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微微
來源 :十點讀書(ID:duhaoshu)
前段時間,一位網友在網上感慨:
「42歲的同學聚會,一大半女性都不上班了。」
她今年42歲,高中就讀於當地最好的中學之一。
同學們不是985院校,就是211大學。
畢業後也都曾有過體面的工作,過著不錯的生活。
但吊詭的是,二十多年過去了,很多女同學們都有了家庭,有了孩子。
唯獨,沒有了工作。
年過40的她們,1/3辭去了工作,主動或被動成為全職主婦,1/3像她一樣,做著沒有前途的工作混日子。
其余1/3則在體制內混得風生水起,有當副行長的,有在央企做負責人的。
這背後,是一步都不能錯的謹慎和努力。
沒有因為錯誤換工作而喪失職業發展前景;
沒有因為無法平衡家庭和事業,中斷職場生活;
更沒有因為懷孕生子,在工作上有半點耽擱。
但凡行差踏錯,留給有職場晉升欲望的女性的選項,就只有前兩個。
成為職場媽媽,或者放棄職業上升之路。
中年女性的職場之路,沒有暫停鍵。
生了孩子
保了家庭就保不了工作
網上有位媽媽記錄了自己的故事。
剛找到一份工作的她,入職時豪氣萬丈,一心想做出一番成績來。
但入職不到一個月,同期進來的44歲姐妹就被裁了。
因為人事說目前的計畫不需要這麽多人。
而她的這位同事是大齡、是新人,自然難逃一劫。
但作為留下來的那個,她也沒有覺得很高興。
「我,比人家還要大一歲。」
但她沒想到,壞訊息來得那麽快。
十幾天後,她也接到了部門主管的通知。
無外乎那些話,計畫不需要那麽多人,她可以離開找更好的工作,或者留下來接受降薪。
命運何其相似,擺在44歲姐妹面前的選擇,也出現在她的面前。
雖然遲,但不會缺席。
中年女性的職場之路,似乎就是無路可走。
在評論區中,我也看到了不少其他女性身上相同的軌跡:
「我是一名全職寶媽,沒有手藝,沒有技術,感覺自己除了帶孩子,不知道還能幹什麽。」
「我49歲,現在在當保安,填學歷都只填高中。」
人到中年,大多數女性早已成為職場上的邊緣人。
仔細想想,這樣的事情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
是二十出頭,初入職場的時候開始的。
無論單身已婚,有沒有物件,永遠會被問到的面試問題:
「現在有物件嗎?」
「什麽時候結婚?」
「有沒有備孕計劃?」
是在三十左右,有了婚姻和孩子之後繼續的。
會擔心你生孩子會不會影響工作,會不會因為孩子頻繁請假。
會操心你因為孩子生病、上學等各種瑣事,不能接受隱形加班,隨時隨地完成工作。
更害怕你因為懷孕休產假,導致人手不足,損失太大。
而當你解決了公司以上所有顧慮,熬到孩子能走路了、上學了。
熬到只需要一份穩定的工作,養活一家老小的時候,人已臨近40歲。
有了最穩定的生活狀態和最迫切的賺錢欲望,職場卻需要更年輕的血液。
以至於中年女性卻被困在婚育裏:不生怕你生,生育即失業。
女性的簡歷
一大半都是「媽媽」
最近,身邊有一位朋友還在找工作。
她是一位寶媽,丈夫和孩子都沒有在身邊,暫時和家人分居兩地。
本以為無事一身輕的她,找工作能順利一點。
卻依舊沒有逃過職場上的各種歧視。
比如,前段時間她找到了一份工作,上班半個月以來,卻總被公司懷疑:
老公孩子不在身邊,她是否真能穩定待在公司。
即使她工作上再努力,這份懷疑和不滿依舊從言語延伸到行動上。
她被離職了。
重新投遞簡歷找工作,依舊也是如此。
對方總是詢問她的家庭問題,對專業能力一字不提。
仿佛有了家庭之後,她的簡歷上便只剩下大寫的兩個字: 「媽媽。」
女性本身就承擔著多重角色,在職場上是打工人,在朋友面前是夥伴。
在家裏是女兒、是媽媽,也是自己。
但有了孩子,所有的身份標簽淡去,女性做不了孩子,只能成長為「媽媽」。
在職場上,被用人單位擔心是否會無法平衡母職和工作問題。
在自己的身上,也常常會因為孩子舍棄職場來之不易的機會。
「工作沒了還能找,孩子的成長錯過了就不再」這樣的觀念依舊紮根在不少寶媽的心中。
她們在職場上一步步往後退,最終完成一個共同的目標: 做個好媽媽,承擔應有的代價。
根據【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4版】顯示,養育孩子需要付出直接的財務成本以外,還包括大量的時間和機會成本。
在孩子0-4歲時,這些成本的疊加,會讓女性工作時間減少2106小時。
成本約為6.3萬元。
家不是一個人的家,這個情況本不應單獨出現在女性身上。
照顧孩子,建設家庭,本就是夫妻雙方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但最後還是女方一力扛下。
