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李自成难成大器根源:难改山大王强盗本性

2024-07-14历史

防失联,敬请关注备用号:

杀星转世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至万历时,已是第13个皇帝,明朝已经建立200多年。只是此时早已过了全盛期,整个社会正日趋衰败,各种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最根本的是土地兼并问题。朱元璋本人十分重视土地问题,他从地主和农民两个方面着手解决这一难题。他用法律手段禁止地主的兼并行为,同时通过「路引制度」使农民不得四处流动。

土地兼并是每个朝代都面临的问题,明朝也是如此。随着时间推移,土地慢慢向地主集中,尤为严重的是,明朝中期开始出现了太监直接管理、收税的皇庄(皇室直接管辖的田庄),这样就出现了大规模强占土地现象。明孝宗年间,只有4处皇庄,官田不到2000顷。到了明武宗的时候,皇庄增加到了36处,占地5.3万多顷。其他皇亲国戚纷纷仿效。根据【明会要】记载,洪武二十六年,田地总数是850多万顷,到了弘治十五年,减至422万顷。这减少的一半,就是被皇亲国戚们兼并了。

这样一来,无数农民无地可种,流离失所。又因为明朝路引制度,这些流亡到外地的农民受到官府追捕,成了所谓的「流民」。土地少了,朝廷的赋税反而增加了。有田地可种的农民要负担更沉重的苛捐杂税,于是有田地的农民也开始大规模地弃田出逃,加入了「流民」的队伍。逃亡农户的赋税分摊在未逃亡的人身上,于是又引起逃亡,如此循环下去,「流民」越来越多。

偏偏这时接连出了几个昏聩的皇帝。先有荒唐的正德皇帝,继有20多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后有打破这个纪录的万历皇帝。以及热心做木匠、任由太监胡作非为的天启皇帝,当皇位传至崇祯时,国家已经糜烂,无法收拾。

陕西长期以来是社会矛盾的焦点。这里土地贫瘠,生产落后,赋税徭役严重,加之连年灾荒,农民生活尤为困苦,阶级矛盾尖锐,常成为爆发农民起义的地区。

李自成小时候是有机会读书的,但是天生尚武的他,似乎对学业不太感兴趣。8岁那年,李守忠送李自成和李过去私塾读书。但是这两个人都重武轻文,不喜欢读书。有一天,李自成对好友刘国龙说:「吾辈须习武艺,成大事,读书何用?」这话说得很有气势,只是内里透着愚昧,想当初项羽也是这么说的。两人有着类似的品性,类似的经历,结局也有相似之处。

李自成如何走上了造反之路?史上说法迥异不一。不管真相是怎样的,官逼民反,应该是最根本的因素。纷争乱世,喜好武力的李自成自然不肯落于人后,动乱之中初显身手,而后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李自成最开始一无所有,只能依附于别人的势力,他前后共投奔了好几个领导者,但是都很快脱离了出来。毕竟,李自成想要自己成为一方之大,怎么能总是屈于别人之下。

王左挂起事较早,活动在陕北怀宁河一带,很快发展到三四千人。李自成觉得王左挂的势力较大,便投到他的军中,充当他手下的一个小头目,号称「八队闯将」。

崇祯三年(1630年)王左挂率众南下劫掠韩城,总督杨鹤率兵来剿,王左挂损失过半,便接受了官军的招抚。李自成愤然而去,投到不沾泥(张存孟)军中。但是不沾泥胸无大志,不能容人,李自成在那里只待了两三个月,便领着李过和自己的一小队人马投靠高迎祥去了。

这位独眼闯王逐渐从明末造反大潮中脱颖而出,从屡遭围剿,几度诈降,险遭剿灭甚至身边只剩18个部下,到后来建国「大顺」,一路北上摧枯拉朽,「所过无坚城,所遇无劲敌」,最后埋葬朱明王朝。但是他却在辉煌的顶点上骤然陨落,空做了仓促的41天帝王梦。偶然吗?必然吗?李自成给后人留下的是一份值得深思的问卷。

闯王双刃

历经起落,辗转四方。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无畏艰辛,一路杀过,常于绝处逢生机。但是,「破军星」的负面破坏力也不容忽视,「流寇」出身的军队,又会给贫苦百姓带来怎样的生死折磨呢?

