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游识
猷
本文首发于果壳亲子Guokr(guokr_kid),经授权转载
由【误杀】导演柯汶利执导的 , 犯罪悬疑新作【默杀】 , 官宣定档 7月4日, 故事围绕着一所女子中学的 , 校园霸凌事件展开 。
女孩的丛林法则,跟男孩真的不一样! 不动手的霸凌更残忍!
她们的丛林法则很复杂,每一次无意的小玩笑,最后都很可能成为理不清的「校园霸凌」,看似没有那么多肢体上的暴力,但伤害都藏在更隐秘的暗处。
除了打着闺蜜名义的霸凌以外,女孩间的拉帮结派和暗中孤立,也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心理霸凌。
闺蜜和敌蜜有时候界限并不分明,那些暗戳戳的小心思、看似友善实则处处打压、拉帮结派的小团体,都会造成更持久的伤害。
【伤痕累累的恶魔】剧照
这里也不得不讲到【女孩的地下战争】这本书,它的 作者蕾切尔·西蒙斯在自己8岁的时候,就经历过这类霸凌。 这本书探讨了女性霸凌的问题, 作者采访了多位被霸凌者和霸凌者,揭示了 一系列女孩霸凌问题的认知,并希望能提供实际可行的解决策略。
作者蕾切尔在书中提出了许多有深刻洞察的观点,在此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引起家长们的警醒和对孩子的关注。
01
相较于男孩霸凌, 为什么
女孩间的霸凌 更难被发现和制止?
1.关系攻击和社交排斥
蕾切尔发现, 女孩(以及上初中后的男孩)之间的霸凌,很多时候是隐形、非暴力的。
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攻击不是来自陌生人,不是来自泛泛之交,而来自曾经亲密的朋友圈。
这种霸凌往往不是短期的矛盾冲突,而是沉默却有条不紊的持久战;
更麻烦的是, 它往往不会被老师识别,但所有其他孩子都心知肚明。
这种关系攻击和社交排斥并不是肢体暴力,具体可以分为三类:
关系攻击
间接攻击
社交排斥
它在实际中可能表现为:
一个孩子通过不予理睬、绝交,来威胁另一个孩子同意某种要求;
一方用消极肢体语言或面部表情,比如摆脸色,来蓄意破坏他人关系;
通过损害人际接纳、友谊或群体融入中产生的关系或感情,来伤害和惩罚他人 ……
【小舍得】剧照
2.女孩为何不直接表达愤怒
看到这里,相信各位家长产生一个疑问: 为什么受欺负的女孩不能直接表达愤怒,把这些欺负「怼」回去呢?
因为和男孩一样,女孩也对三样东西充满渴望—— 联结、认可和权力。
渴望联结意味着孩子想要 结交朋友,渴望认可和权力又会引发竞争和冲突。
在这个过程里,一定会有愤怒的出现。 但整个社会对女孩的期待却是不要愤怒,要友善,要和尽可能多的人做朋友。
研究证实,从很小时候起,父母和老师就会阻止女孩进行肢体攻击;而面对男孩的小冲突,成人或表示鼓励或不屑于插手。
这种 「女孩」期待和要求造成的结果是: 女孩不敢直接表达自己的愤怒。不敢直接说:「你做的某事让我不舒服!」,也不敢与人发生正面冲突。
但愤怒总要有个去处,而这个去处就是一些间接的行动—— 隐形的冲突 。
图源:【小欢喜】
3.被霸凌者及其家庭,通常难以反抗
有些女孩面对霸凌根本不敢告诉家长,觉得自己十分没用。
更多情况下,即便女孩向父母说出了自己的烦恼,也常常会请求父母不要干预,因为她们怕被报复。
家长们眼睁睁地看着女儿每天回家哭泣,想帮助孩子,却害怕局势反而恶化。
有的家长很生气自己女儿为什么不反抗?
一个原因可能是: 施暴者是她的朋友。
「 女孩会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孤身一人,其中就包括维持一段施虐友谊。 」
也可能因为: 受害者自己都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因此无从反抗。
还有一种可能是因为: 主导霸凌的,常常是老师和家长眼中完美得体的「好女孩」。
正因为这种女孩富有魅力和才华,所以能成为小圈子的领导者。而大部分女性霸凌事件,恰恰是在小圈子领导者的要求下进行的。
因此,当孩子经受这种霸凌时,父母也爱莫能助,只好选择静待这一阶段结束。
4.为什么老师无法阻止这种霸凌
(1)老师太忙了
老师已经被很多教学任务和行政任务搞得疲惫不堪。 对老师来说,一旦学生出现违纪行为必须要现场抓住,迅速做出惩罚决定。
抓男生的违纪比较容易, 而女孩间这种 隐秘霸凌,老师很难注意到,也很难准确识别。
(2)对霸凌有误解
不少老师对于霸凌有着错误的认知,会认为: 如果孩子被当作霸凌目标,遭受他人的社交孤立,那孩子本人一定也做错了什么。
比如这个孩子没有做出恰当的回应,这个孩子过于鲁莽,或者这个孩子需要提高衣着品味.. .
