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生活

【世界知識】陳佳駿 李亞琦:「災難性」的辯論表現,拜登的「至暗時刻」

2024-07-16生活

點選 世界知識 關註並星標

每天與你一起

平實理性看世界

6月27日,2024年美國大選首場電視辯論在亞特蘭大的CNN演播室舉行,在任的民主黨總統拜登與共和黨的前總統川普展開正面交鋒。在這場辯論中,拜登臉色蒼白,聲音虛弱沙啞,部份講話含糊不清,語無倫次,其表現被輿論稱作「災難」。川普一度在辯論中嘲諷道:「我想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說了什麽。」辯論後陸續釋出的民調顯示,越來越多的登記選民認為拜登不具備擔任總統的精神和認知能力,應該結束競選。共和黨議員也在鼓動拜登內閣援引第25條修正案罷免拜登。可以說,美國史上最年邁的總統遭遇其政治生涯的「至暗時刻」。

2024年6月27日,美國現任總統拜登與前總統川普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出席由CNN承辦的2024年大選首場電視辯論。

「拜登之友」齊「倒拜」的詭異

面對拜登的「災難性」表現,民主黨陷入集體恐慌,進入「一級戰備狀態」。按理說,拜登是民主黨已推定的總統候選人,當其面臨危難時刻,民主黨應當發動喉舌媒體「打頭陣」,力挺拜登渡過難關。然而詭異的是,「倒拜」叫得最響的卻是親民主黨的自由派媒體。【紐約時報】【芝加哥論壇報】【亞特蘭大憲法報】【費城詢問報】等多家媒體紛紛刊出編委會社論,呼籲拜登退選,連拜登的媒體「朋友圈」也在起哄,其中就包括拜登最愛的新聞主持人喬·斯卡伯勒、最愛的專欄作家湯馬斯·佛裏曼、拜登的自傳作者富蘭庫林·福爾,以及【紐約客】資深編輯大衛·瑞姆尼克。

這一現象很值得玩味,為什麽對民主黨具有「友好傳統」的自由派媒體這次會如此一致且猛烈地「倒拜」?現在看來,可能反映出一種「另類的政治策略」。

一是搶占辯論後的話語權。民主黨事先肯定會估計到一些「最壞狀況」,比如拜登在辯論中摔倒、睡著或者忘記人名,等等,而事實上,拜登在此次辯論中的表現還沒有「壞」到如此地步。民主黨預計到,一旦出現「極端狀況」,以福斯新聞為代表的保守派媒體一定會借此瘋狂「做文章」,屆時的局面將會難以收場。於是,此次自由派媒體在拜登表現還沒有到如此差的情況下,幾乎在辯論結束後的第一分鐘就開足馬力,集體發出「倒拜」聲浪。這一招確實帶了節奏,對拜登這位81歲的老人來說也頗為殘忍,但至少讓保守派媒體有些無所適從,只能跟風。

二是展現民主黨所謂的「政治健康」,與川普和共和黨形成鮮明對比。民主黨本輪大選的一大策略就是把川普塑造為「對民主的威脅」甚至是「法西斯主義」。他們一直以來的敘事是:共和黨已是一個「病態」的政黨,拋棄了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因為無論川普犯下何種罪行,違反何種道德準則,共和黨始終對他忠心耿耿。於是,當拜登表現出難以勝任總統的狀態時,自由派媒體發出「倒拜」聲浪,意圖展現民主黨所謂的「健康」,即為了國家利益不惜考慮更換推定總統候選人,以此與共和黨形成對比。考慮到共和黨選民選的是川普本人,民主黨選民選的是民主黨本身,因此,民主黨這種「開誠布公」的「換拜」討論有利於抓牢自身的基本盤。

三是利用好「時間差」。由於拜登團隊預料到辯論可能出現「災難性」局面,因而提議把辯論時間提前到兩黨全國代表大會之前,從而給拜登留出更多輿論「回血」的時間,而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其實形成對拜登有利的「輿論視窗」,例如7月1日最高法院對川普豁免權做出裁決,7月11日紐約法庭給川普量刑,7月15日迎來共和黨提名大會,川普副手人選亮相,這些時間點都是自由派媒體集中攻擊川普的「新聞周期」,「倒拜」聲浪也將隨著媒體焦點的轉向而不了了之。當然,創造這樣的時間差,也有另一層考慮,那就是,如果拜登挺不過,民主黨也仍有時間操作換人。

2024年6月27日,美國前總統川普抵達亞特蘭大,參加大選首場電視辯論。圖為等候在機場的特朗 普支持者。

民主黨難棄拜登?

