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1983年,王光美对刘源提出了一个要求:想去刘少奇的家乡走走

2024-04-30历史

1983年,王光美对儿子刘源提出了一个要求:「我想回花明楼看看。」花明楼即湖南长沙宁县的一个美丽小镇,正是刘少奇的故乡。刘源十分不解,据他所知,父亲母亲上一次回到湖南花明楼,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刘少奇在任期间更是一次也没有回过家乡,王光美为什么在此时提出要回到刘少奇的故乡?

读书救国?革命救国?——传奇王光美

1945年,王光美毕业于辅仁大学理科研究所,获得了科学硕士学位。在硕士进修期间,王光美早和北平的地下党组织有联系,并和学校工委的领导人崔月犁有所往来,在此期间,她接收到了一些先进的革命思想。


王光美热爱科研,原本打算继续赴美深造,并考上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原子物理系全奖金博士,然而,1946年的春节,一位客人的到来,彻底改变了王光美的人生。这位谈吐不凡的客人是一位共产党员,他向王光美请求道:「我党和国民党政府、美国三方位签订实施停战协定,初成立了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我方代表团急需选取一位精通英语、政治可靠的翻译,经过组织的调研,希望你能完成这项重要使命。」王光美知道,此时,共产党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军令部第二厅厅长郑介民、美国驻华代办罗伯逊,都来到了北平。


国民党有许多留过洋、精通外语的官员,但共产党现在需要她……自是不用说,今天党将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她,她既是激动,又是担忧,更有一丝浅浅的犹豫。激动在于党的信任,担忧因自己平日里接触的都是高能物理科学的专业术语,如果去军调部门当翻译,对军政用语较为陌生,能够胜任这个艰巨的任务吗?而且,想了想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批准,想了想自己的「读书救国梦」,王光美心中十分复杂。然而,在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她依旧决定前去报道,就此,正式参与到了党的工作中来。


就在王光美初初适应工作环境时,蒋介石撕毁了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彼时,国民党军队向着各个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王光美所在的北平军调部形同虚设,许多军调部中共代表团的军事干部陆陆续续离开了北平。1946年10月,叶剑英派人征求王光美对未来工作的意见,王光美略作思考,边做出了告别双亲,前往延安的决定。

相濡以沫,初次返乡:潸然泪沥下

正是在延安,王光美和刘少奇相逢。这一日,王光美恰巧和毛泽东的警卫参谋龙飞虎在食堂吃饭,龙飞虎不经意地提起:「今儿晚上,杨家岭有场舞会,想去的话可以去参加。」原是无心一提,想着王光美平日里对舞会也不会有太大兴趣。谁知,当晚,王光美竟是真的跟着众人去了,这一晚,刘少奇也在。龙飞虎一见到王光美便热情招呼她,并将她介绍给了刘少奇。


此时,王光美对「刘少奇」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她读过【共产党员的修养】,她也知道他是党中央的领导人。然而,若说初印象,倒是不清晰的,好像和她见过的才俊精英没有太大区别。直到王光美成为刘夫人后,读到了当时亦在延安的美国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对刘少奇的描写:「刘少奇跳起舞来,有一种科学的准确性,一板一眼,好像「2+2=4」一样,但有时又会来几个出人意料的奔放舞步,就像他写的文章那样精炼。」


王光美这才反应过来,不禁笑出了声:正是的,就是像「2+2=4」一样板正。两人相知相识,刘少奇之于王光美,亦师亦友。直到1948年三八节前后,刘少奇和王光美在西柏坡重逢了,这一次再见,刘少奇郑重地表白了对王光美的好感。刘少奇长王光美23岁,还有孩子,工作也十分繁忙,他沉肃道:「你可以好好考虑一下。」王光美只觉得有趣,一般人表白都说自己如何如何好,但刘少奇却不按常理出牌,只说自己哪哪儿都不好。


