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月6日下午,病痛缠身的陈毅元帅到了弥留之际,医护人员时刻关注着病情的变化,妻子张茜和女儿珊珊更是寸步不离地守在身边。此时,陈老总已经说不出话来了,身体也无法动弹,在医生的全力抢救下,只有神志还稍微有些清醒,所有人的心情都很沉重。过了几分钟,叶剑英元帅快步走了进来,握住陈老总的手轻轻地说道:「我知道你在等什么,现在我把它带来了,老伙计,你一定要挺过去!」
说罢,叶帅从兜里拿出了毛主席批示的纸条,然后一字一句地在床边读着,见陈老总没有反应,叶帅把纸条递给了珊珊,让珊珊再读一遍。只见珊珊伏在父亲的耳边,含泪读着毛主席写在纸条上的每一句话,这时,陈老总才缓缓地闭上了一直睁着的双眼,一旁的叶帅和张茜见状,痛哭不止……
兼资文武,诗心相交
1928年4月28日,陈毅在朱德的带领下前往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两人的第一次相见就发生在江西龙冈的龙江书院内。
「我们早盼望着上井冈山来,如今终于如愿了!」「陈毅同志,你们辛苦了!」这是两人的第一次对话,双方紧紧地握着手,心情都很激动。陈毅认识毛泽东是在赴法勤工俭学的时候,当时蔡和森向他介绍了毛泽东开展驱张运动、创办【湘江评论】的事迹,陈毅透过毛泽东发表的文章,顿时产生了马上和他见一面的想法。
蔡和森而毛泽东此前对陈毅的了解,大多是从从三弟毛泽覃那里打听到的,不过,虽然消息不多,但毛泽东也预感到陈毅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战友。初次见面后,两人的友谊在战火中不断加深,陈老总一直很认可毛主席的用兵思想,并且将主席当做学习的榜样,始终站在毛主席的一边,而毛主席也对陈毅的才干很是肯定。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国之后的外交场合,毛主席和陈老总一直并肩作战,当然,文武双全的陈老总不仅能够在政治和外交上与毛主席配合得亲密无间,两人在生活中也通过诗词交往加深着彼此的感情。1964年底,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毛主席笑着问陈老总:「最近怎么没见到你有诗发表啊?」
「主席,这一年多我走访了十多个国家,路上也写了一些诗,还没有定稿,我想等改好了以后,再呈送给您,到时候请您斧正。」陈老总也很高兴,因为外交事务太过繁忙,两人已经有一段时间没交流诗词了。「好,一言为定!」毛主席欣然同意。原来,陈老总为了分担周总理的工作压力,在1958年兼任了外交部长一职,此前一年,他连续访问了亚非六国,积极拓展着我国的外交事业,而在访问的途中,他随手写下了组诗【六国之行】,一共7首,会议结束后,陈老总整理完就让秘书寄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看到诗后很是高兴,他专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进行审阅,这其中,对【六国之行】组诗中的第一首的修改最为出名,毛主席将其题名为【西行】。改后如下:
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海酿千钟酒,山栽万仞葱。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
毛主席晚年回想起自己多年来与友人的诗词交往时,专门提到:「董老(董必武)的诗醇厚谨严,叶剑英的诗酣醇劲爽,形象亲切,律对稍严。陈毅的诗豪放奔腾,有的地方像我。陈毅有侠气,爽直。」
由此可见,毛主席对陈老总做的诗是非常认可的,所以,在这首【西行】里,毛主席也没有改变陈老总原来的立意,只是修改了几个意象,将「鹏翼展」、「鸟途通」、「千钟酒」、「万仞葱」加了上去,使诗的整体更加富有张力。陈老总看到毛主席修改后的诗后,笑得合不拢嘴,连连说道:「好,好,还是主席改得好!」除此之外,两人还经常互寄咏物诗进行唱和,以物言志在两人的诗中屡见不鲜,而之所以能互为吟咏,是因为两人在诗里发表着共同的志向:为革命成功、人民幸福不懈奋斗。
正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陈老总和毛主席都有着广泛的交流,两人的革命情谊才历久弥坚,正是陈老总一直把毛主席当成榜样,所以,在弥留之际,他最期待的还是毛主席对自己的看法。
等来了最后的期盼
1971年1月16日,陈老总被检查出得了直肠癌,不得不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住进了医院休养。到了医院后,陈老总仍一直挂念着外交上的事,这是正值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关键时期。
为了确保各方的有效沟通,陈老总经常会把乔冠华叫到身边,交代他一些外交上需要注意的细节,乔冠华看着陈老总日益消瘦的身体,不禁湿了眼眶。当然,在忧心国事之余,陈老总也一直挂念着毛主席,当他得知毛主席生病时,心里很是难受。1971年12月26日,陈老总把女儿珊珊交到了身边,轻轻地说道:「孩子,给我下一碗面条,今天是主席的生日,吃了这碗面,祝主席身体早日康复。」
在场的众人无不感动落泪,与此同时,毛主席也一直关心着陈老总的身体,多次让叶帅前去看望。到了1972年年初,陈老总的病情出现恶化,整个人也是时常陷入昏迷,妻子张茜和几个孩子们看在眼里,整日偷偷流泪。这年1月5号上午,陈老总醒了过来,他想要说些什么,可尝试了几次都没有发出声音,临终之际,他的心里仍在想着曾经和毛主席并肩作战的日子。过了一会儿,陈老总睁大双眼,用尽全部的力气,问出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一句话:「叶帅来了没有?」随后,再也无法说出话来。