此外, 关系攻击也很容易被视作社交技巧问题 。
即使老师注意到一个女孩在被欺凌,也只会劝说她「对同龄人耐心一点,尊重一点,这样就不会被孤立了」。
在此过程中, 行为的攻击性被抹去了,受害者得不到支持,反而被责备「不懂社交技巧」。
5. 网络让霸凌变得更普遍
社交媒体成了一个兵工厂,暗藏无数种武器:建一个群惩罚某个女孩,把她的尴尬照片贴上标签放出来让大家瞧瞧,半夜发送恶意短信然后关机。
如今,放学并不见得能让孩子舒一口气。
手机和社交媒体让女孩整日整夜都躲不开霸凌,无法躲开残酷行径。
图源:【小欢喜】
02
家长可以怎么做?
如果你家是女儿,那么 家长一定要 告诉她说实话、表达愤怒是必要的且正确的。
正面冲突往往是争取理想结果的好机会。
朋友之间也应该直言, 孩子需要学会如何将最令自己感到不适的感情暴露在「友谊的光天化日之下」 。
研究表明, 家长们仅仅为孩子抹去眼泪、拍拍肩膀以示鼓励是绝对不够的 。家长要更多地告诉孩子,自己在成长过程里同样遭遇的压力、脆弱和痛苦。
1、和孩子谈论另类攻击行为
如果家长能用客观的方式告诉孩子自己了解学校生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家长如果「懂」女孩的隐性攻击文化,女儿就会感到安全,愿意告诉你最黑暗的角落。
在问的时候应该随意一点,比如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晚饭前在餐厅里。可以使用如下问题引发讨论:
班里女孩刻薄的时候会怎么做?
老师知道发生什么了吗?
为什么发现了?或为什么没发现?
朋友之间有时也会态度刻薄吗?有啥表现?
图源:【小欢喜】
2、表达同理心
积极倾听的父母对孩子也很有帮助。 比如询问孩子的学校生活如何,在女儿哭泣时把她们紧紧搂住。
但家长要注措辞。 如家长的评论听起来是希望小事化了,那么女儿的挫败感反而就会加重。
更好的说法是:「这种事太可怕了!我很难过。」
同理心是女儿陷入社交斗争时最渴望得到的东西。
要知道,孩子的同龄人文化常常拒斥感受:「你太敏感了!」「我才没那样,你自己误会了!」「我只是开玩笑而已。」
——正是由于那么多人都说她的感受毫无根据,她才更加需要你的帮助,才能帮助她认可自己的感受。
除了语言外,行动也可以表达同理心。
比如说,如果孩子一个人待着,去哪儿比较好呢?可不可以每周安排她去图书馆、艺术课或健身房?
虽然这些都不是终极解决方法,但如果她真的很痛苦,也许你可以为她找到一个喘息的空间。
3、提问与反思
有时,你可以做的最多就是提问,让孩子反思自己的消极友谊 。可供参考的问题如下:
你希望好朋友是怎样的?
这个人是这样的吗?
既然某个人让你这么难受,为什么还要跟她做朋友?
当你任由她这样做(指出具体行为)时,你会让她感觉你是个怎样的人?
图源:【小欢喜】
03
帮女孩打败隐形霸凌的
「女孩方案」
作者 蕾切尔 还提到一种亲子共同行动的方法,取每个行动的首字母,可以命名为「女孩方案」,步骤如下:
G——汇集(Gather)你的选择
让孩子列出应对该情形时你可能做出的所有选择;
让女孩以实际的态度自由探索自己的选择很重要——即便你不同意她们的选择。
I——我(I)选择……
做出选择,从上述策略中选一种。
R——理由(Reasons)是……
解释你的选择,列出选择该策略的理由。
L——列出(List)后果
预想:做出该选择后可能会发生什么?
这里要注意的是,有两种说法是父母应该避免的:
「她只是嫉妒你。」
—— 这样的说法毫无说服力。 欺负或伤害你女儿的常常是看起来自信满满、魅力非凡又颇具影响力的女孩,你女儿绝不会认为她嫉妒自己。
「也许你太敏感了?」或「但你们关系那么好!」
——也许父母认为自己是在帮助女儿坚强,但孩子会认为你的话是在粗暴地否认她的感情。
图源:【小欢喜】
作者蕾切尔·西蒙斯在书里写了这样一段文字:
我希望任何一位当过落单女孩的女性, 都能重新振作、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她们会低声自言自语:「我最后悔的是当初保持沉默, 到底有什么好怕的呢?」
如果你是女孩的家长,也希望你能认可孩子的全部感情,而不只是一部分感情。
在她们表露出不安、焦虑时,可以了解她们的烦恼,倾听她们, 并鼓励她们勇敢地拒绝或说出来。
让女孩儿们也能在坦诚相待的关系中 ,享受令人欢欣的自由,不再担心会被人抛弃。
「果壳亲子Guokr」是果壳旗下的儿童教育公众号,
这里有可信赖的育儿科学知识,随时随地的家庭STEAM教育。
帮你成为具备未来视野的家长,帮助孩子探索世界、学会思考,
培养属于未来的优秀人才。
头图图源: 【小舍得】剧照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
别忘了文末 【点赞】 和 【在看】 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