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情感

「5年攒40万」:像老人一样生活后,我的人生越来越顺了

2024-06-18情感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年轻人——

不熬夜不打游戏,每天早睡早起,晚上泡脚、按摩、做运动;

每天自己煮早餐、午饭,准备好水果、牛奶,一起带去公司;

周末不睡懒觉,早起去公园打八段锦,下午再去爬个山;

出门不买咖啡、奶茶,随身带保温杯、手帕、环保袋;

喜欢攒各种袋子、纸皮箱、瓶瓶罐罐,定期拿去回收;

东西不用完决不买新的,一件衣服穿五六年......

这群年轻人被称为「精神老年人」。

在豆瓣上,甚至有一个2万多人的生活小组——精神上是老年人的年轻人们来乘凉。

年轻人在这里分享着自己的「长寿秘籍」,比如「金刚功练习心得」「在寺庙做义工」;

晒着自己新买的老人鞋、泡茶席......

在别人眼里,TA们可能是年轻人中的「异类」,正如小组简介里说的那样:

所谓精神老年人,是指单有一副年轻人的皮囊,兴趣爱好、消遣娱乐、生活习惯都非常老年人。老年人觉得我们年轻,同龄人觉得我们暮气。

但TA们乐此不疲,非常享受「提前变老」的时光,甚至觉得:

「像老人一样生活,给了我无比的安全感。」

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从前,年轻人对老年人的生活不屑一顾,看不上老人「抠搜」「惜命」的风格。

如今,为什么这些年轻人开始过着和老人一样的生活,甚至感觉更幸福了?

我采访了朋友圈里的三个「精神老年人」,得到了一些特别有意思的结论。

三年前,考拉经历了人生的低谷期——工作丢了,男友跑了,父母闹离婚。

心态炸裂的考拉,把自己关在出租屋一个月,每天蓬头垢面,沉迷于打游戏。

因为焦虑,她每天都要喝两杯奶茶,吃很多零食和高热量的外卖。

这样造的后果,是足足重了10斤。考拉上秤时,还以为是秤坏了。

「变胖后,我更焦虑了。经常失眠,整个人精神状态很差。

我觉得不能再这么下去了,于是在网上找减肥方法。但那些方法都太极端了,没坚持下去。」

偶然间,考拉听说打八段锦可以提高睡眠质量,还能减肥,于是加入了一个 「八段锦早起打卡群」。

群里规定,早上6点30分要在群里打卡,超过三次没做到就要退群。

「当时我觉得很稀奇、很好玩,而且自己也没什么事做,干脆练着试试。」

令考拉诧异的是,仅仅跟练了几天,她就感觉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了」:

「我们群的年龄段相差很大,有00后的小妹妹,也有六七十岁的大爷大妈,但氛围非常好。有个妹子说自己有焦虑症,什么事都要求完美。

群里一个大爷就开导她,说做事不要只想着结果,重点是要专注当下。

就像打八段锦一样,打的时候只专注于它的一招一式。打完了你自然会发现,身心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舒坦了。」

自从早起练八段锦后,考拉的生活开始步入正轨。她的日常变成了这样——晚上11点睡觉,早上6点起床。

哪怕现在她做回了打工人,也没有改变这个作息规律。

因为她发现,学习老人的生活习惯,不仅拉长了她一天的时间,也让她的生活变得更健康:

「在那个群里你会发现,很多老人的日常都非常规律。几点起床,几点买菜,几点串门......看似生活寡淡,却可以帮我们避免不少焦虑和内耗。

因为你不会陷入那种不确定和不安全感中,每个时间段都有要做的事,你的掌控力会很强。」

现在,考拉把这种规律感带到了工作中。作为项目经理的她,日常事务繁杂琐碎,一天要工作10个小时。

但自从早睡早起后,她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早晨。

除了练八段锦,她有时还会做一顿丰盛的早餐、听听播客、看看书,这让她感觉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有意义。

其余的时间,她会规划好一天要做的工作—— 几点开会、几点制定计划、几点跟踪进度。

「一些老人特别会保养自己的心力和情绪,他们的生活习惯好,注重体验感。

作为年轻人,我觉得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或许收益的不是当下,是往后每一天的生活。」

