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生活

他是唯一和孔子打過架的弟子,臨死前說出一句名言

2024-06-27生活

文 | 有書紫雲裳 · 主播 | 雲灣

有書君說

公元前480年,衛國發生內亂,衛國大夫孔悝也參與其中。

孔子的學生子路時任孔悝的邑宰,是其家臣。

當時,他本有機會逃出衛國,卻依然返回力圖阻止內亂。

子路說:「食其食者不避其難。」

在被殺手追趕的路上,子路發冠的帶子掉了。

他沒有繼續跑,而是撿起發冠重新系好帶子。

也因為這個舉動,子路被殺手圍堵,剁成了肉醬。

孔子聽聞子路的遭遇,悲痛不已,直到去世,再也沒有吃過肉醬……

不打不相識

子路是孔子最知名的弟子之一。

他在大約二十二歲才拜孔子為師,孔子只比他大九歲。

在拜孔子為師之前,子路是什麽樣呢?

史書記載,子路家境貧寒,是個火爆脾氣的熱心腸。

他喜歡戴一頂像雄雞冠的帽子,還愛隨身佩戴一把寶劍,這把寶劍上的裝飾品是一只公豬。

這樣的裝扮很另類,也很張揚,子路就是借此裝扮顯示自己很厲害很勇猛的樣子。

這樣的人似乎和溫柔敦厚的儒家文化格格不入。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講,子路在剛認識孔子的時候,是輕視孔子的,甚至暴打過孔子。

原文所用之詞是「陵暴」,意思是輕侮。

孔子的反應是什麽呢?

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來自【孔子家語】,說孔子對子路循循善誘,以柔治暴,征服了子路。

另一種說法是後來人的推測,說孔子是把子路打服的。

因為像子路這樣尚武好鬥之人,想要心悅誠服別人,並不容易。

孔子射箭技藝超群,自然可以靠武力征服子路。

總之,這對師徒算是不打不相識。

相識之後,他們產生了濃厚的師生情誼。

在眾多弟子裏,子路是追隨孔子時間最長的,大概有四十年。

孔子周遊列國期間,都是子路陪同駕車兼任侍衛。

孔子曾說,如果他要出國乘舟去宣揚禮教,那大概只有子路會跟隨他去。

可見孔子對子路的信任程度。

當然了,子路的炮仗脾氣不是一時半刻就能改的,孔子總會批評他這一點。

【論語】中,子路出場的四十余回裏,有近一半都是孔子對他的批評。

孔子評價子路:

「他很勇敢,但是這種勇敢沒有什麽用。」

無疑是給子路性格蓋章魯莽好鬥。

孔子還因此預言,子路會因為性格讓自己不得善終。

事實也印證了這一點,子路本有機會逃生,卻自己選擇了赴死。

不過,子路的「魯莽」並非全無好處,否則,孔子也不會收他做弟子了。

「魯莽」的子路

一個想做大俠的人,往往自身有點兒武力值,子路就是如此。

孔子曾對別人說,只要子路站在他身邊當侍衛,就再也沒有人敢辱罵他了。

確實如此,只要孔子有危險,子路基本上是第一個沖上去救孔子的人。

如果有人敢詆毀孔子,子路也會立刻站出來維護孔子,與之辯解。

此外,孔子也看到了「魯莽」之人性格的另一個亮點:真性情。

這樣的人直腸子,不會有什麽彎彎繞繞的小心思。

跟他們相處,很痛快。

孔子評價子路:為人簡單,沒有那麽多的心機,他真誠,且講義氣。

有一次,孔子詢問弟子們的誌向。

子路說,他的心願就是,把自己擁有的馬車、衣服等等一切東西都拿出來和朋友分享。

足見其坦率可愛。

子路對親人也是如此,真情相對,絕無怨悔。

「二十四孝」裏的為親負米,講的就是子路。

家中不富裕,子路聽說百裏之外的米價便宜,便晝夜趕路去買米,只為了讓父母能吃上一碗香甜的米飯。

有一次,子路向孔子詢問關於「勇敢」的問題。

孔子說:

「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君子以「道義」為重,君子如果勇猛而無道義,就會作亂,小人如果勇猛而無道義,就會成為賊寇。

可見,勇是次要的,義是首要的。

子路「勇」,卻從來沒有壞過事兒,說明他的「勇」背後,是有道義的。

人的性格具有兩面性。

往往看似「魯莽」的人,實則是個真性情,很多時候,人們寧願和這樣的人打交道,也不願意和端著的人打交道。

直言快語會造成短時間的沖突,卻會收獲真情相交的友誼。

總比虛情假意的往來,實則充滿算計的虛偽舒服多了。

相愛相殺的師徒

孔子和子路之間鬧過很多笑話。

有一次,孔子帶著子路來到衛國,想求見衛靈公。

可實際上,當時的衛國卻由衛靈公的夫人南子把持。

南子穢亂宮闈,聲名狼藉,但她仰慕孔子已經很久了,聽到孔子來到衛國,便要孔子入宮見面。

孔子清楚南子的品行不端,所以避而不見。

但是有人提醒孔子,不見這位夫人,孔子也沒辦法實作自己的心願。

於是,孔子只好後退一步,他答應見南子,但兩人之間始終隔著一道竹簾。

沒想到回去後,子路卻很不高興。

他一再地質問孔子:

「老師啊!

你為什麽要去見南子?

你是不是有什麽想法?」

孔子被子路逼得毫無退路,竟然賭咒發誓:

「如果我做了不合禮法的事情,就讓老天都厭棄我,厭棄我。」

能把孔聖人逼到發這樣的誓言,大概只有子路可以做到了。

子路不僅質疑自己的老師,還敢跟老師吵架。

當時,子路在魯國的一個小地方當地方官。

他看到百姓做徭役太重完不成,也吃不飽,便自己出錢買糧食分給百姓吃。

孔子知道後,不僅沒誇贊子路,還讓子貢去砸子路的場子,把鍋碗瓢盆都砸了。

子路非常氣憤,去找孔子理論。

他諷刺孔子虛偽,整天給大家講仁義,結果我做了仁義的事,你還嫉妒了,竟然搞破壞不讓我做。

孔子一臉大無語,只得耐心解釋:

「你這樣是有勇無謀,給百姓解決溫飽的問題,是天子的職責啊。」

果然沒過多久,上位者就來質問孔子:

「你讓你的弟子給做工的百姓吃飯,是想奪取民心嗎?」

子路性子急,做事想不到如此深層的地步,所以需要孔子多指點。

但急性子也有個好處,就是坦蕩。

意識到老師的批評有道理後,子路的態度是恭敬的,他會詢問孔子,為自己解惑,然後及時改正。

孔子和子路,真是一對相愛相殺的師徒。

子路的質疑和爭吵,說明了他不懼權威,對真理堅持。

同樣,孔子的教導和提醒,也讓子路意識到了性格中的毛躁,逐漸改正。

如果說子路是一塊石頭,那麽孔子就是把石頭變美玉的人。

子路從街邊好鬥青年,蛻變成軍事家,離不開孔子的教導,也離不開他自己的領悟。

在最後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子路選擇了守護道義而放棄生命。

他重束發冠的舉動,也正詮釋了孔子一直強調的「禮」。

師生吵鬧拌嘴的背後,是真誠性格的相互吸引。

子路是孔子的得意弟子,是勇敢的君子。

反倒在當下快節奏的生活裏,很少見到子路這樣的人。

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有問題就問,有毛病就改;勇敢無畏,坦坦蕩蕩。

子路這樣的人,活得簡單熱烈,生機勃勃,從不內耗。

或許我們也可以從他身上學到點兒什麽。

真誠自由,表達自我,也是君子所為。

畢竟,生活已經很辛苦了,何必再自己為難自己呢?

參考資料:

【論語】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孔子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