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小智。
最近,有這樣一種現象很火,炸出了很多「沒文化巨嬰」。
短視訊平台上,只要有窮人曬出自己過生日的照片、視訊,這群巨嬰就瘋狂出沒。
嘴裏叫囂著: 「建議重開」、「重開吧樂子! 你還吃上蛋糕了? 」、「過生日就吃這? 」
有孫子發自己奶奶的照片,配文「祝你生日快樂」,底下點贊最高的評論卻是這樣的:
「不是,老高玩兒,你還吃上蛋糕了,重開吧。」
有聲音稚嫩的小學生,給自己73歲的爺爺過生日,爺爺一邊吃蛋糕一邊慈愛地祝孫子成材。
評論區卻是這樣的:「重開老人機。」「吃完就重開吧。」「最後一頓吃慢點。」
有寶媽給自己兒子過生日,桌子上擺滿了菜肴和蛋糕,評論區充滿了詛咒:
「最後一頓,我沒意見。」「自己重開就好。」
有長相甜美的少女,曬出自己過生日時和媽媽的合照,也吸引來了無數辱罵:
「可以重開了。」「樂子早點重開。」
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有窮人曬出蛋糕和過生日相關的東西,這群人就像嗜血的蟲子般一擁而上:
「最後一餐」、「重開重開重開重開」......
他們嘴裏的「重開」,究竟是什麽意思?
幾年前,流行過這樣一款遊戲,叫「人生重開模擬器」,點了「重開」,就能重新投胎,換個人生。
後來,有遊戲主播經常在遊戲裏喊「重開樂子」,意思讓隊友和自己一起投降,重新開一把,他的粉絲將這句話學會後就大肆傳播。
一群愛跟風的小學生、初中生、職高生們,開始瘋狂地用著「重開」這個爛梗,到處勸人趕緊重新投胎。
不光是過生日的視訊,老人們分享自己日常的視訊底下,更是被「重開」刷屏的重災區。
老奶奶開心地吃著火腿腸,對著鏡頭自拍,底下全是不堪入目的辱罵:「這邊強烈建議重開。」
老爺爺有滋有味地吃著自己炒的八爪魚,評論區的人卻看不慣了:
「不是,你這就給我重開。」「不是,你還吃上章魚了?」
一位愛吃面條的爺爺,更是這場轟轟烈烈的網暴最頻繁的受害者:
「老爺爺繼續吃吧,吃了可以準備繩子和凳子了。」
「重開重開,沒聽見嗎?」
看到這些評論的爺爺,雖然還在繼續曬著自己吃飯的視訊,但眼裏經常有淚水,文案也充滿了不解,不明白為什麽有那麽多人攻擊他。
這群人,可以說是毫無換位思考的能力,推己及人的善良,只會不分場合、不分時間地讓別人「重開」:
有寶媽充滿愛意地曬出自己的新生兒,文案是溫情脈脈的:「請一直陪在我身邊」。
底下第一條評論就是惡毒至極的詛咒,勸她的兒子重開。
有患侏儒癥的農村女性,樂觀地曬出自己跳舞的視訊,評論區也盡是嘲諷辱罵。
甚至在貴州山火相關的視訊下面,都能看到這群「樂子人」的影子:「貴州重開吧。」
為什麽說這群像毫無靈魂的機器一樣,嘴裏只會喊著「重開」的人,是沒文化巨嬰呢?
