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職場

22歲的張子楓,不「端水」了

2024-05-08職場

這個假期,全網都在說要給張子楓的「婚禮」隨份子。

【穿過月亮的旅行】入圍北影節後,在五一終於正式上映。

電影講述了一對90年代的新婚小夫妻,因為工作分居兩地,在中秋節意外獲得了一天假期,想要給對方驚喜,踏上去見對方的火車,不斷錯過又不斷奔赴的故事。

上映之後,許多觀眾表示這是 一張實打實的純愛體驗卡:

「適合i人的車馬很慢的愛情故事,沒有那麽跌宕起伏,但絕對值得一看。」

「走出影院之後身上直接長滿了春天的小花。」

「簡單動人的時代情書。」

在影評人筆下,是這樣寫的:

「這故事感染我的地方其實一種對人的關懷和照拂,它不是完美的,但它還是打動我,用一種含量超高的普通人濃度。」

張子楓和胡先煦繼【小別離】後再次合作,由當年淘氣打鬧的青梅竹馬到如今甜蜜的新婚小夫妻,她怎麽看自己這次嶄新的嘗試,大眾眼裏的鄰家「妹妹」又都經歷了那些成長和蛻變?

以下是她的自述:

我覺得【穿過月亮的旅行】是一部非常有浪漫色彩的電影。

大家在浪漫中,同時也能感受到影片帶給人們心中的溫暖。

我演的秀珊,是個農村女孩,結婚後進城務工,在流水線上包餃子。

因為戲裏的秀珊是個熟練工,為了演好她,讓觀眾相信我確實是個流水線女工,我每天手不停地練習,那段時間有包了很多餃子、吃了很多餃子。

當然,要熟練是一方面,還有一方面要感受那種一日復一日在做同一件事情的那種重復感。

「成為」流水線女工靠練習包餃子,而找到上個世紀的感覺對我來說也不容易。

進組後,我第一個去做的工作就是關於「年代感」的準備,因為確實距離我這個00後有點遙遠。

我看了一些導演推薦的紀錄片,自己也找了大量的八九十年代的照片,有空就翻開看看。

我記得其中一本有關火車的照片集,記錄的是火車上的一些瞬間——火車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麽、有奶奶在織毛衣、還有嗑瓜子的……幹什麽的都有。

因為秀珊就是一個非常愛在火車上面觀看形形色色的人,去感受生活的這樣一個女孩,所以我在前期也有做這樣的準備。

知道我要和胡先煦演情侶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熟悉的陌生感」, 因為確實從小就認識,也合作過,感覺很了解彼此,但是這次演的身份不一樣,很放心的同時心裏也沒什麽底,不知道會碰撞出什麽樣的效果。

