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1月16日,11名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学生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上,发出了一封正文长达125页的PDF文件——举报该学院教授、博导黄飞若涉嫌学术造假。这11名学生都是黄飞若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对他们来说,从「下面人」的服从到最终决定举报,是一个迷茫、痛苦的过程。
记者|李晓洁
实习记者|周昱帆
125页文件
农历新年后的一天,武汉下起了雨。雨一会儿大得像黄豆粒,一会儿像细丝,轻飘飘钻进衣服。我在一家餐馆见到张黎和他的师妹吕辰睿。虽然还没开学,但是华中农业大学一些硕博生这几天已经到校。吕辰睿的硕士课程已经结束,但她感觉这阵子还挺忙的,因为与她同级的硕士生基本都结束了毕业课题,有的已经开始实习,吕辰睿却正跟新导师讨论新的毕业课题,准备开始做实验。 张黎的情况也差不多,原本2024年夏季就能博士毕业的他,现在要重新开题,什么时候毕业还不能确定。
毕业的延迟和一起举报导师学术造假事件有关。一个多月前的1月16日,张黎和师弟师妹共11人(2名博士生、9名硕士生),一起待在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下文简称「动科院」)新的实验楼里,商量确定了这场「起义」。他们的导师黄飞若就在楼下的办公室。下午,11人打包好各自物品离开实验楼。那天也是一个阴雨天,学生们都没有带雨具,雨水打湿了脸。 在路上,他们分别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上,发出了那封正文长达125页的PDF文件——举报动科院教授、博导黄飞若涉嫌学术造假。
插图|陶雨
这封举报信像一篇学术论文,有目录、前言、结语和致谢。主体内容以黄飞若往年辅导过的16名硕博生为例,详细列出了黄飞若参与和指导的15篇期刊论文以及19篇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这些论文发表时间集中于2016~2023年,11名学生指出这些论文涉嫌数据改动编造、一图多用、操纵同行评议等学术不端现象。
比如,一名博士生期刊论文中的小鼠多类数据分析结果,与其学位论文中仔猪肝脏分析结果一致。该博士生的学位论文中,一张图片显示断奶小鼠模型建立使用的是黑鼠,但11名学生根据论文对小鼠的描述,搜索发现小鼠毛发应该是白色。另外,该博士生在2019年和2023年发表在不同期刊的两篇文章,「材料、方法和结果的描述基本像是复制粘贴的,关键是出现结果也基本一致」;甚至这名博士生曾经的期刊论文与同课题组一名硕士生学位论文,尽管实验处理、方法不同,仍多次使用相同的实验结果。举报信中还提到,课题组内两名博士生的不同学位论文, 「不同基因竟然使用的是完全相同的引物序列」。一名博士生在每个实验分组中实际只送检了3个样本,但作图时标注为10个数据点位,论文中也标注样本量为10……
张黎告诉我,他们原本已经做好失去学位的心理准备, 「我们一开始非常忐忑和害怕,不知道在哪个平台发更合适,不知道发了之后有没有人看,甚至担心会不会被删帖」。 但举报信发出后的反响超出了这11名学生的想象。事情很快成了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当晚他们也向学院递交了举报材料。此后三天,举报导师学术造假相关的词条一直在互联网不同平台的热搜榜上。1月19日,张黎的微博后台收到的私信超过了68万条。
华中农业大学迅速给出回应。1月16日晚间,动科院发布说明,称学院成立工作专班并启动调查程序。1月19日凌晨,华中农业大学通报,学生所举报的实验数据、结果等多方面问题属实,初步认定黄飞若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同时停止黄飞若所有职务和工作,组建导师组负责涉事课题组研究生培养工作。2月6日,学校通报,黄飞若作为通讯作者发表的10篇论文存在伪造、篡改实验数据和图片行为,2篇论文署名不当,1项科研项目的申请书和结题报告使用了存在学术不端的论文。其主编出版的教材也重复使用其他教材内容。 学校决定撤销黄飞若一切职务和教师资格,并已经为其课题组15名学生对接好新导师。