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思考,沒有正確的價值觀,以為自己跟風刷上一句網路熱梗,就是潮流、幽默。
對世界的認知淺薄,以至於他們難以體會到別人的悲歡,也無法洞悉到這句「重開」背後潛藏的深深惡意。
任何粗鄙的語言、低俗的流行元素,都是他們學習、模仿的物件,馬不停蹄地奔赴一個又一個的熱梗。
有數學老師曬出自己班上同學做的試卷,每道題下面都是亂七八糟的網路詞匯。
有語文老師曬出自己班上同學寫的作文,全篇堆砌著各種毫無營養的網路爛梗:
「奧利給」、「窩窩頭一塊錢4個」、「媽媽我想吃烤山藥」、「你是我的小蘋果。」
有小學班主任曬出班上的同學,作業上有「背帶」這個詞就能引發哄堂大笑,有小男生甚至當場表演了一段打籃球。
全班同學像背誦詩歌一樣,興奮地背著各種網路詞匯:「英雄可以受委屈,但是你不能踩我的切爾西。」
「完了芭比Q了」「你個老六我真的服了」「猥瑣發育」......
甚至連幼稚園老師都出來感慨:「我們班幼稚園的小孩整天:藍色妖姬切爾西,你不愛我真可惜,come的餵ABC,什麽你不愛我愛渣男。」
無數家長深有同感,自家小孩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都不會好好說話了:
「我家大寶上大班,每天就是你這個老6,電搖。」
「兒子幼稚園,真不知道他嘴裏哪來這麽多梗。」
我們也許無法過多苛責這群心智還未成熟的小孩,這些爛梗對他們來說,更像一種社交貨幣。
「同學們都在說,我不說就落伍了。」
但當這群「梗小鬼」們,用著最天真無知的語氣,跟風惡毒地在老人、農村人、窮人的視訊底下,勸人趕緊重新投胎時,是不是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了?
有人曾一陣見血地指出:
網路流行語,就跟傳銷是一樣的,用簡短、震撼、重復,去傳播一些句子。
讓你無法思考,或者不想思考。
久而久之,就被洗腦,原先正常的表達都不會了。
在這個到處都充斥著網路爛梗的時代,患上「文字失語癥」的人越來越多:
滿口只會「我沒K」「恐龍抗狼抗狼抗」「尊嘟假嘟」「拱出去」,萬物皆可「絕絕子」「一整個大無語」。
這些詞匯,編織成了一個巨大的文字繭房,讓我們下一代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越發貧瘠、薄弱。
他們不懂中文的韻味和深邃,而是用一種簡單粗暴的形式,謀殺著中文的美。
記得前段時間有這樣一件小事,糖葫蘆在南韓流行後,有中國人對一串17塊錢的價格感到震驚:
「這橘子是金子做的,還是白砂糖是銀子做的?」
簡簡單單的一句評價,卻在國外引起了軒然大波,南韓人都被中文的美震撼到了:
「中國人不管說什麽,都表達得像諺語或成語一樣。」
「中國的孩子們從4、5歲開始,就背誦杜甫或李白的詩,所以這種比喻性的表達似乎成了日常。」
早些年,南韓平昌冬奧會,央視解說點評羽生結弦時,參照的【洛神賦】,更是驚艷一眾國外網友:
「容顏如玉,身姿如松,翩若驚鴻,婉若遊龍。」
如果你不懂中文,你不會知道「斷腸」是一種怎樣的思念,體會不到有種「愁」是「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不會形容月光落下為「墜兔收光」,誇人美好可以說「昆山片玉」。
中文的美好,不該被粗鄙的網路爛梗所毀掉。
每一個詞匯,不僅僅是語言的符號,更是文化的載體,是民族精神的傳承。
願我們,都能堅持著中文的審美,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不總是人雲亦雲地去跟風傳播一些無聊、充滿惡意的網路爛梗。
就像馮驥才所說: 「大風可以吹起一張白紙,卻無法吹走一只蝴蝶。因為生命的力量,在於不順從。」
與大家共勉。
寫在最後
最近有讀者留言說,收不到我的文章了,大家都很著急。
我才發現,微信公眾號又又又改版了,如果沒
☆星標☆
就容易錯過。
星標公眾號後,更新能及時收到,為了不讓我們走散,提醒大家盡快 ☆星標☆ office研習社
© 作者: 小椰子,人氣專欄作者,已出版書籍【你的自律,給你自由】,來源: 小椰子專欄(ID: xiaoyezizhuan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