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文娛

欲讓孩子學著做人,必先讓孩子能識人:三句不離「仁義道德」者,多數情況下恰恰是缺德之人

2024-05-30文娛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必然面臨如何做人、到底做個什麽樣的人的問題。

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好,或者走入歧途的話,那麽,孩子一輩子可能就會在糊裏糊塗與愚昧中度過,也可能在被人牽著鼻子與被人一直操控著度過,也可能在唯唯諾諾與沒有多少獨立意識中度過,也可能在懦弱愧疚自責中度過。

我以為,父母要想孩子將人做好,先得讓孩子能「識人」才行,尤其要先能辨識那些假仁假義之徒,先能辨識習慣洗他人腦之徒,先能辨識打壓貶低他人之徒,辨識那些 「表面很斯文,內心想吃人」的人。

如果能辨識並且能遠離這樣的人,與這樣的人水火不容,不與這樣的人為伍,不與這樣的人沆瀣一氣,那麽,孩子自然而然就能成長為很正面的人的。

怎樣辨識這樣的人呢?或者說這樣的人 都有哪些慣用伎倆呢?

第一個慣用伎倆,是借用道德譴責

道德的本質是什麽呢?道德就如一個人的內褲,是不能示人的。或者說道德是用來約束私心的,不是用來約束與控制他人的利器,更不是用來彰顯的。

但一些人,自以為自己德行很好,然後就經常站在道德的高地,肆意譴責他人。這種行為,就如脫掉外套,將自己的內褲給人看一樣:你看,我的內褲多好看。

但凡是個正常人,會將內褲給人看嗎?

一個得道之人,一個德行很高的人,怎麽可能去譴責他人呢? 一個譴責他人道德低的人,能是道德高的人嗎?

德行高的人,即使覺得他人言行不妥,那至多也是諄諄善誘而已,絕對不會站在道德的最高地,唾沫星子亂飛,頤指氣使,高談闊論,得理不饒人,指責他人直到他人不得不妥協不得不服服帖帖聽從了他的「教導」為止。

因此上,但凡借用道德之名隨便指責他人者,基本都是缺德之徒。

一些父母 ,為了能有效控制孩子,就會用「孝道與感恩」來給孩子 洗腦。孩子只要稍微不聽話,稍微表現得叛逆,父母就會覺得孩子是個「忤逆」,是個「白眼狼」。這樣負面的標簽孩子自然不想被貼上,於是就不再叛逆了,就不敢再跟父母講道理了,就變得逆來順受了。

在這種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上學的時候,由於不敢跟老師探討問題,就只能「囫圇吞棗」般學知識,所以不僅學習成績不會多麽好,而且很容易被同學欺負,甚至會被霸淩; 到了社會後,很容易被上司與同事操控的,由於性格軟弱就會顯得很窩囊,這個時候,父母又會抱怨子女,譏諷嘲笑子女沒有本事沒有出息了;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做了父母,又會用「孝道與感恩」來控制子女。

同樣,一些層次較低的老師,為了控制學生,也會將「感恩」掛在嘴上的。

有些人或者覺得我在鼓勵孩子做「白眼狼」。其實,仔細想一想,孩子是怎麽來的呢?養育孩子,是不是父母的職責呢?如果孩子在出生前能夠選擇,那麽,有多少孩子會選擇自己現在的父母呢?有幾個孩子會選擇將「孝道與感恩」掛在嘴上的父母呢?

如今的不少年輕人不願意結婚,不願意生孩子,難道真是因為物質生活不如意嗎?還是因為不願意將孩子帶到世上受一遍自己小時候受過的「道德譴責」這種苦呢?

第二個慣用伎倆,是打壓貶低

「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這就是標準的不問青紅皂白的打壓與貶低行為。

打壓與貶低這個「伎倆」,其實有時候還不太容易識破的,往往穿著「為你好」的光鮮外衣。

我自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就經歷過不少打壓與貶低。

我學的是理科,腦子習慣「直線思維」,自然說話就不會多麽委婉,習慣直來直去,如此就被不少人說成是「情商低」。

讓一幫阿貓阿狗說「情商低」,確實不好受。

不過,我發現,在一些「高手」那裏,我並沒有被認作情商低啊!

這是怎麽回事呢?

最後我終於發現了一個真理: 但凡說他人情商低者,情商都不高,因為但凡情商高者,怎麽可能說他人情商低這樣的話呢!

發現了這個「真理」後,我就豁然開朗了。

不妨再重復一下這個真理:但凡說他人情商低者,都是低情商之徒,因為高情商的人絕對不會說他人情商低的。

自此後,我發現我的周圍人好像情商一下子都高了不少,不再用「情商」說事了。

其實,說他人情商低的人,與用道德譴責他人,都是一類人:層次過於低。現實生活中,這兩類人很多,尤其是一些「半瓶子」之人,更是如此。

在孩子的青春期,如果讓孩子能辨識這兩類人,並且知道如何應付這兩類人,並且知道這兩類人是層次極地甚至是非常下流的人,那麽,孩子自然而然就不會做成這樣的人的,也就不會因為這累人的看法與評價而耿耿於懷悶悶不樂內耗很大甚至想不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