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他是朱镕基总理的老领导,从不接受任何特殊待遇,活到了103岁

2024-05-01历史

袁宝华同志的身世非常波折,他出身乡绅家庭,自幼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7岁那年,他开始上学读书,兼修儒家经典和西学。1926年,河南爆发大规模战乱,期间袁父不慎被一群兵痞群殴致死,袁家在失去了顶梁柱之后开始慢慢走下坡路,家境日趋衰败。袁母在和婆家人商议之后,决定带着全家人一起搬迁到下乡居住,以躲避战乱和兵祸。

即便家里遭遇变故,袁宝华仍不坠青云之志,坚持在学海畅游,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十八岁那年,他考入北平某高等学府进修,期间受进步思想影响,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936年,他加入了红色阵营,1937年,他奉命前往延安学习,1938年被委派到河南某革命根据地工作。

抗战结束后,袁宝华又被委派到东北任职,负责在西满军区搞工业建设。建国后,他出任东北工业部门的主管,负责统一协调东北的工业布局与建设。当时人民政权还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什么都缺,搞建设全凭苏联的援助,而为了从苏联争取到尽可能多援助,袁宝华用尽了所有办法,他甚至不惜亲自去莫斯科找苏联领导谈判,逐条逐句的讨价还价。有了苏联的援助,袁宝华转而又开始对东北的工业布局进行调整,合理分配资源,平衡东三省之间的关系。

1960年,袁被调到中央工作,负责物资管理与调配,当时正处于困难时期,全国到处都在闹饥荒,各个省份都缺粮,省委负责人们经常给袁宝华打电话,请他调拨救济粮,帮助本省的群众缓解燃眉之急。这袁宝华很是为难,自己要是给某省多分配了粮食,那其他省份都要少分配粮食,手心手背都是肉,他自然不能厚此薄彼。所以袁宝华后来铁了心,不再接任何「哭穷」的电话,分粮食和其他物资的时候,一律按照国务院的意见严格执行,谁也不偏袒!

动荡时期,工农业生产体系遭到了严重破坏,很多工厂的产品质量严重下滑,根本无法达到国标。袁宝华为此很是生气,他随即在召开部门内部工作会议,要求下属所有单位必须要严格把控质量关口,绝对不能放过任何残次品,除此之外,袁宝华还一再要求工业生产部门重视生产质量,不能敷衍了事,这是对国家建设的不负责任!

1976年,党中央打算派遣行政干部到上海去稳定大局,华国锋同志曾专门询问袁宝华有没有合适的人选要推荐,袁宝华稍加思索,随即推荐徐良图等五人给华同志。华国锋同志当即对这五个人委以重任,而此五人也不负众望,在苏振华将军的领导下,迅速控制住了上海的局势,将上海的阴谋分子一网打尽。

动荡结束后,袁出任国家经委负责人,他随后在邓公的领导下,大胆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进一步放宽对经济和市场的限制,允许资本进入中国参与经济发展。与此同时,袁宝华还参与制定了新的企业管理办法,将自主权下放给企业领导,供其「自由发挥」,以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袁宝华是一位无私的好同志,他在身居高位期间,从来没有享受任何特殊待遇,自始至终恪守着党纪、国法。比如在1995年,他前往基层调研的时候,当地的干部为了给他接风洗尘,准备搞一个隆重的欢迎晚宴,但他却谢绝了对方的好意,拒绝参加晚宴,只在招待所吃了一顿四菜一汤的简单便饭。「四菜一汤」的公务接待标准是周总理当初定下来的,袁宝华不敢僭越,一直以身作则默默遵守着。

袁宝华不仅是一位优秀革命者,而且还是一位好领导,他早先在东北工作的时候,曾对初出茅庐的朱镕基总理多有指点和提携。朱总理一直感念着这份恩情,将袁宝华视为「恩师」,朱总理直言,没有袁老的悉心培育,就没有他后来在政坛上的「海阔天空」。

1995年,袁老退出领导岗位,可即便如此,他还一直关心着国家发展,每天必看军政报纸和新闻联播,有时还会给党中央写信建言献策。2017年,上海有一家国有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即将倒闭,企业负责人为此很是着急,于是便向袁老求助。袁老在了解了相关情况后,当即请求国资委和发改委介入,帮助该企业起死回生,重新迸发出勃勃生机,这也是袁老最后一次为人民服务了,2019年,他因病去世,时年103岁。