一方面是傳統的觀念。
預設男主外、女主內,照顧孩子本應當由媽媽完成。
另一方面則是經濟條件的限制。
不少家庭,男效能創造的收入更多,對家庭的經濟助力也更大。
在【事業還是家庭,女性追求平等的百年旅程】一書中,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總結:
「男人放棄了陪伴家人的時間,女人放棄了部份事業。」
男人成為了頂梁柱,女人成為了賢妻良母。
從此辦公桌變成了家裏,工作成了總也掃不完的地、做不完的飯。
曾經看到一個媽媽本有機會重返職場。
當了15年家庭主婦的她,找了一份在商場擺貨架的工作。
每天工作八小時,一周六天班,薪資四千不到。
原本都談好了,既然夫妻雙方都在工作,那家務活也要一起分攤。
但一段時間後,家裏還是亂了起來。
一是生活開銷的增加。
由於家裏沒人做飯,一家人少不了點外賣、下館子,每個月開銷多出兩三千。
二是家務導致的夫妻摩擦。
原先答應做家務的丈夫做了一段時間後,便借口公務應酬,不回家吃飯,做家務也是敷衍了事。
為了這事,夫妻倆產生了一次又一次的爭吵。
爭到最後,她還是退了一步:辭職回家,繼續做家庭主婦。
在孩子漫長的成長過程中,短期的離開職場最終演變成長期的選擇。
因為工作不好做,更因為家裏不能沒有人做家務。
家庭本不會阻礙女性成長,但繁忙的家務、育兒工作一定會困住一個人的腳步。
媽媽,是階段性角色
成為自己 是終身的事業
聊到現在不難發現,家庭主婦一直都不是一條坦途。
即使如此,還是有很多女性,甚至是男性,因為種種現實因素,不得不進入這個身份之中。
但這並不意味著,家庭主婦就是充滿悲劇色彩的結局。
要知道一切危機,皆是轉機。
去年,廣東省人社廳就提出在全省廣泛開發「媽媽崗」,拓展女性就業空間,方便照顧工作和育兒。
同時,社會也在開放各類符合女性兼職的就業機會。
有人當上了社群工作者,有人透過自己的努力,做起了自媒體。
作家金惟純在【人生只有一件事】中寫道: 「要把中年危機轉化成中年機遇,換工作之前,先換一個自己。」
破局的途徑從不是賺一桶金,而是你要有改命的勇氣。
一,學會放手,從家務中脫身
家務是永遠做不完的,但不一定只能由一個人來做。
和伴侶一起承擔家庭勞務,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要先騰出時間,才能用腳丈量新的未來。
二,等價交換、增加自己的籌碼
充分了解自己的優劣勢,發揮自己的長處或興趣愛好。
如果擅長針織,可以做點小手工。
如果擅長收納,也可以轉而成為職業收納整理師。
即使一無所長,也要給自己找一個努力的方向。
先付出精力、時間,才能在職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三,把人生的挑戰當做一場體驗
常有人自嘲女性重回職場的盡頭是「吉祥三保」:
保險、保育員、保姆。
但我們必須清楚的是:一個人需要的不是「面子」,而是從低谷中爬起的勇氣。
工作沒有貴賤,放下面子的人才能走的更遠。
48歲的陳女士在經歷公司破產之後,投遞了上百次簡歷,經歷了兩次離職。
她面試過教育機構的前台,被嫌棄年紀大。
當過房產中介,見識過客戶的蠻不講理。
後來她看到了同齡人在網上賣毛線,直播教學織毛衣時,她想到了自己的愛好。
把自己制作的小包、小公仔和耳環帶上,到地鐵口售賣。
入賬190元。
錢雖少,但這是一個開始,她對未來已有了更多的信心。
向上走的家庭是各司其職,不互相計較。
向上走的女人,永遠不會放棄適應土壤的能力。
李安沒有成為「家庭煮夫」,女性的終點也未必只有全職媽媽一個選項。
人生,只是階段性的調整。
你可以是全職媽媽,也可以是職場媽媽。
不需要愧對孩子,也不需要放棄自己。
孩子有自己的人生,而女性在媽媽身份之外,也依舊擁有無限可能 。
正如在被問到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時,當當董事長俞渝的回答:
「我沒有太追求,就是這段時間要專註什麽,就把這件事辦完。
等下一段時間,我緩過一口氣來了,我就幹別的。」
生命很長,可以容納不同的人生選擇。
不需要劃定標準,更不需要為此設限。
女人的每一天,都是盡力而為。
無愧於心,做好自己就好。
點個 【在看】 ,願往後生活皆是坦途。
寫在最後
最近有讀者留言說,收不到我的文章了,大家都很著急。
我才發現,微信公眾號又又又改版了,如果沒
☆星標☆
就容易錯過。
星標公眾號後,更新能及時收到,為了不讓我們走散,提醒大家盡快 ☆星標☆ office研習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