崇祯九年(1636年)正月,高迎祥联合张献忠等人围攻滁州,守军拼死守城,火炮连发,农民军伤亡惨重,滁州城数日攻不下。此时,援剿总兵官祖宽率领数千辽东兵赶到,冲击高迎祥、张献忠农民军,农民军大败。

高迎祥牺牲了,李自成被众人推举为闯王。这时各部农民军接连受挫,不少农民军首领还投降了明军。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等人有勇有谋,在他们的协力围剿下,农民军的处境十分困难。上天会赐给李自成怎样的转机?

正当官军节节胜利之时,清兵却突破喜峰口,大举南下,接连攻占昌平、宝坻、房山等许多州县,直逼京师。这一年,清太宗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清」,祭天地,受尊号,改元「崇德」,并遣兵内犯。崇祯皇帝急调卢象升等入援京师。这样,李自成等农民军身上的压力大大减轻。

崇祯十一年十月(1638年),李自成被迫向河南转移,却中了洪承畴、孙承宗在潼关南原设下的埋伏,李自成的队伍基本上全军覆没,只带着少数几个亲信逃入商洛山中,这就是著名的「潼关原大战」。在此后半年多的时间里,李自成不得不和亲信在陕南和川、鄂交界的山区中东躲西藏,躲避官军的追剿。直到第二年5月张献忠谷城复叛以后,才重新活跃起来。

从大局来看,熊文灿「先抚后剿」的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农民军大部分都被招抚,李自成也潜伏不出(外界传言李自成已死)。这时熊文灿正自我感觉良好。浑然不知大祸已经临头。熊文灿的大祸不在于李自成,恰恰在于已经接受招抚的张献忠,崇祯十二年五月张献忠在谷城再次叛乱,接着率军联合罗汝才一起叛乱。「帝闻变,大惊,削文灿官,戴罪视事。……十三年十月,文灿竟弃市。」弃市就是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暴尸街头的一种刑法。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刑法,在闹市当众杀人可以威慑百姓。

李自成闻听张献忠复叛,立即赶去与张献忠、罗汝才会合,不久又被官军打败,被困于四川巴西鱼复诸山中,身边只剩下数十人。自崇祯十三年一月至四月间,李自成一直在这里躲避,这就是史书上常说的「鱼复山受困」。

此次受困鱼复山,其窘迫与潼关南原大战后蛰伏商洛山相差无几,李自成曾数次想要自杀,经养子李双喜劝说才打消了念头。当时他的手下有很多人出去投降了官军,连最骁勇善战的刘宗敏也有这种想法。

李自成觉得大概上天要灭亡自己,便对刘宗敏说,人们都说我将来能够成就帝业,你去占卜一下,如果不是吉卦,你就拿我的人头去向官军投降吧。刘宗敏连卜3卦,没想到竟然都是吉卦,他于是相信李自成确实是上承天命,这才死心塌地地追随李自成。

此次李自成可以说是危险之极,如果占卜的时候运气不好,3次中有一次不是吉卦,就不会有后来的进北京了。刘宗敏也迷信,3卜3吉,于是决定誓死追随李自成。关键是表示决心的方式很有问题,他的方式是杀死自己的两个妻子,更恐怖的是,「军中壮士闻之,亦多杀妻子愿从者」。这是【明史】清清楚楚记载的事情。

这一回被困鱼复山中,李自成破釜沉舟,准备拼个鱼死网破,不管怎样都要有个结果。

高歌猛进

崇祯十三年秋天(1640年),李自成从巴西鱼复诸山中突围而出,进入陕南。当年冬季,又率部挺进中原,在河南迅速发展壮大。此时的河南连年灾荒,官府除加征剿饷外,又加征练饷,民不聊生。农民纷纷加入农民军,李自成得以迅速发展到十余万人。

