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職場

為什麽謀士做不了一把手?

2024-01-26職場

因為比「謀」更重要的,是 「斷」。

前幾年,單位有個小夥子結婚準備買房,看上了附近某個熱門樓盤,交通便利,價格適中,各方面都挺合適,就是遲遲下不定決心。身邊的同事本著熱心腸,拿著政府規劃,滔滔不絕地給他分析地段、學區、交通、商業,信誓旦旦勸他下手,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考慮了小半年,小夥子最終還是入手了。

過了兩年,等到同事們自己要買房時,面對當時的小區,更低的價格,反而一個個猶豫不決,瞻前顧後,一年都簽不下購房合約。

為什麽?

因為配套什麽學校、通幾條地鐵這樣的「謀略」,大家都不缺,缺的是什麽?缺的是背負三十年房貸的決心,篤定房漲不跌的信仰,和承擔下跌風險的勇氣。

現實並不是小說,生活中的對策往往就那麽幾種:是戰還是降?是進還是退?各自的收益和風險,謀士知道,一把手也知道,從來不存在「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的歷史故事。

歷史也不是打遊戲,誰也沒法充分掌握對手動向,賽局中充滿了迷霧,每一次抉擇,都是一場豪賭。

鄱陽湖之戰,朱元璋手下的李善長、劉基、朱升這些謀士水平並不差。陳友諒的弱點是誌驕器小、舟車勞頓,制勝關鍵是小船的群狼戰術和火攻。這些謀略謀士知道,朱元璋也知道。

但敵軍是不是真的那麽疲於應戰?陳友諒是不是真的那麽不得人心?小船戰術是不是真的能奏效?當天氣溫、風向是不是利於火攻?這些東西就沒人知道,只能去賭。

朱元璋鐵腕下註,賭上全軍性命,帶領將士火燒連船,統一南方,後續開啟洪武之治。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手下謀士如雲,群英薈萃。踏入玄武門就是君臨天下,名垂青史。這些謀略,謀士知道,李世民也知道。

但皇宮守衛、貼身禁軍會不會殊死一搏?後宮寵妃有沒有對手親信?太子集團會不會如約而至?關鍵時刻手下愛將能不能力頂千鈞?此行到底是兵行險著,還是勝券在握?這些東西還是沒人知道,也只能賭。

李世民豁得出去,率領800鐵甲親軍,在玄武門彎弓射箭,百步穿楊,大步流星踏入太極宮,隨後開啟貞觀之治。

歷史就像是散落一地的珠子,當你串起來,就會發現「謀」重要,「斷」更重要,歷史上經天緯地的大人物往往不是最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的,但一定是最敢做決定的人。

玄武門之變,把李世民換成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或者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任意一人,都不會有貞觀之治。因為把李建成射下馬的,從來都不是什麽謀略,而是當機立斷的決心,和破釜沈舟的勇氣。

多數時候,謀士送出的「妙計」不是「一計定乾坤」,而是謀士班子們給出數個對策的排列組合,隨後便把壓力交給一把手,一把手綜合政治、經濟、軍事等因素,艱難地轉動歷史的巨輪。

決策失誤,謀士尚可改換門庭,但一把手只能人頭落地,滿盤皆輸。

道理放到今天也是適用的:為什麽體制內大型計畫決策,班子成員已經陳述利害,一把手簽字依然很謹慎?為什麽有些地方一把手千方百計修改制度,希望減少自己的簽字?為什麽創業比賽評委分析前景一片美好,點評計畫頭頭是道,但從不辭職創業?為什麽炒股專家很少自己炒股,置業顧問很少給自己買房?

因為出主意是天下最簡單的事。阿貓阿狗都能說上兩句,出租車司機也能一邊抽煙,一邊給你分析崇禎帝的「翻盤之策」和慈禧的 「逆轉之法」。但做決斷才是最艱難的,一旦不慎,就是萬丈深淵。

多讀讀歷史,你會發現謀士易找,一把手難尋。

劉邦的主要班底是沛縣人,朱元璋的主要班底是鳳陽人,太平天國的主要班底是金田人。 一旦有了一把手,謀士便如雨後春筍般冒頭。 因為真正稀缺的是君主的決斷之才和擔當之勇,而謀士這樣的班底,一個縣的人口就能給你配齊。

所以,體制內考察高級幹部時,很看重過往擔任一把手的履歷和經驗,因為在重大決策之際,一把手站出來指定前進的方向,比什麽錦囊妙計都重要。

縱觀歷史,謀士可以是軍事家、經濟家、科學家、外交家,而除了教員,一把手永遠只能是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