虽然有时计划赶不上变化,但大部分时候,这种老年生活还是让她感觉「很安心」。

「能不能不要把我攒了40万的事情说出去?因为我奶奶说,闷声才能发大财。」

采访小刀的时候,她跟我打趣,说我是第一个知道她存款的人。

我很震惊和羡慕,毕竟她的存款多过我几倍。

今年28岁的小刀,是个非常典型的「精神老年人」。

朋友形容她爱好广泛,但大多「不入流」——打太极、喝茶、研究【易经】,还喜欢制作美食和收藏茶具。

但这些爱好,她坚持了很久——太极打了4年,喝茶十几年了,制作的美食自诩能进「新东方」,家里的几套茶具也足够撑一撑场面。

令我没想到的是,她能攒下钱,竟纯属「意外」: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并没有刻意攒钱,只是刚好我物欲低,爱好也不怎么花钱。

唯一花钱的可能是买茶具,但我一般几年才入手一套。

小刀觉得,自己的爱好和消费习惯,应该是受了奶奶的影响。

她从小被奶奶带大,在她看来,奶奶是一个非常有「生活感」的人:

「以前我奶奶每个月发了工资,都会留一笔固定的生活费,剩下的都存起来。

她年轻时开过饭店,后面退休了,经常做一些好吃的送给左邻右舍,他们也喜欢拿别的东西和她交换。」

奶奶的生活理念,潜移默化影响了小刀。

从小到大,她只买需要的、实用的东西,尽量自己做饭,也会固定存钱,有聚会或亲友生日,就自己动手做吃的给大家,主打一个用心。

不知不觉间,她就有了自己的一笔「小金库」。

「我奶奶经常说,日子只要自己过得舒服就好,不用贪多求快。年轻人压力大,吃饭叫外卖,报复性消费,其实我能理解。

但这样的生活我不喜欢,甚至有点惧怕,我更喜欢老年人那种慢节奏的生活,这个世界已经很卷了,所以我想试着慢一点。」

现在很多人的生活感,其实是缺失的。

老人身上的一些智慧和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他们擅长在琐碎的日常里,寻找活在当下的乐趣。

包括他们很多爱好都需要投入很多时间,但这种长时间的投入,可以让人获得内在的平和与安定。

小刀对生活感的解读。受访者供图

两年前,谭紫心血来潮,和朋友一起在山里的道观住了四天。

原本只是想暂时逃离一下都市生活,谁知回城后,道观竟成了她魂牵梦萦的地方。

身边的朋友也惊奇地发现,谭紫从一个熬夜少女「进化」成了精神老年人:

「在去道观之前,我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手机分散掉,经常陷入「拖延症」的恶性循环中。

但去了道观后,因为要上早课,不能经常看手机,反而无形中减少了我对手机和网络的依赖。」

道观的抄经室。受访者供图

谭紫从此爱上了道观。每逢节假日,她都会去不同的道观逛逛或小住几日。

对于手机,她再也不像之前那么依赖——最夸张的一次,谭紫半天没看手机,以至于错过了好友的邀约。

「家人和朋友都不敢相信,因为以前的我经常熬夜打游戏、疯狂刷短视频,特别是不开心的时候。现在居然能放下手机,去做其它事情。」

她自己也在思考:为什么这种生活能让我更安心?

最终,她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其实很多人都没发现,在网络时代,我们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信息消耗着精神能量。

很多无形的焦虑,其实都是外界带来的,我们要试着屏蔽这些无谓的人和事。」

道观的生活让谭紫发现:

摆脱了碎片化娱乐后,越是专注当下,内心的笃定感就越强。

比如,她在抄经的时候,心里就只有眼前这份经文,不会想一些烦心事;

吃斋饭的时候,她不再一边吃饭一边刷手机,只专注品尝碗里新鲜的蔬菜和香喷喷的大米饭——

因为她师父说了,道观里的一蔬一饭都来之不易,要「惜福」,好好吃好每一顿饭。

道观的饭菜。受访者供图

这些年,谭紫发现自己的精神内耗越来越少:

被生活和工作消耗的情绪,慢慢得到修复,内心的充盈感替代了日常的焦虑内耗。

现在的她遇到烦心事时,会选择去跑步、看书,或来一次断舍离和大扫除。

「我现在觉得,专注当下,不仅能让生活更高效,还能让自己体验心流的沉浸感,释放心理压力。

就像在道观点一盏油灯、摇一份签文,心慢慢地就静下来了。

虽然道观里很多都是老年人,但希望一些正被情绪困住的年轻人,也来体验一下。」

道观祈福场景。受访者供图

采访完这三个「精神老年人」,我在她们身上发现了一个共性:

害怕自己的生活「失控」。

考拉害怕无序感,所以希望自己的生活有规律;

小刀喜欢慢生活,所以不想在内卷时代失去自己的生活节奏;

谭紫不想再陷入拖延症的恶性循环,所以希望专注当下。

这种害怕生活失控的心态,内里其实藏着深深的「不安感」。

这些不安感里,有对未来的焦虑和担忧,有对无法掌控生活的恐惧,也有对心理内核稳定的渴望。

经过岁月沉淀后的老人,身上具有豁达、有序、平和等特点,这些正是年轻人们所需要的。

因此,TA们想通过模仿老人们的生活方式来摆脱不安感,让自己得以提前触达「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感觉。

有人觉得,「精神老年人」是年轻人逃避压力的「躺平」行为,不应该鼓励。

我倒觉得,这种行为是年轻人「重振旗鼓」的方式,不应完全否定。

外界压力下,有人选择「躺平」,可能是因为心理学所说的「习得性无助」——

当外部施加了一个负面的刺激,如果每次尝试都没用,躺平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但更重要的是,当情况变化时,自己的信心还可以复苏。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保留一些「自我照顾」是很有必要的:

好好吃饭、多做运动、早点睡觉,在生活中适度地享受,不多苛求。

那么,如何可以更好地像个有智慧、平和的老人一样去生活呢?

【被讨厌的勇气】作者岸见一郎,在他的另一本书【不安的哲学】中,总结了3个对抗不安感最切实可行的办法:

1、确定人生目标,实现自我追求

岸见一郎也遭遇过人生低谷,被外界评价裹挟,陷入深深的不安中。

在濒临崩溃时,他想起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做一名有价值的作者。

他认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那么,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阻碍,都只是NPC,不值一提。

就像升级打怪的游戏一样,这些阻碍只是过程中的普通过客,自己的主线任务是抢夺终点的金币。

即成为有价值的作者,因此根本不必理会这些阻碍,一心朝着人生目标前进即可。

他用这种方式,不仅走出了不安的阴霾,还成功实现了对自我的追求。

2、专注当下,是摆脱焦虑的关键

有不少读者咨询岸见一郎:一想到将来就很担心,怎么才能让这种担心消失?

他的回答只有一句:别去想未来,看看眼前有什么。

就像热爱道观的谭紫一样,抄经的时候专注抄经,心烦的时候就去做些喜欢的事,让自己进入心流。

当你专注眼前,把精力花在当下的事情上,你会发现心中的不安感会逐渐消失。

3、调动内在力量,强化心力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灾难化思维」。

具有灾难化思维的人,容易将事情往坏处想,甚至脑补最坏的情景,最后导致自己出现严重的的恐慌心理和无助感。

比如,一点工作没做好,就觉得自己马上要被开除;伴侣一小时没回信息,就觉得对方不爱自己了.....

出现灾难化思维的根本原因,是心力太弱导致过度悲观。

因此,我们需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心力,把事情多往积极的方向去想。

工作没做好,那就允许自己不完美,下次改进;

另一半没及时回信息,要么自己也忙起来做事,要么和对方坦诚说出自己的不满。

抱着「只要地球不爆炸,我就不会完蛋」的心态,你就能从容过好每一天。

从「质疑老人」,到「理解老人」,再到「成为老人」。

我认为,年轻人像老年人一样去生活,其实是TA们实现自洽的一种方式。

TA们需要稳定的内核,来支撑不确定的未来。

因此学着像老年人一样,专注当下、享受生活。

但不管你选择何种生活方式,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专心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作者 | 夏木 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主播 | 佳音,十点读书签约主播。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