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旅行

中國最令人上頭的城,沒人能醒著離開

2024-02-06旅行

本文轉載自九行Travel公眾號(ID:jiuxing_neweekly)

老藝術家不愛喝白酒,卻唯獨愛逛酒城。總覺得被酒醞釀了幾千年的城市,會滋生出一股甘醇、濃烈,忍不住咂摸嘴的味道。

事實證明確系如此,如果非要對號入座,川南有座小城實至名歸—— 四川瀘州。

△川南小城,瀘州 / 圖蟲

在四川旅行版圖裏,瀘州鮮少被人提及。成都的安逸、樂山的逍遙、甘孜的雪山個頂個地出圈,誰會註意到這座獨自沈吟的小城: 它醉人,有些長江氤氳的霧氣,豬兒粑、麻辣雞把人團團圍住,內建江城韻味, 跟其他四川城市都有點「不一樣

識寶之人早已認出,這正是那座釀出 州老窖 郎酒 兩大中國名酒的酒城。自秦漢起,酒香已飄在瀘州上空,同時它也是 濃香型白酒「鼻祖」 ,在中國白酒界擁有不可磨滅的地位,被封 「中國酒城」 可瀘州又不只有酒,它的每一寸肌理都值得細品慢酌。

瀘州,怕不是酒釀的吧

在瀘州城,處處飄著酒香,連帶著方言都有一種醉醺醺的意味,難怪清代詩人張問陶一下船便吟出了「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含香給客橙」的詩句。

自秦漢之時起,酒已經融入這片蜀南地區人們的「骨血」裏,人人好酒,乃至連他們的市歌【醉美瀘州】裏都有一句 「這裏喝酒像喝湯」。 如果你問瀘州人的一天是怎麽過的,那他的答案一定是「小酌兩杯」或者是「坐246路公交,一路聞著酒香」過來的。

△酒香飄蕩在瀘州街頭上 / 圖蟲

不怪瀘州人,他們有這樣的資本。

有一個冷知識是: 在中國,每生產100瓶白酒就有23瓶來自瀘州。 他們最引以為傲的 瀘州老窖 ,足足流傳了690余年,歷經24代,從未間斷,稱得上是 「白酒界的老大哥」

哪怕在 國際 上,瀘州老窖也「吃得開」。1915年的美國舊金山萬國博覽會上,瀘州大曲酒(前身)就憑獨特濃香得了 金獎。

△你還記得這個經典的廣告嗎?

瀘州,天生就是釀酒的好苗子。

有道是:「水為酒之血,糧為酒之肉,曲為酒之骨。」瀘州恰好三者皆有之。

攤開地圖,瀘州地處北緯28°附近,位於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過渡地帶,長江和沱江在此接頭,四川北部的高山為其阻擋了寒流,於是這裏四季分明、水汽充足,自然適合 釀酒原料——高粱 的蓬勃生長。

△瀘州的糯紅高粱

蕩漾在 長江頭, 瀘州自然也產好水。寺廟裏有 滴乳泉 ,【輿地紀勝】有載:「滴乳泉, 在西城真如寺,崖石中流出 ,泉味甚甘。」 而瀘州老窖用的則是鳳凰山腳下的 龍泉井 ,此井水質甘甜、清澈透亮,央視還特意做了一期 【探秘國寶窖池】 ,驗證了龍泉井呈弱酸性,硬度適中,特別有利於酵母的生長繁殖,是釀酒的「一把好手」。

因著 氣候、土壤、糧食、水源 仿佛都為釀酒量身打造,瀘州又被戲稱為 「中國釀酒龍脈」 ,連聯合國糧農組織都蓋章認證:「(這是) 地球同緯度上最適合釀造優質純正蒸餾酒的生態區」。

△瀘州的地理氣候條件非常適合釀酒

瀘州人自然不會辜負這份上天的眷顧,自 秦漢 起,這裏的巴人便有「飲酒、釀酒」的風俗習慣,【華陽國誌】記載巴人:「質直好義,士風敦厚,有先民之流。故其詩曰:川崖唯平,其稼多黍。 旨酒嘉谷,可以養父。 野唯阜丘,彼稷多有。 嘉谷旨酒,可以養母。 」也就是說,那時的蜀南已經糧食既豐,酒自多有,人們用清酒奉養父母。

