話說,關鍵不在「背」,而在「讀」——這裏的「讀」,包括誦讀與品鑒,也包括句讀。拿起一篇不太艱澀的古文,能讀得斷(至於是句是讀,可不計較),就能大致理解。這種能力,對於讀古書的人來說是必需的。據說黃侃先生傳授自家讀書經驗以及訓練弟子,圈點書籍是第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參見【量守廬學記】第31頁、45頁、170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5年)。今日中國學界,即使是中文系教授,也沒幾個人像黃侃要求的圈讀過全部「十三經」。但作為一種訓練方式,圈點白文古書,依舊非常有效。
學習傳統中國文化,閱讀專家的整理本及註釋本,當然是必要的。很多艱深的著作,普通讀者根本進不去,這個時候,確實需要有人引路。可如果連【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也都做成白話譯本,我以為是不必要的。對中國文史有興趣的讀者,應努力養成直面古書的習慣。沒錯,最初時障礙如山,但憑借已有的知識積累硬闖進去,讀懂多少算多少,那樣會很有收獲。一旦拿得起古書,你就會發現,白話轉譯不解決問題,因為很多時候,表達方式本身就意味無窮。
在一般讀者視野中,與古文退場相一致的,是版刻及線裝書的日漸消失。對於中國人來說,版刻(及線裝書)的美,值得永遠緬懷,且並非遙不可及。書籍作為一種出版形式,兼及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而讓今天中國非專業的讀者也能接觸某些版刻書籍——盡管只是片段,我以為是有意義的。宋元明清的版刻,各有其獨特美感,本書盡可能兼及內容與形式,讓初學者能嘗鼎一臠。
與其大談博大精深或玄而又玄的「國學」,不如學會讀古書。看教育部推薦課外閱讀篇目,第一類「文化經典著作,如【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史記】等」,我實在有點擔心。不知道有幾個中學生通讀過【莊子】或【史記】,甚至就連文史專業的大學生、研究生,也都未必能達到此標準。而細讀好的古文選本,領略其中滋味,並借此掌握閱讀古書的基本知識,這就夠了。
我承認自己深受五四新文化影響,對古文的理解與姚鼐不同,編起「古文讀本」來,也與吳汝綸有異。簡要地說,本書的選文趣味如下:少替先賢立論,多講自家感受;少經天緯地,多日用人生;少獨尊儒術,多百科知識。基於此立場,本書選文二十則,大力壓縮先秦至六朝文,凸顯歷來不被看好的明清之文;至於唐宋文章,略有拓展,只是重點有所轉移。
雖然寫過【中國散文小說史】【從文人之文到學者之文——明清散文研究】,編過【中國散文選】,也在北京大學中文系開設過相關課程,但用「版刻」「古文」「讀本」,串聯起我所理解的親近中國書籍及古代文章的途徑,還只是初步嘗試。
因編者能力及趣味限制,選文(含版本)不見得很恰當;但借圈點白文讀古書,我以為這路徑是可取的。為方便讀者自我檢驗,本冊讀本附錄了已添加現代標點符號的整理文本,以供對照。
陳平原
2019年7月27日於大理旅次
【古文新觀(版刻對照本)】精選了20篇最具代表性的經典古文,按照歷史年代排序,從先秦諸子到明清散文,涵蓋各種文章體式,兼及各時代與名作家。每篇選文都加入了註釋和導讀,同時附有無句讀的影印版刻圖片及用於對照的簡體漢字,引導讀者深入理解文章的特色、作者的情感,在進一步提升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培養文學修養和審美情趣。可供大學及中學生課外學習,也可供成年讀者自我訓練。
全書為16開本,硬殼精裝,內頁采用80g本白膠版紙,紙質柔和,排版優美,正文文字較大,能提供舒適的閱讀體驗。推薦初中及以上年齡段讀者閱讀。
隨書附贈「60天句讀挑戰」一冊。
文字:陳平原
版式:山海相隔
以上內容包含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