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職場

全網上頭的國產劇,讓我看到人性之惡

2024-05-22職場

過去的半個月裏,觀眾們或多或少地都被井柏然的「騙術」刷了屏。

他一會兒是個青年才俊金融精英,在上流酒會談笑風生;一會兒是青澀男大學生,擡著濕漉漉的眼睛給人做飯。

五重身份,五個騙局,一直到最後層層反轉,觀眾已經分不清,究竟誰是局中人。

這是一個關於詐騙的故事,但顯然,這也不僅僅是個關於詐騙的故事。

而【新生】的熱播,也讓不少觀眾再次將目光投向了申奧。

從殺妻騙保的【受益人】,到電信詐騙的【孤註一擲】,再到這部開年爆款電視劇【新生】,導演申奧的創作,似乎總和「詐騙」題材脫不開關系。

因為太擅長拍詐騙題材,還有觀眾好奇發問:「合理懷疑申奧導演自己是不是被詐騙過。」

人為什麽會受騙?人應當如何面對自己的欲望?

我們的記憶是否可信?善惡之間的灰色地帶又應當如何衡量?

帶著這些疑問,這一次,我們有幸和導演申奧進行了一場對談。

——他說:「最浩瀚的,是人心。」

在翻看原作小說時,申奧的第一感覺是——熟悉。

小說裏故事發生的時間正好是申奧自己讀大學時,無論是場景氛圍還是人物設定,都讓申奧迅速捕捉到了腦海中的記憶,鮮活地填充了故事。

在設定人物時,觀眾可以透過這些原型去發現身邊的某一類人,在現實中找到對照,來形成共鳴。

「我總結過,比如說陳樹發是一個自負的人,魯莽的人,程浩是一個陰損的人、是一個利己的人、趨利的人,蘇倩是個縱欲的人,陳佳佳是個叛逆的人,劉漠是個懦弱的人,何姍……算是個自私的人吧。 每一個人身上的人性弱點都對應他們的命運。

當大眾對於上當受騙者的印象還停留在「貪婪」時,申奧更希望去觸達一些更細致、更確切的人性弱點。

「貪婪還是比較粗顆粒了,我更想要講的是人性當中某一個缺點、短板可能會對人的命運造成的轉折。」

而為了能夠讓這些轉折更加自然準確,申奧和主創團隊們在設定場景時埋了不少伏筆。

「因為我們這個劇很特殊,時間線是一直跳來跳去的,真相也是一層一層剝開的。所以我們必須用大量的細節呼應去印證某一段記憶,讓記憶和現實的卡扣契合,也用細節去暗示劇情的反轉。」

比如前幾集的陳樹發口中一直說自己特別愛女兒,那時他家墻上是觀音像。而當他一直打電話向費可要錢、催著費可去行賄、不斷逼問什麽時候能辦好手續時候,壁龕上換成了一個金色的雕塑,暗示著他的利欲熏心。