遗憾的是,此时,叶帅刚刚离开医院不久,那他去干什么了呢?叶帅与陈老总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有时,不需要过多言语,两位老帅就知晓彼此的意思。在陈老总临终前的几天,叶帅经常来医院探望,虽然陈老总不能言语,但叶帅还是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了他心中的期待。所以,当陈老总问话的时候,叶帅已经离开了医院,正向中南海奔去,因为他知道陈老总最后的心愿只有毛主席能够解决。
经过通报,1月6号上午,叶帅在中南海见到了毛主席,此时,毛主席也已病痛缠身。毛主席得知消息后,心里就猜出了叶帅的来意,看到满脸悲伤的叶帅,毛主席真挚地问道:「剑英啊,他还好吗?」叶帅强忍着悲痛,对毛主席说道:「主席,陈老总他恐怕熬不过今晚了,您知道他心里一直在想着您啊……」躺在病床上的毛主席微微抬了抬身,认真地说道:「陈毅是个好同志,他对革命是有功的,现在我也老了,去不了了,请你向陈毅同志转达。」
说罢,毛主席把对陈老总的肯定写在了一张纸条上, 然后缓缓地交到了叶帅的手中。叶帅点了点头,在谈话结束后,叶帅顾不上休息,匆匆赶往了医院,不为别的,只是想再见老友最后一面,并且把毛主席的话转达给他。可是,当叶帅看到陈老总的时候,情绪再也无法抑制,因为此时的陈老总呼吸已经非常微弱,看着一直睁着双眼的陈老总,他不禁流下了眼泪,紧接着便出现了开头的一幕。弥留之际的陈老总等来了叶帅,也等来了毛主席对他的肯定,在女儿的朗读声中,陈老总缓缓地闭上了双眼,有了毛主席的认可,想必陈老总可以瞑目了。
1972年1月6日晚,陈老总在京病逝,享年71岁,叶帅闻讯悲痛万分,他提笔写下了悼念陈老总的诗句,并在诗里盼望着他的子女能继承父亲的事业,为国家做贡献……
友谊弥坚:毛主席最后一次出席追悼会
自从和叶帅谈话过后,毛主席也一直坐卧不安,心事重重,他躺在病床上回想起往事,想起了昔日一同在井冈山战斗的战友,罗荣桓元帅已经走了,陈老总也……想到这里,毛主席感到有些孤独,这天,他吃饭和睡觉都不如往日那般正常。1月7日,周总理来到了中南海向毛主席汇报情况,并且请示追悼会等后续事宜,毛主席得知陈老总离世的消息,脸上流下了眼泪,他拿起笔圈发了周总理递交的相关文件。
追悼会定在1月10日下午三点举行,在接下来三天的时间里,毛主席还是无法入眠,与陈老总长期地革命友谊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毛主席想起了陈老总写【梅岭三章】时的大义凛然,想起了他在外交舞台上的风采……到了10号这天,毛主席更加心绪纷乱,午饭时,他连筷子都没有动,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眼看就要到追悼会举办的的时候,毛主席拿起了书,翻看了起来。此刻,毛主席的卧室里没有日历,没有钟表,时间仿佛停滞,只有一本书与主席相伴,不过,老友离去,毛主席又如何能安然纵览。也不知过了多久,毛主席突然挣扎着站起身来,急切地朝门外问道:「小张,现在是什么时间了?」
一直在门外守候的秘书张玉凤听到毛主席说话了,赶紧回复:「主席,一点半了!」「备车,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毛主席大声地命令道。站在大门外负责警卫的卫士长陈长江立即着手进行了安排,几分钟后,一辆专车就停到了中南海的门口。只见毛主席在张玉凤的搀扶下快步向门外走去,甚至连外套都没有穿,因为此去八宝山的追悼会现场需要不短的时间,他不想错过送老友最后一程,这天,寒风凛冽。专车在马路上飞快地行驶着,道路两旁的首都市民仍和往常一样过着各自的生活,而坐在车里的毛主席也无心再看车外的景象,此时的他心情很是急迫。几十分钟后,专车顺利地抵达了追悼会场地的门口,在张玉凤的搀扶下,毛主席走进了会场。
在礼堂的前厅,毛主席见到了前来迎接的周总理、朱老总一行,看到周总理的身影,毛主席朝着他微微点头,两人没有说话,因为毛主席清楚有周总理在,一切都会安排妥当。由于还不到3点,毛主席就先来到了接待室休息,屋内早已按照周总理的要求临时放置好了火炉。片刻,陈老总的妻子张茜带着几个孩子走了进来,看到他们后,毛主席扶着沙发站了起来,张茜见状,快步朝毛主席走去。
「主席,您……您怎么来了?」看到毛主席能来,张茜心里不知该说些什么,非常感动。毛主席也红了眼眶:「陈毅是个好同志,我要来送他最后一程,他是一个好人!」张茜听后情不自禁地挽起了毛主席的胳膊,看着满目悲伤的毛主席,张茜觉得此时的他就像是陈老总的兄长一般。
不过,张茜也是一个细心的人,她注意到了毛主席病得也很严重,顿时觉得不应该让主席为了自己丈夫的事影响身体。她真挚地恳求道:「主席,您坐一下就回去吧!」
让张茜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摇了摇头,认真地说道:「我也要参加追悼会,你就别劝我了。」说罢,他让工作人员给他戴上了黑纱。下午三点,追悼会正式开始,仪式由周总理主持,毛主席、朱老总、叶帅、刘帅等领导悉数到场,由周总理朗诵悼词,所有与会人员都笔直地站在台下,默哀致敬。悼词宣读结束后,毛主席一直注视着陈老总的遗像,久久不忍离去,张茜看在心里,更加难过。
后来,毛主席、叶帅都经常抽出时间询问张茜的生活情况,嘱咐陈老总的几个孩子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在他们的心里,早已把陈老总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可见,革命先辈们的友谊多么坚固。【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