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一野参谋长被授予中将,老战友打抱不平:他们算错了,你得找彭总

2024-04-30历史

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紫光阁西边的国务院礼堂热闹非凡,因为这里正在进行着新中国的首次授衔,从枪林弹雨中幸存的革命者,望着老战友肩上的小金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当大家看到曾任一野参谋长,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的阎揆要时,一众老战友呆了一下,他们没想到,阎揆要肩上扛的,居然是两颗金星,一野的老战友赶忙向前询问怎么回事。阎揆要摆摆手,没有多说,后来才知道,原来在档案上,阎揆要的入党时间是1938年,干部管理部门从1938年算起,根据阎揆要的历史贡献,授予了他中将军衔。老战友认为给阎揆要评低了,所以打抱不平:「彭总最了解你,他们算错了你的入党时间,你得找彭总说说。」阎揆要后来去找彭总了吗?


众所周知,1955年的授衔,主要是根据资历,代表,以及贡献和职务等综合因素来计算的,我们先看一下这一年四大野战军参谋长的授衔情况。1949年初,解放战争已经进入尾声,为了统一管理各部队,中央军委将部队整编为了四大野战军以及华北兵团。西北野战军整编为一野,晋冀鲁豫野战军整编为二野,华东野战军整编为三野,东北野战军整编为四野,华北野战军整编为华北兵团,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这时,各大野战军的参谋长分别是阎揆要,李达,张震,以及萧克。


1955年授衔时,阎揆要与张震分别被授予中将,而李达与萧克是上将,从这方面来说,授予阎揆要中将军衔,也能理解,不过,如果加上资历的话,阎揆要的军衔肯定不会止步于中将。阎揆要是陕西佳县人,1904年出生,少年时期,他受到家庭的影响,读过私塾,小学。当时在陕北,有一所非常有名的「榆林中学」,是许多陕西学子的人生梦想,阎揆要,就曾在这里就读,也就是在这里,阎揆要的人生,发生了剧变。


榆林中学的校长叫杜斌丞,他是一位思想开明的爱国人士,20世纪以来,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凌辱,杜斌丞深为气愤,「五四运动」后,他受到爱国学子的热情影响,决定大力投资教育,为中国培养后续人才。也就是这种情况下,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魏野畴、李子洲等人不远千里来到了榆林中学,担任教师。两个人有一个身份,都是共产党员,他们从北京来陕西,除了教会同学们知识,还为学校带来了「马克思主义思想」阎揆要自幼聪颖,胆识过人,他非常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在榆林中学就读时,阎揆要经常到图书馆阅读【新青年】等进步杂志,在此期间,他树立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并且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中学毕业后,阎揆要一时有些迷茫,想要救国,却不知从何做起,就在此时,广州传来了好消息。


1924年,孙中山面对之前的革命经历痛定思痛,他在苏联人的建议下,决定成立专门培养革命人才的学校,一文一武,文是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武是黄埔军校。阎揆要得知广州招生,内心非常激动,可是他的父母,亲人并不这样想。佳县距离广州上千里地,路途遥远,再加上当时军阀混战,万一有个什么闪失,这可怎么了得?可怜天下父母心,阎揆要知道父母的担忧,但是为了将更多的人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阎揆要最终还是选择了远行。拜别了父母,阎揆要来到广州,此时,他再次来到了人生的交叉路口。孙中山创立了两所学校,一所重文,一所重武,该选哪个呢?


很快,阎揆要就下定了决心,在一个兵荒马乱的岁月里,能够救国救民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参军报国,阎揆要与几位老乡,决定报考黄埔军校。不过,想要考入黄埔军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需要考生自己本身优秀外,也需要老乡的引领和介绍。阎揆要是幸运的,因为这时候,他们有一位陕西老乡,在国民党中地位很高。他就是于右任。于右任是老同盟会会员,很早就跟着孙中山革命,从资历上说,他要比蒋介石强太多,正巧他是陕西人,阎揆要便找到了于右任。俗话说得好:「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效果自不必说,在于右任的帮助下,阎揆要正式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

于右任黄埔军校第一期,后来出了许多位国共两党的风云人物,像是我党的陈赓,徐向前,许继慎,蒋先云等人,国民党的胡宗南,杜聿明等人。阎揆要后来没有这些同学名声大,原因是他为人低调。黄埔军校的生活很紧张,也很令人振奋,几个月后,阎揆要结束学业,被分配到了国民革命军第三军骑兵团,他的第一个职务,便是营长。由于阎揆要是陕西人,上级也对他颇有照顾,就让他率部在陕西驻扎。也正是这个情况,使得阎揆要做了一个改变人生的决定。


1926年,阎揆要坚定革命理想,正式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宣誓,将为中国革命奋斗一生,1927年,阎揆要被安排来到陕北军阀井岳秀部,担任骑兵团教官,干部训练队队长。同年10月,中国共产党人唐澍、李象九、谢子长利用掌握的军阀力量,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史称「清涧起义」阎揆要参与其中,起义失败后,阎揆要跟随谢子长等人在清涧、安定附近打游击战,不久, 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成立,阎揆要担任参谋长。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是我党在西北领导的第一支人民武装力量,从它的历史地位上来说,阎揆要能够担任参谋长,也可见他的资历,是很老的。1928年初,阎揆要离开游击队,被安排到杨虎城部搞兵运工作。

