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应当是个人品质、学术知识和助人技巧的结合体。
——心理学家 拉萨·罗斯·卡瓦纳
许多人对心理咨询的初印象是对话交流,因此很多善于倾听、有积极共情能力的人被认为适合做心理咨询师。
网络盛传的推荐副业中也常出现「心理咨询师」,这让对做心理咨询师感兴趣的人跃跃欲试,但 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做 、 也不知道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面对哪些问题 。
与此同时,心理咨询新手一方面对自身专业能力不太自信, 研究表明,部分心理咨询师的自我评价偏低 (张爱莲,2011);另一方面 对高投入、高付出的职业成长之路十分迷茫 ,停在职业发展的岔路口。
走在「心理咨询师」这条相对「少有人走的路」上,需要更多支持和理解。全面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职业潜能,做出合理规划非常有必要。
那么,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如何客观评估自己适不适合做咨询师呢?
「测一测你适合成为心理咨询师吗」
扫码回复「咨询师」领取
01
心理咨询师胜任力
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要求较高的谈话过程,以咨询师的理论、经验、技术和素养等专业能力为基础。
考察心理咨询师能否胜任咨询工作,具备为寻求心理帮助的来访者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的综合能力,需要衡量其 胜任力 。
胜任力以能力为基础,是一种专业表现的集合,包含个体内外部综 合素养 。
樊富珉(2018)认为胜任力是指 包括能力在内的专业表现 ,也就是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中用以执行特定行为或行为标准的 实践和理论知识、 认知技能、行为和价值观的综合 。
图片来源:樊富珉(2018)
而胜任力模型则是胜任力的一种结构,由胜任力的维度和要素组成。
在心理咨询师胜任特质的定性研究中,胜任力模型被认为由 基准性胜任特 征和 鉴别性胜任特征 组成(吴垠,桑志萍,2010)。
基准性胜任特征是在心理咨询师的 普遍特质或基础素质 ,具有明显的外在表现,比如知识和技能;鉴别 性胜任特征可以体现心理咨询师的 个体差异 ,是区分咨询师专业水平的关键 。
近年来胜任力测评广泛应用,通过胜任力评估的结果可以初步了解咨询师当前的专业水平,并且 开展胜任力评估有助于促进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发展 (Humphreys et al., 201 8)。
02
全面且客观的胜任力测评工具
著名心理学家McClelland(1973)开创胜任力研究,他指出人格、智力、价值观等因素无法完全预测咨询师的专业程度,主张发掘那些能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
自此,国内外学者开启对心理咨询师胜任力的持续探索,逐渐形成量化标准,并推出胜任力模型和评估工具。
Rodolfa等人(2005)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提炼出胜任特质模型,由相关联系的3个维度共同组成,分别是: 职业技能、胜任能力和专业发 展维度 。
图片来源:Rodolfa等(2005)
Kaslow等(2008)在其研究中描述了7个核心胜任力特质,即:个体文化差异、基础知识、法律、伦理、人际交往能力、跨专业合作和政策。
国际最大的心理学组织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基于各类研究发布了咨询师基准胜任力模型,包含 6 项能力方面(competency clusters),16 项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y),分别是专业性方面(Professionalism)、关系方面(Relational)、应用方面(Application)、科学方面(Science)、教育方面(Education)、系统方面(Systems)。
从上述各项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胜任力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这样的外部特征 , 还 包括更深层的内部特质 ,比如弹性、阅历和经验等。
为了帮助你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升专业水平,持续成长和发展,我们参考多项经过反复验证认可的研究,制成胜任力全面评估量表。
测评包含 专业能力、人格特质、职业操守、关系技 能 四大维度13个小维度,帮助你明确与咨询师职业的匹配度,全方位多视野找准自身定位,并可获得个性化专属成长指南。
「测一测你适合成为心理咨询师吗」
扫码回复「咨询师」领取
希望我们的测评可以帮助你,愿你更好地认识自己,及时调整方向和心态,打破暂时困住你的瓶颈,和更多志趣相投的同行者一同向前。
参考文献
————————
[1] 樊富珉. (2018). 心理咨询师核心能力之我见. 心理学通讯, 1(3), 177-180.
[2]吴垠, & 桑志芹. (2010). 心理咨询师胜任特征的定性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4(10), 731-736.
[3]Humphreys, L., Crino, R., & Wilson, I. (2018). The competencies movement: Origins, limita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 Clin Psychol, 22(3), 290–299.
[4]Rodolfa, E. , Bent, R. , Eisman, E. , Nelson, P. , Rehm, L. , & Ritchie, P. . (2005). A cube model for competency development: implications for psychology educators and regulators.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 Practice, 36(4), 347-354.
[5]Kaslow, N. J., Dunn, S. E., & Smith, C. O. (2008). Competencies for psychologists in academic health centers (AHCs).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in Medical Settings, 15(1), 18-27.
作者:宁凝
责编:k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