但此时的李自成碰到了李岩,有李岩相助,实在是他的福气。因为李岩的谋划,李自成得以打进北京。同李岩一起投奔李自成的还有卢氏县举人牛金星,牛金星又推荐了宋献策。宋献策一来就向李自成献上谶语「十八子,主神器」,李自成听了非常高兴,以为宋献策说的「十八子」指的是他。其实这是1000年前沙陀人李存勖用过的招数。李存勖是李克用之子,因父子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赐姓李。后唐建立前,李存勖派人编写了这个拥戴自己登上皇位的图谶。如此显而易见的盗用,却正好糊弄李自成这样不喜欢读书的人。

接下来,李岩对李自成的劝告,对李自成的一生意义非常重大。李岩首先劝李自成少杀人,以收取人心。李自成接受了他的意见,「屠戮为减」。接着劝告李自成将掠夺来的财物赈济饥民,「民受饷者,不辨岩、自成也,杂呼曰:‘李公子活我。’」

此外,李岩很重视宣传,他编了一首词「迎闯王,不纳粮」,让儿童四处传唱。经过这三件事后,「从自成者日众」。这三件事都切中要害,之后李自成才真正地迈出了从「流寇」向「皇帝」的第一步。

牛金星则建议李自成「禁淫杀,据中原,收人心」。为了做到这一点,「倡言大军所至,百姓给复一年」。也就是在新占领区内免除老百姓一年的徭役。为了收揽民心,牛金星还建议李自成在告示中宣布:「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当时官军缺饷,所到之处公开抢掠,漫无纪律。李自成的这些措施口号极得民心。

崇祯十六年十月(1643年),李自成攻破潼关,占领陕西全省,督师孙传庭战死。洪承畴早已在崇祯十五年2月投降了清兵,孙传庭死后,明政府中再无李自成的敌手,很快,李自成攻占西安。进入西安后,首先大掠三日,然后下令禁止。十七年正月,李自成称王于西安,定国号大顺,建元永昌,封功臣,定军制,开科取士。

二月,李自成率军强渡黄河,东进山西,连破汾州、太原。旋即兵分两路,遣部将刘芳亮率南路军攻大名(今属河北)、真定(今正定),李自成与刘宗敏率主力为北路,于宁武关(在今山西宁武境)与明军血战数日,击杀明总兵周遇吉。后相继进占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昌平(今属北京)。

三月十三日,农民军焚烧了昌平的明十三陵。明政府兵部派出的侦察骑兵,一个个地全都投降了,所以李自成的农民军已经逼近北京,崇祯和大臣们仍被蒙在鼓里。

三月十七日,崇祯召群臣议事,群臣束手无策,「有泣者」。局势败坏到这个地步,除了投降和战死外,再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

崇祯在某种程度上与李自成有些相像,他们都忽略了民生问题。李自成尽管有过赈济灾民的行为,但是总观起来,他的军队,对百姓的危害要占上风。他们都以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却是由英雄人物来推动的,因此历史就是英雄人物的历史。但是他们忘了,普通民众可能无力推动历史的进程,却是历史的亲历者,历史同时也是普通民众的历史。忽视民众的存在和感受,只去关注所谓英雄人物,结出的必将是暴力和权力的恶果。

自毁干城

骄奢淫逸,「流寇」作风,李自成得天下后,因缺少做帝王的才干,而至形势更为混乱。极短的时间内,农民军便为日后的灭亡打下了极厚的铺垫。非天欲亡他,自取灭亡而已。李自成统治的天下。是何种颜色?

闯王进了北京,会是什么样的景象?他们能否脱尽「匪气」,蜕变为朝廷军?

李自成终于进入了承天门,「登皇极殿,据御座」,这应该是他一生中最为快乐的时刻吧。他立刻下令搜索崇祯皇帝和周皇后,「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只有这样,他的心才能安定下来。

不久李自成就得知崇祯和周皇后已经自缢。关于如何处理崇祯和周皇后的后事,李自成的表现实在不怎么高明。他让人用门板将崇祯和周皇后抬了出去,以柳棺装殓,停放在东华门外。3天后,百官入见李自成,太监王德化怒斥群臣不去殡葬先帝,反而在此等候召见,惹得一片哭声,「内侍数十人皆哭,藻德等亦哭」。顾君恩将情形告诉了李自成,这才改殓崇祯和周皇后,为他们换上衮冕和翟。