杨虎城不得不说,阎揆要确实是个人才,是金子,无论在哪都能发光,阎揆要在杨虎城部做地下工作时,成绩卓尔有效,他受到了杨虎城的信任,先是担任营长,后来升任了团长。在此期间,阎揆要秘密发展爱国青年入党,当时他所在的团,有300多位党员,团内的干部,基本都是共产党。周恩来是我党隐蔽战线的领导人之一,他知道阎揆要在杨虎城部工作,后来,他曾特地嘱咐阎揆要,一定要好好隐藏,努力工作。西安事变时,阎揆要率部驻扎在赤水镇、渭南源一线,使得国民党军队不敢轻举妄动,之后,有人想要策反阎揆要拥护蒋介石,阎揆要断然拒绝,之后,他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做出了自己独有的一份贡献。抗战全面爆发后,杨虎城部被整编,阎揆要以团长的身份走上了抗日战场。


1938年,根据周恩来的命令,阎揆要退出了国民党部队,回到八路军,在延安,他被任命为了八路军总部第一科科长。由于隐蔽战场工作的保密性,阎揆要之前在杨虎城部等做兵运工作,鲜为人知,只有周恩来等几位高级领导人知道。所以在1955年授衔时,负责评衔的干部将阎揆要授予中将,是认为阎揆要是从1938年起开始为党工作的。也就是说,负责评衔的部门,实际上少算了阎揆要为党工作的12年,这也是老战友为阎揆要打抱不平的原因,一些老战友知道阎揆要曾在秘密战线工作,所有他们才会认为给阎揆要授予中将军衔,确实是低了。


如果加上阎揆要秘密为党组织工作的12年时间,那么,授予阎揆要上将军衔,才是正常的。阎揆要实际上并不是非常看重这些,因为他知道,自己能够从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幸存下来,已经不容易,相对于那些牺牲的战友们,他们才是英雄。正是由于阎揆要谦虚的态度,使得他在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受到了党组织的重用。1947年,西北野战军成立,彭德怀担任司令员,阎揆要被任命为参谋长,在此期间,阎揆要又获得了彭德怀的欣赏。参谋长的职责是为部队军事指战员提供战事计划和通盘考虑,阎揆要担任西北野战军参谋长时,兢兢业业,经常废寝忘食的工作,他的态度让彭德怀非常感动,1949年,毛主席的一封电报,让彭德怀很是难办,这封电报,便与阎揆要有关。


早在延安工作时,毛主席就观察了阎揆要,认为他工作完成的很好,1949年三大战役后,全国解放指日可待,为此,中央军委的工作很重。毛主席考虑后,决定调一些人来军委,他给彭德怀发电:我向你要一个人,张宗逊或者是阎揆要,让他来军委工作。彭德怀接到电报,眉毛紧紧皱在一起,说实在的,他并不愿意将张宗逊或者阎揆要两人任何一位调离,因为整个西北的解放战争需要他们。可是毛主席专门为两人发电,对张宗逊和阎揆要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思来想去,彭德怀久久不知如何回电,过了许久,他终于回电:你若真要他们委以重任,我不能本位主义,只有服从了,不过,我们多年合作,互补互助,相辅相成,离不开他们。


毛主席得到彭德怀的回电,哈哈大笑,说:「我就知道你会不高兴。后来,这两人都没有被调离彭德怀的身边,他们协助彭德怀进行了解放大西北的任务,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1955年授衔时,阎揆要少算了12年的党龄,被授予中将,老战友打抱不平:「他们算错了,你得找彭总,彭总了解你的历史。」按照资历,阎揆要是完全可以被评为上将的,但是,他并没有去找彭德怀,而是摆了摆手,最终,他被授予了中将军衔。虽然阎揆要没有将此事讲了出来,但是其他战友还是有人向负责评衔的部门谈到此事,1957年,当有关部门重新审核时,将阎揆要的12年补齐,确定为1926年入党。为此,中央军委决定重新授予阎揆要上将军衔。


阎揆要听后,直接拒绝了,最终,阎揆要只接受了一枚三级八一勋章。对于阎揆要的高风亮节,彭德怀很是欣慰,建国后,阎揆要的职务并不算高,历任军委情报部部长,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等职。与阎揆要相反的是他的老搭档彭德怀,身居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等要职,建国后,在旁人看来,阎揆要和彭德怀应该关系亲密,可是阎揆要很少去找彭德怀,有人问原因,阎揆要说:「怕影响彭总工作。」彭德怀听后,并没多说什么,其他战友一听,很是佩服阎揆要。建国后,阎揆要虽然很少和彭德怀交集,但是他一直都牵挂着彭德怀,1959年庐山会议后,有人说彭德怀根本不会打仗。时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的阎揆要雷霆大怒:「胡扯,彭总打仗厉害。」


因为此事,阎揆要被免去了职务,尽管如此,他并不后悔。之后,阎揆要被安排到了军事科学院当秘书长,在此任上,他又成为了叶剑英院长的得力助手。1982年后,阎揆要退休,他享受的是大军区正职待遇。1993年,是杨虎城将军的百年诞辰,作为杨虎城的老部下,阎揆要受邀参加纪念活动,不幸摔伤,引起了并发症,一年后,阎揆要将军因病去世,享年90岁。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阎揆要将军「不要三星要两星」的佳话,也成为了我军历史的一个美谈,老一辈革命家就是这样,他们高风亮节,一生为人们服务的精神将永远都是我们的榜样。【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