最新通报中,学校提到的黄飞若学术不端论文有12篇,这个数字低于125页举报信中提到的期刊论文数,有关黄飞若科研经费的调查也只追溯到2018年——11名举报学生中,大师兄张黎在这年进入黄飞若课题组。 对于这种调查时间节点上的巧合,举报学生们不愿再多评论,他们还要在学校继续完成学业。通报意味着某种强制性结束,宣布事件告一段落。
导师的两面
举报信发出后没几天,华中农业大学第四教学楼四层成为学校学生的「打卡」地。因为黄飞若曾获得2019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他和其余教师的照片展示在四层楼道里。在学校公布学术造假的初步调查结果后,黄飞若的照片和简介被摘下,墙上留下一个空缺,不少学生对着这个空缺拍照,比出胜利或竖中指的手势。
华中农大第四教学楼,黄飞若的照片曾被挂在墙上,举报信发出后不久被撤下(李晓洁 摄)那张被摘下的照片,是黄飞若出色履历中的一小块。根据公开信息,黄飞若1979年出生,1999年进入华中农业大学读本科,2008年获得农学博士学位,留校担任动科院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讲师,两年后升为副教授和硕士生导师。2017年初,38岁的黄飞若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副主任,几年后升为主任和党支部书记。从教十多年,他先后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三等奖,华中农业大学教学质量一等奖等竞赛型奖项。另外,黄飞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身份发表SCI论文40多篇,主持、承担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0余项,是湖北省杰出青年学者。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前教授黄飞若
11名举报学生在进入黄飞若课题组前,看到的都是他光鲜的这一面。
张黎是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下文简称「生科院」)一名优秀的本科生。他连续三年获得三好学生,两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学习成绩优秀奖,还获得过生工竞赛一等奖、国防知识竞赛一等奖、理论知识竞赛二等奖等奖项。他说自己「喜欢干点事儿」,本科就勤工俭学,参与过生科院教师的实验,下稻田做实验,还作为参与者共同发表了论文。
他第一次上黄飞若的课是2017年,那年黄飞若刚从副教授升为教授,因为学科有交叉,他也会到生科院给本科生授课。在课堂上,年轻的黄飞若表现出亲近本科生的样子,偶尔开开玩笑,讲一些书本知识外、课题研究和以后工作的事儿。他在课上宣传自己,说自己的课题组需要人才,有不少课题能做,如果有学生选他做研究生导师,学术成果会很多,毕业后他能「安排高薪工作」。课上的张黎也依然活跃,积极提问,跟老师交流。等到大四获得保研资格后,黄飞若主动邀请他加入自己的课题组。「他说硕士毕业年薪60万,你心不心动?」
2020年9月9日,华中农业大学2020级新生报到日,学生及家长排队等待乘坐校车入校(视觉中国供图)
跟张黎相似,「00后」的吕辰睿在动科院读本科时对黄飞若印象也不错。吕辰睿大三时选择黄飞若做自己的毕业设计导师,跟着黄飞若课题组内一个师姐做简单的实验。她说黄飞若「比较随和」,经常夸她「自觉,踏踏实实做实验」,实验遇到不顺,黄飞若也给鼓励。吕辰睿本身性格内向,说起话来语速很慢,音色比较软,她也很少主动向别人询问什么。接触到这样一位老师,起初她觉得「幸运」。所以2022年春天,她考研复试成绩出来后,少见地主动联系黄飞若,成为课题组的一员。
但也是在进入课题组后,这些学生才渐渐意识到黄飞若的另一面: 他的控制欲和谎言。