李自成将崇祯和周皇后的棺材停放在东华门3天,其用意大概是宣告天下:崇祯已死,从此天下就是他的了。但这3天里,「百姓过者皆掩泣」。

为什么?崇祯不是一个好皇帝,他屡下罪己昭,都是口惠而实不至,但是百姓没有想那么多,现在崇祯死了,以前有什么罪过也就一笔勾销了。人都是同情弱者的,所以这3天反倒让崇祯得到了他原本得不到的哀悼,这恐怕也是李自成始料未及的。

其实,这件事情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用帝王礼仪好好安葬崇祯,既显得光明正大,又可以得到人民和百官的信任和感激。类似的做法在历史上也是有的,只可惜李自成不喜欢读书。后来满洲人进北京后,重新安葬了崇祯和周皇后,结果就大大减轻了汉人的敌意。

无可否认,在北京的官员投降的非常多,而为崇祯殉节的却只有文臣、勋戚40余人。以致史书上这样记载,「百官皆好降」。李自成在对待降官问题上,又不甚明智。

对群臣大肆侮辱之后,李自成仍不罢休,又将他们押到刘宗敏府里,拷打索要钱财,交不出的人要受到惩罚。为此,刘宗敏制作了5000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

夹棍之下收获倒是很可观。「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哭号哀鸣之声响彻街坊。群臣不但没有在李自成那里获得官爵,反而备受荼毒,甚至家破人亡,自然人人心怀异志,只盼大顺政权垮台。李自成向富贵豪权追饷的同时,对富商居民也极刑追逼,酷刑之下死者千余。

大顺军挖空心思地搜索财物,中饱私囊。他们将各衙门衙役或长班抓来审问,让他们供出某官绅的金银密藏在哪里,随后就去掠夺一番。一时间,城内混乱不堪。「贼兵满路,手揣麻索,见面稍魁肥,即疑有财,系颈征贿」,甚至「青衿白户,稍立门墙,无幸脱者」。从3月22日开始行拷掠之刑起,不过十数日,在大顺占领区,京城内外,已经乱如鼎沸,无法收拾。

当初,大顺军每次想要攻下某个地方,就四处传唱自编歌谣,如「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确如此,大顺军文告中也写过「均田免粮」文字,但从未施行过均田、免粮政策或举措,大顺「建国」或进京后,更没有制定以农为本的国策,而是以乌托邦式口号来赚取民众的拥戴,所以,当人民最基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必然会人心背离。

历史不可避免地成为过去,留下来的记忆甚微。1980年春,在北京永定门外沙子口一个建筑工地上。施工者掘得一枚古钱,拂去尘土,只见铜色金黄,宽轮光背,「永昌通宝」4个楷体字清晰可辨。闻讯而来的考古学者断定,此钱当为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所铸,在北京还属首次发现。这是李自成推翻明朝,居京一月的又一实物见证。

时光倒退到300多年前,李自成毡笠缥衣,乘乌驳马入承天门(今天安门),他身后林立的刀枪剑戟和飘扬的大顺政权旗帜,宣告了一个王朝的终结,也预示着一个陌生时代的开端。据史书记载,李自成攻入北京前两个月,在西安建大顺国时,就开始铸永昌通宝钱了。永昌通宝铜质优异,但铸造不甚精工,常见品钱文楷书直读,最明显的特征是「永」字的写法自上而下,由「二」与「水」组成,通称「二水永」;还有一种钱文含行书意的平钱,大概铸于李自成后期,现属罕见品,仅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数枚。永昌通宝小平钱、折五大钱两种传世和出土颇丰,仅小平钱的版别就有约20种,可见当年铸行规模是十分可观的。

锈迹斑驳的永昌通宝印证着李自成起义军短暂的辉煌,也是甲申年留下的一份宝贵祭品。

心意不坚

帝王梦终于实现了,可又迅速梦醒,所谓江山,瞬间成为幻影。李自成为什么如此迅速地丢掉了辛苦得来的天下?其实也很简单,民心是可怕又可爱的东西,忽略了它,一个王朝最终会走向灭亡,而李自成始终没有悟透其间的真理。