虽然对刘少奇颇具好感,但是女儿家的矜持令王光美没有立即回复刘少奇,她只说:「年纪这一块儿我不太在意,只是我们政治水平上差得太多了。」然而,一来二往,又是吃饭、交流,又是修表、跳舞,两人很快就在西柏坡确定了关系。1948年8月21日,刘少奇派他的卫士长来帮王光美搬行李,原本无意张罗,但外事组的同志们为这对新人制作了一个大蛋糕,婚礼十分简朴,仅有毛泽东、周恩来少数几位领导人在场。众人吃着蛋糕,表达着对新人的祝贺。


婚后,王光美成为了刘少奇的政治秘书,家庭的贤妻良母,她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帮助刘少奇整理文件、资料,在生活上,将刘少奇前妻何宝珍留下的几个孩子视如己出,为刘少奇洗手做羹汤,将刘少奇年轻时落下的胃病渐渐调养了过来。1961年,王光美作为刘少奇的秘书,陪同他达到长沙,开始了为期44天的农村调研,这也是王光美婚后第一次回到婆家——更是刘少奇最后一次回到故乡。5月3日的深夜,刘少奇和王光美一行人原本早在湖南宁乡王家湾、长沙县天华大队作了一个多月的调研,好不容易,两人达成共识:回家去看看。


花明楼的山水草木都令王光美感到惊奇而亲切:这就是刘少奇生长的土地啊!在王光美的记忆中,那是刘少奇第一次向她介绍生产生活工具的名称和用途,介绍当地的民风民俗,讲述自己儿时的经历和家中的基本情况。翌日,刘少奇照例对家乡进行了走访调查,人们这才知道,刘少奇带着媳妇回家了。乡亲们一见到王光美,怔愣得好半天说不出话,似乎是在惊讶,刘少奇得妻子竟然是如此光彩照人、美丽大方的女子,不仅如此,她对刘少奇的工作和生活都照料得无微不至,两人在乡亲们眼中,俨然是一对恩爱般配的伉俪佳人。


首先拜访了当地民众之后,所剩不多的一点时间,被安排在了走亲访友上。刘少奇带着王光美回到了赵家冲看望同胞姐姐刘绍德。两人走了好长的小路,见到了姐姐,刘少奇拉着王光美,上前一步:「姐姐,我带着弟妹回来看你了。」刘绍德见到分别了几十年的弟弟和弟媳,只是呆愣在原地,仿佛石化了一般。然而等到她反应过来,却是号啕大哭起来。哭声将屋内的外甥女鲁新秀引了出来,她红着眼睛道:「舅舅,舅妈,你们可回来了,我爸去年过世了,我妈一难过,又是病,人这下全糊涂了……」


原来,在1960年,刘少奇和王光美返乡的前一年,姐夫鲁瑞林给刘少奇写了一封信,向他反映家中生活十分困难。王光美知道以后,便给姐姐姐夫寄了60元钱。谁知道,鲁瑞林接到钱后,不久就逝世了。不久,刘绍德也因为丈夫的去世而悲痛过度,大病一场后,精神状态时好时坏。刘少奇似乎是被这个噩耗震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安抚外甥女,而王光美却是再也忍不住,失声哭泣,潸然泪下。这一次返乡,花明楼的乡亲们的贫困生活在刘少奇和王光美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王光美的故土情结:「我想回花明楼看看」

王光美祖籍天津,生长于北京,其父王治昌在北洋政府时期担任农商部门高官,母亲董洁如出生天津富商家庭,毕业于北洋女子师范大学,四哥王光杰(后改名王士光)是无线电专家,在卢沟桥一役中设立秘密电台和延安保持联系,新中国成立后任国家电子工业部副部长。在王家,11名兄弟姐妹,除了大哥早逝,共有7名共产党员。王光美自小家境优渥,可以说是长在皇城下的灵秀女子,因而,当母亲说要回到湖南宁乡的花明楼去瞧一瞧时,刘源既是疑惑,又是担心。


