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约 3900 字
阅 读 需 要 10 分 钟
公元 215 年,汉中地区的实际掌权者张鲁正面临严峻局势。彼时,前方有曹操亲率的十万虎狼之师,后方则有刘备的势力虎视眈眈,两相夹击之下,他实在惴惴不安。
猜猜张鲁选择投奔谁,「点击人物图片查看结果」。来源/电视剧【新三国演义】截图
面对如此两难的局面,他的谋士阎圃献计道: 现在咱们最好还是投奔曹操,不然就只能归顺刘备了。 听到这句话,张鲁勃然 大怒道:
「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
实际上,张鲁决定投降曹操是必然的,因为于他而言,不管从当时的总体形势来看,还是根据他自己心里的小算盘,其实都只有去投奔曹操这一条路了。
要说张鲁为什么只能投奔曹操,那就得从张鲁的出身谈起了。现在大家一提到张鲁这个人,恐怕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他「张天师」的道教身份。张鲁在三国时期甚至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个挺特别的人物,他说自己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十世孙,也是天师道教祖张道陵的孙子,也算是名门之后了。
张鲁的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新三国演义】截图
张道陵去世以后,张鲁的父亲张衡继行其道。张衡去世后,张鲁继为首领。作为道教的领袖人物,他招募教众的方式是让人们交五斗米作为入教费用,所以他们这个教派也被叫做「五斗米教」。不过张天师后来得以步入政坛,靠的却是他母亲和益州牧刘焉家的关系。【后汉书】中记载:
「沛人张鲁,母有姿色,兼挟鬼道,往来焉家。」
由此可知,张鲁凭着他母亲和刘焉家的关系,很快获得了 刘 焉 的信任,而这种信任又让张鲁跟益州集团有了关联,并成为张鲁发达的起点。初平二年 (191) ,张鲁奉刘焉之命,以「督义司马」官职经营汉中。他带去汉中的军队里,有来自巴、蜀的旧部,但主要是由董卓之乱时从三辅、南阳流亡到益州的几万名流民组成的「东州兵」。靠着这些军队,张鲁不光有强大的力量击杀汉中太守苏固,还能吞并与苏固联合的南郑豪强赵嵩等势力,甚至在占据汉中后杀掉了身为道教同宗的张修并夺其兵众,最终成为独霸汉中的一方军阀。
在这一时期,汉中地区是交通要地,张鲁「断绝斜谷」,也就是切断了连接西北、西南的官驿大道「褒斜道」,借此隔断了西北和西南的联系,为他割据汉中创造了条件。他的这一举动对东汉未年的西部政局产生了深刻影响。刘焉活着的时候,张鲁对其效忠。可等刘焉死后,他的儿子刘璋很快就跟张鲁翻了脸。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后来诸葛亮评价刘璋: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真可谓一针见血!
262年(蜀)益州北部图及汉中位置所在。来源/ 【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
刘璋明明有资本收买张鲁,却因张鲁为人有点儿桀骜不驯,就把他母亲和弟弟全杀了,还派兵攻打他,这下直接把张鲁逼成了仇敌。而且还导致原本效忠张鲁的人也跟着跑了,刘璋从此元气大伤。经过这么一番闹腾,原本能合为一体的西南地区,变成了刘璋据益州、张鲁据汉中、韩遂据凉州、宋建据枹罕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刘备的势力开始介入。事实上,刘备的势力其实早就对益州有所企图,正如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所以刘备集团在得到荆州后,向益州进军是必然的。这时刘璋又干了件糊涂事,为了应对赵韪之乱、曹操入侵以及张鲁的威胁,他居然主动向刘备抛出橄榄枝,邀请他带兵进入益州。这对于刘备可真是嗑睡送枕头,于是刘备在点兵之后,「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在刘备进军的同时,刘璋还「以米二十万斛,骑千匹,车千乘,缯絮锦帛,以资送刘备。」等刘备带领的数万人马到了涪城后,刘璋更是亲自去相迎,史书记载:
「先主所将将士,更相之適,欢饮百馀日。璋资给先主,使讨张鲁,然后分别。」
也就是说,刘璋和刘备开了三个月的欢宴后,给了刘备巨资让他去攻打张鲁。
刘备像。来源/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编【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这个动作让张鲁感受到巨大威胁,可接下来的事却更令其瞠目结舌。因为刘备在拿到刘璋的资助后并没有进攻张鲁,反倒在公元214年把刘璋拿下了。这个大反转让张鲁惊讶,也让他对刘备集团产生了极大反感。但对张鲁来说,现在还有个更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不止刘备,连曹操也开始打他的主意。公元215年,曹操亲率大军奔汉中,张鲁陷入了前后夹击的窘境。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现在张鲁面前只有两条路:投奔曹操还是归顺刘备?