李自成的梦没有做多久。

在他向北京进发时,吴三桂奉诏从宁远入京支援。但因为随行百姓过多,每日行走路程不过几十里,等赶到山海关安置好百姓后,李自成已经攻下北京了。

吴三桂思量再三,决定投降李自成,三月二十二日率兵前往北京。这时李自成等人早已经飘飘然了,觉得天下都在自己的掌握中,他一边招吴三桂前来,一边又对吴府索要钱财,同时抢去吴三桂的爱姬陈沅(陈圆圆)。终于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随即回攻山海关。「冲冠一怒为红颜」应该是真实的,但是对于吴三桂兵变以及后来投靠满洲人的行为,影响有多大,就不好说了。

接到吴三桂叛变的消息后,李自成大怒,「亲部贼十余万,执吴襄于军,东攻山海关。」李自成出兵时,是带着太子和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一同前往的。这说明李自成有招降吴三桂的意思,讨伐吴三桂的决心并不坚定。北京到山海关400余里,从四月十三日到二十日,大顺军竟走了8天,一天行军不过三四十里。等大顺军慢悠悠地走到山海关,吴三桂已经投降了满洲人,满洲人正在快马加鞭向山海关奔来,于二十一日晚上到达山海关。此时李自成和吴三桂正打得激烈,李自成并不知道吴三桂有援兵。这一仗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失策。足以致命。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与吴三桂双方激战一昼夜,吴三桂兵少,至二十二日上午已经不能坚持。这时,清兵突然杀出,「万马奔跃,飞矢雨堕,天大风,沙石飞走,击贼如雹」。

李自成正挟持着太子在山上观战,看见清兵突然出现,农民军无法抵挡,他骑马仓皇逃走。农民军一路奔逃,清兵和吴三桂紧追其后,「追奔40里,贼众大溃,自相践踏死者无算,僵尸遍野,沟水尽赤」。李自成胜算了那么多次,为什么功败垂成了?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李自成山海关大败,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李自成没有想到清兵会突然杀了出来,农民军与吴三桂军血战良久,这时清军以逸待劳,万马冲击下,农民军自然难以抵挡。况且,吴三桂和满洲兵的总兵力也超过农民军(约13万对10万)。

另外,农民军自从进入北京后,安于享乐,均存有富贵回乡的念头,很多士兵带着掠夺来的银子,有的还带着女人到山海关打仗,怎么能不受影响?农民军习惯于流动作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这已经成了农民军的正常反应。李自成也是如此,在山顶上望见清兵杀过来,很快就骑马逃跑。

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回北京。农民军纪律更加败坏,「大肆淫掠,无一家得免者」。逃回北京后,李自成开始准备向陕西转移,派人「悉所拷索金及宫中帑藏、器皿,铸为饼,每饼千金,约数万饼,骡车载归西安」。据说,败退西安时,清兵和吴三桂在后面追得很紧,农民军于是将这些金饼一路走一路埋在土里。后来这些金饼被人挖出很多,这才有了晋商的辉煌。

李自成本来做皇帝的心意就不坚决,从几件事情中都可以看出来。崇祯初年元旦,李自成与几个穷哥们在山中饮酒。兄弟们推李自成为首造反,李自成于是取一支箭插入雪中,曰:「若可作皇帝,雪与矢齐;不然,则否!」结果,漫天大雪飘然而下,雪没过箭羽。李自成大喜,所以起义了。

后来李自成被困鱼复山,就让刘宗敏用卜卦的方式来决定自己的生死。宋献策进谶语「十八子,主神器」,李自成听了就很是高兴。进北京时,李自成指着承天门的门匾对丞相牛金星和军师宋献策说:「我如果射中天字,必一统天下。」随即弯弓搭箭,正好射在天字下面。牛金星忙解释说:「这箭射在天字下,必定会中分天下。」李自成听后很高兴,于是迈入皇宫。

