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生活

9條人際交往潛規則,沒人明說,但很重要

2024-05-06生活

文 | 有書三三 · 主播 | 亞楠

亞里斯多德說:

「能夠長期忍受孤獨的,不是野獸,就是神靈。」

我們作為人,在生活中總要或多或少地接觸別人,與人往來。

人的這一生,都離不開社交。

但同時心理學家阿德勒也提出:

「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系。」

的確,有的人深陷其中,因為社交難題郁郁寡歡,失道寡助。

但聰明的人總是能在社交關系上如魚得水,不僅能為我們的工作、生活助力,更能收獲難能可貴的情分。

與人交往時,一定要記住以下這幾條「潛規則」,做個人緣好的聰明人。

  • 初次見面記住別人的名字,更容易獲得親近的關系

  • 記住別人的名字,是最低成本的社交投資。

    一個人和自己牽絆最長久的一個詞大概就是自己的名字。

    名字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招牌,還飽含著父母對自己的期待。

    因此,每一個人都對自己的名字保持著高度的敏感度。

    心理學上有一個「雞尾酒會效應」,也叫選擇性關註。

    這是一種能過濾其余全部,而只關註到自己在意的點的能力,是聽覺系統的一種適應能力。

    所以盡管在嘈雜的聚會上,依舊能聽到別人叫自己的名字,即使聲音很小。

    因此認識不久的人,就能親切地叫名字,會讓對方感覺被尊重的同時好感度也大幅提升。

  • 關系再親近,也不要將自己的家事講給別人聽

  • 俗話說: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是不一樣的,誰也插手不了別人的生活。

    尤其是很多人喜歡在和伴侶鬧矛盾或家庭出現分歧的時候找朋友傾訴。

    但吐槽和抱怨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甚至可能會衍化出新的問題,矛盾越積越嚴重。

    感情是帶有私密性的,暴露於第三方會容易導致問題惡化。

    沒有邊界感的感情難以長久幸福,家事和外人說得太多對於家來說是一場災難。

    所以,關系再親近的人,也要把握好界限,家務事不與旁人說。

  • 在溝通問題時,用表達感受代替指責。

  • 語言是有情緒的,你對別人說的每句話,可能溫暖心窩,也可能傷人傷己。

    尤其是在出現問題的時候溝通,更容易被情緒左右,言辭過激,一味指責別人的過錯。

    美國心理學博士馬歇爾·盧森堡在著作中提出一種全新的溝通方式——非暴力溝通。

    簡單來說就是減少批判性語言,用表達感受代替指責問題。

    指責和批判往往是最傷害人的利器。

    這樣的暴力溝通只是一時的宣泄情緒,不僅不會解決任何問題,反而會升級矛盾,制造出更多的負面情緒。

    很多時候,情緒上了頭,我們都忘記了溝通的本質是解決問題。

    讓對方聽到自己情緒背後的真正需求才是關鍵。

    把「你怎麽可以這樣做!」換成「你這樣我很難過」。

    表達感受比指責更容易被人所接受,也因此更容易解決問題。

    所以,遇到問題別著急生氣指責,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讓自己的需求看見才是解決問題之道。

  • 細節化贊美對方,效果翻倍。

  •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過:

    「在人類天性中,最深層的本質是渴望得到別人的重視。」

    被誇獎、贊美是每一個人的心理需求,人人都喜歡。

    贊美的力量很強大,被人認可,被人重視,能直接提升一個人的幸福感。

    贊美總是能很輕松地拉近和別人的關系。

    但,你真的會贊美嗎?

