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养生

强大的「夹脊穴」,消化不良立马见效

2024-06-29养生

小编导读

夏日炎炎,气温升高,饮食不慎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平素脾胃功能就稍弱的朋友很容易被气候所影响,开始频繁出现消化上的症状,或腹泻便稀、或食欲不振,或打嗝反酸,甚至还会有胃脘部及两胁胀满疼痛的情况。有这样一种特殊的针刺治疗方法,操作方便、简单,对于本症状十分有效,请大家来详细了解。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胃痞」范畴。本病脾虚为本,邪实为标,病位在胃,涉及肝脾。

>>>

经络辨证

从经络循行来看,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与胃直接相连,是调节功能性消化不良最直接的经络;胃经的表里经为足太阴脾经,脾经「络胃」,「复从胃,别上隔」,与胃相连;胃经同名经为大肠经,其经脉相互衔接,「同气相通」。足厥阴肝经「夹胃,属肝,络胆」,胆经与胃经虽无直接联系,但是二者在耳前及少腹部相互交汇重叠,而其运行的气血可以相互贯通。且肝胆相邻,胆经与肝经互为表里经,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畅达,脾胃运化功能也能健旺。

因此,肝经、胆经与胃在功能上关系紧密。根据我们的临床实践及文献研究结果, 胃经、脾经、大肠经、肝经、胆经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关系密切, 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经络。

>>>

诊疗方案

功能性消化不良以脾虚为本、邪实为标,病位在胃,涉及肝脾。根据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病机,可分为 损伤型 肝脾不调型

脾胃乃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为胃行其津液」,胃主受纳腐熟有赖于脾主运化的协助。对于脾胃损伤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应以 「健脾和胃、理气行滞」 为主要治疗原则。

脾胃为中焦气机枢纽,脾气主升,胃气主降,其皆有赖于肝的疏泄调达。若肝失调达、脾失运化,则脾胃升降功能障碍,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对于肝脾不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应以 「疏肝健脾、和胃消痞」 为主要治疗原则。
1 . 脾胃损伤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辨证要点: 胃脘胀满、疼痛,餐后饱胀和早饱感,纳呆、便溏,舌淡,苔白或薄黄,脉细弱。

治疗经络: 胃经、脾经、大肠经。

针刺处方: 脾夹脊(T 11 夹脊)、胃夹脊(T 12 夹脊)、大肠夹脊(L 4 夹脊)、中脘、天枢、手三里、足三里、以足三里为中心1~1.5寸皮部区。双侧取穴。

针刺方法: 脾夹脊、胃夹脊、大肠夹脊点刺,不留针,中脘、天枢直刺,进针0.5寸,手三里、足三里直刺,进针1寸,以足三里为中心1~1.5寸皮部区皮下平刺,留针30分钟。一周治疗2~3次。

处方说明: 本处方是根据同源点针刺治疗程序,结合临床经验制订的规范治疗方案。 脾夹脊、胃夹脊、大肠夹脊为中枢同源点 ,调节脾、胃、大肠三经气血,养护脾、胃、大肠脏腑精气。

中脘为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普济方】有「治五脏积聚气,穴中脘」,针刺中脘可理气和胃。天枢为大肠募穴,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又是胃之下合穴,「合治内腑」。【脉经·胃足阳明经病证】曰:「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取三里。」针刺足三里能通调腑气,和胃止痛。手三里属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从全息理论看,手三里与足三里有结构相似性,且足三里处出现敏化反应,手三里往往出现类似的反应。

这几个部位是功能性消化不良高发同源点,以上同源点配合,共奏健脾和胃、理气行滞的作用。

2 . 肝脾不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辨证要点: 胃脘胀满、疼痛,两胁胀满,嗳气吞酸,情志抑郁,喜太息,或心烦易怒,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治疗经络增加肝经、胆经。

针刺处方: 肝夹脊(T 9 夹脊)、胆夹脊(T 10 夹脊)、脾夹脊(T 11 夹脊)、胃夹脊(T 12 夹脊)、大肠夹脊(L 4 夹脊)、中脘、天枢、手三里、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及以足三里为中心1~1.5寸、阳陵泉下1~1.5寸皮部区。双侧取穴。

针刺方法: 肝夹脊、胆夹脊、脾夹脊、胃夹脊、大肠夹脊点刺,不留针,中脘、天枢直刺,进针0.5寸,手三里、足三里、阳陵泉直刺,进针1寸,太冲直刺,进针0.5寸,以足三里为中心1~1.5寸皮部区、阳陵泉下1~1.5寸皮部区平刺,留针30分钟。一周治疗2~3次。

处方说明: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土得木而达。」生理情况下,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能使全身气机疏通畅达,有助于脾升胃降,脾胃功能正常;若肝失疏泄,木郁乘土,则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或胃气上逆,出现腹痛腹泻、脘腹胀满等症状。肝胆相表里,因此此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须注重肝、胆二经的调节。

肝夹脊、胆夹脊为中枢同源点, 调节肝、胆二经气血,养护肝、胆元气; 太冲、阳陵泉、阳陵泉 下1~1.5寸皮部区为肝脾不调功能性消化不良高发同源点。

>>>

调护

饮食节制,勿暴饮暴食;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肥甘、不易消化之食物;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志刺激;保持生活规律,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同源点疗法,实现养元通络

【同源点疗法:一「点」即通的经络诊疗方案】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书

扫码免费试读

同源点疗法是在养元通络理论指导下,以疾病相关夹脊穴为中枢同源点,疾病相关经络反应点为外周同源点,通过刺激中枢同源点和外周同源点来调养脏腑元气、疏通病变经络,进而实现「养元通络」的治疗目的。本书对同源点疗法的理论基础、诊疗程序、相关理论、诊查和治疗方法进行全面论述,举例说明其临床应用,并探讨标准化诊疗方案。该疗法由经络诊查、同源点治疗两个步骤构成,诊疗思路清晰、程序规范,易于读者理解,临床运用有法可循。在针刺操作上,不强调「得气」,无需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读者易于学习,患者乐于尝试,有较高的推广、运用价值。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往期推荐

Historical articles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同源点疗法:一「点」即通的经络诊疗方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彭锐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悦读中医 (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 封面及文中图片来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编辑: 李文博 杨东伦

✦审核:魏杰

✦排版:杨东伦 郭东山

✦转载、投稿、合作和团购书:17701086692(微信号)

点击 「阅读原文」 ,购买本文推荐好书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