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中共曾提出编为四个军,军长分别是谁?

2024-04-30历史

1937年9月16日,陕西三原县石桥镇外的一处田野上,9000名红军整齐待命。在指导员的一声令下,红军换下五角星帽徽的红军帽子,戴上代表着国民革命军的青天白日的新军帽。田野旁杨树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万岁」的标语迎风飘扬,此次军帽更换标志着红军正式改弦易张,加入国民革命军序列,奔赴前线抗日。改编后的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分别为:第一一五师、第一二零师、第一二九师。

每师辖两个旅,每旅辖两个团,每师定员为15000。由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

此次改编行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中华民族史上伟大的时刻。然而在最初商谈阶段,中共方面曾提出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要下辖四个军。却被国民党本着抑制中国共产党军队的目的,一口否决了。共产党人出于民族大义,无奈接受,那么,在改编过程中,红军经历了怎样的努力呢?

西安事变,改编的前提1936年12月9日,各地学生运动空前高涨,东北军驻守的西安尤为激烈。学生们自发组织起来,围在东北军少帅张学良的府前,高喊着「东北军不能丢了东北」、「张学良出来谢罪」的口号,要求东北军抗日。学生们与守卫在张学良府邸前的卫军发生冲突。为了避免惨剧发生,无奈之下,张学良只能出面解释。

面对城楼下群情激奋的学生们,张学良身边副官大喊一句:「你们不怕死吗?」学生中当即有人大呼:「开枪吧,我们愿意为国而死!」慷慨激昂之下,张学良大为触动。看着舍身赴死的学生们,张学良当场向学生们保证:学良必有所为,诸君且看学良动作。得到保证的学生们这才转身离开,向别处游行而去。三日后,蒋介石亲自飞抵西安,督促东北军围剿红军,张学良与副将杨虎城扣下蒋介石,进行兵谏,要求蒋介石抗日。

蒋介石被软禁后,中国共产党从中调解。消息传回南京,一派政府要员全部慌了神,又自然地分成两派。和谈派如「何应钦」者,在众多拥护者的支持下,叫嚣着西进讨贼,诛杀张学良叛贼。美英派如「宋美龄」者,更是亲抵西安,与张学良谈判。这两派人士,有着非常鲜明的政治立场,和谈派多为蒋介石的心腹手下,贯彻的执行蒋介石定下的方略,即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坚决要围剿共产党。

英美派则是代表着美英的利益,英美等帝国主义不愿意看到日本在亚洲称霸,威胁到其在中国甚至东南亚的利益,迫切希望中国参战,拖住日本。此次谈判的焦点实际上是围绕在国共两党的谈判进行,共产党方面要求蒋介石立即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经过一番激烈地讨论之后,双方确立了六项原则:1、停战,撤兵至潼关外;2、改组南京政府,排逐亲日派,加入抗日分子;

3、释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权利;4、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5、召开各党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6、与同情抗日国家合作。蒋介石无奈,只得全部接受。12月26日,蒋介石被释放,在张学良的陪同下前往南京,西安事变解决。国共双方在谈判中基本达成共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成立。然而,回到南京的蒋介石,却并未完全兑现自己的承诺,对抗日也开始拖延起来。

改编,中国共产党全面计划的调整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就此展开,日本叫嚣着三个月灭亡中国,中华民族危在旦夕。次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悲愤地向全国人民警讯:「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三声危急,将灭种亡国的压迫感倾泄出来,然而,蒋介石却不为所动,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依旧我行我素的坚持内战,中华民族岌岌可危。1937年8月25日,中共在陕北洛川冯家村召开政治扩大化会议,重新调整新的全面计划。毛主席在会议上强调说:「在民族大义面前,国共必先谋求合作,但是要避免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的惨剧,我们接受改编,但是必须保持独立自主。」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外敌当前,中国共产党首先放下偏见与仇恨,谋求与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毛主席会同红军将领朱德、彭德怀、贺龙、林彪联名通电蒋介石。表示:「红军将士,咸愿在蒋委员长的率领下,抗击日军保卫国家。」

早在7月中旬,为了督促蒋介石联共抗日,早日统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周恩来带团前往庐山会见蒋介石,询问抗日事宜以及红军的改编计划。临行前,毛主席嘱咐周恩来道:「只要蒋介石同意改编,我们就取得了胜利。」带着毛主席的指示,周恩来踏上了庐山之行。可蒋介石此刻依旧对日军抱有着幻想。他一边示意地方官员如29军军长宋元哲与日军接触,试图用局部方式解决,另一方面,也开始调兵遣将,假意展现自身积极抗日的一面。