张黎是11名举报学生中最早进入黄飞若课题组的。2018年秋天,他跨学院保研到动科院养殖专业,「当时课题组的学生不到10个,不算大组,我前面有一个博士师兄」。他一开始有点低落,因为课题组成员日常实验和自习都挤在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这违反了高校基本的实验室安全规范。另外,实验室缺少很多基础设备和药品,只能做一些本科阶段就接触过的细胞实验。黄飞若告诉新来的张黎,新的实验楼正在建,很快就搬过去了,至于实验室没有设备,是因为样本都送到合作的公司检测,无需学生上手。而且硕士阶段可以不做实验只发表综述文章。作为一个跨学院学生,张黎说自己对很多情况不够了解,只能「无条件信任导师」。2019年, 张黎研一阶段就发表一篇综述文章,获得国家奖学金,之后顺利通过「硕转博」的开题答辩,成为一名博士生。「我本来以为自己在这儿能发展得不错。」
博士阶段需要真正的实验,张黎这时才意识到黄飞若课题组存在更多问题。「博士师兄们基本没在实验室做过什么实验,但也能发表一些实验论文。」另外,张黎自己的实验很难展开。他提出的几个课题被黄飞若否定后,决定研究导师指定的课题,但他缺少实验器材、药品。跟师兄和导师反映,得到的回应是「不用管,会安排公司做」。「简单来说,就是你把实验方案给导师后就没你的事了,基本不用上手。他会定期告诉你你的实验现在到哪一步了,但你没法验证。」张黎说,那时候他才意识到黄飞若涉嫌学术造假,他私下跟黄飞若提过一次他不愿这样,被黄飞若粗暴打断。「他十分反感别人质疑他,一句话也不行。」 此后,张黎从黄飞若口中「带过最好的学生」,成为组会上经常被批评为「不如本科生水平」的博士。
另外10名举报学生几乎经历了一样的状况。吕辰睿告诉我,她刚进入课题组,在第一次新生见面会上,准备了发言稿感谢黄飞若,感谢他的包容、有耐心。「每次帮他们拿快递、打印材料等,我都为能帮助他们而感到骄傲。每一次组会我都会准备发言内容,认真汇报。」
2022年11月末,课题组刚刚搬入动科院新的实验大楼。 新实验室里,课题组依然 缺少分析天平这类最基本的实验仪器,基础的分析实验包括PCR、WB也都无法开展。 这时,黄飞若让吕辰睿撰写一篇实验性文章,由一位姚姓博士后负责指导,并让吕辰睿对课题组其他成员保密。 吕辰睿以为自己是「被偏爱」的那个学生,按照博后师兄给的数据撰写。 一次,黄飞若和博后交流文章情况时,发现有一部分数据结果十分不显著。 「姚博后将这部分结果直接进行修改投稿,甚至在审稿意见回来后,姚博后要我自己画图补上一部分数据。 」吕辰睿说自己「大为震惊」,此后对黄飞若「粉转黑」。 她没有凭空画图补数据,她也成为黄飞若口中「散漫的人」。
动科院新的实验大楼,2022年下半年,黄飞若课题组实验室搬入这里,依然缺少很多实验设备(李晓洁 摄)吕辰睿记得,有时黄飞若会没来由地在组会上「提点」学生们不要在网络上发表任何言论,「我背后有学校年薪50万的专业律师团队,就算在网上发表了,别人都是来看笑话的」类似的话,「像是自己骗自己」。举报者之一潘琳告诉我们,黄飞若很喜欢「搞一些形式,比如要我们设计实验室logo,或者统一服装,学术上并无指导」。时间久了,这些学生还发现黄飞若教材编写造假、操纵同行期刊评审员、克扣学生劳务费等问题。但他们不敢再说太多。「我们被称为‘下面的人’,导师和两位师兄是‘上面的人’。」张黎说,「下面的人」只能服从。
举报的决心
从「下面人」的服从到最终决定举报,是一个迷茫、痛苦的过程。
几名举报学生告诉我,11人中,有4人来自本校,7人从普通一本或二本学校考入华中农业大学,且大多来自湖北省周边的二、三线城市、县乡。在农林类本科院校中,华中农业大学作为211院校声誉不错,动科院是学校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其中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曾数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不少农林类院校学生告诉本刊,华中农业大学这两门「明星学科」能排到国内高校前三的水平。在学院内部,很多本科生感觉身边90%的同学都有考研计划,学院保研率也较高,年级排名前25%左右都有保研资格。「大家都比较‘卷’。」一位本科生说。 因此,读研这条路线是明确又让人憧憬的。11名学生起初也满怀梦想进入黄飞若的课题组。