如果当初雪小一点的话,估计李自成是不会造反的;如果当初刘宗敏卜的是凶卦的话,估计李自成就会将他的人头奉上;牛金星后来针对「十八子,主神器」这句话进谗言说,你要小心李岩,说不定「十八子,主神器」指的是他呢,李自成就把李岩杀了,因为他对自己没有信心;进北京时,他非要箭射承天门的门匾,也是对自己没有信心的表现。其实,这时三分之一个的中国都已经是他的了,称帝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李自成就是没有信心。

灰飞烟灭

登上皇位,是李自成既向往同时又隐隐惧怕的事情。他向往皇帝的权力和荣耀,又惧怕夺取皇位后遭到他人的唾骂和谴责。他最大的梦想就是由朝廷封他为陕西王,走「造反、招安、藩镇割据」的路子。有人说,李自成从来就没有投降过,他的革命精神最坚强。其实不是他不想投降,而是他认为在当时情况下招安会被朝廷消灭,自己手中的砝码还不足以向朝廷叫板。

李自成看见崇祯的尸体时曾经叹息道:「我来与汝共享江山,如何寻此短见?」因为崇祯一死,自己设想的道路就全被破坏了,这以后自己就要面对天下人的唾骂和谴责,所以才有当初杜勋与崇祯的谈判。

据【小腆纪年附考】记载,李自成提出的条件是:「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作为交换,李自成答应「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可惜崇祯不答应。李自成没有办法,这才攻进北京。

即使进到北京,李自成也没有在北京称帝的打算,他说:「陕,吾之故乡也。富贵必归故乡。即十燕京未足易一西安!」这时被清军和吴三桂打败,正好带着猎物打道回府,回西安做他的山大王。可见,李自成做的不是整个中国的皇帝梦,而是陕西的土皇帝梦。

李自成不登极,被从龙之臣叹为「我主马上天子」,登极则被明之旧臣视为「沐猴而冠」。因此,李自成始终处在极度矛盾与痛苦之中。他没有正式受命,始终没有取得皇帝应该具有的权威。因此,他只能是「寇」。

但是李自成最终还是称帝了,而且是在大败之后。29日,「追尊七代皆为帝后,立妻高氏为皇后。自成被冠冕,列仗受朝。金星代行郊天礼」。大败于山海关,李自成已经是元气大伤,清兵和吴三桂又在后面紧追不舍,这时称帝,追尊七代又有什么用呢?惟一的意义是李自成圆了自己的皇帝梦,有了心理上的满足。

李自成称帝完毕,便开始运柴草入宫及各城门。当夜二更纵火宫中,北京城内陷入火海,「止留大明门及正阳门、东西江米巷一带未烧,盖贼留一面出路也,其未出者,悉为百姓所杀,凡2000余人」。

当初进京时,北京百姓曾对李自成农民军寄予厚望。谁知不久农民军就开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时李自成退出北京,百姓便随后袭击,一雪前恨。不仅是北京,在河北,山东等大顺地区,百姓也是蜂拥而起,到处袭击大顺官兵。正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四月三十日,李自成离京西撤。退回山西后,李自成不是积极组织防御和反攻,而是四处分兵,自己则一路撤往西安。随后,就有一些部将背叛了李自成,发动兵变。那些明朝降将原本就不是真心归附,这时见李自成兵败,于是相继叛乱。李自成当初竟没有想到这一点,他的锐气好像在进入北京之后就全部消失了。

顺治二年二月,多铎率兵攻破潼关。李自成出战失败,于是放弃西安。离开时,李自成派人洗劫了西安,并将他旧日的宫殿焚毁,他最后还想将整个西安化为灰烬,幸好田见秀没有执行他的命令。

随后又是一路撤退,败仗连连。李自成自此下落不明。

李自成的生死,至今都是一个谜。【明史】给出了两个说法,一种是李自成率20来个人到山中掠食,被村民所困,李自成无法逃脱,于是自缢身亡。另一种说法是,李自成率20来个人外出,正好碰上村民筑堡防贼,村民见李自成人少,便上前围攻,李自成和坐骑陷在泥中,头部中锄而死。村民剥李自成的衣服时发现龙衣和金印,又注意到死者损伤一目,这才猜测到是李自成。

往期精彩:

更多资讯,关注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