到了 唐宋 ,瀘州的酒業開始沖向第一波高潮。 蜀酒行銷全國 ,李白、杜甫、蘇軾等詩人均為其傾倒,杜甫更賦詩雲: 「蜀酒濃無敵,江魚美可求。」 而在宋代, 瀘州 憑酒業躍升全國商稅最高的26個城市之一, 酒稅更占到了商稅的三分之一 ,北宋詩人黃庭堅記錄了這一盛況:「州境之內,作坊林立。官府土人,乃至村戶百姓, 自備糟床,家家釀酒。」

△瀘州釀酒業在宋代達到巔峰

不過得等到 元明清 時期,才有了如今瀘州老窖的前身。元代釀酒大師 郭懷玉 制成釀酒大曲 「甘醇曲」 ,一改中國過去只有小曲、散曲的歷史,人稱 「天下第一曲」, 用之釀酒濃香甘冽,由此開創了 濃香型白酒 的釀造史。

瀘州大曲是越老的母糟越好,在瀘州, 有一處449歲的老窖池群,至今從未間斷使用。 只有窖泥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群越來越多,它們互相互動、迴圈、四季輪回,周而復始,才有可能釀成頂級的濃香白酒。

△瀘州的窖池作坊 / 圖蟲

人釀酒,酒也釀人。 難怪瀘州城的街頭總蕩漾著充沛的靈氣,清雅而溫潤。

瀘州風光,好醉人

瀘州是先有酒,後有城。西漢景帝六年(公元前151年)設定了「江陽縣」,才有了後面一連串的故事。瀘州城的版圖幾經更叠,才有了如今 「三區四縣」 的樣子。

江陽區是瀘州的老城區 ,也是瀘州城夢開始的地方,瀘州老窖在此飄香, 油紙傘 在此飄揚,長江和沱江在此交匯,還有中國北回歸線上最大、最古老的桂圓林—— 張壩桂圓林。

△張壩桂圓林 / 圖蟲

江陽區自古便是瀘州最繁華之地,因著水利之便,巴蜀地區和長江流域地區的物資集散皆經此地,於是 酒業、手工業 分外發達。

瀘州市江陽區過長江大橋,不足20公裏就是分水嶺鎮。明末清初,分水油紙傘和瀘州老窖差不多一 興起,瀘州豐產的竹、紙、桐油給油紙傘註入生命。極盛時期,分水油紙傘年產可達2000萬把。

△具有400年歷史的瀘州油紙傘,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遺」

除了江陽、納溪、龍馬潭三區,瀘州還有瀘縣、合江縣、敘永縣和古藺縣四縣。

北邊的 瀘縣 二話不說,率先挑起 湖光山色 的重任。玉蟾山、龍橋腦、玉龍湖無一不在宣示瀘州的好山好水。龍橋腦始建於明代,橋上的龍雕石刻,穿越千年依舊栩栩如生。

△瀘縣龍橋腦 / 圖蟲

西邊的 合江縣 ,則以 古鎮 荔枝 而聞名。 過去的合江因鹽而興,開鑿的 仁岸鹽道 被稱為「川鹽入黔第一道」,往來商賈漸多,又留下了兩座古鎮—— 福寶古鎮 堯壩古鎮。

福寶古鎮 自古扼守川、黔、渝三處,當地所產的鹽、鐵和茶葉被源源不斷地銷往重慶和貴州,到明末清初已經是 「積眾數百家,可為巨鎮」 ,也是區域性的金融商貿中心。依山而建的 回龍街 盤踞了「三宮八廟」 臨街的古民居鱗次櫛比 ,又 被稱為 「中國山地建築的精華」; 而從 古江陽到夜郎國 必經 堯壩古鎮 更像一幅川南版的【清明上河圖】,青苔石巷,歲月悠揚。

△合江福寶古鎮 / 圖蟲

合江除了古鎮,還盛產 荔枝。 歷史上重要的荔枝產地,其實除了嶺南, 還有 巴蜀。 據考證,楊貴妃所吃的荔枝也是運自川渝一帶 合江的荔枝 更是晶瑩剔透、飽滿誘人,不怪古今都有人為之折服。

△合江荔枝

瀘州南面的 敘永縣 ,古稱「永寧」,最初發源於一條永寧河,它的歷史也跟 鹽馬古道融沒在一起,化在了山水當中。 朱自清曾盛贊敘永的山城水色: 「頗曠遠,而山高水深,更有一種幽味。」