吕辰睿说,她高考后选择华中农大动科院的养殖专业,因为她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小时候家长不让她看动画片,但可以看纪录片,她是看自然、动物类纪录片长大的。虽然家人觉得养殖专业辛苦,又脏又累,没那么光鲜,她还是少见地坚持了自己,「填报志愿的截止时间之前,我还专门去看了志愿有没有被改」。
大三下学期,吕辰睿曾去一家大型企业的养殖场实习,帮母猪配种、接生、带小猪。她觉得跟猪「亲密接触」是很有意思的事。「睡熟的小猪可以偷偷抱起来,热热的,偶尔还会蹬腿。」她说,猪耳朵背后的皮肤特别软。有次她给猪扇耳朵,发现猪耳朵后面的皮肤很白,血管清晰,就伸手摸了一下。每次摸那里,猪就会躲开,然后疑惑地看着吕辰睿。尽管这些回忆很有趣,吕辰睿觉得自己也难在那样封闭、很少休息的环境中一直工作,她希望能继续研究这门学科,在动物营养、健康方面真的做出点什么。
等吕辰睿和同门进入课题组,意识到黄飞若要求他们做假数据,如果不同意,就威胁学生们延期毕业,他们经历了至少一年多的迷茫。潘琳告诉本刊,得知黄飞若学术造假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她好像被「洗脑了」,「焦虑,很被动,除了多找老师询问我的实验进展外,别的也不知道怎么办」。吕辰睿曾在学校网站一个学年总结文件中提到自己以后想去更好的学校读博士,这份总结被黄飞若看到后,在一次组会上批评吕辰睿20多分钟。「年年有人排队读我的博士,每年申博时期找我的人很多,每天都要清理邮件」「外面的人抢着想来读博,自己的人有机会还不知道珍惜……」张黎曾想过换导师,但换导师第一步需要黄飞若签字,还不确定是否有其他导师接收。
这种焦虑、忍耐很难熬。 张黎一位朋友黄灿灿告诉我,2023年夏天,二人一起吃饭,张黎饭后对她哭诉,称自己早发现黄飞若有学术不端行为,但他不敢跟太多人说,只能跟一些不是同校、学业完全没交集的朋友倾吐焦虑。「他不想造假,但是如果想毕业,跟着黄飞若就必须造假,可能他在人格上不允许自己这样,又不知道怎么办,所以很痛苦。」
一位举报学生刘肖萌在社交平台上记录:「我曾多次崩溃,真的搞不明白自己要如何才能顺利毕业,如何才能保持清白……他们怎么可能让你清白毕业呢?他们自己做了那么多肮脏的事情,又怎会允许你清白离开,成为定时炸弹?他们只会把你拉到他们那条肮脏的船上,大家一起沾染污秽,一起同流合污。」吕辰睿也形容自己「一日日枯萎下去」。
2023年下半年,黄飞若课题组里有人选择退学。一位从外校考入黄飞若课题组的博士生,进组不到半年申请退学,之后去其他学校读博。 或许这是一个勇敢的引子,提醒学生们还有别的选择。
2023年12月上旬,11名同学决定共同举报。 「靠着对彼此的了解,谁痛恨学术不端,不想造假,大家彼此都能感受得到。 」张黎说,他们很快互相确定了愿意举报的同伴,除了想面对自己的良心,那时期黄飞若课题组两位「上面的」博士后也快要结束博士后生涯,「他们很有可能成为所谓的‘导师’,也要带自己的学生,之后会有更多的学生成为受害者」。 另外,新一年的考研时间接近,11名学生也希望在考研成绩公布前揭露这起学术不端,避免更多不明真相的人进入黄飞若课题组。
当年12月底,动科院硕博生进行毕业论文中期答辩,张黎和吕辰睿记得黄飞若作为导师,不断向在场其他评审导师强调自己多重视学术规范和实验数据。如果有评审导师质疑学生的实验方法,黄飞若就推卸责任,称学生不听他的建议。在公开场合,黄飞若这种虚伪的强调不是第一次。虽然在那场答辩中课题组学员都通过了,但他们都有种羞愤,对那场「秘密行动」也更加坚定。
将近一个月时间,11人白天正常上课,晚上准备材料。他们列举的学术不端期刊论文中,也有参与举报的学生曾因担心延期毕业,成为论文合作者,他们没有避讳公开自己的软弱。 1月16日下午,公开材料前几个小时,他们问了课题组另外4人的意见,没有新的人加入。不久,他们按下发送键。
个例背后
举报信在网络上发酵当晚,黄飞若到自习室,找到11名举报学生,拍了拍张黎肩膀说:「没关系,有什么就说什么,大家一起把事情解决好,这也是我之后带好学生的一个方向。」 几天后,他接受「上游新闻」采访,称学生举报内容全部不实,「有个学生带头,他威胁别人,一起举报一起签字了」。 这是举报信发出后黄飞若唯一给出的回应,此后本刊记者多次联系黄飞若,没有收到回复。