疑惑自是不解王光美和花明楼的渊源,刘源问道:「可是有什么要事,需要亲自回去一趟?儿子能否代劳?」王光美却是静静摇了摇头,没有回答。一时,刘源心中的担忧无限扩大:母亲这是想父亲了。1983年,这是王光美时隔22年,再次回到故乡——刘少奇的故乡,亦是她的故乡。她先是去到了当年的刘少奇故所,一次又一次地端详着、抚摸着里面剩下的照片,轻轻触碰着里面陈列的一件件物品。这里面,承载了她太多的牵挂。随后,她专门邀请了部分家乡的领导干部和先进群众进行会谈,听到宁乡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之时,她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一路走过来,看到乡亲们的生活都渐渐好了起来,到处都是新房子,大家也都穿得漂漂亮亮,这都要归根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好政策。」


看到众人不复当初的精神面庞,王光美勉励乡亲们:「只要大家执行好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正适时,外面传来一声声呼唤:「舅妈,舅妈!」王光美已然22年不闻这声音,但一听便知:「是新秀来了?」一看,进屋的那位年过半百的妇女,正是当年见到的外甥女鲁新秀。她一听说王光美回来了,特地从赵家冲赶过来看望。


王光美见到外甥女十分高兴,她起身握住鲁新秀的手道:「新秀、新秀,还好吧?」鲁新秀中气十足,快人快语:「只要舅妈身体麻利就要得!」王光美笑着笑着眼眶渐渐湿润,不住地点头:「我是一切都好的。」早在1979年,王光美就给鲁新秀写了一封信报平安:「我现在一切都好,身体没有太大毛病,四个孩子也经过各自锻炼,健康地成长起来了。」


谁料鲁新秀竟是将这封信随身携带,说着就将信掏了出来,赶忙说道:「舅妈,你说的,我都照做了。」鲁新秀曾经给王光美写信,征询她的意见:是否要修复刘家坟墓?谁料王光美给她的回复是:「我的意见是,一律不要重新修复,我们应该把所有的力量用在搞生产上,逐步提高大家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王光美明白,如果刘少奇还在,一定也是更关心老百姓的日子。在这次返乡之后,王光美又先后4次回到了花明楼,故乡,已经成为了割舍不下的心结,难以忘怀的深情。


1988年刘少奇纪念馆开馆,在那之后王光美每一次回来,都要前来瞻仰刘少奇的铜像。刘少奇纪念馆内陈列的物品,许多都是王光美捐献出来的,1987年,她像纪念馆捐赠了64件刘少奇的遗物,1988年,她又向纪念馆捐赠了28张照片,11件文物,以及群众怀念刘少奇同志的信件20余封。2003年,王光美回到花明楼,这一次,她是在儿女们的陪伴下返乡的。当天,她仍不例外,提着花篮,来到了刘少奇的铜像前,深深行以三鞠躬。


没有人去打扰她,也没人忍心打扰她,这个垂垂老矣的妇人,站在刘少奇的铜像前,如此专注而又深情地仰望着自己的丈夫、战友,刹那间,仿佛她也变成了一尊雕像。正当众人沉浸在悲痛和怀念中时,王光美转过了身,她招了招手,示意众人,应该去祭拜婆婆了。婆婆鲁氏、刘少奇的生身母亲早在1931年就过世了,王光美只在刘少奇保存的母亲画像中见到过这位慈霭的老夫人。现如今,这一幅画像被保存在刘少奇纪念馆,陈列在他的故居之中。


王光美每一次返回花明楼,都是在不断重复当年和刘少奇走过的路:调研乡亲生活、走访亲友、祭拜母亲……2003年依旧不例外,她来到婆婆的坟地,亲自清理杂草,照例献上松柏,果品,祭奠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每每来到婆婆的坟地,王光美都要对身边人说:「少奇很孝敬他的妈妈。」正是怀揣着这种崇敬的缅怀,再加之王光美1961年初来花明楼时目之所及的女性困境,王光美在晚年致力于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发起的扶贫计划,这一计划寄寓了王光美对天下贫困家庭、苦难女性的关爱,她为其命名——「幸福工程事业」。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