事实上,如果从张鲁的角度看,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都不想要。张鲁在汉中一地称雄近30年,早就成为一方割据势力,自然不会轻易交出地盘和权力。但形势所迫,张鲁自己也知道,仅凭他这点人马,既无法与刘备对抗,也无法和曹操硬拼,投靠一方是必然。
【三国志通俗演义】,明。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但要是我们总体分析一下当时的形势就会发现 ,张鲁的 可选范围实际上挺窄的。在他看来, 投奔曹操会有 三个好处:
首先,对张鲁来说,就算是投降,也得考虑怎样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当时魏蜀吴三方势力中,曹操的力量无疑是最强的。而且曹操还「挟天子以令诸侯」,有着「名正言顺」的正统身份。光是「归顺正统汉室」这一点,曹操就比刘备更有优势。再者,张鲁是道教的领袖,刚好曹操家族对黄老学说也比较推崇。
曹操早年就信奉「黄老道」,直到去世都没有完全脱离这种「道」的信仰,在他晚年居住的洛阳宫殿里,还有专祠黄老的「濯龙祠」。也正因如此,后来曹操在收编黄巾军时才那么干脆。由于曹操对道教的认同,青州黄巾军认可了曹操的「黄天」地位,归降曹操后被收编为「青州兵」。这是曹操起家的第一桶金,也奠定了其日后的霸业。而在曹操死后,这些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由此可以看出,很多受宗教影响的人效忠的不是曹魏政权,而是曹操本人。在这种情况下,身为「五斗米教」领袖的张鲁,肯定会对信奉道教的曹操更有好感,这也是张鲁投靠曹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国吴·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盘口壶颈部绘有七只异兽,除两只并列外,其余几只之间皆有形状相似的半身异兽图像,这个时代,这种人面鸟身的「神禽」是道教崇拜并加以神化之物。来源/南京市博物总馆——六朝博物馆
其次,从地理条件上看,投靠曹操比投靠刘备更划算。在当时的情况下,刘备想攻击张鲁其实有些困难,因为从蜀地向汉中进军,沿途那些雄关要塞都很难攻破,这也是刘璋与张鲁作战失败的重要原因。但曹操已经自武都向河池攻来,并一路消灭了韩遂,打到阳平关后又攻入南郑。这种形势下,显然对付曹操的难度比刘备高多了。如果张鲁投奔刘备,意味着他要跟曹操在汉中腹地硬拼,那他多年建设的心血就会在战火中毁于一旦。但如果张鲁投奔曹操,那他的这些基业还能保存,他的财富,教众等也都能留下来。虽然后来刘备与曹操在汉中争了两年多,还是让这里被战火所毁,但张鲁和多数五斗米教众此时已经归顺曹操北迁了。无论如何,他们自己的性命倒是保住了。
最后,曹操开出的政治价码足够让张鲁心动。张鲁投奔曹操后,曹操封他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张鲁还得以「位尊上将,体及人臣,五子十室,荣并爵均」。张鲁的五个儿子以及阎圃等人也均被封为列侯。曹操还让自己的儿子曹宇娶了张鲁的女儿为妻,两家结为亲戚。对此陈寿在【三国志】中写到:「鲁舍群盗,列功臣,去危亡,保宗祀,则於彼为愈焉。」对张鲁而言,能够投降曹操,最终获得功臣的名号,得到一个善终,在汉末至三国时期的军阀当中,也算是不错的结局了。
银龟钮「武猛校尉」印,魏。来源/故宫博物院
相比起来,刘备一方能开出的条件就逊色多了。首先,刘备虽然号称汉室,但实际上依然是名不正言不顺。后来刘备也对张鲁提出了令其归顺的号召,可行动上只是派了益州降将黄权带兵去迎接,这样的态度显然不能让张鲁满意。而且此时刘备还在与孙权作战,胜负未定。再加上刘备虽然入蜀后,蜀地当地的世家大族对刘备集团的到来谈不上十分支持,这让刘备集团在蜀地的政权不太稳固。事实上,后来蜀汉政权被灭时,愿意死战到底的也大多是刘备集团的旧部,原蜀地的各个世家大族势力并没有死战的打算,反而先后投降了。所以刘备看上去显然不算是个值得投奔的势力,这才是让张鲁对刘备集团没多大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对张鲁来说,刘备集团从一开始就跟他有很大的嫌隙。刘备一开始来蜀地,就是刘璋请来对付张鲁的。尽管刘备没有直接与张鲁爆发大规模冲突,但是刘备跟刘璋翻了脸,这就让张鲁认为刘备可能也会做出对他不利的举动。尤其是刘备部队攻占成都后,刘备对手下说:「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就这样,在搞定刘璋后,刘备集团在蜀地大肆掠夺财富,这种行为让张鲁心惊胆战,怕刘备会把这一套用在自己身上。同时刘备之前还策动过张鲁集团的人叛逃,这种挖人墙角的行为导致张鲁更不敢信任刘备集团,归顺刘备集团也就更不可能了。
青铜弩机,魏。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所以,在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后,就不难理解张鲁投奔曹操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了。实际上,尽管张鲁投降后也没保住汉中的地盘,但是他的五斗米教却获得了曹操集团的支持。张鲁和大批汉中教民北迁到三辅 (长安、洛阳、邺城) 后,借着曹魏政权宽待张鲁家族的机会,或明或暗地向社会传播五斗米教思想。经历曹魏、西晋,至东晋时,五斗米教有了很大发展,其势力延伸到北方和中原地区,并逐渐壮大起来,很多世家大族也都信奉五斗米教,比如王羲之,他家祖辈从汉魏之际就信仰五斗米教。一直到民国时期,五斗米教依然活跃在中国社会中。从这方面来说,张鲁投靠曹操的这个选择,倒是为中国道教的发展立下了极大功劳。
参考资料:
【三国志】 陈寿 中华书局
【曹操与原始道教】 姜生 历史研究2011年第一期
【中国道教史】 任继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END
作者 | 郭歆
编辑 | 胡心雅 郝芮(实习)
校对 | 李栋
国历好物
足不出户畅读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
点击下方图片或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把历史私教装进口袋里
「在看」的永远1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