石亚是国内一所农业大学动科院的教师,他看完学生的举报信后告诉本刊,黄飞若造假的数量、方式十分赤裸,在学术界内比较极端。他没有接触过黄飞若,只认识黄飞若的导师彭建。他听说,黄飞若早年在导师彭建团队工作,但二人关系不佳。彭建行事风格严厉,团队等级森严,也绝不容许实验数据有问题。另外,在国内,「团队老大」的身份意味着团队中几乎所有成果都归于他。「众人拾柴火焰高」,石亚说, 通常是举团队之力,先让「老板」有机会评上院士,获得更好资源,团队名声更大,成员随后也能「分得一杯羹」。比如接触更大的项目、购买更贵的实验仪器等。
但黄飞若不愿在导师的控制和荫蔽下做研究。石亚说,黄飞若脱离了导师彭建的团队「自立门户」,成为「老大」,也极少跟其他教师团队合作,这意味着黄飞若团队下的实验成果没有第二位合作伙伴监督,他具有绝对话语权。再加上动物科学实验中,微小改动一点数据很难被发现。「因为很少有团队会花时间、金钱重复国内期刊上随便一篇论文,即使重复实验发现有问题,同行教师碍于情面,或仅仅怕麻烦,也几乎不会举报。」石亚分析,是这些漏洞,让黄飞若「剑走偏锋」,在学术造假路上越走越远。
2021年6月26日,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典礼在校内狮子山广场举行 (视觉中国供图 )除了个人原因,石亚告诉本刊,也要注意科研圈的背景。「学术界也是论资排辈的,35岁之前升副教授是一个门槛,45岁之前升教授也是一个门槛。如果你45岁还没评上教授,或者还没有一些职称,之后可能就更难,总有年轻人在等着。」石亚说,随着教师数量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 而科研机构通常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科研水平认定的标准,文章成了教师们获得职务晋升、薪酬、社会声望甚至科研经费的基础。这是一块滋生学术不端的更大土壤。
在学术期刊领域工作多年的魏文咏有相似的感受。他是国内动物科技、畜牧兽医领域一家顶级学术期刊的编审成员,也是动物科技相关专业的教授。他告诉本刊,过去十多年,国内学术期刊发展迅速,仅畜牧兽医领域就有100多家期刊。魏文咏发现他所在期刊的投稿量越来越多,一些论文连基础的实验方式都会弄错。但编审不会主观判断这些论文学术不端,仅仅是退稿,不做更多说明。「所以期刊会优先选择基金项目的成果论文,这些论文水平相对较高,因为基金项目申请原本就竞争激烈,能拿到基金,说明团队实验思路和方法比较明确。」那么期刊如何应对学术造假?魏文咏说, 除了纳入更多高水平编审成员,他们通常也要求论文作者少使用图片,多使用精确的数据。必要时会向作者要求提供每次实验的原始数据。
不过这些筛选、要求也难以过滤掉所有的学术不端论文。根据华中农业大学的通报,黄飞若在一个科研项目的结题报告中使用了学术不端论文。吕辰睿告诉本刊,黄飞若曾让她投稿一篇数据随意更改后的论文,黄飞若告诉她,如果期刊要求原始数据,就换一家期刊继续投,以此类推直到投稿成功。魏文咏说,他所在期刊也刊发过黄飞若的论文,目前正在重新审核中。
吕辰睿很庆幸那篇数据造假的论文最后被拒稿,让自己少了些「污点」。 她告诉我,在举报信发出前,11人想过最差的结果是没有学位,以本科生身份毕业。如果这样,她就回浙江老家烙麦饼,其他10人给她当营业员。过去这些年,每遇到失望无助的时刻,卖饼成了吕辰睿的惯性思维。想想以后,新课题难结业怎么办?毕业后因为举报的往事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干养殖太辛苦怎么办?——「回老家卖饼好了。」
(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24年第10期, 为保护受访对象隐私,文中黄灿灿、石亚、魏文咏、潘琳为化名)
「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布雷克 / 审核:小风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