至少目前來看,雖然民主黨對拜登「災難性」的辯論之夜感到不安,私下裏彌漫著「危機氣氛」,但迄今為止沒有一位重量級的民主黨政客公開表示拜登應當退選,包括前總統柯林頓、歐巴馬和前國會眾議長佩洛西在內的一眾黨內大佬都站出來力挺拜登「堅持下去」。他們的「集體清醒」是有原因的。

首先,從政治角度看,替換拜登的想法非常牽強。歷史上,民主黨有過在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名非民選總統候選人並釀成惡果的慘痛教訓。1968年,時任副總統休伯特·漢弗萊在黨內精英和黨代表的授意下獲得總統提名。由於他不是民主黨選民的選擇,於是大會舉辦地芝加哥街頭抗議聲四起,警察和國民警衛隊與示威者發生了激烈沖突,漢弗萊最終也在總決選中敗給了共和黨候選人理察·尼克森。此事件之後,民主黨迅速采取修復措施,「麥戈文-弗雷澤委員會」(McGovern-Fraser Commission)應運而生。該委員會全面改革黨內總統提名程式,加強選民與最終被提名人之間的聯系,從而將權力從「煙霧彌漫的密室」裏收回。

如今,拜登已贏得3937名黨內承諾代表票中的3894張,接近99%。根據民主黨黨規,他們應「本著良心反映選舉他們的人的感情」,換言之:忠於拜登。如果真在全代會上出現大量承諾黨代表「反水」,那麽至少還有700多名「超級黨代表」,依照規則,這些人將由拜登競選團隊挑選出來,勢必對拜登百分百忠誠,更何況候選人還是在任總統。所以,黨內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主黨代表們在8月全代會上的選擇。

其次,拜登剛烈的性格註定「退選風波」只會是輿論的一廂情願。如果拜登出於某些原因自己選擇結束競選並指定繼任者,屆時民主黨代表們將會團結在新領導人周圍。不過,發生這種情況的機率幾乎為零,因為拜登的驕傲和固執是出了名的,除非黨內大佬們集體逼宮,他絕不會屈服於輿論的壓力。第一夫人吉爾和他的兒子杭特·拜登也都支持他繼續選下去。拜登一直以來將其父親的話作為座右銘:「當你被擊倒時,你會重新站起來」。他認為自己比那些勢利的學究更了解選民,現在最想完成的就是赤手空拳地擊敗川普,以此來反擊外界對他的所有非議。

最後,在大選前臨陣換帥近乎政治自殺。大部份觀點認為,若拜登退選,唯一不會在黨內引發大規模分歧的替代人選就是副總統哈裏斯。但哈裏斯口碑不佳,如果由她出面與川普在11月對決,等於民主黨提前繳械投降。並不是說民主黨沒有更好的選擇,加州州長加文·紐森、密西根州州長格雷琴·惠特默等都是被看好的人選,但問題在於,他們的全美知名度都遠不及拜登。況且,總統競選過程也是一條「學習曲線」,在距離大選僅剩四個月的情況下,這些只有地方執政經驗的人能否快速適應競選總統的強度和節奏,都是未知數。更重要的是,對於在意識形態和代際裂痕中苦苦掙紮的民主黨來說,拜登其實已是「最不壞的人選」,他就像一塊「白板」一樣,能夠讓各陣營的民主黨人把他們心目中的民主黨人形象投射於其身上。

7月3日晚,拜登在白宮與紐森、惠特默等20多名民主黨籍州長會面。他們均表示將繼續支持拜登,並與拜登協商了地方競選事宜。

拜登何以止損

「災難性」的辯論表現給拜登造成的負面打擊短期內難以緩解,其民調還可能會進一步下滑。對拜登及其競選團隊而言,必須在民調上緊緊咬住川普,才不至於到11月沒有一絲機會。就目前來看,拜登競選團隊已經在為拜登準備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政治公關運動。

一是以真誠、透明的溝通緩解危機。面對外界對其年邁的擔憂,拜登在辯論次日於北卡羅來納州舉行的競選集會以及隨後幾場籌款活動中,都十分坦率地承認年齡限制了他的認知能力和身體狀況。這應當說是他在當前政治困境中做出的極大讓步。而拜登競選團隊則將盡可能多地找機會來表明他仍然精力充沛,比如舉辦市政廳會議或參與此前一直回避的與媒體記者的一對一對話等。

二是政治上以「明辨是非」的能力反襯川普。民主黨將竭盡全力利用從首場辯論結束到民主黨全代會召開的這段「新聞周期」,抓住川普獲得部份豁免權和可能的量刑定罪,以及川普執政計劃中的顛覆性內容,塑造他的「國王形象」,煽動選民對其上台後「威脅民主」的恐懼,激發對民主黨有利的投票熱情。

三是個體上處理好多重關系來獲得更廣泛支持。這包括安撫民主黨捐款人提升籌款勢頭,與國會民主黨高層密切聯系以穩定黨內整體情緒,以及允許國會當中的民主黨議員擁有更大的自由度,以防止因拜登的低民意給他們各自的競選連任造成拖累。

總的來說,不能低估拜登競選團隊和民主黨整個政治機器的老練,斷言拜登「大勢已去」仍為時尚早。從另一方面看,即使拜登無法在11月成功連任,民主黨事實上已經透過此次「退選風波」下了一步「先手棋」,因為這麽一鬧反而提升了紐森、惠特默等人的全美知名度,這又何嘗不是在給2028年做準備?

(作者分別為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助理。本文成稿於2024年7月2日。)

· END ·

本文刊登在【世界知識】2024年

第14期

責編:安剛

點選左下角「閱讀原文」,購買本期

雜誌

覺得好看,請點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