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資訊

本科生當老師,超八成湧向「小城」任教

2024-07-16資訊

來源: 麥可思研究

教師這一職業近年來備受大學畢業生青睞。教師崗位內建的穩定內容和較高的社會認同吸引了一批大學生進入中小學任教。【2023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數據顯示,2022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後就業最多的職業類是「中小學教育」(8.5%)。具體來看,小學教師、初中教師和高中教師均躋身2022屆本科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前10位職業,其就業比例分別為3.3%、2.4%、1.9%。

教育部、人社部等部門也連續多年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中小學任教。在相關政策的強力支持及推動下,選擇當老師的大學生中超八成赴地級市及下屬的縣、鄉任教。


越來越多本科畢業生湧入「小城」當老師

從教本科生,超八成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任教


就業藍皮書數據顯示,本科畢業生的就業重心已進一步下沈至地級城市及以下地區,其中教育領域是吸納畢業生在地級城市及以下地區就業的主體,從教群體就業重心下沈現象更為明顯。

數據顯示,2022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後從教(即在「公辦中小學校」任教)群體中,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就業的比例為84%,高於全國本科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就業的比例(59%)。而且從近五年的數據來看,應屆本科畢業生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從教的比例呈現上升趨勢,2022屆(84%)較2018屆(78%)提升了6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我們註意到,直轄市對本科學歷「新教師」吸納能力減弱,2022屆從教群體中僅有3%在直轄市就業,較2018屆(9%)下降了6個百分點。一方面,這可能與各地積極引導大學生回家鄉就業有關;另一方面,也可能與近年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中小學逐漸提升了新引進教師的學歷門檻有關。


「小城」從教群體,超八成對工作滿意

每10人有9個在家鄉任教


受到地域經濟發展影響,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就業群體月收入方面並不具有優勢。2022屆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從教本科生月收入為4468元,較2018屆(4090元)增長378元,但低於2022屆全國本科平均(5990元)。不過,該群體的就業滿意度不僅高於全國本科平均水平(2022屆:77%)且增長明顯。數據顯示,2022屆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從教本科生就業滿意度為84%,較2018屆(75%)大幅提升9個百分點。

隨著中小學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發展,從教群體的專業和職業匹配度進一步提高。研究發現,2022屆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從教群體的專業相關度為89%,較2018屆(87%)增加2個百分點。

在各地政府的引導和推動下,近年來不少大學生主動選擇在家鄉尋求發展。透過進一步分析我們發現,在中小學任教是不少留鄉發展大學生的理想工作。數據顯示,2022屆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從教的本科畢業生中,93%屬於在家鄉(即生源省與就業地相同)從教。該群體的就業滿意度為85%,略高於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從教本科生平均水平(84%)。


從教五年後仍有3/4留在「小城」堅守教師崗


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當教師,雖沒有優厚的薪資待遇,但是不妨礙他們收獲更好的就業體驗。麥可思對2017屆畢業半年後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從教的本科生的跟蹤研究中發現,該群體畢業五年後仍有超過3/4留在「小城」堅守教師崗位。

並且這部份人群的職業幸福感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有明顯提升。麥可思數據顯示,2017屆畢業五年後堅守在地級市從教的本科生就業滿意度為83%,高於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就業群體平均(78%)5個百分點。而且他們的工作更為穩定,五年內雇主數為1.6個(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就業群體平均:2.0個),55%有過晉升經歷。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近年來,教育部加強政策引領,最佳化培養方案,努力引導更多優秀畢業生到基層任教、到地方任教、到鄉村從教。要讓人才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提升教師的職業吸重力至關重要,這還需要各方不斷提高教師薪資收入水平,切實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

【數據說明】

2022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後培養品質的跟蹤評價,於2023年3月初完成,全國本科生樣本為13.5萬;2021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後培養品質的跟蹤評價,於2022年3月初完成,全國本科生樣本為12.5萬;2020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後培養品質的跟蹤評價,於2021年3月初完成,全國本科生樣本為12.4萬;2019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培養品質的跟蹤評價,於2020年3月初完成,全國本科生樣本為12.6萬;2018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培養品質的跟蹤評價,於2019年3月初完成,全國本科生樣本為15.2萬。

麥可思曾對2017屆大學畢業生進行過畢業半年後、三年後的跟蹤評價,2022年底對此全國樣本進行了五年後的第三次跟蹤評價,全國本科生樣本約3.2萬。

為學者在職者提供硬通貨和知識賦能

經管文庫,實作知識變現

添加微信

講師招募:AI方向

招募需求:AI學術、AI教學、AI寫作、AI數據分析、AI職場

以上圖文包含廣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