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大家都在说朱元璋可称为千古大帝,那你知道朱元璋的功绩到底有多大吗?

2024-04-21历史

其实,我个人认为就历史功业这一块,明洪武大帝朱元璋应该算是皇帝里的天花板,但同时他也是被严重低估的一位开国皇帝。

现在的人,但凡是读历史或者讲历史的无论是个体还是团队,凡言历史必说到秦皇汉武,但是实际情况我觉得朱元璋并不在他们之下,甚至历史功绩还在他们之上。

秦始皇是奋六世之余烈才统一了天下,汉武帝则是耗光了六、七十年攒下的家底才击败了匈奴,换句话说,这两位千古一帝也都是在祖辈打下的雄厚基础才创造了历史上的彪悍功绩。

而洪武大帝朱元璋呢?开局真的只有一个碗,这可不是演义,而是事实。而他创下的丰功伟绩我觉得可以用两个词语来形容,第一个就是对于后世中国而言「功不可没」,第二个是对当时的老百姓而言「善莫大焉」。具体原因听我道来。

洪武大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南向北统一中国,并且完成北伐的人,并且一举把拱卫中原腹地的燕云十六州给拿回来了。单这一项功绩就太了不起了,足以使他名留青史。

燕云十六州,从五代十国时期,由石敬瑭手中拱手送入蛮族之手,经历了400多年才重新回到中原。北宋的时候,自宋太祖赵匡胤起,历经几代君主一直努力想收复故土,但都是因为各种原因而最终失败。

大概说一下,燕云十六州的大概范围就在今天的北京、河北、山西以及天津的北部,它贯穿了太行山、燕山山脉,东到大海,地形特别险要,是中原大地一道天然的防线,过了这道防线,就是平坦的华北大平原,而北方蛮夷部落通过这里可以一路南下,横扫整个中原。

宋朝就是因为缺了这道门户,北部防线几乎可以说是无险可守,金辽蒙古等族南下轻轻松松就能打到家门口,最终导致亡国。

如果朱元璋没能拿回来燕云十六州这片国土,那么经过大几百年的分裂,北方人在文化上还有语言上就会和和中原失去有效交流,我们也就更加无法想象后世的北方会演变成什么样,是像外蒙古一样被独立出去?还是会像外兴安岭一样彻底被别人占了土地然后把人杀光。

相反的, 明朝正是因为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地区,才能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并且把有效的管理区域直接推到到了黑龙江一带,为后世中国的版图奠定了基础

第二件值得吹捧朱元璋的事儿就是民族的经济。朱元璋开国之后,一方面继续打击陕西、四川,还有漠北的元朝残余势力,另一方面还能搞好经济建设,这对于一个纯基层打拼起来的帝王,简直有点不可思议。

我们知道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打仗就是烧钱,历史上绝大多数王朝的覆灭和军费不堪重负,导致财政和经济上的崩溃有直接的关系。

比如明朝的衰落,很多学者就认为是万历时期朝鲜战争耗光了国库,导致明朝元气大伤。而实际上,万历年间地抗日援朝它这个规模并不大,巅峰的时候出动了也就不到十万人。

但朱元璋却能在连续大规模用兵的同时,把经济也搞得非常出色,大家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能力。

我们看一组数据,洪武十四年编成的【赋役黄册】( 赋役黄册又称明代黄册,是明代国家为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制成的户口版籍 )注明,当时明朝在编的人口是5987万,这比元朝鼎盛的时期还多出了100万,洪武二十六年的耕地有800万顷,比北宋巅峰的时候多出300万顷。

与此同时,朱元璋共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基本上是把北元给打废了,打的北元残余势力再也无力反攻中原,而这八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却没有拖垮明朝的经济。

早在西汉的文景之治期间,西汉政府面对匈奴只能被动的防守,外加上供求和,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完成了对匈奴的大规模反击。

而洪武期间呢,明朝经济恢复发展和对外自卫还击两不误,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那么朱元璋是怎么做的这一点的呢?这又不得不说朱元璋这个人的能力了,这主要归功于朱元璋首创的军事制度。

明朝实行的是卫所制,它是一种御兵于农,屯守结合的建军制度,军队的开销由军户来承担,而不是中央财政。

而所谓军户呢,就是专门负担军队的户籍,军户由于要供养军队,所以分到的农田就比较多,而且为了减轻军户负担,让他们专心供养军队,还给他们免除差役,所以军户的负担也不重。这样军队就能获得充足的给养,而朝廷没有庞大的战争开销。

所以,朱元璋可以霸气的说出:吾养百万之兵,不费百姓一粒米。

可惜的是,明朝中后期,由于官僚系统的腐化,军户被层层盘崩,军队的战斗力直线下降,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不过这种制度确实是当时最优质的养军制度。

大家说,朱元璋的功绩能不能和秦皇汉武相比?

以上为正文,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中如涉及结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更多精彩持续更新,感谢关注。

来都来了,点个 在看 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