    高手誇人,如沐春風。

    但有一些人誇別人卻顯得過分刻意,說不到點子上,甚至引起別人的不適。

    我們要學會觀察別人的優點,從細節去誇,才能讓人感到這份誇贊誠意滿滿。

    把「你很漂亮」換成「你的大眼睛布靈布靈的,一看就是個有靈氣的姑娘」就誠意滿滿,讓人更欣然接受。

  • 在困難時候拉你一把的人,記得給點「報酬」。

  • 古人雲:

    「患難識人,泥濘識馬。」

    真正的朋友不光只會錦上添花,也會雪中送炭。

    在我們低谷之時願意拉你一把的人,都是我們人生裏難得的貴人。

    我們不光要嘴上感謝,也要適當用行動表示一下。

    借錢給我們的人,記得還錢的時候給點利息;

    給我們機會的人,記得逢年過節拜存取候一下。

    太陽東升西落,我們要永遠記住破曉的激動,和為我們帶來陽光之人的恩情。

  • 朋友因為傷心事哭個不停,不要試圖去「安慰」他。

  • 小孩子摔倒,很多都是等著大人跑過來關心的時候才嚎啕大哭的。

    人在難過的時候最是委屈和無助。

    這個時候你「安慰」他說:

    「對啊,你好可憐,你好委屈……」

    這樣錯誤的「安慰」就像是一種認可,讓對方「理直氣壯」地難過,把所有的不滿、悲傷釋放開來。

    原本的委屈就被放大無數倍。

    所以,越「安慰」朋友越傷心,越「安慰」他哭得越大聲。

    安慰不對,傷心加倍。

    想要真正讓朋友真正寬心,一展笑顏必須學會轉移註意力。

    找一些朋友感興趣的,又能開心的話題,言辭幽默,加上搞笑甚至誇張的肢體語言,拿捏對方的笑點。

    把淚點避開,直戳笑點,自然就容易破涕而笑了。

  • 「自我表露」能幫你與人建立深層次的信任關系。

  • 社會滲透理論認為:

    「人際交往主要有兩個維度:

    一是交往的廣度, 即交往或者交換的範圍;

    二是交往的深度,即親密水平。」

    而自我披露是關系發展的核心,不但能拓寬交往的廣度,還能加深交往的深度,是人與人拉近關系的「粘合劑」。

    人和人的交往本來就是隨著互相了解程度的加深而親密度提升。

    自我表露是一種示好, 我向你展示我自己,說從未和 別人說過的事。

    以一個開啟的身份邀請你加入到我更深層次的關系中, 那麽相應的對方也更容易開啟自己。

    彼此分享和交流,親密度就能得到提升。

    但是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度。

    根據兩個人的關系循序漸進表露自己,得到積極回復,再進一步進行下去。

    不分關系,一下就把自己的全部家底交代了,那就是表露過度, 反而讓兩人的關系容易走向分岔口。

  • 當一個人提出不同意見,你的第一句話說的是「先別急,我的想法是……」

  • 著名哲學家羅素說:

    「須知參差多型,才是幸福的本源。」

    當別人提出不一樣的觀點時,不要想著第一時間否認對方,攻擊別人的觀點。

    一味爭高下就是失禮,表達自己才是關鍵。

    這個世界很多事情並非只有黑白兩種色彩。

    有一抹藍,又有一抹紅,才能構成色彩斑斕的世界。

    避開帶有諷刺、充滿攻擊性的語言,學會尊重差異,理解不同。

    只有你柔軟了,世界才能溫柔以待。

    只有你尊重了他人的意見,當你表達自己的意見的時候,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

  • 適時的時候,亮出自己的底線

  •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或多或少會遇到有人請自己幫忙,不願意,卻也不敢拒絕。

    怕因此讓這段關系畫上句號,降低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所以毫無原則,沒有底線地接受別人的建議,而違背自己的內心。

    但真正好的關系都是有棱角的,從來不是一味討好和付出。

    佛洛伊德說的:

    「任何關系中,我們都要敢於用憤怒守住自己的界限。」

    當你有原則,別人才能對你有底線。

    不要做老好人,必要的時候,亮出自己的底線。

    做人,除了會說「好的」之外,也可以適時說「不行」。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是一場以心換心。

    你敞開胸懷相擁,一定能感受到對面的溫暖。

    學會這9條人際關系的潛規則,尊重別人,理解自己,成全別人,也成就自己。

    不辜負別人的真心,不委屈自己的真意。

    點個 在看 ,願我們都能彼此溫暖,感情濃烈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