他在谈话中表示:「希望以和平的外交手段解决卢(沟桥)事(变)。」可日军集结兵力,要一举灭亡中国的意图却是昭然若揭,妄想和谈的企图破灭。于是红军的改编事宜终于被提上日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下,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著名的焦土抗战就是出自此时。

蒋介石在庐山讲话中演讲道:「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庐山讲话被视为中日全面战争的开始,也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标志事件。艰难的改编谈判「八·一三事变」后,日军的兵锋直指南京,威胁到当时中国首都的安危,蒋介石最后一点媾和的希望也彻底破灭了。8月14日,蒋介石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正式对日宣战。书中写道:「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中共中央以叶剑英为代表前往南京参与就【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的会谈,叶剑英作为中共方面的全权代表与蒋介石会谈,商讨细节。双方在会议上达成共识。22日,此【宣言】在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上发表。23日,蒋介石对此宣言发表谈话,称:「中共此次讲话足见在民族大义之下的国民凝聚力。」此次【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以国共为主要参与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为红军改编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毛主席对此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高度评价了此次【宣言】的发表,他在谈话中提到:「不管怎样,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终于算是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在这期间,最著名的事件当属毛主席发表的【论持久战】的演讲,并于小范围内抄录、流传此书,也在国民党内部造成了轰动的效果。据李宗仁在回忆录里讲述:当年为了拜读此大论,穷搜了整个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才从冯玉祥手中半抢似的要到此书,看完后大为感慨,下令全军师级以上干部人手一书。

【论持久战】的大火,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国共通力合作的一个缩影。在整个八月份,双方就红军改编问题,展开激烈的谈判。

在大体问题上,双方基本达成共识即红军主力部队接受南京中央政府的改编,效命于国民革命军序列下,接受南京的国民军事委员会的指导。在补给问题上,八路军被安排在陕西、陕西两省,就近补给。但是,本着抑制共产党发展的原则,国民党在军队数量、编制、指挥的问题上斤斤计较,在中共中央为民族大义一退再退的情况下,依旧摆出咄咄逼人的态势。

原计划我党提出,要求四个军下辖十二个师的编制,共十二万人的兵力,分别由林彪、贺龙、刘伯承、徐向前,四人担任军长,保持独立自主的状态,在原则上遵从南京中央的领导。可蒋介石以西北贫瘠为理由,直接砍去四分之三的编制,只准许三个师编制,并且要求,在师级以上干部,且不允许设总指挥处,并由南京指派师参谋长和政治训导处主任。

蒋介石抑制共产党发展的私信不言而喻,竟然还荒诞提出,毛主席与朱德两人需出国留学,欲借此瓦解红军的统治。然而,早在洛川会议之上,毛主席就发表过讲话,他在讲话中指示:「吸取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教训,我们必须要保证自身的独立自主,牢牢掌握住主队,绝不任人摆布。」

围绕着指挥这一点问题上,双方都牢牢咬住不松口,谈判一度陷入僵局。但是,前线战事紧急,全国人民都在注视着国共双方的谈判,国民党也需要共产党的部队开到前线去缓解压力,双方不得已再次展开谈判。对此,共产党代表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适当做出让步。在原先十二个师12万人的基础上压缩到三个师4万人的编制,国民党方面慎重考虑后也基本同意,于是,双方在人数问题达成一致。

但在指挥问题上,蒋介石依旧迟迟不肯让步。随着事态的发展,中国人民的民族情绪持续发酵,人人存死志,皆欲与日寇殊死搏斗,光复祖国河山。此时,再拖下去,延误民族抗战的罪名是国共双方谁都无法承受的,双方再次展开全面而坦诚的谈判。

在延安方面保留指挥权,不接受南京方面指派的任何一名专员的基础上,国共双方达成十条共识:八路军保有合法地位、早日奔赴前线杀敌;同意设立总指挥部;发放平等待遇的经费;平等待遇的器物;红军充任游击队,发挥作战特长,进行游击战等共识。在这样的基础上,红军接受了南京国民革命军的收编,正式编入国民革命军序列下的第八路军。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红军改编令,由朱德、彭德怀通电全国正式宣布就任八路军正副总指挥,艰难的改编之路告一段落。

在之后的战场上,八路军大发神威,平型关、百团大战中,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胜仗,并且在敌后开辟出了广袤的敌后战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民族大义面前,共产党人展现出的宽阔的胸怀,放下仇恨与偏见,用实际行动,从无到有的拉起了一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