不過好在我們倆都不會因為是熟人而尷尬,我倆演戲時的「信念感」非常強。我後來發現,對彼此的熟悉幫助了我快速地投入到拍攝狀態裏。

源【小別離】

再次和他搭檔,我最大的感受是,他對角色的理解更豐富了,這點很值得我學習。

他的很多理解和嘗試,比如去找年代感的特色,都是自己想出來的。

這對我也有很大的幫助,把我更加帶入到角色氛圍中。

電影和原著的秀珊,是兩個不同的秀珊。

電影裏做了改動,不過我覺得共通點就是都很真誠,真實的那部份是最動人的。

秀珊身上有一股拙勁,是上面所說的真誠,也是屬於那個年代的人身上特質更明顯的一部份。

她是一個比較像向日葵一樣向上的角色,無論小說還是電影裏的秀珊,都有打動到我。

這是我第一次演婚後生活。

其實比起說轉型,更希望電影本身看完之後能給大家帶來,哪怕有那麽一小部份的陽光,或者是治愈和溫暖,這才是我能演這部片子最幸福的一件事。

我一直作為演員透過角色跟大家見面,跟角色的連線,更多就是靠緣分,真的就是因為喜歡才有動力去把它詮釋好,然後才有後面的種種的。

「人設」「標簽」這方面的事,我並不怎麽考慮。

比如大家叫我「妹妹」,我覺得什麽樣的稱呼都是大家對我的愛,所以都接受,都喜歡。

我覺得自己可以是「妹妹」,也可以是「妻子」,甚至也可以是「媽媽」,最重要的是,演繹的角色,要能夠傳遞一種能量。

不一定非得「向前看」(去挑戰),比如說還是學生的角色, 但只要能有打動我的,或者是有共鳴的,或者是值得我學習的,我依然是願意嘗試的。

作為一個女演員,我很希望可以在銀幕上看到更多可以傳遞能量的女性角色。

我現在正在拍攝的角色就是這樣——

她自己深陷在一個巨大的漩渦中,但是她在漩渦中發問、思考,自我調節,甚至把自己拉出來了,我覺得能量感非常大。

很多人說我是天賦型演員,我到現在都沒想明白。

我自己也不太敢想天賦,天賦對於我在拍戲過程中,總覺得有點抓不住它。

所以與其想天賦這件事,我更願意去穩住,想盡量的保住的就是我的熱愛,我希望永遠都不要消失掉這一部份。

至於天賦,我也不知道。在我看來,演戲最重要的就是不能空著演,要先把自己蓄滿,再學會放空自己。

當演員很有壓力,生活中也會留下一些遺憾,我覺得最重要的一個心態是減少內耗,就是 別往回倒,別想著之前,但也不用往前看,就是還是聚焦在當下。

有問題就解決問題,但如果真的解決不了,時間是會讓它慢慢去消化的。

以前我可能會追求所謂的事業和生活的平衡,現在我覺得平衡好像也不是那麽重要。

我更希望的是「不設限」,因為還年輕,仍然可以嘗試更多,不用一直維持在那個平衡點上,可以多找一些不一樣的感覺和體驗。

因為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演戲,有段時間我確實會覺得,留有自己的生活空間不大容易。

不過現在回過頭來看, 雖然和其他小朋友的童年成長軌跡不一樣,但我經歷的那些,也確實是我的童年。

童年有很多種形態,演戲的童年也是其中一種。

源【唐山大地震】

拍戲的時候,我的身體裏總是住著兩個人,一會兒自己,一會兒她。

可能其他小朋友的童年更多聚焦在自己。如果長時間聚焦在自己,也會有屬於自己那條道路上成長的困惑,有自己的小憂傷、小幸福。

拍戲讓我體會到另一種可能, 我還挺享受我成為角色的那段時間的,完全地享受劇中的「另一個自己」的生活。

我現在還沒想過去做導演。

作為演員,我有表達欲,但也只是作為演員。

在我心目中,導演的任務特別重,要承擔的責任或者說是能力要更強,我覺得自己現在沒有到那個能力上,所以還是更多在思考: 作為演員我想嘗試什麽,如何提升自己。

今年要做的事情都還挺激動人心的,我接下來確定要去認識的新朋友——我的新角色們,都是我自己超喜歡、超級有共鳴的,超級想讓大家更好地見到她們。

因為這些角色都和秀珊一樣,有一個特別大的特質——就是她們身上的那股力量、那個勁兒是可以傳達給觀眾的。

【穿過月亮的旅行】也好,正在拍攝的其他作品也好,我都希望能夠有機會好好呈現,用我的方法表達出這股和我又遠又近的力量。

進入角色的時候,我可以努力成為任何人,但生活中,我只想活在當下。

我向往的生活,真的就是【向往的生活】裏的。

可以做任何事情,就有點像我們【穿過月亮的旅行】裏邊最後的那一刻的東西——中秋佳節,每個人都要呼吸一下、喘息一下,可能是一天,可能是那一秒鐘,也可能就是秀珊和王銳那一刻的擁抱,見面就是他們每天打工之下最大的能量補給。

我向往擁有這樣一個可以充電和呼吸的時間,可以躺一天,也可以幹活幹一天,也可以畫畫畫一天,都行。

我最近的願望就是去海邊再撿點貝殼,挑一點貝殼,可惜海邊最近老下雨,沒怎麽去成 ,再加上有時候要拍攝,也沒有時間。

所以如果有一天假期,我首先會把自己逼出屋子,強制性在沙灘上待著,體驗我想要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