在敘永的層林疊翠中,掩藏著一座光緒年間的 春秋祠。 此祠為山西、陜西鹽商所建,樂樓、回廊、戲台、曲橋等亭台樓閣暈染了濃烈的晚清宮廷風,其所用的木雕技藝又被譽為 「川南木雕瑰寶」

△敘永春秋祠

瀘州的最東南面,是 古藺縣 。「敘永」「古藺」,老藝術家覺得瀘州的縣城總帶著一種韻味。 古藺縣最有名的,是郎酒。

一看赤水穿古藺而過,已經知道有故事。早在漢武帝時期的 夜郎國 中心就在古藺一帶 ,而 太平古鎮 郎酒 則興盛於清末民初。

△太平古鎮 / 圖蟲

在瀘州,吃到醉醺醺

論四川美食的咖位,不帶上瀘州是不道德的。本以為,四川有成都、樂山已經夠好吃的了,沒想到,還來了一個 隱藏的「王炸」。

瀘州的味蕾早已把古人收服,【江陽竹枝詞】裏有雲:「明清糕點百樣果, 瀘南美食賽姑蘇。」 作為川南古瀘水流域的飲食代表,你可千萬別小看瀘州菜,不同於蓉菜的豐富和川東菜的粗獷,瀘州菜講究的是 「清鮮重味,醇濃有道,麻辣相宜」。

△瀘州水系發達

地處長江和沱江兩江交匯,瀘州不會放過 河鮮。 豐富的水系給瀘州養活了無數魚類,江團、水密子(圓口銅魚)、黃辣丁、青駁魚、肥鰍魚(船釘子)、黃魚、青鱅以及草魚、鯽魚、鯉魚等都是瀘州人的盤中餐。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外地人到瀘州的其中一門「必修課」是—— 上船吃魚。 是的,瀘州人講求 「就地吃魚」,吃的就是一個「鮮」字。 上世紀90年代,江上吃飯的漁樓、漁船占了半壁江山,正應了張問陶那句 「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樓紅處一江明」。

△江城瀘州 / 圖蟲

泡椒黃辣丁 ,吃過就上頭。 用泡椒的嗆喉去沖擊黃辣丁的鮮嫩 ,後勁十足,抽氣連連。

合江則以一道 「合江烤魚」 聞名天下,選取一條兩斤左右的鯉魚,從頭至尾沿脊背剖開,放上秘制的烤料, 香氣便從魚四周環繞,裊裊上升 。合江人吃烤魚,還喜歡放 豆花 魚腥草 ,後者在去腥的同時還有淡淡的清香。

△合江烤魚

除了魚,瀘州人對 吃雞 也頗有研究。

古藺麻辣雞, 是別處吃不到的風味。在古藺,麻辣雞是鹵制的。這道菜發明於清代末年,要鹵好一道雞,茴香、草果、八角、丁香、豆蔻這些是必不可少的,但要說到靈魂,還得是麻辣雞的 蘸水。

麻辣雞自身並不帶辣味,蘸水成了關鍵。菜籽油燒熱,澆在辣椒面上,嗞啦的聲音逼出香氣,再添加煮雞用的富鹽水,調入鹽、熟芝麻和花椒面,便成了昇華靈魂的麻辣蘸水。

△古藺麻辣雞

瀘州小吃 ,才是最有名的,也最帶煙火氣。 豬兒粑、白糕、黃粑、泡糖、五香糕、風雪糕 組成了最接地氣的瀘州。

瀘州人的一天,是聞著 豬兒粑 的香氣醒來的。用糯米包上肉餡,在水汽的蒸散下,一個個肉餡便脹得像一只只肥肥胖胖的小豬,故名「豬兒粑」。在當地,又有「吃一個豬兒粑得道,吃兩個成仙」的說法。

白糕 則是軟糯香甜的,內建一股酒城的溫熱。用上等大米、白糖、桂花糖和豬油為原料,在軟糯之間,又帶著桂花的香甜,令人欲罷不能。

△瀘州白糕

走過千年,瀘州身上的酒曲味依舊不散,它終將會伴著油紙傘、豬兒粑和白酒,在長江邊再次醒過來。

本文經「九行Travel」授權釋出

九行Travel |【新周刊】旗下的新銳旅遊平台

猛戳二維碼,老藝術家帶你喳火箭 雲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