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生活

孩子頂嘴、自卑、暴躁,是因為你常說這5句話,父母請自查

2024-06-27生活

| 斜杠姑娘ing · 主播 | 賞新晴

來源 | 爸媽演化論(ID:bmjhlc)

最近,看到一個小故事,感覺心酸又真實。

一個6歲小男孩生病了,爸爸帶他去醫院,在走道不停地大聲質問他到底哪不舒服,每問一次就戳一次孩子的頭。

氣呼呼地說:

「哪裏不舒服你都不知道,白長那麽大了!」

「你該不會是裝的吧,死孩子快考試了還要裝病!」

「說話呀,你啞巴了是吧。」

小男孩眼睛水汪汪的,卻始終一聲不吭,只是怯生生地捂著肚子蹲在墻角,臉色蒼白,直打哆嗦。

後來,醫生診斷為急性腸胃炎。

爸爸又數落:

「天冷了讓穿衣服不穿,讓多喝水不喝,又不經常洗手,不生病才怪。」

孩子終於忍不住朝著爸爸大吼了一句: 「我沒有!」

輪到小男孩抽血化驗時,明顯有些害怕,很抗拒,背著手不讓醫生碰。

爸爸也看出了小男孩的恐懼,卻只是冷冷地說:

「現在知道害怕了,有本事別生病呀!」

這時,一個坐在旁邊同樣患腸胃炎的小男孩忍不住說:

「叔叔,我也是腸胃炎,他只是生病了不是犯錯了,你不要說他了。」

明明滿嘴是愛,卻表現得滿目猙獰。

而現實中還有很多這樣的父母,他們不會知道,那些隨口說出的話,也許不會在孩子身上留下傷疤;

但卻能把孩子的內心捅得支離破碎,成為他們永遠也抹不去的記憶。

好好說話

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蘇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說:

「小孩總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所以,你的肆意批判可能會毀了一個孩子,但你的每一次認真傾聽和好好說話也能成就一個優秀的孩子。

之前,天才少女谷愛淩頻頻刷屏,3歲開始滑雪,14歲就收獲了40多枚金牌。

妥妥地活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看了她和媽媽谷燕的對話,才明白,父母這樣說話,孩子不優秀都難。

8歲時,她加入了一支滑雪隊,當時隊裏只有她一個女孩,所以她特別在意自己的性別和自己的成就。

回到家後,她賭氣似的和媽媽說:

「媽媽,我以後想去參加奧運會。」

谷燕溫柔地回答:

「挺好的,加油,你可以的!」

13歲,她第一次參加職業公開賽,重重地摔了一跤,比起角力她更不開心的是自己失敗了。

這時媽媽溫柔地扶著她的肩膀,說道:

「你13歲和那麽多成年人比,我為你感到驕傲。」

所以一切都是有因果的。

用語言成就孩子,是父母最高級的教育。

那些好好說話的父母,總能引導孩子成為情緒穩定、積極樂觀、自信成功的人。

好好說話

從少說這5句話開始

人難免都會有情緒上頭的時候,更何況是為人父母。

工作家庭以及各方面的壓力,不懂表達,父母有時候難免會口不擇言,但既然已經意識到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就一定要管住嘴。

生活中少說這5句話,親子關系就會越來越和諧。

1. 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樹立榜樣,當然可以,但這樣厚此薄彼的方法只會讓孩子更加討厭你;

不要忘了自己的目的是激發孩子的上進心,不是羞恥心。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因材施教,教會孩子與自己比較,才能有真正的進步。

2. 我早就說了,你就是不聽,現在掉坑裏了吧。

本意只是想讓孩子記住吃過的虧,實際上卻加深了矛盾。

激發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就算你說的是對的,孩子也不會聽,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

實際上,父母好好說話,孩子才會好好聽話。

3. 我還不是為了你好。

很多父母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

「我都是為了你好,我為你付出了多少,你怎麽能這樣對我。」

實際上這種道德綁架式的自我感動起不了任何作用。

打著愛孩子的名義,卻做著傷害孩子的事,只會讓孩子離你越來越遠。

4.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你還能幹什麽。

孩子真的有那麽差嗎?

一句話就否定了孩子所有的努力,一個在父母面前擡不起頭的孩子,又怎會去好好學習好好生活呢。

5. 你愛怎樣就怎樣,我不管你了。

這句話看似做了退讓,但實際上卻是一種隱性脅迫。

釋放出來的潛台詞是:我都已經這樣了,你還不聽,那就隨你去吧,好自為之,自生自滅。

孩子天生是依戀父母的,這樣的話說多了,很容易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一個被拋棄不被支持的孩子。

父母該怎樣和孩子好好說話?

身為父母,總會有無數個瞬間被孩子逼瘋,每天挖空了心思陪伴,最後換來的是更糟糕的親子關系。

一個爸爸說有了孩子之後,感覺自己就像個神經病,經常大聲說話,大喊大叫。

父母如何跟孩子說話,才能換來更有效的溝通呢?

1. 嘗試開放式對話

這是父母和孩子好好說話的第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

因為對孩子,我們總是先入為主地去命令或者批判他們的舉動,而這個時候大多數孩子都帶著叛逆的心理。

比如想要叫孩子吃飯,很多父母都會說:

「寶寶,快點過來吃飯。」

孩子十有八九是拒絕的,因為沒有人喜歡命令的語氣,孩子也是。

換個對話方式,我們可以說:

「兒子,看看誰能吃到那個顏色最漂亮的菜。」

讓孩子沒有說「不」的機會,自然而然也就減少沖突了。

2. 拒絕情緒式對話

情緒的問題絕對不能用情緒對話來解決。

比如當孩子撒潑打滾,大吼大叫時,很多父母會說:「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我怎麽養了你這麽個玩意兒」等等。

這樣的話只會讓孩子更加沒有安全感。

首先父母要表明自己的態度,盡管孩子做錯事了,但父母依然愛你。

其次要幫助孩子排解情緒:

「媽媽知道你做錯事了,很難過,沒事的,媽媽以前也這樣,想哭就哭一會吧。」

這樣的話更能讓孩子開啟心扉,拉近和父母的距離。

最後就是引導孩子反思:

「你覺得下次怎麽做,事情會變得更好呢?」

這樣做可以讓孩子有選擇的余地,同時也能培養孩子處理事情的能力。

3. 多用啟發式對話

事實上,對話是雙向的,需要父母和孩子你來我往才能形成一個閉環,也才能加強親子之間的交流。

很多時候,僅僅是表揚贊美還不夠,孩子沒辦法接下去這個對話。

但如果父母用啟發式對話,就能保證對話的連續性,和幫助孩子擴大認知,提高思維能力。

比如孩子覺得小狗好可愛,父母就可以引導「小狗在幹什麽呀,小狗為什麽追球跑呀」這樣的問題,啟發孩子思考和觀察。

「凱叔講故事」的創始人王凱說過:

「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條拉鏈,從不對孩子隨心所欲地說話。」

暴力的語言方式,只會讓孩子變得更暴力;

而好好說話,也會讓孩子好好聽話,變得樂觀積極,向陽而生。

管住嘴真的不容易,但為了孩子,為了自己,很值得。

我們總說為了孩子能付出一切,可卻忽略了孩子最想要的是父母溫柔的語言。

點個 在看 ,愛Ta,就從這一刻開始,好好說話吧。

作者:斜杠姑娘ing‍,富書專欄作者,90後斜杠姑娘,愛好寫作,熱愛生活,從堅持中獲得力量。來源:爸媽演化論(ID:bmjhlc)。有書經授權釋出,轉載請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