而蘇倩和費可第一次約會時,說著說著話桌上突然出現了一個紅絲絨蛋糕,一個版本的回憶有,另一個版本的回憶沒有。這裏的蛋糕就像征著火熱的愛情。

「其實我們在很多場景上都做了這樣的道具置換,一集至少有十個這樣的小伏筆、小彩蛋,就等著觀眾來做一個解密。」

反復對照時間線,在道具和服裝上做微調,再讓演員在同一場景中演出兩種感覺……正是在這樣層層推演的精確中,【新生】的互動感和體驗感都做到了極致。

「我更希望觀眾變成這個房間裏的第八個人。」

去年的【孤註一擲】,以詐騙團伙、受騙人、從犯三條線切入,完成了對境外網路詐騙產業鏈的細致揭露。

而剛播完的這部【新生】則更為大膽,五重騙局五重身份,時間線橫跨十余年,搭建出了豐滿而鮮明的人物故事。

「因為我是學剪輯出身的,單線的故事會不滿足,也養成了這種審美習慣。」

另外,在申奧看來,電影更適合做一些有沖擊力的、刺激性的場面,網劇作為小熒幕,創作時長相對靈活,更適合做一些細膩的深挖,來讓觀眾反復理解感受。

所以【新生】這部作品,也讓申奧對群像戲的把控有了進一步提升。

「【孤註一擲】其實是四五個核心人物,但這次涉及到八九個人。

我們要把每個人物都做到豐滿,要在大結局時讓觀眾發現沒有一個角色是跑龍套,要讓每個人都和費可產生聯系,讓他們自身的劇情動線自洽。

最後,我還需要盡量讓觀眾對每個人都留下鮮明印象,還必須有足夠的正面人物和正向感召,這個真的挺難的。」

劇本整整打磨了一年多,申奧希望能夠在這些精巧的謀篇布局中讓觀眾更加切實地進入到每個角色的內心世界: 「有的人認為最浩瀚的是宇宙,但有的人覺得最浩瀚的是人心。」

申奧想要表達的,無疑是後者。

正如他自己後來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時所提到的:「這不是一個關於騙局的故事,而是一個關於記憶的故事。眼睛和耳朵會欺騙我們的大腦和心。」

【新生】的前七集,都是他人眼中的費可。觀眾很容易就被這些一面之詞帶進去,而後先入為主地判斷費可,把費可看作是一個純粹的惡人、騙子。但第八集反轉之後,之前的所有指控都可能被推翻,關於費可的形象,又一次變得模糊不清。

「看到最後反轉時,可能有人會覺得費可其實挺可憐的,畢竟他經歷了很多原生家庭的苦痛;但也可能有另一部份人覺得這個人更壞了,他是以獵物的身份出現,欲擒故縱半推半就地騙人,反而是更高級的獵手。」

這也是申奧選擇井柏然作為男主角的其中一個原因:他身上有一種脆弱的破碎感,他演一個獵物是可信的。

劇中,井柏然需要從十幾歲的高中生演到三十多歲的成年人,還需要根據不同騙局演繹出不同風格形象,而這些設定,都被井柏然很好地呈現出來了。

另外,比起給出確切的解答, 申奧更傾向於展示費可身上的灰色地帶,也更希望觀眾能夠在追劇過程中體會到「記憶的欺騙」——你需要自行去感受台詞的真假,去挖掘人物的隱藏內容。

申奧一直是個「觀眾友好」型導演。

采訪當天,【新生】的豆瓣開分7.2,談及這個分數,申奧顯得很平胡: 「我對分數沒有預期,觀眾給出的評價就是最公正的評價。」

他會看很多評論,和觀眾們一起即時追劇,還會開啟彈幕,看觀眾們最真實的反饋。甚至在劇播時,他還會寫下細節詳解,更豐富觀眾的觀劇體驗。


「當我發現觀眾對一些情節的理解和我們創作時有出入時,就會在未來的創作中去做彌補和糾正。」

申奧早年曾做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廣告導演,幾乎全年無休。也是這段經歷,讓申奧離市場更近,離普通人的真實生活也更近。

籌備【孤註一擲】時,申奧走訪了很多公安民警、反詐人士以及受害人,為電影提供了豐富逼真的細節;在打磨【新生】時,申奧也努力挖掘到每一個角色的人性底色,並不斷調整以期達到對現實的對映。

「詐騙案中的受害者比較不容易得到同情,但這反而是這類案件中有張力的地方。就像【新生】裏的這些角色,他們內心有著虛弱和陰暗的一面,也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這才導致對方有了可乘之機。所以它利用的其實是人性的弱點,利用弱點把你的錢騙走,再用你的弱點去制約你。」

在費可這一角色身上,就承載了申奧對於現實與人性的反思:

他的人生中有無數的選擇,也有無數個節點可以讓他走向正確的道路,但是他一次又一次選錯了。 不是每個人遭遇這樣的事情都會變成費可的,那麽,費可為什麽會一次次滑落呢?」

這個問題的最終答案,他交給了觀眾定奪。

談及未來的創作,申奧談到了許多可能性:反恐、歷史、律政。但毫無疑問的是,真實性都擺在第一位。

這種真實,既是對人性底層邏輯的探入,也是剖析社會現實的執著。還是那句話,比宇宙更浩瀚的是人心,而當一個創作者會以此為創作母題時,必然會生長出更多有血有肉的枝蔓,來拓寬觀眾對於生活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